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中国哲学简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0:34:16 阅读: 评论:0

八下仁爱英语电子课本-无子番茄


2023年2月3日发(作者:2017慈善芭莎慈善晚会)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一)

在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将整个中国哲学史分成子学时代与经

学时代上下两篇。子学时代共16章,主要讲先秦诸子。冯友兰认为,自春秋迄汉

初,在中国历史中,为一大解放时代,于其时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及经济制度,皆

有根本的改变。这是一个大解放、大变动、大过渡的时期,所以出现了诸子并起的

哲学发达时代。

到汉武帝时期,推行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言论

思想极端自由的空气从此消失了。到此,子学时代终结,而经学时代开始。冯友兰

把从董仲舒到康有为、谭嗣同、廖平为止的时代称为经学时代。清末年,中外交

通,中国社会各方面又起根本的变化,经学时代也就结束了。这种划分方法在当时

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那时的冯友兰还没有接受社会发展史观点,而用历史唯物主义

的工具来观察社会,但他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科学实践,感觉到这两大时代的哲学有

着本质的差异。子学时代的特点是建造,经学时代的特点是阐述。子学时代奴隶制

解体,封建制尚在形成中,新兴的阶级及集团各有自己的社会力量,必须要有自己

的代言人。秦汉以后,政权统一,政教合一的格局越来越完备,很多哲学家“以述

为作”,借古代经典为招牌,装进新的内容,冯友兰称之为“旧瓶装新酒”,从而

形成经学时代的特点。这两大段落的划分,今天看来,还是经得起考验的。

在《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着重于哲学家本人思想的重新整理。他认

为,中国哲学在论证及说明上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相比,大有逊色。在中国哲学史

中,精心结撰,首尾贯串的著作较少,往往哲学家本人或其门人后学,杂凑平日书

札语录,便以成书。所以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在形式上无系统。但这并不是说,

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无实质上的系统,否则将不成其为哲学。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

在形式上无系统的中国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每个哲学史家都是按照自己的

哲学观点来写哲学史,重新整理历史上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的,冯友兰也不例外。

当时西方哲学流行的看法,哲学包含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部分,每

一部分又可分两小部分。冯友兰认为,西方哲学,每一部分都发达,相比之下,中

国哲学注重人事,注重内圣之道,注重修养,不注重知识。对宇宙论的研究也较简

单。中国哲学家除了一起即灭的名家外,都不重视逻辑。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冯友

兰在《中国哲学史》中首先注重的是人生论,其次是宇宙论,很少注意知识论。他

对从《易经》以来中国哲学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没有多少叙述。他对自己喜欢的

哲学家思想叙述充分,如用整整一章介绍朱熹,而介绍朱熹,实际上是发挥他自己

的思想。而他对明清之际的唯物论集大成者王夫之却只是十分简略地提到。两相比

较,显出了当时冯友兰思想的局限性与党派性。冯友兰自己认为,就《中国哲学

史》的内容来讲有两点可以引以自豪的。一点是把先秦名家的辩者区分成两派,另

一点是分辨出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思想的差异和各自特点。此二点均发前人所未发,

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此外,《中国哲学史》还有许多令人称道之处。如,

它第一次把佛教哲学列入中国哲学史。再如,在魏晋时期重点介绍了王弼和郭象在

哲学上的独特贡献。这种见识在今天看来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在当时,却算是一

个创举。

总之,阅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可获得对中国两千余年的诸多哲学

思想较为广泛与细致的了解,亦能对这位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的早

期思想,有一大致认识。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二)

”哲学“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似乎不够了解,它却充满神秘色

彩。而它在我心中是个很崇高,很神圣,同时也是一个含义深厚的词。假期我在家

中反复的看这本书,但总是感觉不太明白,似懂非懂。哲学它是一个充满科学权威

的领域,令人仰视它。许多事情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

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

你思路、给你办法”。所以哲学给人带来的魅力是无穷的。

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从宏观上对中国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有

了认识,原本的一些困惑也逐渐有了答案。任何事物都有个起源,中国人的思想也

不例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人们常说的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这

种说法是学习哲学的最大误区。因为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并不一定不聪明,而学过哲

学的人也并不一定就聪明。事实上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

智慧的学问。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

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

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

放假的时候,爸爸也推荐了这本书给我。当时很不了解,觉得这本书很枯燥很乏

味。可能现在的我们对读懂这本书很难,但是我们可以领略到哲学的庞大气场和魅

力,它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根本原理。能够提升我们的价值观和扩宽知

识面。

书中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

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书中还说,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

