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无语凝咽

更新时间:2023-02-03 23:35:45 阅读: 评论:0

冲刺中考-控制的反义词


2023年2月3日发(作者:三千烦恼丝)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⑤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

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

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

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

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

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

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

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

至宋代已极为繁荣。“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

亦多样。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

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

“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从上片的描

写,读者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

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像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那不

远处的长亭,已经隐隐约约,可见天色将晚,一场大雨也刚刚停歇。天将晚,雨已停,河边

不时传来艄公的喊声:“快上船吧,要开船了!”两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帐外,万般依

恋之际,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船开

了,人去了,渐行渐远。情人岸边伫立,含着泪,举着手,一直目送那兰舟消失在无边无际

的暮霭里。

这就是发生在近一千年前的北宋词人柳永与情人话别的场面,也就是《雨霖铃》上片所

写的内容。首句“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

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

“骤雨”,描写天气。天下雨,正好停留;时将晚,停留时间有限,他们多么希望雨不停,

天不晚啊!“都门帐饮”,可知写京都之事,言别离之情。一桌好酒好菜,怎奈二情伤别,满

腹离愁,何来心思。实在是食之不香,饮而不畅,是谓“无绪”。乘船的“留恋”情人不忍

别,撑船的眼看天将晚不得不割断他们的情丝而“催发”,这种主观意愿与客观形势之矛盾,

使别情达到高潮。“执手”二句,生动细腻,描情绘意,绝妙无比。仿佛在舞台上看到的那

生旦主角,两手相拥,两肩上耸,诉无语,泣无声,比千言万语,嚎啕大哭,悲之更切。表

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柔情蜜意千千万,唯在泪

花闪烁间。“念去去”两句,为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交融。烟波千里,楚天广阔,茫茫

天涯,何处是归程?离愁别绪都几许?风吹浪涌融暮霭。这不仅衬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

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

《雨》词下阕主要写别后的痛苦。伤情离别,自古皆然,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

这叫人怎能忍受?第二句照应首句,“清秋”应“寒蝉”,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意

义翻新,不入俗结。“今宵”二句为千古传诵名句。“酒醒”遥接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

然情“无绪”,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

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晓风残月也。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月”前着

一“残”字,而境界全出矣。更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

卷浪拥,不可遏止。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

“此去经年”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别后的情景。作者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

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咽”想到“更与何人说”。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

孤独万分,从此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

伤神。恐怕别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最后两句中,一“便”

一“更”,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

《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作者当时

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

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沉,情调未免太伤

感了些。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

肖。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

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定风波•自春来》

年代:宋作者: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是事可可: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无兴趣。一切事全含糊过去。

暖酥消:脸上的油脂消散了。

腻云亸:头发散乱。亸(duǒ):下垂貌。

无那:无奈。

鸡窗:指书窗或书房。语出《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

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艺文

类聚•鸟部》卷九十一引)。

蛮笺象管:纸和笔。古时四川所产的彩色笺纸称蛮笺。象管:即象牙做的笔管。

镇:镇日,整天。

【译文】

自入春以来,见到那绿叶红花也像是带着愁苦,我这一寸芳心越显得百无聊赖。太阳已

经升到了树梢,黄莺开始在柳条间穿飞鸣叫,我还拥着锦被没有起来。细嫩的肌肤已渐渐消

瘦,满头的秀发低垂散乱,终日里心灰意懒,没心情对镜梳妆。真无奈,可恨那薄情郎自从

去后,竟连一封书信也没有寄回来。

早知如此,悔当初没有把他的宝马锁起来。真该把他留在家里,只让他与笔墨为伍,让

他吟诗作词,寸步不离开。我也不必躲躲闪闪,整日里与他相伴,手拿着针线与他相倚相挨

有他厮守,免得我青春虚度,苦苦等待。

【赏析】

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词以一个少妇(或妓女)的口吻,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个天真无

