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狂欢夜的由来

更新时间:2023-02-03 16:26:28 阅读: 评论:0

初三政治中考复课备考计划-低碳生活的好处


2023年2月3日发(作者:怎么去牙石)

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由春节和圣诞节联想到的

摘要:节日,一种文化现象,全方位的表现出孕育这一节日的民族的历史文化

意识。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分别是东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对这两个节日的

由来、习俗、社会功能、文化内涵、传播变迁等方面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窥见中

西文化差异的一斑。

关键词:节日习俗社会功能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7

一、春节和圣诞节的由来以及习俗

(一)春节的由来和习俗

春节,在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就有记载:“夏曰岁,商曰记,

周曰年。”因为其在农历的岁首,又称“岁”。春节的概念,最初的含意都来自农业。

周人主要是根据农作物成熟的周期来认识“年”这个概念的,《说文•禾部》:“年,

谷熟也”。《谷梁传》中也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在农作

物成熟的时候,周人要举行一年一度酬神庆丰收的活动,这就是过年的雏形。汉

代太初元年创立了太初历,俗称夏历,确定正月为岁首,初一为元旦,过年的节

日就基本定型了,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

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国民政府为了顺应农时、便于统计,规定在民

间使用夏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而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1949年新

中国成立,在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

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传统意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

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传

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司命菩萨”。每逢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

去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灶祭”的仪式一般在黄昏时举行,

一家人到厨房向灶王敬香,并用饴糖供奉,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甜言蜜语”。

祭灶过后,人们便正式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

时间就是“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的大扫除。“尘”与“陈”谐音,因此扫尘就有“除

旧布新”的涵义,就是要把一切“晦气”扫地出门。春节最热闹的活动当然是放爆竹。

其原始目的是驱鬼迎神。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

拜年又称“拜正”。正月初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就是自家人对拜,

往往是晚辈祝愿长辈健康长寿,然后长辈再给晚辈以期望,并讲事先准备好的“压

岁钱”给晚辈。春节贴“福”字也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有的地方人们还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已到。

(二)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

圣诞节也称“耶稣圣诞瞻礼”、“主降生节”,在每年公历12月25日。在宗教

上它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圣经》

的记载上帝决定让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和更好

地相互关爱。耶稣是因圣灵感孕,由童女玛丽亚所生的。玛丽亚是巴勒斯坦北部

小城拿撒勒的木匠约瑟夫的未婚妻。因为玛丽亚在婚前就怀孕,约瑟夫本打算悄

悄退掉婚事。一天夜里,上帝派天使在梦中告诉约瑟夫说:“不要嘀咕了,把玛丽

亚娶回家。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她将生下一个男孩儿,你们就给孩子起名叫耶

稣,因为他将从罪恶中拯救人们。”后来,玛丽亚在马槽中生下了耶稣。于是这一

天也就称为了基督教徒心目中的圣诞节。

世界上有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庆祝圣诞节,假期从12月24日到来年的1

月6日。今天圣诞节的许多风俗都来源于《圣经》中关于耶稣诞生的传说。与中

国的春节不一样,它的节俗活动具有相当浓厚的宗教特色。圣诞节前夕也就是平

安夜。根据耶稣诞生在这天夜里的说法,平安夜应该是一个狂欢夜。当天晚上,

全家人共进丰盛的晚餐,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表达内心

的祝福。在这天晚上,人们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孩挨家挨户的唱诗歌报佳音。因

为耶稣的出生的那一晚,一位正在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

来,向他们报告耶稣降生的好消息。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里到处向人

们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今天,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与中国的春节一样,“吃”也是传统圣诞节的第一要务。像中国人一样,西方人过

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圣诞大餐。这顿圣诞大餐包括:鸡、

鸭、火鸡、色拉、面包、蔬菜。最具特色的是各种甜点。只有吃过这几种食物,

在新年中才会有好运。

通过比较得出,中国的春节主要来自于民俗,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春节

节期的选择是人们对现实生产和生活的总结,是对农事活动节律的概括,是对各

种天体运动规律认识的运用。而圣诞节则完全来自宗教。但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

说,宗教故事又何尝不是来自民间,来自人们的创作呢?

