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连环扣

更新时间:2023-02-04 00:38:47 阅读: 评论:0

初中英语辅导教材-9寸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招聘面试技巧)

浅谈曹禺《日出》的结构特色

摘要:《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都市

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日出》在思想上,注重现实,把眼光伸展

到社会,明确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社会。在艺术上,力

求创新,《日出》的结构与《雷雨》不同,它不是把剧情集中在几个

人身上,而是用众多的人生的零碎来揭露这个社会的黑暗现实,让剧

中人物各自按照生活的逻辑活动,穿插式结构的巧妙运用,更显出作

者的匠心独运,作者把第三幕穿插于第二幕和第四幕之间,起到了画

龙点睛的作用。“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被损害

被压迫者与金钱化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冲突,构成了剧作的基本

矛盾,作者正是从这里切入,审视金钱社会的人生世相,暗示着一个

伟大、公平、合理的社会即将到来。

关键词:日出、深化主题、结构创新、巧妙穿插。

1

目录

一、开放式结构,连环扣布局........................................................................2

(一)截取了当时半殖民地大都市群众生活的某些画面....................2

(二)常见的“人生零碎”贯穿在一起..................................................3

(三)以“高等旅馆”的起居室为背景....................................................4

二、用喜剧来表现悲剧的人生........................................................................5

三、框架创新......................................................................................................6

(一)采用的是人像展览的形式,进行横断面的描写.........................6

(二)情节刻画的是人生的零碎,减少情节的起伏.............................6

四、穿插式结构的巧妙运用.............................................................................7

(一)具有揭示社会黑暗的现实意义......................................................7

(二)对于表现作者在剧作上的创新有很重要的作用.............................8

(三)时间的安排巧妙起到了连接和画龙点睛的作用.........................8

参考文献:...........................................................................................................10

