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半截蜡烛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导入(2分钟)
1.读课题。2.读课文第二小节最后两句话。
二.形成冲突(4分钟)
1.齐读。2.读:万一蜡烛……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三.研读探究(25分钟)(一)体会情况的危急
1.用一个词概括感受。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3.默读后交流、朗读。
(二)体会伯诺德一家面对敌人的镇定、机智和勇敢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划出能体现伯诺德夫人一家从容镇定、机智勇敢的语句。
2.默读后交流。
(1)她看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2)这时候,大儿子……屋子顿时暗了许多。孩子是懂事的……默默地坐待着。
(3)突然,小女儿杰奎琳……上楼睡觉吗?”杰奎琳镇定地……上楼去了。
3.品析人物性格。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伯诺德夫人
(1)学生各自试读体会
▲强调“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换下蜡烛。
▲突出“灯”才能把蜡烛吹熄,
▲强调“瞧”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力。
▲重读“先生”是为了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
(2)想想这样读的目的。
(3)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再读读这句话。
(4)抓住“急忙、取、轻轻地、吹熄”等词语体会。
(5)试表达伯诺德夫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6)齐读这句话。
●杰克(1)读杰克的表现,想象杰克的心理活动。(2)师生合作朗读
●杰奎琳(1)交流:她对德军说话时娇声娇气的,让人觉得很可爱;杰奎琳很有礼貌,她
用尊崇的语气让德军产生了好感;而且她很镇定,上楼前还向德军道了晚安。(2)揣摩杰
奎琳的心理。(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杰奎琳的话。(个别读、齐读)
5.他们一家靠什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呢?(机智、勇敢、镇定、齐心协力、爱国)
6.重新认识半截蜡烛里隐藏的东西。
7.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四.升华主题(5分钟)
五.拓展延伸
1.想象在和平年代一家人应有的生活。
2.观看战火中的生活,发表感想。
3.深情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
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半截蜡烛》。
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2.为了藏好一份绝密情报,这是伯诺德夫人想出的一个绝妙的主意──引读第二小节最后两
句话。
二.形成冲突1.过渡:可是,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万无一失了吗?请大家快速浏
览课文,看看它存在着什么隐患?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
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2.这情报也许是自己部队的作战计划,也许是敌人的又一个阴谋行动。总之这份情报是至
关重要的,千万不能落入敌手,所以,蜡烛是万万不能被点燃的,一旦点燃,后果将不堪设
想。(引读)万一蜡烛—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而且被点燃了两次,每点燃一次,火
焰离情报就更近一步,每点燃一次,也就意味着危险更近一步!
3.于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却惊心动魄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
三.研读探究(一)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1.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当时的情景给你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一个直接描
写当时这种惊险、紧张气氛的句子。
2.重点引导交流,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
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饿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
越短的蜡烛上。出示学习单1:
(1)“发出微弱的光”意味着,意味着,也意味着,
(2)“仿佛”和“似乎”能去掉吗?为什么?
(3)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此时的险情吗?(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4)火焰吞噬着蜡烛,也炙烤着伯诺德夫人的心。请你练习着读出当时的“险”。(指名、
齐读)
(二)体会伯诺德一家面对敌人的镇定、机智和勇敢
1.过渡:面对险情,母子三人各自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与敌人周旋,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
3-7自然段,出示学习单2: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7自然段,看看这天晚上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敌人周旋,化
解危机的,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可以在相关的词句下圈圈画画,简要写写自己的感受,
注意“不懂笔墨不读书”。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导学●伯诺德夫人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预设1:“急忙”这时候为什么母亲会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预设2:轻轻伯诺德夫人刚才是急忙把蜡烛换走,而现在她却轻轻地将蜡烛吹熄,这又是
为什么呢?(指名说,并请他读好这句话。)
预设3:交流伯诺德夫人说的一句话(1)是啊,当中尉点燃蜡烛时,母亲意识到情况十分
危急,生怕这份藏在半截蜡烛里的绝密情报会泄露,所以她急着想用一盏油灯来取代这半截
蜡烛。这时候,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来细细地咀嚼品味一下,你觉得读这句话时应该强
调什么字眼?想想为什么。(点击伯诺德夫人说的话)(2)尽管你们强调的字眼不一样,
但是有一点其实是相同,想想是什么?(3)是呀,我们这样读,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
不引起德军的怀疑,保住那半截蜡烛。按照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这句话。(4)多么机智而
又镇定的伯诺德夫人!(5)二战结束以后,伯诺德夫人向大家说起这段经历时,她仍然心有
余悸:“当德国军官点燃那支蜡烛时,我的心。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可是,我努力
告诫自己:。(想想她会怎么想)(6)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
是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杰克过渡:伯诺德
夫人急中生智轻轻地把半截蜡烛吹熄(板书擦去一些),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轻松地心
情并没有持续多久,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板书画烛焰,)时间一分一秒的过
去了,半截蜡烛越来越短(擦去一些),一家三口的性命危在旦夕,这个时候是谁站了出来?