邪的少妇形象。这首描写闺怨的词在宋元时期曾经广为流传,受到普通民众,尤其是歌妓的

喜爱。到了元代时,关汉卿更是把它写进了描写柳永与歌妓恋情的杂剧《谢天香》里。

上片,通过艳丽春光和良辰美景来衬托少妇的孤寂之情。开头三句,写春回大地,万紫

千红。少妇因此反而增愁添恨。这里暗示出,过去的春天她曾与“薄情”者有过一段火热的

恋情生活。次三句,写红日高照,莺歌燕舞,是难得的美景良辰,而她却怕触景伤情,拥衾

高卧。接三句,写肌肤消瘦,懒于梳妆打扮。这和《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

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精神是一致的,表现出爱情的坚贞不渝。未三句,揭示出这位

少妇之所以“倦梳裹”的真正原因:“恨薄情一去,音信无个。”作者在上片用的是一种倒叙

手法,不仅总结上片中的三个层次,而且还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内心活动和感情的直接抒发。

下片,极写内心的悔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头三句,点明“悔”字,反映出这位少妇

的悔恨之情。继之,又用“锁”字与此相衬,烘托出感情的真挚、热烈与性格的泼辣。在特

别重视功名利禄的封建社会,一个闺中少妇为了爱情而敢于设想把丈夫“锁”在家里,这无

疑是一个大胆的反叛行动。这位少妇的举措,可以使人联想到《红楼梦》中林黛玉对功名

利禄,对仕途经济的批判,而且与柳永《鹤冲天》词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脉相通的。

中六句是对理想中的爱情生活的设想和追求。他们坐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吟诗作赋,互相学

习,终日形影不离。结尾三句明确责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它不仅吸取了民歌的特点,保留了民间词的风味,而且还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者没有采取传统的比兴手法,也不运用客观的具体形象来比喻和暗

示自己爱情的炽烈与坚贞,而是采取感情的直接抒写和咏叹。词中,感情的奔放热烈带有一

种赤裸无遗的色彩,明显地具有一种市民性。这是柳永生活时代都市高度繁荣的客观反映。

从思想上看,这首词明显带有市民意识。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通俗,口吻自然,纯

用白描,这说明柳永在向民间词学习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扩大了“俚词”的创作阵地,

丰富了词的内容和词的表现力。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年代:宋作者: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注释】

⑴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

⑵乱蝉嘶:一作“乱蝉栖”。

⑶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

⑷原上:乐游原上,在长安西南。

⑸目断:极目望到尽头。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⑹归云:飘逝的云彩。这里比喻往昔经历而现在不可复返的一切。此句一作“归去一云无踪

迹”。

⑺前期:以前的期约。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

⑻狎兴:游乐的兴致。狎:亲昵而轻佻。

⑼酒徒:酒友。萧索:零散,稀少,冷落,寂寞。

⑽少年时:又作“去年时”。

【白话译文】

我骑马在长安古道缓慢前行,秋蝉在高高的柳树上不住鸣。夕阳在高外的远方渐渐沉落,

旷野荒原之上秋天之风习习,极目四望旷阔天空幕帐四垂。

时光逝去永远不会再次回来,旧日的期望和约定何处去寻?寻欢作乐的兴致早已经淡漠,

那些一起喝酒的朋友也散去,再也不像少年之时狂放不羁。

【赏析】

一般人论及柳永词者,往往多着重于他在长调慢词方面的拓展,其实他在小令方面的成

就,也是极可注意的。叶嘉莹在《论柳永词》一文中,曾经谈到柳词在意境方面的拓展,以

为唐五代小令中所叙写的“大多不过是闺阁园亭伤离怨别的一种‘春女善怀’的情意”,而

柳词中一些“自抒情意的佳作”,则写出了“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这种特色,在他的

