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冰界

更新时间:2023-02-03 15:21:44 阅读: 评论:0

初三下学期重要吗-接踵摩肩


2023年2月3日发(作者:注册邮箱163)

2022125

-1-

第五讲气压带和风带

细化课标素养要求

1.识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名

称及分布规律,会判断风带的

风向.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动特点。

3.结合区域环境特征的分析,

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

响。

4。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

响以及季风环流的成因。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

识不同地区大气环流(气压带、

风带、季风)的特点。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季节移动及其对气

候的影响;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

环流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绘制全球气压带、

风带示意图,并能运用大气环流

的相关知识分析大气环流对当

地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三圈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2022125

-2-

错误!⇒三圈环流错误!

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是什么?

(1)气压带

名称成因

A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

C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动力因素)

E副极地低气压带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

上(动力因素)

G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

(2)风带

名称成因

B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

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D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

F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

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原因及规律是什么?

(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022125

-3-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特别提醒]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

气压带、风带为相间分布,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

向相同.

二、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与季风环流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使原来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1)1月份:亚欧大陆上出现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亚欧大陆上出现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

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月7月

东亚季

西北季风(海陆热力差

异)

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

2022125

-4-

南亚季

东北季风(海陆热力差

异)

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移

动)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

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

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

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

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

可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

气候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

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

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

全年高温,一年

可分为旱雨两季

2022125

-5-

的控制

1.图1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局部示意图,此时乙气压

带分布北界的纬度度数为30°。图2为甲区域A地某条河流状况

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图2

(1)图中所示半球是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甲气压

带的名称是________,乙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

(2)在甲、乙气压带之间的风带的名称是________,其盛行

风向是________。

(3)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填“冬季"或“夏季”),太阳直射

点在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4)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

[答案](1)南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2)东南信风带东南风

(3)冬季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或整体南移

2022125

-6-

(4)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2.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此时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最有可能为

________季(填“夏”或“冬"),该季节非洲动物大迁徙的线路最有

可能是________(填“A”或“B”)。

(2)甲地冬季盛行________季风,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

乙地夏季盛行____________季风,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说出甲乙两地农业发展的共同的有利气候条件

______________。

(4)与丙地所属的气候类型密切相关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______________。

(5)丁地所属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

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冬A(2)西北寒冷干燥或温和少雨西

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或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北移,

越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3)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4)

2022125

-7-

盛行西风带(5)南北纬20°~30°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回归

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受副

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错误!(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

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❶。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

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

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1)~(2)题。

(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

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2)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

于()

A.生物类型多样B.对全球变暖敏感

2022125

-8-

C.大气质量优良D.人类活动影响少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❶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

地。

❷图中显示出恩克斯堡岛的经纬度位置,陆缘冰界、海洋永

冰界、冰盖雪被的分布状况。

第二步:调用知识

极地地区存在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

球为东南风.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由信息❷可知,恩克斯堡岛位于南纬70°~80°之间,应

为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控制,盛行东南风,由此可判断五星红旗

是向西北方向飘扬。

第(2)题,结合信息❶和❷可知,恩克斯堡岛上分布有冰盖雪

被,附近靠近陆缘冰界和海洋永冰界,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

盖雪被融化,陆缘冰界和海洋永冰界发生变化,在此考察优势明

显。

[尝试解答](1)D(2)B

2022125

-9-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1)看成因理解气压带的形成

①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则气压低;温度低,则气

压高。

a.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b.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②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

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a.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b.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看“偏转"突破风带的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

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

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

(3)看“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

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

带。

2022125

-10-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

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

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

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如下图所示:

2.图示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方法技巧]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方法

(1)位置法:如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附近为

2022125

-11-

赤道低气压带,中纬度为西风带等.

(2)时间法:如北半球夏季北纬30°~40°大陆西岸为西南风,

亚欧大陆东岸为夏季风,副高在中国东部地区向北逐渐推移,澳

大利亚西北部为东南风等。

(3)特征法:如西南风可能就是盛行西风,少雨地区可能是高

压控制,山地背风坡降水必然少,也可反推具体的风向和风带等.

考向一结合图示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

季节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

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B.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

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

2.热带辐合带()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022125

-12-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1.D2.D[第1题,读图可知,①②分别为北半球和南半

球的低纬信风,③④分别为其高空风带,根据气压带和地转偏向

力判断具体风向。①位于0°~15°N之间的近地面,处于东北信

风带,风向是东北方向;②位于0°~15°S之间的近地面,处于东

南信风带,风向是东南方向;③位于15°S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

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吹西风;④位于15°N高空,最终

吹西风。故选D项.第2题,图示辐合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太

阳直射点位置移动的影响,对于北半球而言,夏季偏北,冬季偏

南,对于南半球而言,夏季偏南,冬季偏北;位置移动的根本

原因是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响;影响的地区主要是热带地区,

气候炎热;受热带辐合带影响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考向二分析自然现象,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20·成都外国语学校模拟)“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

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恐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

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

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3~4

2022125

-13-

题.