2

二三十年代的曹禺是一位既年轻又有广泛影响的接触剧作家。《日出》是曹

禺早期继《雷雨》之后的又一代表作,也是我国三十年代话剧舞台上具有强大生

命力的优秀剧作。《日出》一剧在戏剧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则不仅标志着中国戏

剧的成熟,同时也标志着曹禺现代戏剧艺术的成熟。《日出》力图在思想上、艺

术上都有新的追求。思想上,把眼光伸展到社会,明确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

的不合理社会;艺术上,追求一种新的结构方式,采用有多少人物便安排多少相

关的剧情来安排结构,以一幅相关的社会画面来阐明主题。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串

线人物,一方面联系腐朽没落的上流社会,一方面把笔触深入到社会底层,将上

流社会荒淫无耻与社会底层人民的走投无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地批判了社会

的不合理性。

一、开放式结构,连环扣布局

以往的戏剧大多通过矛盾的尖锐化来展现主题,戏剧往往集中于几个人身

上,借助情节的曲折和巧合来组织材料。以曹禺本人的作品为例,其处女作《雷

雨》采取“锁闭式”结构,从矛盾发展到极端尖锐化的“危机”入手把剧情浓缩到不

到二十四小时,地点在周公馆,人物是周、鲁两家人。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

物也集中。而《日出》就不同于以上这些结构模式。我这样举例不是说有中心情

节和主演人物文章就不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应该是各有其优点和妙处。但

比较中,《日出》结构的独特之处就可见端倪了。

《日出》舍弃了《雷雨》“锁闭式”①的结果,采用“开放式”结构。

(一)截取了当时半殖民地大都市群众生活的某些画面

那正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和国民党加紧反动统治的年

代。作者截取了当时半殖民地大都市群众生活的某些画面,《日出》通过交际花

①林志浩,《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第321页

3

陈白露住的大旅馆和翠喜她们栖身的宝和下处这两个剖面,刻画了有余者的荒

淫、贪婪和罪恶,不足者的苦难、心酸和流泪。高级旅馆和三等妓院,看起来是

不搭界的社会两极,但作者匠心独运,用小东西这样一个依从就可以近乎陈白露,

违拗将成为翠喜的人物,把这两极紧紧地联系了起来。陈白露救助小东西,小东

西终究被黑三抢走,这个情节成为天堂和地狱这两个画面而紧紧连接起来的纽

带。围绕着它,作者有不少有血有肉的描写,黑三的跋扈,福升的打诨,这一文

一武两个奴才的脸相是比不可少的穿插。甚至连小录事投河,金八爷挨打,也通

过幕后报贩的吆喝或台上福升的报道加入了演出。可以这样说,由于小东西被投

入人家地狱,剧中人能来的全部来了,作者这样调度人物的用意就是为了有说服

力地把不足者与有余者联系起来,使两个场景上展现的生活图画浑然一体,使这

种容易松懈的横断面结构严谨紧凑起来。

不仅如此,在分别描绘高级旅馆和三等妓院这两个不同场景的同时,把不公

平社会对立的双方有机地勾联起来。交际花的休息室是阔佬、贵妇、官僚、洋奴

打情骂俏、寻欢作乐和进行幕后交易的地方,却掩进了小东西,飘来了黄省三,

在牌声浪笑、酒气粉香之中,发生了痛苦的呻吟,绝望的呼叫,在宝和下处这个

场景里,作者在用各种声浪写出整个下层社会的悲哀和苦难的时候,在展现翠喜

黄连般的生活和金子似的良心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让我们看到上流人物淫荡的调

笑,听到流氓把头狠毒的鞭声。

《日出》这种“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描写也许有人会认为它太呆板停滞。但我

觉得如果剧本过分追求情节的离奇和巧合,往往会使人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情节

上,把它当作茶前饭后的消遣,从而忽视其内涵和艺术价值所在。相比之下,我

想《日出》不会遭遇这样的不幸。

(二)常见的“人生零碎”贯穿在一起

把常见的“人生零碎”(打牌、聊天、吵架、被卖、逛妓院、做生意、饥饿、

死亡等等)②贯穿在一起,从而对封建社会里都市的上层阶级的荒淫、糜烂生活

和下层人民的苦悲惨遭遇作真实而集中的描绘。这有如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虽

②曹愚《〈日出〉跋》

4

然说写《日出》是以“人生的零碎”来展现主题,但这种零碎的组合,不是垃圾收

购站,破铜烂铁随便一堆。看了《日出》的人就知道,曹禺不愧是戏剧大家,为

了避免平淡零散,他把每一幕都安排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第一幕,开始出场

的是陈白露和方达生,当他们谈意正浓时,被醉酒的张乔治搅和了一下。陈白露

好不容易打发了张乔治,安顿子,方达生,小东西又出现,陈又不得不请潘月亭

帮忙营救小东西。潘起初说不帮,黑三的到来就让读者捏了一把汗,不料潘月亭

却配合陈的“空城大计”。这样一环扣一环,把故事一个个套出,而在这些人物的

安排上,大多采用了“大不见人,先闻其声”的方法,强烈地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如:陈白露随着脚步声登场,小东西先听到气迸出的声音“别叫,别叫!”之后露

