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鱼玄机《暮春有感寄友人》原文译文
赏析
导读:本文唐诗:鱼玄机《暮春有感寄友人》原文译文赏析,仅供参
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暮春有感寄友人》
唐代:鱼玄机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
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
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
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
【译文】
黄莺的啼声惊扰了诗人的美梦,醒来之后眼泪冲淡了昨晚刚化的
淡妆。
夜晚时分,竹林熙熙,月亮也显得那么的渺小。江边是那么寂静,
夜晚的烟雾也显得格外浓重。
门外的燕子衔着泥土筑巢,蜜蜂在采花培养着蜂蜜。
只有诗人一个人无限愁思,一个人低语压低了枝松。
【注释】
轻妆:淡妆。
薄:即淡薄之意。
烟:指雾气。觜:即嘴。
蕊:即花蕊。
亚:通“压”,枝松呈低垂状态。
【赏析】
首联描写诗人自己熟睡之时,被莺语惊醒,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由悲转喜。好不容易才化的妆被眼泪淋花,泪眼朦胧,体现出了诗人
的孤单之感。
颔联描写了月夜的景色,幽暗宁静。刚到夜晚,月色还不是那么
的淡泊。傍晚时分,江边寂静,烟雾缭绕,从这些悲凉的景色中可以
看出诗人的孤单与寂寞。
颈联以燕子筑巢蜜蜂采花当做比喻,象征团聚依恋。和诗人的孤
单一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味十足。
尾联又通过描写自己依旧孤独相思,其深情可以压倒松枝。语言
浅近自然,风格柔婉清丽。“亚”字通“压”,简单的动词描写出诗
人的孤单与寂寞。从身边的细小景色渲染出诗人的心境,韵味十足。
全诗从内到外,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当时凄
凉的心境。通过对环境的仔细刻画,充分地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诗人通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正是为了将心曲微妙地抒发出来,达到了
情景交融的艺术妙境。诗人用词细腻,描写景物标准,完美的将自己
内心情感抒发出来,更能体现出诗人当时的孤独心境,风格柔婉,韵
味足够。
扩展阅读:人物评价
至二十世纪,鱼玄机引起许多学者关注,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研
究文章有许袆之《女诗人鱼玄机》、谭正璧之《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鱼
玄机》、卢楚娉之《女冠诗人鱼玄机》等,及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
代,更有缪军之《试论晚唐女诗人鱼玄机及其诗作》、曾志援之《试
评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诗》、王中华之《敢于乱礼法的女性——谈鱼
玄机的诗》、艾芹之《鱼玄机的女性意识及其爱情》、张乘健之《感怀
鱼玄机》、苏者聪之《论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曲文军之《女诗人鱼玄
机考证三题》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出版了彭志宪等编著的《唐代
诗人鱼玄机诗编年译注》。
关于鱼玄机的罪案,温州大学张乘健教授认为,《三水小牍》关
于鱼玄机“妒杀”绿翘的故事有编造的痕迹。理由有二:一、绿翘已
死,她死前和鱼玄机说的话来源不可靠;二、绿翘作为鱼玄机的女僮,
年龄顶多不过十几岁,而说的话义正词严,全然不像天真烂漫的稚龄
女孩子的口气。这些话未见得是皇甫枚所编造,很可能就出自京兆府
刀笔吏对鱼玄机罪案的陈述;而绿翘斥鱼玄机“淫佚”,简直就是京
兆府尹对鱼玄机严正的判词。张乘健认为,绿翘事件必定有复杂的背
景,里面隐藏着隐秘的委曲和细节;所谓鱼玄机“妒杀”案是亘古之
谜,也是千古奇冤。
关于对鱼玄机的评价,明代文学家钟惺在《名媛诗归》称“绝句
如此奥思,非真正有才情人,未能刻划得出,即刻划得出,而音响不
能爽亮……此其道在浅深隐显之间,尤须带有秀气耳。”现代作家施
蛰存说:鱼玄机诗一卷,四十九首,还有一个南宋刻本……她的诗以
五、七言律诗为多,功力在薛涛之上与李冶不相上下。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22:50: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47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