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济宁第十五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卷及参考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时所用的试剂即出现的颜色正确的是
A.斐林试剂(砖红色)、双缩脲试剂(紫色)、苏丹Ⅲ染液(红色)
B.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Ⅲ染液(紫色)、双缩脲试剂(红色)
C.苏丹Ⅲ染液(红色)、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
D.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
2.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2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B.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质璧分离实验
C.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D.脂肪鉴定实验中。在低倍镜下能清晰地观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3.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乳酸被NaHCO
3
中和
B.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C.血浆蛋白质的合成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4.下列有关姐妹染色单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B.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消失于后期
C.四分体时期通过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产生基因重组
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可发生于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5.我国南方普遍种植冬小麦,冬小麦一般于秋末冬初播种,跨越寒冬,春季抽穗,夏季成熟。下列关于冬
小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冬小麦的含水量从9月至12月处于下降趋势,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
B.若将冬小麦的秸秆充分晒干,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C.冬小麦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主要是因为其体内的结合水含量上升
D.冬小麦细胞内的结合水可以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
6.“黄金搭档”中含Ca、Fe、Zn、Se等元素,其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的是()
7.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合水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部分
B.植物吸收的无机盐PO
4
3-是合成磷脂和纤维素等物质的原料
C.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某些无机盐还是大分子的组成成分
D.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器官的细胞中含水量可能不同
8.红苋菜细胞的液泡内含有呈紫红色的花青素。将红苋菜的叶片切成小块后放入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
化。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
B.加温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
C.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9.以新鲜、等量的韭菜和韭黄为实验材料提取色素,如图表示结果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扩散速率也不同
B.图表示以韭黄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结果
C.韭黄的叶片中四种色素都大量分解,所以叶片变成了黄色
D.色素Ⅲ与Ⅲ的合成需要镁元素,且需要光照
10.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用纯合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黄色圆粒。
F1自交获得F2,在F2中让黄色圆粒的植株授以绿色圆粒植株的花粉,统计黄色圆粒植株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理论值为()
A.15Ⅲ8Ⅲ3Ⅲ1B.25Ⅲ5Ⅲ5Ⅲ1
C.4Ⅲ2Ⅲ2Ⅲ1D.16Ⅲ8Ⅲ2Ⅲ1
11.下列关于氨基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氨基酸这一名词代表了氨基酸分子结构中的主要部分
B.氨基酸仅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就可以形成蛋白质
C.氨基酸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D.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彻底水解产物
12.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缺乏微量元素Mg会影响其光合作用
B.细胞中碳的含量最高,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C.小麦种子燃尽后形成的灰烬就是无机盐
D.冬小麦临近冬季,其细胞内的结合水比例会降低
13.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生物大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比如生长激素和性激素
B.核酸能贮存遗传信息,但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DNA是遗传物质,RNA不是
C.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核酸只有RNA
D.染色体和核糖体都是由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
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液与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的内环境
B.胰腺合成并分泌的物质均进入内环境
C.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引起的组织水肿现象发生在内环境中
D.内环境的变化不一定会引起机体的自动调节活动
15.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多细胞动物内环境的理化因素绝对稳定B.单细胞动物体内的液体都属于内环境
C.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D.单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完成物质交换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为XY型,其叶型有宽卵型和倒卵型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植
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实验1:宽卵型♀×倒卵型♂→子代雌株全为宽卵型,雄株全为宽卵型
实验2:倒卵型♀×宽卵型♂→子代雌株全为宽卵型,雄株全为倒卵型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不同
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D.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倒卵型植株
17.下图是细胞膜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Ⅲ
B.Ⅲ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C.具有Ⅲ的一侧为细胞膜内侧
D.不同细胞膜中Ⅲ的种类不同
18.如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四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的b→a段与图丙的b→a段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B.温度对丙植物a→b段的生理活动有影响
C.在a→b段,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甲植物
19.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某动物的提取液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关于该小鼠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小鼠出现糖尿,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抗利尿激素
B.若小鼠排卵增多,则注射的提取液可能来自垂体
C.若小鼠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反应灵敏等症状,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肾上腺素
D.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胰岛素
20.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肺炎患者起初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少数病
情危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是最小的生命系统
B.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合成所需原料来自宿主细胞
C.新型冠状病毒可以独立完成生长、繁殖
