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
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
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
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作者生平
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
过目成诵。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随着
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社会地位的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一生不
同流俗,刚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
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
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
进行抗争。
西游记创作背景
西游记》写于嘉靖年间,虽然采用了传统题材,却是时代的产物。吴承恩生活的弘治到万历
时期,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十分黑暗的时期,而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也开始出现,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思想意识开始活跃起来。吴承恩对当时
政治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十分愤慨,发出“近世之风,余不忍详言之也”的沉痛感叹。
西游记历史背景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唐太宗贞观元年,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
开长安,只身到天竺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
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
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
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
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贞观十九
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
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人物介绍
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大致分为三类:天界神佛,多数呆滞古板;
人间从天子到百姓以至僧侣,形形色色;
山野魔怪,变幻多端,光怪陆离。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活动,展现了人间的美和丑,善与恶。
孙悟空:他是小说中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坚韧不拔,勇
往直前,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最能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的故事是《大
闹天宫》;《三借芭蕉扇》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他的聪明;《三打白骨精》可见他的嫉恶如仇,
除恶务尽。
猪八戒:又称猪悟能,原为上界的天蓬元帅。他性情懒惰,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嫉妒心强,
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他有时耍点小聪明,结果反而坏了大事。但猪八戒还
是一个好人,他憨厚淳朴,能劳动,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沙僧:又称沙悟净,原是卷帘大将,他十分勤劳,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
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
唐僧:封建儒士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诚集于一身。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
到西天去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吉凶难定”,但仍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论遇到多
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他从来没有动摇过。但另一方面,他不辨真假,乱施善心,
胆小软弱。
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子,后因吃了唐僧的白马,在鹰愁涧被收,在取经路上一直陪伴着
唐僧。
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贪婪、凶残、
阴险和狡诈,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
《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
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
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构
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有着无比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其中的许多人物,既有神性或魔性,又有人性,还
有物性。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
意寓焉”。
主要情节
《偷吃人参果》缩写
唐僧一行人来到五寿山,山中有一座“五庄观”,师徒四人便上观走动。观中仙人镇元子,
乃唐僧老友,故让观中弟子准备两个人参果与唐僧吃。唐僧心没敢吃,结果被观中弟子吃了。
八戒听说后便告知悟空此事。悟空拿了工具潜入花园偷摘。可奇怪的是,人参果一掉到地上
就不见了。最后终于取了三个分与八戒、悟净吃。观中弟子知道人参果让唐僧徒弟给偷吃、
糟蹋了,便辱骂唐僧,悟空气不过,将人参果树给砍了。镇元子回观,气得将唐僧四人捉了
起来。悟空只得到南海将观音请来,使人参果树复活才算完事。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缩写
唐僧师徒四人经过宛子山。山中的波月洞内,一个千年尸魔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她先
后变成村姑、老妪和老丈,花言巧语使唐僧和八戒上当,可三次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它的
化身。白骨精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
书,孙悟空只得返回花果山。而后,白骨精将波月洞化成天王庙,唐僧、沙僧中计就擒,八
戒乘隙逃走,去请孙悟空。孙悟空立即赶往波月洞。途中,打死白骨精之母,自己装成其模
样来到洞内,并诱使白骨精说出骗人伎俩,然后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
《孙悟空大闹天宫》缩写
孙悟空拜师求艺归来,本领大增,自称“美猴王”。便去东海龙宫借兵器,得“如意金箍棒”。
又去阴曹地府,把自己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龙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状,玉帝把孙悟空召入
上界,授他做弼马温。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
孙悟空,没有成功,便请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了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
又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
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
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在天宫大打出手。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
行山下。
啦啦啦我是勤劳的小蜜蜂(● ̄(エ) ̄●)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23:5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50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