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孔子

更新时间:2023-02-04 00:15:45 阅读: 评论:0

梅氏三角形定理-utili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球衣设计)

I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

鲁,后定居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

以勇力闻于诸侯。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学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

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

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

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

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

子世家》。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

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

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

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

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

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

II

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

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

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

“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

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

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

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

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

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

“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

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

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

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

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

“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

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

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

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

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

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

III

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

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

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

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

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

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

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

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

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

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

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

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

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

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

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

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

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

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

《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

IV

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

三绝”的程度。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

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

“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

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

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

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

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

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

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

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

家学派的经典

利玛窦在中国实地考察之后,向西方传

达的结论是,孔子绝不逊于西方的哲学家,

“许多西方的哲学家无法与他相提并论。故

此,他所说的或所写的,没有一个中国人不

奉为金科玉律。”《论语》是孔子生前与弟

子答问的语言和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学

派最为经典的著作。孔子被列为世界古代十

大思想家之首。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历经

V

2500余年而长盛不衰,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

深远。《论语》内容涉及到教学、政治、文

化、仁义、道德、礼乐、中庸等10卷20篇

512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内容的儒家

思想,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

活问题,大能治国,小能治家。对中华民族

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十则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

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经常去实习(温习)它,

不也是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

里)来,不也是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

怨恨,不也是君子吗"知识点:“说”通“悦”

意思:高兴

2.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VI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

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

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

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

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

明(的做法)."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

(其他知不变)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VII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

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

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

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

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

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

最后落叶的."

10.

VIII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

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

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

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

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

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

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

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

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

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

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

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

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

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

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

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

IX

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

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

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

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

确的。”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

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

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

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

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

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

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

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

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的贵族,后来破落下来

了。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搬

到离陬邑不远的鲁国都城曲阜,过着清贫的

生活。鲁国是当时公认的文化中心,跟宋国

一样保存了很多古老的商周文化。其中的礼

可真够多的,结婚、死人、祭祀祖先,都有

一套十分繁琐的仪式。穷人当然说不上这

X

些,但是,从天王、诸侯、大夫,到一般奴

隶主富贵人家,对此特讲究,他们认为这正

是炫耀自己财势的好机会。每逢婚丧大事,

他们便会雇用一班子人来举行礼的仪式。那

时管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叫“儒”。孔子从小

就受到这种古老文化的熏陶,学懂了许多古

代的礼,以至连做游戏,也常用小木块当祭

器,小泥团当供品,演习着古代的礼仪,总

是乐此不疲,并且发展为以礼治国的政治主

张。由是,后人把孔子倡导的学说称作“儒

家”。

XI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0:15: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51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星海广场华表
下一篇:沈阳故宫简介
标签: 孔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