的面。第四幕中,潘月亭和李石清的“狗咬狗”的斗争也是一波三折,开始李石清

利用他已知银行产业全部抵押这件事向潘月亭进行要挟,李暂时压倒潘,得到襄

理之位。不料,当潘听到他买的公债上涨时,就把李裁了,反过来压倒李。当李

获悉潘彻底破产,又幸灾乐祸地嘲讽,剧情奇情突起,李在精神上又一次压倒多

数潘。最后,李得知小儿子——小五病死,李潘各自伤心,泪眼相望。

(三)以“高等旅馆”的起居室为背景

《日出》的四幕戏,除了第三幕发生在“宝和下处”之外,其他的都以“高等

旅馆”的起居室为背景。这两个场景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小东西、胡四、阿根、

方达生等人在两个场景中都出现过,但不能把两个场景只简单地看做人物不同的

活动地点,以为它们的转换只是情节发展的必要,或者认为他们由轻重之分,甚

至把第三幕当作多余。其实,这正是曹禺选取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作者利

用陈白露的"休息室"(高等旅馆)和翠喜的“宝和下处”有限的空间,召来了三

教九流,全声色地表现了的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

高等旅馆围绕一个交际花陈白露以及糜集在她周围的银行经理、富婆、面首、洋

教授,展开了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宝和下处”则环绕着妓女翠喜以及一

个被卖到宝和下处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狱般的黑暗。曹禺通

过这种对比鞭挞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

5

二、用喜剧来表现悲剧的人生

《日出》的每一幕戏都交织着眼泪和笑声,但作者也不是平均用力,他根据

剧情的发展做了侧重的安排,如第二幕是上流社会群丑大展览,主要是将无价值

的东西撕破给观众看,整个调子是喜剧性的,无论是顾八奶奶扭着肥胖丑恶的身

躯卖弄风骚,还是胡四装着不男不女的模样忸怩作态,无论是张乔治摇摇晃晃、

酸气十足的求婚,还是李石青同潘月亭不断变着脸相尔虞我诈的谈话,无不令人

发笑,并在笑声中生出一种憎恶和藐视。但这一幕又并非纯粹的喜剧,作者在其

中也穿插了悲剧性的因素,如小东西的被劫。这就引导观众在发笑之后转入对于

社会问题的思考。再如第三幕,是下层社会悲惨生活的图画,主要是将有价值的

东西毁灭给观众看,整个调子的是悲剧性的,翠喜的含辱忍垢,小东西的投环自

尽,用血和泪控告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平,激发起观众同情和反抗的感情。但其间

也穿插福升陪伴胡四前来狎妓的喜剧性场面,表现了这些流氓、奴才的可耻和可

笑,更加反衬出生活在地狱里的人们任人践踏的处境。有时幕与幕之间是戏剧场

面与悲剧场面的对比。如紧接着第三幕末小东西自尽的悲剧场面而来的,第四幕

开场就是一个喜剧场面;张乔治酒气熏天,谗言欲滴地吹捧陈白露,高声赞叹夜

巴黎,罪恶的天堂吃人的地狱对比非常鲜明。有时,是把两个不同的情景放在同

一个交错点上。如第二幕中黄省三诉说了每月挣十元二角五的心酸,刚被打晕拖

下场去,接着这一催人泪下的悲剧场面而来的,是张乔治令人作呕的夸夸其谈,

所讲的也是关于钱,关于在今日中国能不能生活下去的问题,不过他所感叹的是

他给狗吃的每天两元钱的牛肉怎样的不合胃口。看到这样的场面,观众在微微发

笑的时候,心中该会生出多少苦味,有时则是在同一个人物事件的不同情势之中,

如福升骂黄省三王八蛋,黄省三满腔愤怒,但只有忍辱离去,这是悲剧性的;紧

接着福升立即在电话里对金八爷卑躬屈膝,痛骂自己是王八蛋,这又是喜剧性的

了。这样巧妙的对照,痛苦淋漓的画出了奴才的性格。

6

三、框架创新

(一)采用的是人像展览的形式,进行横断面的描写

《日出》中一共写了十二个人物,虽不及周朴园和蘩漪这两个人物形象那么

集中,但却显得十分鲜明:聪明机警、敢作敢为、玩世不恭、自暴自弃的陈白露;