这两个节日的性质不同,一个是传统的民俗节日,而另一个是全民性的宗教

节日,但是它们的节俗活动中也有极为相似的地方。比如:年夜饭和圣诞大餐,

压岁钱和孩子们的圣诞礼物,用来装饰的春联年画和圣诞树,对家人朋友的深深

祝福,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等等。无论形式多么不同,生活中人类真实的愿望总是

相通的。

二、春节和圣诞节的社会功能

(一)交流功能

春节有助于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现代社会里,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距离越来越大。而春节正好可以为人们提供沟通

与交流的好机会、好场合。在春节期间,人们不论多么繁忙,都要从天涯海角、

四面八方回到家里,聚在一起倾吐真情、享受温馨。只有这个时候,人们才会无

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现实的功利中回过头来,真诚地看看自己的亲人和

朋友。

圣诞节也有家人团聚共进晚餐的传统。这一天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亲切交谈,叙述

离别之情,吃大餐,唱圣诞颂歌,互赠礼品,迎接新年的到来,是一年中全家人

最激动的时刻。在圣诞节期间,人们也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加深亲人、

朋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圣诞日上午全家人会在圣诞树下拆礼物。不论春节与圣

诞节的形式有多么的不同,但就节日中所传达和交流的真实美好的情感来说,它

们是相似的。

(二)社会整合功能

春节可以增强现代人的归宿感和认同感,具有较强的社会整合功能。现代社

会的发展逻辑告诉我们,社会的日益分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于是一定

要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将彼此不同的个人维系成一个整体。春节就正好可以发挥

这样的作用。在春节民俗活动的交流和熏陶中,人们体会到了个人属于家庭,家

庭属于地方,而地方属于国家,并由此产生了差异中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更值得

一提的是,对于海外的华人华侨来说,只要一想到春节、过年,他们就会很快产

生一种认祖归宗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认同感。

圣诞节作为一个全民性的宗教节日也有其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西方文化较之中

国文化,更加注重个体存在的价值,把个体看作是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在近代

西方,法律对个人权利的规定甚至深入到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

间都各自享有隐私权以及个人财产权等等。但以个人为本位的西方社会却并没有

因此而分崩离析,因为宗教发挥了其强大的维系和整合功能。在西方的节日中,

很多都与宗教有关,如: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等,都用来强化宗

教的观念与意识,而圣诞节只是其中一个最突出的代表。

(三)经济功能

现代的春节是“假日经济”的黄金时间,具有较大的经济功能。春节一到,无

论城市还是农村,各个商业领域都呈现出“火爆”的情景。每当春节来临,人们的

消费额都呈大幅度上涨的趋势。近几年来,人们的消费档次也越来越高,春节在

酒店预定团年饭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春节前后,各大商场的服装、食品、礼

品的销售额是节节攀升。在某些大城市,假日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此外,选

择在春节期间结婚的年轻人也很多,婚嫁消费也是拉动春节经济的一项重要的原

因。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春节是一年中经济最活跃的时期之一。

与春节一样,圣诞节的经济功能也是勿庸置疑的。西方人也会在圣诞节前疯狂的

购买圣诞礼物。实际上,圣诞节的商业行为早在11月份就开始了。随着圣诞节

的临近,商店会变得越来越拥挤,人们的购物会达到疯狂的程度,该买的买,可

买可不买的在心情好的时候也会买,全然没有平时的理性与冷静。也许这正是春

节和圣诞节经过漫长的历史选择,至今仍然拥有活力的内在原因。在社会功能方

面,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最为相似。

三、春节和圣诞节的文化内涵

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人民的劳动创造和智能结晶,传承着民族的情

感与记忆。而春节正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最高代表。古人把春节定在正月初一象征

着日月、天地的新开端,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追求阴阳调和的哲学观念。

新年第一件事是放鞭炮,放鞭炮象征着新时间的开始。春节也是人类文化生活开

端的象征,祭神、祭祖、拜年是对人神关系、人伦关系的重新确证。春节是人生

新希望的象征,象征着未来的生活就像节日一样幸福美满!尽管在漫长的岁月中,

过年的文化内涵会有所变迁,但其原始的含意却定格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中。

过年期间的祭祀活动、禁忌等,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这并不是一般的迷信活

动,它表达的是人们的一种真实的情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春联”

也是春节文化内涵的重要表征。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的内容会不断地得到翻新,

能充分表达人民群众对社会、对生活的新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人们对自身、对社

会的深切的关怀……这些都是生活的艺术。能够体验春节、品味春节,是一种人生

境界。

总之,中国的节日文化具有鲜明的传统色彩,是人本主义的张扬;而西方的

节日则充满了宗教的神圣与庄严。

四、结语

节日承载的是文化,传递的是感情。节日绝对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全方位的

表现出孕育这一节日的民族的历史文化意识。但是同样作为重要的节日,它们又

具有极为类似的社会功能。这两种节日在对外交流和传播过程中的被接受程度是

不同的,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对于像圣诞节这样的外来节日我们不能排斥,

而对于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我们更应该保护,而且应该在合理改造的基础上加

以继承。

参考文献:

[1]李小玲.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探寻与考辩.民族艺.2004(5).

[2]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杨琳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4]张本亮.中美节日文化比较.洛阳大学学报.1997(9).

[5]张承平、万伟珊.文化的普适与包容——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长沙电力学院

学报.2002(11).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16:26: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32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