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快乐王子》从形象、情节、语言三方面,反映出王尔德
唯美主义文艺观的丰富内涵。王尔德的文学创作并非都是/为艺术而艺术0,《快乐王子》
既是唯美主义又具有现实批评主义性质,是两者的巧妙融合。
关键词:王尔德;快乐王子;唯美主义;现实批评主义
王尔德一生中出版了两部童话集,即1888年的5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6(TheHappyPrince
andOtherTales)和1891年的5石榴之家6(TheHouofPomegranates)。共收集童话9篇。
正是这两部故事集的出现,使得王尔德真正步人文坛,人们才将其归入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
列。亨特生在5人生与现代精神的解释者6中说:/九篇都是空想的童话,中间贯穿着敏感
而美的社会的哀怜,恰如几幅锦绣镶嵌的织物,用一条深红的线坚固地缀成一帖。0王尔德
对英国唯美主义思潮及创作的作用是重大的,比尔伯姆就诙谐地说:/美存在于1880年以前,
但王尔德使它问世了。
作家的作品是其文艺思想的载体,王尔德也不例外。不过与他那些相对来说是/纯艺术0或/
纯社会批评0作品略有不同的是,《快乐王子》既是唯美主义的,也体现对现实社会的批评,
它所反映出的对现实社会批评的成分不容忽视。
一《快乐王子》中唯美主义的体现
王尔德首先是个唯美主义者,唯美主义的文艺观在《快乐王子》中得以充分体现。
(一)《快乐王子》中唯美的形象
由于唯美主义强调灵肉合一,只有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心灵因为至爱而至美。
《快乐王子》中的王子和燕子,因为至爱至善而变得至美的形象,体现了王尔德追求理想艺
术的初衷,无愧为这位/为艺术而艺术0之始祖的佳作。
像这样一尊美丽的雕像,所有的人都投以赞许的目光,先是市议员对他的欣赏,而后有聪明
的母亲以快乐王子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失意的人渴望像快乐王子一样快乐;孤儿院的孩
子把它想象成天使。就在这不经意的描写中,快乐王子显然已经达到了一种升华,他就是人们
心中崇拜的对象,每个人都对他顶礼膜拜,视为美与善的化身。如果说快乐王子此时只是供
人们参观、观赏的漂亮的无忧无虑的雕像,那么其后来的行动则呈现出了其善良的、富于同
情的美好的心灵。
《快乐王子》的主题就是在赞扬,赞扬了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美0)))有善良、同情心、
舍己助人,王尔德用来表现为对他人物质上的救济,也表现为对别人精神上的支持。为了穷
人,快乐王子无私地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他为了人间的苦难流泪,为解救人间的苦难
而献身。小燕子一次次放弃去埃及的理想,在给穷人送去了快乐和幸福之后冻饿而死,这种
牺牲精神令人敬佩。小燕子是在为爱而牺牲。相互之间为了共同理想建立了超越功利的感情,
小燕子开始不情愿留下,看到快乐王子将/眼睛0都送给了穷人,他主动要求留下,/你现在
眼睛瞎了,所以我要永远跟你在一块儿。0快乐王子与小燕子之间的这种真挚友情也令人感
动。他甘于奉献的精神更是令人为之动容,他不顾自己可能面临的危险,尽最大努力去帮助
他能帮助的人。小燕子也被快乐王子的精神所感染,他们共同完成了这一神圣而崇高的使
命。
《快乐王子》,听名字的时候觉得是一个快乐的故事,当看完整个故事后,沉重的哀伤感撕破
了我以为的温暖。他们都不属于人类,人类也不能容纳他们。人间有的只是富人的狂傲,穷
人的苦难和愚昧。从爱与同情的可贵和毁灭中,我们能体会到作家灵魂深处的巨大悲痛,及
他对恶浊人世的失望。最后,上帝派天使把燕子和王子带到天堂,集中体现了王尔德唯美主
义思想:只有美的东西才有存在的价值;一旦失去了美,就失去了存在价值。不过,美是永
恒的,在上帝的天堂里,所以快乐王子将永远存在。
《快乐王子》所贯穿的善良与美丽形象,所经历的变迁)))心的碎裂与死亡,以及其中的对
抗和冲突所产生的戏剧性的效果,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王尔德将人生的至美归于至爱至
善。
(二)《快乐王子》中唯美的情节
王尔德童话形象的命运因童话创作的戏剧性而一波三折。这些形象往往在充满悬念和扣人心
弦的情节中展开,从而展现人物的命运。他恳求过路的燕子把宝石、金箔,把使自己光耀的一
切都捎给了穷苦的人民。受到帮助的贫妇的男孩能够觉得好多了/而沉沉入睡0;在饥寒中
不能完成剧本的作家/脸上露出快乐的样子0;广场上卖火柴的小女孩/笑着跑回家去0,孩
子们那由于饥饿而苍白的瘦脸上出现了血色,露出了笑容。当快乐王子有一颗人心,住在无
忧宫时,他只感到/欢娱0,而当他成为塑像只有一颗铅心时,他反而有了善和美的心灵,这
寄寓着作者的一个观点:美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的功利,而是超私欲、超功利的。王尔德把他
所处的时代环境中的现实的人物的命运安插在他所塑造这些形象里,充满着戏剧性。
故事中同样有城堡、王子、公主和爱情,但是故事的结局往往和人们所熟悉的/王子和公主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0大相径庭。