整日地思索斟酌、长吁短叹、想有所反抗、傻气十足的方达生;贪得无厌、工于

心计、善耍手腕的潘月亭;卑躬屈膝、费尽心机、不顾人格的李石清;搔首弄姿、

自作多情、俗不可耐的富孀顾八奶奶;油头粉面,自称是“天下第一美男子”,

不知羞耻,到处玩弄女人的胡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招摇撞骗、满口英文的

“高等华人”张乔治;媚富欺穷、狗仗人势、奴相十足的王福升;“有一颗金子

似的心”,却不得不吃老虎嘴里的饭的妓女翠喜;被卖到火坑里惨遭蹂躏、坚强

不屈的小东西;为了一个月十二块二毛五的薪水,肺烂了还要趴在桌子上,夜以

继日抄抄写写的黄省三;以及社会的渣子,打手黑三;幕后操纵者,黑社会老大

金八……都各以鲜明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眼前③。金钱统治的罪恶,不仅是一种社

会现象,而且是精神生活中对人的自我意识的否定,这一点《日出》反映很深刻。

(二)情节刻画的是人生的零碎,减少情节的起伏

《日出》中的矛盾冲突显得比较平缓,零碎故事较多,情节起伏不大:方达

生向陈白露求婚;小东西打了金八出逃;陈白露设计救小东西;王福升骂赶黄省

三、李石清劝黄省三去抢、去偷、去死,小东西中计入妓院,怒打王福升;小东

西不堪毒打折磨,悬梁自尽;胡四混成明星,李石清擢为襄理;黄省三毒杀全家,

跳河遇救,精神失常;潘月亭解雇李石清;公债股市大跌,潘月亭破产;李石清

无钱为儿子治病,命丧路上;陈白露借钱无着,服药身亡。这些故事虽然零碎,

但串连起来意在阐明一个主题——“损不足以奉有余。“有余者”和“不足者”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被损害被压迫者与金钱化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冲突,构

