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知识要点(部编版)
一、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二、理解词语
【翠色欲流】: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
加强艺术效果。
【洒脱】行动自然,无拘无束。
【迂回】回旋,环绕。
【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四、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
课文从草原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远迎款待汉族同胞的人情美两个方面来写
草原的美。
阅读方法解密找中心句
概念:中心句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自己的态度,抒
发自己情感的句子。
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五、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
么特点?
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线条
柔美,羊群多而自由,骏马、大牛有时静立不动,像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样。
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
色的大花。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
七、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绿草如茵绿意盎然绿意葱茏
青山绿水披红挂绿绿盖叠翠
八、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并背诵。
朗读时通过轻快的语速就能表现出喜爱之情。背诵可以通过抓主干(重点景
物)的方法进行,也就是抓住“明朗的天空、一碧千里、白色的羊群、柔美的小
丘、静立不动的牛羊”等背诵。
九、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
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十、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迎接、款待、送别客人的?
从蒙古族人民跑几十里去迎接客人、盛情款待远客、敬酒联欢、深情话别等
可以看出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一种人情美。
十一、为什么把迎接的人群比作彩虹呢?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
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答:因为写马群,突出一个“快”。“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马疾驰,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些都说明迎接着心情的急迫和愉悦,体现出了蒙
汉情深。
十二、怎样来理解这句诗的意思?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
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十三、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
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人民热情欢迎、款待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
之间的团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十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
情款待客人的情景。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17:19: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34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