D.新型冠状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草原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有着广泛的分布,如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
兔子种群的λ值(λ=当年的种群数量/上一年的种群数量)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图3表示生态系统的碳
循环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为简单,因此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稳定
性较低。
(2)图1共有_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蛇占据第
_______________营养级。若蛇的食物来自鼠,来自青蛙,且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
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蛇种群增加的能量为6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
的影响,则消耗植物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kJ。
(3)据图2可知,当兔子的种群数量小于80只时,兔子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型增长;当种群数量趋
于稳定时,兔子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只。
(4)图3中,碳元素由B进入到A可以通过________,碳元素在A、C和D之间以_______________的形
式传递,图3中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未在图1中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2.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
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符合马缨丹初期疯狂蔓延趋势。
(2)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
_____。
(3)若图中曲线Ⅲ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毒饵诱杀的办法,则老鼠的数量会很快
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两点具体措施:_____。
(4)图中阴影部分可以表示_____。
(5)若图中曲线Ⅲ表示有限的条件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则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
(6)如下图为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
数量最大的是第_____年,第15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__型。
23.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环境中生存若千天,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物不同,下图表示金鱼缺氧
状态下,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已知乳酸(C3H6O3)可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丙酮酸(C3H4O3)。请
分析回答:
(1)物质X是_________________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
(2)Ⅲ~Ⅲ过程中有ATP生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过程(填序号),有[H]产生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
过程(填序号)。
(3)物质X经过Ⅲ过程产生酒精,同时还产生________________物质。
(4)写出过程Ⅲ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过程Ⅲ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
(5)金鱼肌细胞与其他组织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严重缺氧环境中,金鱼肌细胞将乳酸转化成酒精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某校同学在实验室开展生物技术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组同学制作泡菜。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_______________和食盐的用量;
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
(2)B组同学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
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染料。
(4)C组同学制作腐乳。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会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实际上是微生物
的_________,对人体无害;加盐的作用是____,加盐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厂生产腐乳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到切成小块的豆腐上,经过发酵的腐乳
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原因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5.兰花的多样性及其对不同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吸引着科学家们对它们的进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7
年,我国科学家以深圳拟兰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的测序和功能分析从基因水平上解开了兰花进化
之谜,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进化这一画卷上描下了浓重的一笔。
(1)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若按照他的观点来看,兰花的
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兰花适应性特征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适应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不同地域的同种兰花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种群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现代生物进化理
论认为种群间出现这些差异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而兰花的多样性及对环境的极强的适应能力就源于历史。上
这些基因家族的变化。不同种兰花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和差
异性,共同点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而差异性的大小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随着生物科学
的发展,人们对进化问题的认识不断深人,并且不乏争论,在各种理论的交锋中,进化理论本身也在不断
进化。
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B
6.A
7.B
8.C
9.D
10.D
11.B
12.C
13.B
14.C
15.C
21.
(1).抵抗力稳定性
(2).4
(3).兔、鼠、食草昆虫
(4).三、四
(5).11000kJ
(6).“J”
(7).150
(8).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9).含碳有机物
(10).B和D
22.
(1).Ⅲ
(2).e
(3).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能很快恢复
(4).将粮食和其他食物储藏在安全处,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
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措施,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
(5).由于环境阻力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6).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废物的积累,培养液中pH值的改变
(7).10
(8).衰退
23.
(1).丙酮酸
(2).C、H、O
(3).Ⅲ
(4).ⅢⅢ
(5).CO2
(6).细胞质基质
(7).细胞质基质
(8).呼吸酶种类不同
(9).严重缺氧时,金鱼的肌细胞将乳酸转化成酒精后可通过鳃血管排出体外,防止酸中毒,以维持细胞正常
的代谢
24.
(1).温度
(2).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3).杀菌、除氧
(4).增加乳酸菌菌种数量,加快发酵过程
(5).重氮化
(6).玫瑰红
(7).(匍匐)菌丝
(8).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变硬、抑制微生物生长
(9).逐层加盐,并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近瓶口要铺厚些
(10).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11).脂肪酶
25.
(1).拉马克
(2).获得性遗传
(3).用进废退
(4).遗传变异
(5).自然选择
(6).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7).DNA(核酸)
(8).蛋白质
(9).亲缘关系的远近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16:2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31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