(1)此时,杰克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这时候……暗了许多。)(2)读读杰克的
举动,看看你能读懂一些什么?(学生思考,交流:杰克想借机把蜡烛拿走;说天冷需要搬
些柴来生火,用这个理由来端走蜡烛;)(4)杰克想端走蜡烛,德军有什么反应?由“厉
声喝道,夺“你能联想到什么?指名读德军的话。(5)面对凶残的德军,杰克未能端走蜡
烛,他为什么还要搬回一捆柴呢?(6)好聪明的杰克!你能读好这段话吗?(8)当转移蜡
烛的计划失败,杰克默默地坐待着,他可能会想:。好一个镇定的杰克!蜡烛继续在燃
烧,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两句话,齐读。蜡烛更短了,危险更近了,(板画擦掉一些蜡烛),
是谁最后扭转了局势?●杰奎琳(1)读读写杰奎琳的自然段,想想杰奎琳最后能取得成功
的原因是什么?(2)杰奎琳将烛台端起来上楼时,她会想:(3)同学们的体
会都很深刻,那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杰奎琳在生死关头的镇定读出来呢?4.就在
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擦去烛焰)5.绝密的情报保住了,伯诺德夫人一
家也得救了。他们一家靠什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呢?(相机板书:机智、勇敢、镇定、齐心
协力、爱国)6.学到这里,你对这半截蜡烛有没有新的认识?(点拨:这半截蜡烛里藏着
的海仅仅是情报吗?还藏了什么?——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机智、勇敢、镇定与齐心协
力,和他们对祖国深深的爱。)7.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再次深刻感受
一下他们身上的那份大智大勇。(分角色朗读)四.升华主题1..同学们,这半截蜡烛熄灭
了,但我们与伯诺德一家一同经历的这场无声的战斗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二战结束后,
为了表彰伯诺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
要宣读这样一份颁奖词,你想像一下,上面会写些什么?(学生想象练写颁奖词)2.
学生练写后交流。五.拓展延伸1.同学们,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像伯诺德夫人这样的
家庭,如果在和平年代,他们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本
应该和我们一样,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夺取了他们的幸福?(战争)2.对,是
残酷的战争。其实,就是现在,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的时候,却有不少儿童仍
然生活在战火的阴影下,(出示幻灯片、图片配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看完之后,你想说
什么?3.就让我们发自心灵深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作业设
计课后作业:必做:《一课一练》四、五及“缤纷园”。完成《补充习题》四、五。选
做:(二选一)1.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2.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续编一段故事。教后反思:作
为学校南通市市级课题“提高课堂效率的情感因素研究”结题汇报课,我针对课题内容,主
要通过以下三点来构建课堂主线,突破文本的重难点的:1.揣摩心理角色互换体会
“情”(文本人物的心情)2.课件展示板画变化凸显“情”(课文情境)3.情境
朗读个性表达抒发“情”(学生的心情)接下来主要写写自己教后反思感觉的遗憾之
处:(1)因为制作PPT的水平有限,难以根据学生的问答来自主选择某一页,故整个课堂
有些按部就班,老师的主导地位过于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很好地发挥,甚是遗憾。
(2)还是犯了以往公开课的通病:内容过满,临时忍痛把其中一个既是课堂总结具评价意
义又升华主题的环节——写颁奖词给删除了,值得高兴的是前面的许多内容,特别是朗读体
会还是做的比较到位,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使时间无法再分给“颁奖词”了,想想鱼与熊
掌焉可兼得?确实要学会取舍啊!(3)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到底
是什么使他们最终取得了成功?学生回答:机智、勇敢、镇定,我一一板书后继续追问:除
了这些,还有吗?我还提示了一下:当伯诺德夫人的计划失败后,杰克又站了起来,杰克失
败后,杰奎琳站了起来。学生似乎懂了,一个接一个站起来说: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我
有些泄气,因为这不是我要的答案。最后在我的努力下,才勉勉强强有人站起来说:团结,
我连忙接了过去,引导出了我要的答案:齐心协力。回过头来想想,是我一开始的问题稍微
有了些偏差,我应该这样问:到底是靠谁取得了最终的成功?然后得出不是靠某一个人,而
是一家人的齐心。或者上课时,当学生说到“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时候应该机智地引导:
靠一个人的坚持有用吗?然后再顺势而导,就会自然得多了。
〔半截蜡烛教案〕
[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
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2、指导学生认
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
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重点、难点]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
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
么地方于什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
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齐读: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3、学生试说句意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5、过
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师讲小资料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
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
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
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
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
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
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生
答:更应该)为什么呢?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牛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
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四、继续观察第
1页下面的图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生答: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
改作文。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巩固基本的学习习惯)
(1)坐姿端正。(2)握笔姿势正确。(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4)专
心致志。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明确修改程序:
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明确
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六、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1、教
师提示:这是-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2、
清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3、清同学们一句-句地
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渎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4、明确:第
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第二处:标点错误。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
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第五处:错别字。5、刚才我们看了小作
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明确:(1)错
别字(2)标点不当(3)用词不当(4)语序颠倒(5)语句
多余(6)词语脱漏等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
些修改符号?明确以下修改符号:删除插入更换调序6、运用修改符号修
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七、总结1、同学们打好作文草稿后应该怎么做?2、总结谈话:
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
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无不例外,语文的第一堂
课自然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一开始,我让孩子们简单回顾了以往所学习哪些良好得
学习习惯,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内容上。自主修改作文。“自主”说的是自我修改作文,其
实我班学生已经从上学期开始让他们尝试自己修改,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同桌的作文。所
以,课上我让学生好好阅读了文中的插图,看看插图中的那篇习作,学生修改的着眼点有哪
些,在一番交流之后,学生明白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力争在自主修改中不断提高自己的
写作水平,用实际行动来实践“文章不厌百回改”。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这样做,学生的
习作肯定能上新台阶的。好习惯不是靠一节两节的课就能养成的,而是长期坚持不懈形成
的。“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世界上著名的“铁娘子”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
习惯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
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这是习惯。”撒切尔