成了剧作的基本矛盾,而作者也正是从这里切入,审视金钱社会人生世相。

“于是我写《日出》的时候,我决定舍弃《雷雨》中所用的结构,再集中

③曹禺《日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版

7

于几个人身上。我想用片段的方法写起《日出》,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

观念。”④

对于曹禺来说,这样结构的安排,是一种学习,一种尝试,对于中国现代戏

剧而言,也是一种创新。在《日出》中,作者用散文式的笔调,用人像展览式,

剧中人物虽然也有主次之分,但并无中心人物,而是互为宾主,交相映衬,冲突

也非单线的,而是多线索交错,目的在于通过较多的人物,共同完成主题。有些

动作在舞台上进行,有些动作又放在幕后演示;喷薄欲出的旭日和打夯工人的歌

声交织,都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在陈白露寄寓的高等旅馆和翠喜落脚的宝和

下处,由陈白露将剧中人物一个接一个引进来,将大大小小的悲剧的社会根源串

缀在一起。陈白露一头通向潘月亭、李石清、张乔冶,顾八奶奶等一群所谓上流

社会的男女,另一头又牵扯出翠喜、“小东西”等下层社会的几个“可怜的动物”。

这些情节之间似乎并不存在本质必然的联系,但这些情节摆在一起却并不显得生

硬,相反却能体会到作者的匠心独运。

四、穿插式结构的巧妙运用

(一)具有揭示社会黑暗的现实意义

第三幕宝和下处下等妓院里的下等妓院以及同样的身处地狱里的人们的不

幸命运的描写对于揭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的糜烂腐朽的一面有着十分重

要作用。如果把场景只停留在“高级旅馆的会客厅里”。

对“小东西”等下层人民的苦难只是通过方达生的语言的转述来交待的话,这无

疑会降低戏剧本身的生活性和真实性,同时揭露批判的力度也大大降低。而作者

在这里巧妙地通过“小东西”的牵涉到宝和下处的描写,则既显得必要而同时也

不唐突。

《日出》的第三幕,虽然只有短短几十页,但这部分却是作者花费心血最多

的地方,也可以算是作者最喜欢的一幕,“……我费的气力较多,时间较久。那

里面的人我曾经面对面地混在一起,并且各人真是以人与人的关系,流着泪,‘掏

出心窝子’的话,叙述自已的身世。”“为着写这一段戏,我遭受了多少折磨,伤

④曹愚《〈日出〉跋》。

8

害,以至于侮辱……这些回忆有的痛苦,有的可笑,我口袋里藏着铅笔和白纸,

厚着脸皮,狠着性。一次一次地经验许多愉快和不愉快的事实,一字一字地记下

来,于是才躲到我那小屋子里,埋下头写那么一点点东西。”⑤

(二)对于表现作者在剧作上的创新有很重要的作用

“这里,我想起一种用色点点成光影明亮的后期印象派图画,《日出》便是

这类多少点子集成的一幅图画,果若《日出》有些微的生动,有一点社会的真实

感,那应作为色点的小东西,翠喜,小顺子以及在那地狱里各色各样的人,同样

地是构成这一点真实的因子……”⑥

作者很明白地道出了插入第三幕的主要用意,在第三幕里对情境产生一种裹

挟力的是妓院外面各种各样的叫嚣声,是乞丐的卖唱声是卖报的新闻播报声这些

声音与上等旅馆的麻将声和调笑声迥然不同这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哀歌,是走向

死亡的进行曲“小录事跳大河”的新闻,“一家子喝鸦片烟”的奇闻在剧内或许

只是好事者猎奇的兴奋点,但在剧外却足以产生一种像无边的黑洞的压抑感,一

种苦闷焦灼撕裂感,它让观众局促在凝固的氛围里无法跳出来单个人单个家庭的

不幸已经弥漫到一群人一片人包括陈白露她在第四幕里走上绝路第三幕提供了

特定的情境氛围这样的氛围为戏剧冲突奠定了基调“小东西”在被逼得无路可走

的时候再也不怕黑三了,陈白露最后也不管什么名誉不名誉了最后在短兵相见的

时候完成了一次抗争,虽然抗争以失败而告终但这样的搏击是不可缺少的,它毕

竟会走向希望,希望在建筑工地工人高亢的夯声里。第三幕的描写使得戏剧在结

构安排上显得合理而又不落于俗套,在给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显得合情合理。

(三)时间的安排巧妙起到了连接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幕和第四幕之间,存大着一定的必要的时间间隔。许多事情,如潘月亭

公债交易的起落,李石清擢为襄理,小东西久寻不见,胡四混成电影明星,方达

生逐渐转变,以及黄省三毒杀全家,自杀遇救后的疯狂,处处都必需经过适当的

时间才显出这些片断故事的开展。而第三幕又恰好清清楚楚地划成三个时间的段

⑤曹愚《〈日出〉跋》

⑥曹愚《〈日出〉跋》

9

落,可以说是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过渡銜接的作用,在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

用。

《日出》确实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她一问世便受到了文人们极大地关注,

而且《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了这部作品曾特辟专栏,加以集体的批评。茅盾、叶

圣陶、沈从文、黎烈文、荒煤、李蕤、谢迪克、李广田、李影心、杨刚、陈蓝、

王朔等作家和文艺评论家都对《日出》给予了很热情的评价。可以说,《日出》

诞生后对当时的剧坛和文坛的确是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而就《日出》本身而言,

在选材上的匠心独运和描绘现实社会丑恶一面时的高度凝练概括的笔触,在现代

戏剧创作道路上的坚持现实主义的执着,以及其在戏剧结构艺术上创新都取得了

十分突出的成就。同时,在学习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同时,更多地吸收了西方戏

剧的优点,经过消化、融汇,使外来的戏剧形式为我所用,第一次在较大的思想

容量和深刻性上表现了中国的民族生活。

综前所述,浩大的气魄,独特的结构,有血有肉的人物,强烈的舞台效果,

各种手法的使用,使《日出》不愧是一部具有艺术魅力的现实主义杰作。在选材

上的匠心独运和描绘现实社会丑恶一面时的高度凝练概括的笔触,在现代戏剧创

作道路上的坚持现实主义的执着,以及其在戏剧结构艺术上创新都取得了十分突

出的成就。同时,在学习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同时,更多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

点,经过消化、融汇,使外来的戏剧形式为我所用,第一次在较大的思想容量和

深刻性上表现了中国的民族生活。

10

参考文献:

[1]林志浩,《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

[2]曹愚《〈日出〉跋》。

[3]曹禺《日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版

[4]黄修已《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

[5]刘泰隆赵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0:3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52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科普日
标签:连环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