王尔德指出:文学的任务就是要使/心灵成为人生悲剧的主角0。所以,他不会为了符合人
们/大团圆0的心理趋向而给故事安上一个完美的结局,他意在以艺术的精神探讨生命现象,
探讨美。《快乐王子》的结局让人意外,却都在情理之中。王尔德说了:/我什么都能抵挡,除
了诱惑。0诱惑总是最美的,而最美的东西一定要带点遗憾。他的结局自觉不自觉地带上了
许多/苦的回味0,这也很好地传达了他的美学思想。王尔德总是在快结尾的时候才点破故
事的主旨,让人的心一下子跟上主角的步伐,仿佛读者已然是主角,在故事中一同悲伤。
(三)《快乐王子》中唯美的语言
王尔德认为:/形式就是一切,它是生命的奥秘。0他的童话,色彩瑰丽,想象丰富,言辞精
美,诗意浓郁,是/诗人讲的故事0,是/写成散文的诗歌。0王尔德还擅长在童话中运用对
比手法,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感受到真与善,美与丑的强烈对比,并且让读者形成了自
己哲理性的思考空间。
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外表非常美丽。/满身贴着薄薄的纯金叶子,一对蓝宝石做成他的眼
睛,一只大的红宝石嵌在他的剑柄上,灿烂地发着红光0[1],参议员说过:/他像风信标那
样漂亮。0[2]我们可以想象,快乐王子虽然不过是一尊塑像却有逼人的雍容华贵。通篇看
完后,快乐王子竟然只剩下他那裂成两半的铅制心块了。这与开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无不
让人哀伤。他的英俊、高贵受到众人的赞美。但令读者感动,让穷人和他自己感到/快乐0
的恰恰是他牺牲了/外在美0而表现出的/心灵美0,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反方向的变化,表
现了作者的审美观:内在美比外在美更有价值。童话不是单纯的童言童语,它被创作出来的
态度是严肃的,安徒生在他的自传5我的一生的童话6里说:/神啊,请您不要让我写出任何
一个在您面前交代不了的字来!0作家的态度可见一斑。看王尔德的童话永远也分不清他在
写作时究竟是在含泪微笑还是笑着流泪,也许王尔德正怜悯地看着我们,对这奇妙的世界再
做一次原谅。虽然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杰出代表,多次强调:/一切坏的艺术都是返回生活
和自然而造成的。0但这并不意味王尔德完全排斥现实和生活,他在作品中也对现实进行了
揭露。
二《快乐王子》中的批判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王尔德除了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外,还是一个社会批判者)))尽管是一个言行
不一的批评者,他的社会批评虽然为其唯美主义文艺服务,但毕竟也是一种批评。在英国,
唯美主义不仅是一种张扬个性发展的文艺思潮,也是一场对维多利亚时期现实虚伪本质的
反对。由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当时颇为活跃,对自称/社会主义者0的王尔德来说[6],集
唯美主义与社会批评于一身实属自然。事实上,这位文学新潮流作家的一些作品不仅没有拒
斥现实主义的风格和手法,还表现出明显的对社会批评的诉求,即使是远离现实的童话也多
少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情绪。王尔德的童话5快乐王子集6和5石榴之家6的中译者巴金先生
在译后记中曾引5王尔德传6的作者谢拉尔德和英格拉比的话说,童话中贯穿着/一种对社
会的控诉,一种为着无产者的呼吁0,是/控诉现存社会制度的两张真的公诉0[7]。
(一)真实是现实的信条
王尔德说:/艺术家承认生活中的事实,但是他们把生活中的事实转化成美的形象,使其成
为怜悯或恐惧的载体,并且显示出他们的色彩、奇观以及真正的伦理含义,通过他们建造一个
比现实更真实、更具崇高内涵的世界。0关注现实生活,但又用艺术和美使之升华)))这种
创作理念使得王尔德的童话总有抹不掉的悲伤,贯穿着敏感而真理的社会哀怜。他使童话世
界成为真正的现实。在《快乐王子》中这样的现实更加的清晰。
王子把他身上的金片和宝石都送给了穷人,最后当燕子死了的时候,他的铅心也碎裂了。讽
刺的是,当他被送到火炉里的时候,他的心却无法熔化。上帝让天使把那个城市里最珍贵的
东西带回来,天使带回来的是那颗铅做的心和死去的燕子。王子的心反衬了资本主义制度下
灵魂的丑恶和社会的不公正,展现了作者对19世纪末英国社会下层穷苦人民和/小人物0
的同情。他渴望用这种脱俗的精神之美作为救世之道,呼唤/人生艺术化0,天真地以为这种
对纯美的追求可以解决世纪末的社会和精神危机。
在《快乐王子》中,快乐王子看着这些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善良的王子尽管只有一
颗铅做的心,也不能不流泪。这位曾经的快乐王子体验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但空有人心的
贵族和绅士对人民的贫病痛苦熟视无睹,毫无怜悯。文章对现实中上流社会的庸俗自私、贫
富的悬殊、穷人的苦难和现实生活景象进行了描述和批判。尽管王尔德宣称艺术与道德无关,
但是他在童话中展现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实际上与他的唯美主义是并行不悖的。因为这颗心
