精品文档
2016
1/5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比较赏
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是北宋著名作
家苏轼的代表作,均入选中学或中师课本,也是学习中文的
学生所要掌握的篇目。这两篇(首)作品,同是苏轼谪居黄
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
有关的历史人物,然而细细品味这两篇(首)作品,会发现
它们同中存异。
1都写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开头一句大
江东去写出了长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东奔大海。场面
宏大,气势奔放。接着集中写赤壁古战场之景。先写乱石,
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气势飞动,高耸入云仰视所见;次写
惊涛,水势激荡,撞击江岸,声若惊雷,势若奔马俯视所睹;
再写浪花,由远而近,层层叠叠,如玉似雪,奔涌而来极目
远眺。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关景摹物,气势宏大,境
界壮阔,飞动豪迈,雄奇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为下文
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起了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赤壁赋》写景则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时间、
精品文档
2016
2/5
地点、人物、活动后即写景。诗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时节,
柔柔的秋风徐徐吹来,摆弄着诗人的衣角头发,吹走恼人的
暑热,大江江面,水波不兴,风平浪静。诗人信笔写来,心
情闲适潇洒。在写了诗人和客人饮酒咏诗之后,诗人再写日
出后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雾浮起在宽阔的江面上,在皎
洁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莹透明。诗人所写秋夜
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
赋》所写的赤壁景写得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
闲适洒脱的心境。
2都写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
这词和赋,不但写了赤壁景,并且写了有关赤壁的历史
人物。我们知道,赤壁以赤壁之战而闻名,赤壁之战战场上
敌对双方的主帅是周瑜和曹操。周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遂成三国鼎立之势。赤壁之战,周
瑜功成名就,英名远播;盖世英雄曹操遭到其一生中最大的
失败。
词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
诗人写周瑜,可谓是极尽赞美之能事。先从侧面描写,以沉
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衬英雄,英雄美人,风韵无限;次
精品文档
2016
3/5
写肖像,姿态威武,英俊奋发,风采动人;最后写风度,面
对强敌,谈笑自若,胸有雄兵,稳操胜券。诗人通过从不角
度的描写,写出了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和过
人的胆识和才智。诗人以浓墨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战中胜利的
英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衬托自己身处逆
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正如古人云
词是赤壁,心实为已发。周瑜是宾,自己是主,寓主于宾。
赋缅怀的是被周瑜打败的曹操。诗人先写其势如破竹的
攻势,破荆州、下江陵、一破一下,势不可挡;次写军队之
多,气势之大,水军船队首尾相接千里,军旗遮蔽了天空;
再写曹操不可一世的骄态,面对长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
这实在是一个盖世的英雄,诗人在极力渲染曹操不可战胜的
赫赫声势后,最后却来一句而今安在哉?来否定虚化。是啊!
拥有百万雄兵,视天下为无物的曹操,一样困于周郎,一样
被浪淘尽,何况是被贬谪放逐的诗人呢?故诗人生发了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诗人写失败英雄曹操,是
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感慨,由败者引发已悲,用
得恰到好处。
诗人同怀赤壁的历史人物,却胜负不同,成败各异但又
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精品文档
2016
4/5
3都抒怀,感情基调又各不相同。
词中,诗人倾笔于周瑜,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风流儒雅
从容破敌的飒爽英姿,盛赞了他所立的赫赫战功和辉煌业绩。
诗人自比古代英雄,从而引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喟和怅
惋。诗人半生颠簸,命运坎坷;先是不支持变法,不被宋神
宗重用;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旋即又遭贬谪。诚
及报国欲死无战场。故诗人早生华发,而人生如梦,一声长
长的喟叹,即可见其深深的痛惋和颓唐。但是,诗人毕竟性
格旷达乐观,奋历有当世志,尽管身处逆境,岁月蹉跎,有
志难伸,人生如梦这种虚无的佛老思想仅仅是一闪念,一尊
还酹江月。诗人以酒祭月,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
现了自己壮心未泯,夙志犹存,诗人内心虽有苦闷傍徨,但
是思想还是乐观旷达、昂扬向上的,所以该词词风气势磅礴,
雄壮豪放。清代文人评苏轼词曰: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
本色。该词可算代表作。
赋中,苏轼充分利用赋重铺排的特点,思想感情发展过
程一波三折。诗人月夜泛舟赤壁,欣赏明月秋水,心情恬淡
闲适,怡然自得;但因听萧声,怀古人,羡水月而悲;最后
诗人通过一番哲学思辩,摆脱哀吾生之须臾的烦恼。思想得
精品文档
2016
5/5
到升华,由悲而喜,开怀畅饮。赋亦写作者被贬谪放逐,壮
志难酬的苦闷及旷达乐观的思想,但和词相比,它没有词的
雄壮豪放,而是显得深沉蕴藉。
不管是词和赋,诗人都写了他被贬后有志难伸的苦闷,
但最终都得以解脱,这也充分体现了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
对于两篇(首)具有相同背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写
的作品,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合起来学,注意比较其异同,
我们将学得更深更透,对我们的学习将大有裨益。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1:3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55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