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纹饰——龙纹
我国古代的青铜礼器跨越了漫长的发展阶段,青铜器纹饰与各个时期的思想
观念、礼仪制度和科学技术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其内容丰富,
变化复杂,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
期,社会的诸多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青铜时代最主要的物质文化载体,
青铜器也随着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作为青铜器重要组成部分的纹饰同
样呈现出了五彩纷呈的特点。青铜器纹饰种类繁多,造型多样。青铜器纹饰的分
类,存在着多种说法,有人依照青铜器纹饰的衍变顺序和装饰手法分为以下几种
类型:一、早期青铜器的几何纹饰;二、饕餮纹;三、龙、凤、窃曲纹;四、云
雷纹及其它几何形纹饰;五、象生动物纹饰及人面纹;六、蟠螭纹与云纹。也有
人将其分为三种:写实动物纹,想象动物纹和几何纹。
其中,动物纹是青铜器纹饰中最大的门类,其内容特别丰富。主要有:兽面纹、
龙纹、鸟纹、窃曲纹、蟠璃纹、蟠尴纹、贝纹等,另外,也有少量蝉纹、鱼纹、散
尴纹等也出现在青铜器上。其中龙蛇图案更是屡见不鲜,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整个青铜时代的铜器动物纹饰,曾经历过一个由初始发展到兴盛,然后及中
衰和再度复兴的演变过程。铜器动物纹饰大约是在夏代时出现并逐渐发展,到商
代后期,曾达到一个很高境界。西周中期,铭文受到重视,纹饰一度中衰。春秋
时期,纹饰又再度复兴重放异彩。格鲁塞在其名著《中国与其艺术》中谈到青铜
器经历西周衰退之后说:“中周的装饰,由其严厉而表示出静步调,贫乏而笨重。”
而到春秋以后,则“宛如舞蹈般的涡卷与螺旋、凸花绳索、夹线组合、面、笔点、
横线„„”其中以龙类纹饰的变化最为显著。
龙,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是一种神秘的瑞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
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形象在我国装饰艺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装饰
纹样中极有生命力的题材。古往今来,龙纹在许多器物、建筑物的装饰中出现,
历数千年而不衰,已深人人们的脑海中,成为不可磨灭的形象,富有强大的民族
精神感染力。龙纹样被广泛应用,一方面由于其象征性,当时人们对于龙曾寄予
析望,它蕴藏着极其广泛和深沉的文化含义。另一方面,龙的形态能屈能伸,具
有高度的装饰性,既适合于圆形的装饰,也适合方形的装饰,可以随意曲折,适
合于各种形态的装饰。龙的这种现象的形成、演变和发展,源于原始宗教和巫术,
另外还与图腾崇拜有一定联系。据古代文献记载,在上古时代中国不少氏族曾以
龙为图腾。如远古的黄帝、炎帝的氏族,共工氏、祝融氏,尧、舜、禹的氏族,
以及后来的吴,越等氏族。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动物图腾形象与其他原始宗教
中的动物崇拜形象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原始的龙象。
青铜器常作礼器,是用来巫甄通天的礼器,上面铸的动物纹样也与通天地有
密切的联系。张光直在《商周神话与美术所见人与动物关系之演变》中曾对商周
铜器上所见动物纹样的意义作过推测:“在商周之早期,神话中的动物的功能,
是发挥在人的世界与祖先及神的世界之沟通上„„礼乐铜器在当时显然用于祖
先崇拜的仪式,而且与死后去参加祖先的行列的人一起埋葬。因此,这些铜器上
之铸刻着作为人的世界与祖先及神的世界之沟通的媒介的神话性的动物花纹。”
龙纹,是商代比较常见的花纹,在我国器物装饰纹样中应用的最为久远的一种纹
饰。到了封建社会,龙成了真明天子的象征,龙纹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但它在皇
家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说文解字》说;“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
天,秋分而潜渊。”龙纹在商周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中占重要地位,形式也比较多。
