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爱莲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疏通文言语句,理解短文的主要
内容。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3、了解本文对比烘托的写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
品格的追求。
学法点悟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
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篇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
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
的胸襟。
整体感知
“说”,古代文体之一,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
体,它与“论”无大异,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
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作者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在
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
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解惑: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
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质疑: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解惑: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
“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质疑:“我”爱莲花什么呢?
解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质疑: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解惑: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质疑:怎样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
解惑: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
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
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
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
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
严肃,被人敬仰。
语言揣摩
1.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提示: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
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
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
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
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2.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提示: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
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
自律自况。)
3.“陶后鲜有闻”一句中,“鲜”应该读iǎn,还是iān?
(提示:“鲜”在这里应读“iǎn”意思是“少”的意思。)
4.“香远益清”的“益”是什么意思?请你找一个成语,里面的“益”
和这儿是意思相同的。
(提示:“益”是“更加”的意思,“精益求精”的“益”是同样意
思。)
5.你怎样理解“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
(提示: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原来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
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6.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文章又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
(提示: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
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
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研究课题
1、相关链接: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
叔,湖南道县人。有《周元公集》。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
“濂溪先生”。在南康郡任职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
莲,名曰“爱莲池”。
2、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可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封建时代的
君子形象对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修养有一定的启示。试着用托物言志
的写法,写一篇散文。题目自拟。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学习本文,要着重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的词、语、句,注意
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特点,背默文中的名句。
基础巩固集练
一、文学常识填空
《爱莲说》选自,作者,代家。“说”是古代的一种,用以陈述作者
对的观点。
二、字音字义
1.给下列生字注音。
颐()蕃()淤()濯()蔓()亵()鲜()予()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3分)
⑴蕃⑵妖⑶濯⑷亭亭⑸亵(6)香远益清
3.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蕃()亵()
番()蛰()
藩()衷()
幡()裹()
三、语言积累
翻译文言语句。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四、朗读背诵
1.注意骈句的特点,划分句子的节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根据提示填空。
(1)本文的中心句是。
(2)描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描写莲的姿态的句子是,。
(3)洛阳牡丹盛会,观赏牡丹花的人很多,可用《爱莲说》中的句子来
形容,应该是。
五、问题探究
1.下列句式各有什么特点?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提示:这是判断句。这三个分句分别用“者也”表示判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提示:这是一个被动句,染,被污染。)
2.请说出本文的句式语言特点。
(提示:句式语言特点:①句式多样,或骈句。或散句;或长句,或短
句;或排比句,或独词句。②语气多变。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③节奏和谐。
“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脚交错分布,错落有致。④表达方式多
样。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一个“爱”字连缀全文,文笔简
练,情感丰富。)
六、欣赏评价
1.本文既是写莲花的为何又写菊花、牡丹,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课文中写菊花、牡丹的句子用意是: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
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
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
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
这是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
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表达有什
么特点?
[提示: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
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莲正像品
德高尚的君子,文中用疑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借反问语气感慨君
子太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更鲜明。]
《爱莲说》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教学手段
PPT展示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
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荷风送香气,竹露
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
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
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
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
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
章。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
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
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
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
品格?
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
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
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
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
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
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
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
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
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
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四)迁移拓展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
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
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
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
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
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
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
(五)作业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
散文。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22:00: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45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