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是由此得来的!
本文导读:郑国大夫祭足,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因为以后
郑国的很多事都和这个人有关。他向郑寤生打小报告说:“都
邑城墙超过百雉,是国家的灾难。”
雉,是当时城墙的计量单位。春秋的筑墙方法,是把木
板用绳子束紧,填上土夯实,然后一板一板地从下往上摞。
筑墙所用木板长1丈,高2尺,5板1堵,3堵1雉,所以
一雉墙就是长3丈,高1丈。春秋时候的诸侯,国都都有一
定的定制,分为七里城,三里城,五里城,郑国是侯伯级别
的国家,国都的城墙一圈5里长。1里180丈,5里就是900
丈,即300雉。国都300雉,大型都邑不能国都的1/3,也
就是不能超过百雉了。
祭足继续说:“先王的制度,大型都邑不超过国都的1/3,
中型都邑不超过1/5,小型都邑不超过1/9。现在京邑的城墙
已经不合规矩,如果再不加以限制,必然要对国君产生威胁。”
以今天来论,河南省的面积比北京市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但试问,河南省的省长,敢对中央指手画脚吗?能对中央造
成威胁吗?肯定不能。原因是我们现在的省长是由中央委派,
而委派首先没赋予兵权,其次只有部分的治理权和财权,那
么省长能够动员的力量十分有限。
但春秋时候完全不同。郑段虽然是被郑寤生分封过去的,
但是他在自己的封地上拥有至高的权力,完整的治理权,所
有的财权,以及征兵权,实际上在他的封地上,他相当于国
君,所有当他的实力强大到一定的时候,有可能会威胁到郑
寤生的地位。这点也是春秋中后期大夫的权利逐步膨胀的一
个根本原因。那你说,一个封臣,他的地位要用什么来证明
呢?只能是城市的大小。所以春秋时代,对城邑的大小有很
明确的规定。
郑寤生回答道:“武姜想要,寡人怎么能逃避危害?”祭足
又说:“武姜的贪心哪儿有个头啊?不如及早安置郑段,不要
让他毫无节制!否则就不好处理了。杂草蔓延还不容易清理,
何况国君宠爱的弟弟?”郑寤生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就等
着看吧。”
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出自于这里。从郑寤生之口说出
来,一直流传到今天。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谋略深远,所以有这么大
的耐心。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23:10: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48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