常见的纹样,一种是蟠龙,龙体蟠屈,以龙首为中心,蟠曲成一团。再二种是单
首双体龙纹,龙首居中,左右两条龙身。再一种是头有伞状独角,龙体曲折成勾
连状,已经抽象化了的龙纹。还有一种数龙相互蟠绕的龙纹。
有学者考证龙是一种不存在的东西,它的原型就是蛇。龙的基型为蛇,而蛇类
中最接近龙的是蟒蛇。由于蟒蛇是蛇类中最长、最大的蛇,是蛇中之王,且又奔走
如飞,无毒,古人便以为它是神蛇、善蛇,奉之为图腾。后来,蟒蛇图腾被神化,成
为今天所知的龙。从自然界的生物来看,蛇是和龙的形状最像的生物,所以龙的形
态的最终确立是从蛇一步一步演化而来的。内蒙古兴隆洼村出土的陶器上装饰着
一条龙。龙的身体和蛇没有什么区别,但在仰韶文化时期,龙和蛇有了明显的区别。
例如演阳西水坡的龙。龙已经有足,而蛇无足。实际上,蛇是人们最早崇拜的对象,
随着时间的发展,分列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蛇,一种是龙。这是由于蛇是自然界存
在的生物,蛇的形状无法改变,而龙是不存在的,外形可以按照人想象的进行虚构。
由于蛇在人们的观念中也有像龙一样的特点,所以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被
作为崇拜的对象而保留了下来,有时候蛇和龙还出现在一起。
龙纹可以分为爬行龙纹、卷体龙纹、交体龙纹、双体龙纹、两头龙纹等等。
爬行龙纹是龙的侧面形象,作爬行状,通常龙头张口向下,上唇向上卷起,
下唇向下卷或卷向口里,额顶有各种不同的角型,中间为躯干,下有一足或作爪
形,尾部常弯曲上卷,爬行龙纹在青钢器上大都作对称式排列,由各种不同角型
的兽头和蛇类的体躯组成,盛行于商代中、晚到西周早期。
卷体龙纹,一种是上边提到的蟠龙,另一种是一部作直立形,下半部卷曲似
蟠坐状的卷体龙纹。
交体龙纹是龙体部交缠的形象,见于《周礼·春官·司常》:“王建大常,
诸侯建析。”郑玄注:“诸侯画交龙,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覆也。”又《释名·释
兵》:“交龙为析,析,倚也。画作两龙相依倚也。”据此,交龙的形象是一上一
下,下者升上,上者下搜、两本交缠,称为交龙。其中龙纹躯体粗壮的称蟠姨纹,
经变形缩小的交体龙纹,旧称蟠蛇纹。
双体龙纹,旧称双尾龙纹,其实它的基本模式和兽面纹的躯体向两侧展开的
规律相同。
两头龙纹是一条兽体的两端各有一个龙头,简单的独体两头龙纹,多见于西
周中、晚期。缠绕式的两头龙纹则盛行于春秋中、晚期。
青铜礼器为统治阶级所垄断,礼器上龙纹的使用,除含有以龙为崇拜的图腾
之外,主要是王族为了标榜自己是龙属、龙子,以显示王权的威严神力忿。《易
林》中记载“黄帝驾龙乘风,东上泰山,南游齐鲁,邦国咸喜”,意思是说中国
的始祖黄帝即为龙属。到了周代,人们更以龙属自居,《国语·周语》“我周人出
自天尾”,《诗经·小雅·嘉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迟父钟》“用昭乃穆,
王显龙光”都说明了这一点。
龙的雏型在自然界中是存在的,只是到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宗教观
念的产生,人们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神秘的世界,龙是其中的成员,
于是就更加贼予龙以神话属性,龙的形象就在人们脑海中不断地改造,使得其形
象变得膜糊了,陌生了,也就完全成了幻想的产物,人们斌予龙类动物以不同的
职能、职司和神力,。龙的自然属性消失了,而成为莫名其状的伸异的祥瑞,被
人们铸在青铜礼器上,体现了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于是,龙成为一种神圣的符
号.族的象证。繁荣于商周的青铜器上的龙纹延续的时间很长,作为一种文化的
凝聚和积淀的龙,深人我们中国人的潜意识中。
通过对龙纹的研究,可以分析出青铜器上动物纹样的历史价值。青铜器作为
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生产技术的代表,成为商周时代的社会时尚和艺术集大成者。
它的造型、纹饰内容应寓存着整个青铜时代的社会史,政治、经济、军事、宗教
信仰、民风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均在其中。集中到各类动物造型的青铜器与青铜
器的动物形纹饰、图案上,同样表述有这些内容,是对缩写了的社会的进一步缩
影。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0:0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51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