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面对压力与日俱增、经

济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对期望与现实的强烈冲击,我们很多人无法在疲惫与焦

躁中寻找到内心的安宁。书中说:“教的作用,就是使人吧事实上已经不同程度上

在做的事做完全……一个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就是圣人。”这一个

看上去似乎不高的要求正凝聚了千百年来君子修身的理想。该做的事完全做到了,

即使是最平凡的事,做“完全”了便是至善,在我们的心中就不会再有遗憾,也就

不会再有失望。我想,到了那时,我们的教学中也就不会存在“好生”与“差生”

的概念了。

我很感激这本书,因为它激活了我的思想,它让我认识到即使是在这样一

个学生时代,但仍然需要了解哲学。因为哲学是最具条理化和反思性的思维活动,

它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纷乱的思绪,寻觅萌芽中的未来希望。,在其中我们也可以学

我很庆幸我能读到这本书,它让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净化。也让我

真真的了解了哲学。虽然不是很明白,但也让我受益匪浅。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三)

选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因为自己一直喜欢哲学,尤其是喜欢

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

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因为毕竟这本书成书额最

初目的是为了给外国人上中国文化课。毋庸置疑的是,这本书英文版在当时绝对堪

称是国外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而

冯友兰更是中国知识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学者之一。它的问世,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

学起到了极大的积极意义。而它翻译成为中国后,也更不失为一本言简意赅,轻松

易懂的中国哲学读物。

中国哲学简史呈现给我了一个在纷繁乱世出现的文化盛世。百家争鸣,诸

子百家均在那样一个时代兴起,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在那样一个生产力极端低

下,战端频起的年代,诸子百家游或是游走于各个诸侯之间抒发自己的治国之道,

或是在一方着书教学,或是学以致用,或是为战争或者和平和努力。可以说,中国

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高峰。我们现在的许多思想,所做的很多决策都深深受到

那一时期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生活。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

那样重视宗教。德克·布德教授在《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中写道:“他们

(中国人)并不认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

基础不是宗教(至少不是宗教的有组织形式),而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这

一切使中国和其他主要文明国家把教会和神职人员看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基

本的不同。冯友兰教授将宗教等现象称为超道德现象,并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哲学

意识(如诸子百家思想文化)太过浓厚,因而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

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而不再需要宗教的滋养。中国哲

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不是探求事物之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

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事实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宗教的权威

被不断削弱。很多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教是自身

的衰退。如果这个世界除宗教之外没有什么办法达到可高的价值,那么人们宗教仪

式的淡薄的确是值得惋惜的。而事实上,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它更为直接,

也更加单纯。哲学取代宗教的地位,这合乎中国哲学的传统。也体现出了在中国哲

学尤其是先秦百家哲学的重要性。

除了在人类至高道德上体现其价值,朴素点说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

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哲学家就是热爱智慧的人。智慧不是手段而是追

求的对象。我们永远不可能占有智慧,至多也只能做到热爱和追求”智慧“。正如

冯友兰教授所说,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

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具体而言,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类追求和热爱智慧

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我感觉,人应该在哲学的指引下更加智慧

地生活;应该在本书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引下,磨砺人高贵的品格,找回人高

尚的人性,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或许可以不关心数学和物理学的新进展,直

接利用或者享受它们的成果,但是却不应该不关心哲学,因为哲学不是生存的工具

和手段,而是生存的目的和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关心的问题。苏格拉底曾经说

过,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尽管经过了理性的省察也不一定能找到生

活的目标。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

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

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

在阐释了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后,冯友兰教授选取了诸子百家中代表性

学说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其主要篇幅在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

分明,道家重无为。每个朝代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道家”清虚

自守“、”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其用来作为恢复国力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法律

指导思想。而到了统治中期,社会需要稳定秩序,统治者大多采用儒家伦理来教化

百姓,使子女孝顺父母,臣民忠于君主。盛极必衰,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绝对的

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每个王朝的鼎盛便预示着她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所谓打

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朝末期,官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此时

民怨沸腾,统治者不得不采用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办法来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纵

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

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除了最为熟悉的儒家、道家外,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墨

家。墨家的认识论理论是一种朴素的实在论,墨家中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华

民族先秦的科学家,这自然让我这个学工科的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兴趣。在墨子的着

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还是

墨子最早发现的。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

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

性,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

特。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被称为平民圣

人。墨子老年隐居于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并卒葬于此,现存有土掉沟、黑隐寺、坑

布崖、墨子城等古迹供人们瞻仰。

中国哲学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如儒家学派

就经历了很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多演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不断舶来的

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直到今天。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其实中国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

时一直都具有这样的韧性与海一般广阔的精神。我相信,即使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

时代,一个西方文化占主流文化的时代,中国哲学依旧能绽放它的光彩。

冯友兰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

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其实哲学并不是高

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学问,实际上它就深深的蕴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与

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只不过我们缺少是它们”浮出水面“,”上升

“到哲学高度的理论思维而而已。”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

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希望人们都能在中国哲学中寻求到

心灵的慰藉。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20:3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42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我是路人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