一些长调的佳作,如《八声甘州》《曲玉管》《雪梅香》诸词中,都曾经有很明白的表现。然

而柳词之拓展,却实在不仅限于其长调慢词而已,就是他的短小的令词,在内容意境方面也

同样有一些可注意的开拓。就如这一首《少年游》小词,就是柳永将其“秋士易感”的失志

之悲,写入了令词的一篇代表作。

柳永之所以往往怀有一种“失志”的悲哀,盖由于其一方面既因家世之影响,而曾经怀

有用世之志意,而另一方面则又因天性之禀赋而爱好浪漫的生活。当他早年落第之时,虽然

还可以藉着“浅斟低唱”来加以排遣,而当他年华老去之后,则对于冶游之事既已失去了当

年的意兴,于是遂在志意的落空之后,又增加了一种感情也失去了寄托之所的悲慨。而最能

传达出他的双重悲慨的便是这首《少年游》小词。

这首小词,与柳永的一些慢词一样,所写的也是秋天的景色,然而在情调与声音方面,

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这首小词中,柳永既失去了那一份高远飞扬的意兴,也消逝了那一份

迷恋眷念的感情,全词所弥漫的只是一片低沉萧瑟的色调和声音。从这种表现来判断,这首

词很可能是柳永的晚期之作。开端的“长安”可以有写实与托喻两重含义。先就写实而言,

则柳永确曾到过陕西的长安,他曾写有另一首《少年游》,有“参差烟树灞陵桥”之句,足

可为证。再就托喻言,“长安”原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古都,前代诗人往往以“长安”借指为

首都所在之地,而长安道上来往的车马,便也往往被借指为对于名利禄位的争逐。不过柳永

此词在“马”字之下接上“迟迟”两字,这便与前面的“长安道”所可能引起的争逐的联想,

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衬。至于在“道”字上著以一“古”字,则又可以使人联想及在此长安

道上的车马之奔驰,原是自古而然,因而遂又可产生无限沧桑之感。总之,“长安古道马迟

迟”一句意蕴深远,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之事早已灰心淡薄,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若