3.文字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欧洲西部B.非洲南部

C.中国西北D.马来群岛

4.“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

A.位于赤道无风带B.雨、烟受重力作用

C.地转偏向力为零D.受人为因素干扰

3

D4

A[

3

题,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没有季节变化

,

能是热带或寒带,欧洲西部、中国西北有明显季节变化,

A

C

错;

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

”,

说明有降雨,没

有风,不可能是寒带,非洲南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B

错;最可

能出现在马来群岛,是热带雨林气候

,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无

,D

.

4

题,“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

的原因可能

是位于赤道无风带

,A

对;受重力作用不是烟垂直升起原因,

B

;

地转偏向力只影响水平运动物体,

C

;

雨、烟垂直运动特点,

与人为因素干扰无关,

D

错。]

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错误!(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

面等压线分布图❶。读图,回答(1)~(2)题。

2022125

-14-

(1)该月最可能是()

A.3月B.6月

C.8月D.10月

(2)此时,澳大利亚()

A.①地天高云淡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D.④地北风酷热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❶图示区域为澳大利亚,反映的是某月19日18时的海平面

等压线分布状况。

❷图中显示出了①、②、③、④地的位置。

第二步:调用知识

受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澳大利亚西北部夏季盛行西北

季风,冬季盛行东南信风;在等压线图中,高压中心,气流下沉,

多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等压线密集,

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在水平方向,气流总是从高压

2022125

-15-

流向低压。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由图中的等压线分布状况可知,副热带高压脊线

基本沿40°S延伸,20°S附近有两个较明显的强低压,说明此

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应为南半球夏秋季节,因此该月份

最有可能为3月份。

第(2)题,结合图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地的位置可判知,

①地处在高压脊附近,受下沉气流控制而多晴朗天气;②地等

压线稀疏,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因此风速小;③地位于低

压中心的东南侧,为偏东风;④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侧,为偏

西风,且受海洋影响,气温比较凉爽。

[尝试解答](1)A(2)A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出现与季风环流的形成

(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

上图中的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澳大利亚的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

2022125

-16-

形成的。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

上图中的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

右偏而形成的;东亚季风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澳大

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特点的比较

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

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

印度洋

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

势力强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地区、朝鲜半岛、

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

国西南地区

2022125

-17-

气候类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

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

产的影

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

考向一结合大气观测研究,考查大气环流的运行特征

(2020·浙江7月选考)在中纬度地区5~10km高空盛行着波

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

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

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据此完成1~2

题。

1.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

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

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2022125

-18-

AB

CD

2.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

的是()

ABCD

1.A2.B[第1题,我国华北地区冬季的冷锋是由冷空气(西

北季风)南下造成的,近地面大气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探空气球

向东南方向漂移,当气球上升到5km以上时,受西风气流的影响,

探空气球向东方漂移。故A正确。第2题,气球漂移方向与风

向一致。由所学知识可知,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排除A、C。

由所学知识可知,高空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且北半球

高空风向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90°的方向,故B正确。]

考向二结合统计示意图,考查季风环流的形成与特点

2022125

-19-

(2020·山东济南模拟)读50°N纬线(左图)和180°经线(右图)

部分区域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3~4题。

3.该月甲地()

A.冬小麦长势喜人B.沙尘暴盛行

C.树下光线较强D.盛行东南季风

4.乙、丙两地气压中心()

A.都是逆时针水平气流B.大气垂直运动方向不同

C.都是当地冬季为最强D.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

3.C4.D[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欧大陆内部为高气

压,太平洋为低气压,说明此季节为冬季,甲地处50°N大陆东

岸,不会种植冬小麦,A错误;这一地区为落叶林,树木枯黄

落叶,阳光较强,C正确;这一地区沙尘暴较少,B错误;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D错误。第4题,从图中

可以看出乙为亚洲高压,丙为副热带高压,都是顺时针水平气

流,A错误;大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都向下,B错误;乙冬季为

最强,丙夏季最强,C错误;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丙是由于大气运动形成的,两者主要形成原因不同,D正确。]

考向三结合自然灾害,考查季风环流的影响

2022125

-20-

(2020·江苏如皋市调研)2020年初,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和

肯尼亚等地发生25年来最为严重的蝗虫灾害。下图为联合国粮

食组织预测蝗群3~7月迁飞图。蝗虫喜温暖耐干旱,虫卵可能

会在3月至4月间孵化,向北迁飞并广泛繁殖。若出现新蝗群,

第二波蝗灾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毁灭性后果。据此完成5~6题.

5.由蝗群迁飞预测图分析,影响蝗群3~7月向北迁飞的原

因是()

A.风向影响B.气温升高

C.人类干预D.干旱加剧

6.专家预测,蝗群难以由印度进入我国,最可能是途中()

A.森林茂密B.高山阻隔

C.距离遥远D.气候湿润

5.A6.B[第5题,由蝗群迁飞预测图分析,蝗群3~7月

向北迁飞,蝗虫的飞行需借助风力,3~7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故影响蝗群3~7月向北迁

飞的原因是风向影响;气温,干旱对蝗群的迁飞影响小;人类干

2022125

-21-

预能力较小。故选A。第6题,根据蝗虫迁飞的路线进行判断,

蝗群向北迁飞,蝗群由印度进入我国需经过喜马拉雅山脉,由于

喜马拉雅山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恶劣,蝗群难以飞越.森

林,距离,气候对蝗虫迁飞影响较小.故选B。]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15:2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29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冰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