里面倾注了作者对崇高灵魂和精神的深沉的赞美,这种美的结晶是不朽的,坚不可摧的。他
渴望用这种脱俗的精神之美作为救世之道,呼唤/人生艺术化0,天真地以为这种对纯美的
追求可以解决世纪末的社会和精神危机。
(二)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快乐王子曾经具体的描述过他生前的生活状态,当他/有一颗人的心脏时0,他住在/悲哀
不能进去的逍遥宫0,整日沉溺于欢宴舞会中,不知痛苦和丑恶为何物,不知眼泪是何物。这
样一个在欢娱中度过一生的王子,死后被制成塑像/高耸在城市上空0。可这里毕竞是在逍
遥宫之外,所以纵然王子塑像的胸中只有一颗不能跳动的铅铸心脏,可目睹了这丑恶贫穷的
真实世界,王子哭了。宫墙内外的两个世界的对比,使王子惊醒过来。一个一生不知道痛苦、
不知道怜悯的快乐王子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痛苦王
子。在《快乐王子》中,王尔德对社会的描写是有限度的,他并没有对苦难以及对苦难的感
受作过多地宣扬,快乐王子的痛苦被外化为眼泪和破碎的铅心,并且破碎的铅心和死去的小
燕子最后回到了上帝的身旁重新过上快乐的日子,这看似圆满的结果中却隐含着悲哀。
(三)内心世界的刻画
《快乐王子》完成了一个最好的注脚。而他一生里的真真假假,起起落落,也被早期的《快
乐王子》所印证了。王尔德的一生,恰恰正是前半生的倜傥荣耀和入狱后落魄凄凉,/他的一
生,有过因杰出的才华而众星拱月般的荣耀,也有过因放浪不羁、声名狼藉而坠入万劫不复
的精神地狱的悲惨。快乐时他是一只在天地间自由地吃取快乐之果的无忧鸟,放浪时他是向
地狱最深处潜去以攫取恶名的撒旦,悲哀时则是终日以泪洗面、痛心疾首的圣徒。0在王尔
德的前半生当然如快乐王子一般,逍遥快乐不知世间愁苦为何物,当王尔德锒铛入狱之后,
在快乐王子换成铅铸的心之后,同情和悲悯荡然在心中,感叹人间疾苦,批判上层社会之虚
伪和冷酷。善恶交替,乍暖还凉,也终于没在这个被他百般冷嘲热讽的社会中得到安慰,而
是去见了/爱的上帝0,寻求他梦想中的世界。天上人间,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然而可贵的是王尔德看到更多的是快乐王子的自我牺牲精神。或许也正是王尔德在世间的如
同王子般的牺牲,才使得在他去世一百多年后,世人给予他的是更多的同情、怜悯和公正的
评价。
三结语
同样的社会问题和人类弱点可以用截然不同的方式进行写作和表达,同样达到鞭挞和讽刺
的目的。他以艺术的精神探讨生命,直面现实与人生,以艺术的光环去透视人生,他的童话
达到了内在的美与形式的美的统一。正如5王尔德传6作者谢拉尔德的评价:/在英国文学
中找不出能够跟它们相比的童话,它们写得巧妙无比,故事依着一种罕有的丰富想象发展,
读起来或讲起来叫小孩或成人都感到兴趣,而同时他们中间又贯穿着一种微妙的哲思。
在《快乐王子》中,他始终贯彻了唯美主义理念,对人物景致的刻画美轮美奂,对心灵美的
颂扬荡气回肠,充满哀婉的诗意;犀利的批判讽刺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和对苦难者的
哀怜,在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中,美、爱和善得到伸张和张扬。这两者相结合,它既体现了王
尔德唯美主义的文艺观,又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贬斥。这种双重的价
值取向赋予作品一种内在的张力,它不仅给读者带来了审美的快感,而且达到唯美主义与现
实批判主义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王尔德式的独特唯美主义风格,表达了唯美主义者渴望通过
对美的向往唤醒人性,改造社会,实现人生艺术化。
参考文献:
[1]王尔德全集(第一卷)[M].荣如德,巴金等,译.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
[2]巴金译后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3]Varty,cetoOscarWilde[M].AddisonWesleyLongmanLtd,1988.
[4]王尔德全集[M].杨列译.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
[5]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6][英]ndtheVictorians[C]//bridgeCompanion
toOscarWilde.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7]巴金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8]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蒋承勇.英国小说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21:24: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44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