有深慨的思致。

下面的“高柳乱蝉嘶”一句,有的本子或作“乱蝉栖”,但蝉之为体甚小,蝉之栖树决

不同于鸦之栖树之明显可见,而蝉之特色则在于善于嘶鸣,故私意以为当作“乱蝉嘶”为是。

而且秋蝉之嘶鸣更独具一种凄凉之致。《古诗十九首》云“秋蝉鸣树间”,曹植《赠白马王彪》

去“寒蝉鸣我侧”,便都表现有一种时节变易、萧瑟惊秋的哀感。柳永则更在蝉嘶之上,还

加上了一个“乱”字,如此便不仅表现了蝉声的缭乱众多,也表现了被蝉嘶而引起哀感的词

人心情的缭乱纷纭。至于“高柳”二字,则一则表示了蝉嘶所在之地,再则又以“高”字表

现了“柳”之零落萧疏,是其低垂的浓枝密叶已凋零,所以乃弥见其树之“高”也。

下面的“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三句,写词人在秋日郊野所见之萧瑟凄凉

的景象,“夕阳鸟外”一句,也有的本子作“岛外”,非是。长安道上不可能有“岛”。至于

作“鸟外”,则足可以表现郊原之寥阔无垠。昔杜牧有诗云“长空澹澹孤鸟没”,飞鸟之隐没

在长空之外,而夕阳之隐没更在飞鸟之外,故曰“夕阳鸟外”也。值此日暮之时,郊原上寒

风四起,故又曰“秋风原上”,此景此情,读之如在眼前。然则在此情景之中,此一失志落

拓之词人,难有所归往之处。故继之乃曰“目断四天垂”,则天之苍苍,野之茫茫,词人乃

双目望断而终无一可供投止之所矣。以上前半阕是词人自写其当时之飘零落拓,望断念绝,

全自外界之景象着笔,而感慨极深。

下阕,开始写对于过去的追思,则一切希望与欢乐也已经不可复得。首先“归云一去无

踪迹”一句,便已经是对一切消逝不可复返之事物的一种象喻。盖天下之事物其变化无常一

逝不返者,实以“云”之形象最为明显。故陶渊明《咏贫士》第一首便曾以“云”为象喻,

而有“暖暖空中灭,何时见余晖”之言,白居易《花非花》词,亦有“去似朝云无觅处”之

语,而柳永此句“归云一去无踪迹”七字,所表现的长逝不返的形象,也有同样的效果。不

过其所托喻的主旨则各有不同。关于陶渊明与白居易的象喻,此处不暇详论。至于柳永词此

句之喻托,则其口气实与下句之“何处是前期”直接贯注。所谓“前期”者,可以有两种提

示:一则是指旧日之志意心期,一则可以指旧日的欢爱约期。总之”期”字乃是一种愿望和

期待,对于柳永而言,他可以说正是一个在两种期待和愿望上,都已经同样落空了的不幸人

物。

于是下面三句乃直写自己当时的寂寥落寞,曰“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早年失意之时的“幸有意中人,堪寻访”的狎玩之意兴,既已经冷落荒疏,而当日与他在一

起歌酒流连的“狂朋怪侣”也都已老大凋零。志意无成,年华一往,于是便只剩下了“不似

少年时”的悲哀与叹息。这一句的“少年时”三字,很多本子都作“去年时”。本来“去年

时’三字也未尝不好,盖人当老去之时,其意兴与健康之衰损,往往会不免有一年不乃一年

之感。故此句如作“去年时”,其悲慨亦复极深。不过,如果就此词前面之“归云一去无踪

迹,何处是前期”诸句来看,则其所追怀眷念的,似乎原当是多年以前的往事,如此则承以

“不似少年时”,便似乎更为气脉贯注,也更富于伤今感昔的慨叹。

柳永这首《少年游》词,前阕全从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后阕则以“归云”为喻

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

是一首极能表现柳永一生之悲剧而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总之,柳永以一个禀赋有浪漫之

天性及谱写俗曲之才能的青年人,而生活于当日之士族的家庭环境及社会传统中,本来就已

经注定了是一个充满矛盾不被接纳的悲剧人物,而他自己由后天所养成的用世之意,与他自

己先天所禀赋的浪漫的性格和才能,也彼此互相冲突。他的早年时,虽然还可以将失意之悲,

借歌酒风流以自遣,但是歌酒风流却毕竟只是一种麻醉,而并非可以长久依恃之物,于是年

龄老大之后,遂终于落得了志意与感情全部落空的下场。昔叶梦得《避署录话》卷记下柳永

以谱写歌词而终生不遇之故事,曾慨然论之曰:“永亦善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为

己累,……而终不能救。择术不可不慎。”柳永的悲剧是值得后人同情,也值得后人反省的。

《鹤冲天•黄金榜上》

年代:宋作者: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

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

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注释】

①黄金榜:就是公布考取人员名单的黄榜。

②偶:偶然,表明作者对自己的才能没有失去信心。

③明代暂遗贤:明代,圣明的时代。此句另有作“千古暂遗贤”,详见《乐章集》。

④恣:放纵的意思。

⑤屏障;屏风。

⑥一饷;一顿饭,形容时间短。

【译文】

在朝廷张贴的状元榜上,偶然没有我的大名,盛明时代暂时遗落贤才,叫我如何面对?

反正这不是我的问题,既然不能大显才华一展抱负,那就索性把自己浪费,纵情放荡,何必

患得患失!我本才子词人,自应是不穿官衣的能臣高官。

就在烟花巷陌中,就在那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风里流连。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

得我寻访。就这样偎红依翠,这样的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青春如此短暂,还是忍着

辛酸,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轻唱!

【赏析】

这是柳词中一首非常有名的直抒胸臆之作。它抒发了作者强烈而又真实的思想感情,表

现出一种傲视公卿、轻蔑名利的思想。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柳永已经三十六岁了,他参加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但都以

落榜告终,屡考屡败,这一年再度名落孙山,很伤自尊,郁闷之极,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贻害

他一生的著名词作《鹤冲天》。

这首词的构思、层次、结构和语言均与柳永其他作品有所不同。全篇直说,绝少用典,

不仅与民间曲子词极为接近,而且还保留了当时的某些口语方言,如“如何向”、“争不”、

“且恁”等。全词写得自然流畅,平白如话,读来琅琅上口。不独在柳词中,即使在北宋词

中,这一类作品也是少见的。这种“明白而家常”,“到口即消”的语言,正是词中之本色,

是经过提炼而后取得的艺术效果。指斥柳永词过分俚俗浅直,看来,不能不说是一种偏见了。

在整个封建社会,哪怕是所谓“圣明”的历史时期,科举考试也不可能没有营私舞弊、

遗落贤才的通病。“明代暂遗贤”、“未遂风云便”等句,蕴含着作者自己的无限辛酸和对统

治集团的讥讽揶揄,它道出了封建社会中许多失意知识分子的内心感受,获得了广泛的共鸣。

这首词的社会意义也正表现在这里。正因为这首词刺痛了统治阶级,所以作者终生失意,备

受压抑排斥。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载:“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

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皇帝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

斟低唱,何要浮名!’”这首词所表现出的那种蔑视功名,鄙薄卿相的倾向是很明显的。

《少年游》柳永词作鉴赏之二(参差烟树灞陵桥)

《少年游》

参差烟树灞陵桥②,风物③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④。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⑤。一曲阳关⑥,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⑦。

【注释】

①少年游:词牌名。《乐章集》、《张子野词》入“林钟商”,《清真集》分入“黄钟”、“商调”。

各家句读亦多出入,兹以柳词为定格。五十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苏轼、周邦彦、

姜夔三家同为别格,五十一字,前后片各两平韵。

②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古人送客至此,折杨柳枝赠别。

③风物:风俗。

④楚宫腰:以楚腰喻柳。楚灵王好细腰,后人故谓细腰为楚腰。

⑤蘅皋(hénggāo):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蘅即杜蘅。

⑥阳关:王维之诗《渭城曲》翻入乐内《阳关三曲》,为古人送别之曲。

⑦兰桡(ráo):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译文】

高低不一好像烟一样的柳树掩映着灞陵桥。此处风俗依旧和往朝一样,送别的人们,折柳送

亲人。衰败古杨柳,攀折已憔悴,如同楚宫中,如柳细腰女。夕阳悠闲照大地,秋光渐消去,

离别的忧思如蘅草铺满江岸望不尽。一首送别《阳关》曲,曲尽人肠断,独自倚靠着船栏杆

久久行。

【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在长安东灞桥这一传统离别场所与友人别时的离愁别恨和怀古伤今之情。

全词通过描写富有寓意和韵味的景物来表达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双重惆怅,使人触景

生情,见微知著。

开篇总揽灞桥全景“参差烟树灞陵桥”一句,直接点明所咏对象,暮色苍茫中,杨柳如烟;

柳色明暗处,霸桥横卧。灞桥是别离的象征,眼前凄迷的灞桥暮景,更易牵动羁泊异乡的情

怀。灞桥不仅目睹人世间的离鸾别鹤之苦,而且也是人世沧桑、升沉变替的见证。“风物尽

前朝”一句,紧承首句又拓展词意,使现实的旅思羁愁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把空间的迷

茫感与时间的悠远感融为一体,貌似冷静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与沉郁的情怀。

“哀杨古柳”三句从折柳送别着想,专写离愁。作者想象年去岁来,多少离人此折柳赠别,

杨柳屡经攀折,纤细轻柔的柳条竟至“憔悴”。此词写衰杨古柳,憔悴衰败,已不胜攀折。

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自“夕阳闲淡秋光老”一句始,词境愈加凄清又无限延伸。面对灞桥,已令人顿生离思,

偏又时当秋日黄昏,日色晚,秋光老,夕阳残照,给本已萧瑟的秋色又抹上一层惨淡的色彩,

也给作者本已凄楚的心灵再笼罩一层黯淡的阴影。想到光阴易逝,游子飘零,离思愁绪绵延

不尽,终于溢满蘅皋了。“离思满蘅皋”,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离愁之多,无所不在。

“一曲《阳关》”两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离愁。作者目瞻神驰,正离思索怀,身边忽又响

起《阳关》曲,将作者思绪带回别前的离席。眼前又进行一场深情的饯别,而行者正是自己。

客中再尝别离之苦,旧恨加上新愁,已极可悲,而此次分袂,偏偏又传统的离别之地,情形

加倍难堪,耳闻《阳关》促别,自然使人肝肠寸断了。至此,目之所遇,耳之所闻,无不关

合离情纷至沓来。词末以“独自凭兰桡”陡然收煞。“独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难舍的

别衷、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含其中。

这首词运用了回环断续的艺术手法,借助灞桥、古柳、夕阳、阳关等寓意深远的意象,不

加丝毫议论,只通过凭吊前朝风物,就抒发无限的感慨。

《蝶恋花①》

伫倚危楼风细细,②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③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④

对酒当歌,⑤

强乐还无味。⑥

衣带渐宽终不悔,⑦

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

《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②危楼:高楼。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

行》。当:与“对”意同。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⑦衣带渐宽:

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译文

久久地倚靠着高楼的栏杆,在微风习习中极目远望,一缕春愁在天边黯然升起。残阳中苍茫

的大地云霭缭绕,有谁能理解我凭栏远望的意思呢?想要放纵身心一醉方休,以酒当歌,

排遣心中的愁苦,怎奈强作的欢颜终究索然无味。那么就让我无怨无悔地在相思中消瘦下去

吧,为了你而憔悴老去也心甘情愿。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

“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

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

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

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

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

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

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

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

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

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

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

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

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

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

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

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

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采莲令》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

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

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

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注释:

①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

②临歧:岔路口。此指临别。

③脉脉:含情貌。

【译文】

明月收敛了光华,淡淡霜天上曙光泛出,西行的游子此时心情最苦。美丽的姑娘拉着我

的手,轧轧打开朱门送我上岔路。她亭亭伫立,千娇百媚的脸上,泪水横流,默默相看,这

断肠场面我怎忍心回顾?

可叹这条小船,急匆匆摇桨乘风驰去,贪着赶路,怎知我们的离情别绪。我心中万般无

奈,却只能暗暗饮恨,脉脉柔情可向谁诉?再回头看时,京城已经看不到,凄寒的江天外,

只隐隐约约看到两三排烟树。

赏析: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依恋,也

抒写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感受。

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不仅情景“妙合”,而

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色。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初点月收天曙之景色,次言客心临别之凄楚。“翠娥”

以下,皆送行人之情态。执手劳劳,开户轧轧,无言有泪,记事既生动,写情亦逼具。“断

肠”一句,写尽两面依依之情。换头,写别后舟行之速。“万般”两句,写别后心中之恨。

“更回首”三句,以远景作收,笔力千钧。上片之末言回顾,谓人。此则谓舟行已远,不独

人不见,即城亦不见,但见烟树,隐隐而已。一顾再顾,总见步步留恋之深。屈子云:“过夏

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收处仿佛似之。

《唐宋词鉴赏集》:况周颐《蕙风词话》云:“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

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惟北宋词人往往有之。”从这首词的结句很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它

在情景交融方面,的确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它“高处不减唐人”。

《满江红•暮雨初收》

年代:宋作者: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

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

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释】

萧索:①萧条,冷落。江淹《恨赋》有“秋日萧索,浮云无光”。②云气疏散貌。③象声。

漠漠:①迷朦貌。②广阔貌。

游宦:离乡为宦。宦,音幻,为官。

区区: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成底事:成就了什么事情。底:何。如:底事,犹言何事。

云泉约:归隐的打算。“一曲”二句:建安诗人王粲,字仲宣,曾做《从军行》五首,其第

一首首句为“从军有苦乐”。

译文

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

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

地回归村落。对此令远行客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并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

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

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辛。

作品赏析

在这首词中,柳永首创《满江红》调名,此调全用仄韵,宜抒悲壮情怀。柳永这首词写的就

是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悲愤之情。

“暮雨初收”几句写的是,天将暮时,又下起雨来了,雨一歇,夜幕就已降临,船泊江边,

江水是那样澄静,对面岛屿上,水蓼疏淡如烟,阵阵苇风,带来凉意。“长川”即桐江,在

今浙江中部,是钱塘江自建德县梅城至桐庐一段的别称。水蓼和芦苇都于秋天繁盛开花,

可见时间是在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萧索”是风吹芦苇之声。这几

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

至“几许渔人飞短艇”始,词境由静态变为动态,写的是天更加黑下来,渔人们驾着小舟,

匆匆回到村落中去;那舟上的点点灯火,闪耀在夜空里,映照在江水中,在黑暗中向前飞

行。“几许”犹云多少。黑暗中,一切都看不见,惟见灯火闪烁,才知道这是渔舟,“尽载

灯火”四字,点出渔舟夜归之神。

这里的动,反衬出整个环境的静寂,因为只有在静寂黑暗中,飞动的灯火才显得特别鲜明。

渔人带着一天的劳动果实回到家中,心情是喜悦的,“飞短艇”的“飞”字,就表现出他

们的喜悦心情,这又更加反衬出在外漂泊者的孤独和凄苦,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遣行客,

当此念回程,伤漂泊”三句。“回程”指由原路回去。渔人的家庭生活的欢乐,使作者更加

感到自己的漂泊之苦,渴望结束这种羁旅行役生活,回去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整个上片分

为两段,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情景之间融合无隙,境界浑然。

过片几句,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从烟、波、山着笔,语简意丰,最是传神。写

的是词人一早醒来,见船沿桐江再向前行,美丽景色使忧愁一扫而光:桐江上空,腾起一阵

广漠浓密的晨雾,江中碧波似染,岸边峰峦如削;船过严子陵滩,只见白鹭在船尾飞翔,鱼

虾在船旁跳跃。“鹭飞鱼跃”,亦在写江上环境之清幽和生物的自适情趣,从而引发作者对于

游宦生活的厌倦情绪。“游宦”二句,情绪一抑,兴起哀叹。“区区”有跋涉辛苦之义;

“成底事”就是一事无成。游宦生涯既是如此,自然便兴起归隐于云山泉石之间的意念,况

是早有此愿。看到这桐江的美丽景色,缅怀古代的严光,这种想法变得更加强烈,所以末尾

即以渴望归隐的感叹作结。“归去来”之“来”是语助词,加强感叹的语气,无义。

“从军乐”,即指王粲《从军行》一诗,因为平仄、要求,故改“行”为“乐”,用以代指

作者对飘泊生活的怨恨和怀乡思归的心情。柳永一生,政治上极不得意,只做过余杭县令、

盐场大使、屯田员外郎一类小官,死后由别人出钱埋葬,景况极为凄凉。在这“归去来”

的悲叹声中,实在饱含着无限辛酸。整个下片是回叙白天旅途中之所见并抒发由此而生的感

慨。

这首词在抑扬有致的节奏中表现出激越的情绪,从泊舟写到当时的心绪,再从忆舟行写到日

后的打算,情景兼融,脉络清晰多变,感情愈演愈烈,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迴肠。可见

柳永不愧是一位书写羁旅行役之苦的词中高手。

望海潮•东南形胜

朝代:宋代作者: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译文

【注释】:

1.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2.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令稽为三吴。钱塘,旧属吴郡。

3.都会:大都市。

4.风帘:挡风的帘子。

5.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6.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7.堤:钱塘江防潮汛的大堤。

8.怒涛:汹涌的潮水。

9.霜雪:比喻浪花。

10.天堑(qiàn):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

11.珠玑:泛指珍宝等珍贵商品。

12.盈:充满,言其多。

13,重湖:这里指西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称重湖。

14.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15.清嘉:清秀美丽。嘉,一般作“佳”。

16.三秋:农历九月。

17.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这里泛指乐器。

18.泛夜:指在夜间飞扬。

19.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20.莲娃:采莲的姑娘。

21.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

22.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旗帜。

23.烟霞:山水美景。

24.异日:他日。

25.图:描绘。

26.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多代指中书省,这里泛指朝廷。

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

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

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

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

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

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

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

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

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23:35: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49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无语凝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