所说的“想都不用想”,实际上就是受习惯支配着的下意识在发挥作用。一般大家都有这样
的体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接着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
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看来,一个具有良
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
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今天我们要讲的另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种渠道学语文”。(板书课题)二、说说通常
你所认为的“语文”是在哪里学的?1、强调语文课堂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渠
道。2、在生活中寻找学习语文的渠道。三、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回答:书上为我们介绍了
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1、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图书馆借
阅课外书刊的情景。2、逐一说出图意。三、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回答:书上为我们介绍
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可引导学生说的具体一些。)1、课堂上。2、参观工厂。3、
同学们认真地听辅导员讲解飞机模型。4、同学们参观军事基地,听解放军讲解。5、同学
们到田间学做农活。6、同学们可以借助电脑检索。7、同学们在图书室选书。8、同学们
在阅览室读书。9、在家里同学们收看电视讲座。10、同学们做现场采访、摄像。11、同
学们在教室里开讨论会。四、学习语文其实还有很多渠道,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
参考课本上的插图,你认为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学习语文?五、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注意语言表达得要清楚、明白,并分类归纳:学生汇报时一定要结合实际事例来谈。
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积累的资料,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学校内:图书室、阅览室,网
络学习,宣传栏,黑板报,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向老师请教,同学讨论……(二)家里:
看电视、听广播、阅读课外书籍、和家人交流、学做家务……(三)校外:观工厂、军事
基地、深入农村学做农活、采访、访问、调查、旅游、与人交流……六、总结,
教案
有一句话,我想同学们一定听说过——“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
文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养成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你的语文水平一
定会不断提高。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有句话说得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同学们,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两天的工
夫,它需要我们有耐心、信心、恒心,有的时候,你甚至会觉得枯燥,但是,只要你坚持,
你就一定会收获!今天进行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即多种渠道学语文,
谈到学习语文的途径,其实孩子们接触的还是比较多的,平时的课堂学习、与亲朋好友的交
流、每周一次的图书借阅……特别是互联网的加入,更是丰富了他们各方面的知识与见闻.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孩子们接触及学习语文的渠道便以网络为主了,因此今天的习惯学习
倒是提醒了他们,要注意其他学习语文的途径。第一单元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目
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
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3、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教学
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
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这个节日----植树节。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
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二、初读指导1、听课文录音。2、自学生
字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写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锨镐彩翼荒山野岭裸露咆哮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
意思。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锨镐:劳动工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咆哮:形
容水奔腾轰鸣。4、讨论: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第一部
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
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第三部分:(第8节)“我
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文章首尾呼应。三、指导写字鼠:
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描红、临写。第二课时一、
复习指名分解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二、精读训练1、出示第
一部分。(1)自由读。(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3)想象:同学们是怎
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
的?(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2、第二部
分(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
好的遐想)(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指名朗读,
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清水/
哗哗流淌滋润着/颗颗树苗(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4)
默读第3~~7节,思考: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什么变化?交
流。板书:黄山披绿坡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5)讨论:你觉得哪些诗
句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
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6)指导朗读第3~~7
节听课文录音。自由练习“开火车”朗
读评议3、第三部分(1)齐读(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
树意义之大?)三、练习背诵1、引读助背。2、跟录音轻声背。3、
配乐齐诵。四、作业: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要求:
1、自拟题目。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板书: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荒山野岭荒山
披绿装动物有家园(首尾呼应)环境变
美丽青山碧岭2.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目标1.能分辨第
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2.学会
“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
的意思。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
锻炼身体。重点与难点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
想的作用。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准备:录音、灯片。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教学过程1.揭
示课题。2.初读课文。(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2)讨论:按地点的
转换来写。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②
给课文分段。(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2)读准带
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成千盈百:盈,超出。
形容极多。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4.布
置作业。(1)完成作业本第1、2题。(2)朗读课文。
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二)教学过程1.学
习课文第一段。(1)听录音。(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
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3)自由读课
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
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
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
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2.学习课文第二段。(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
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理解这
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
读议议。3.学习课文第三段。(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
体会联想的作用。(2)熟读第6自然段。(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1)配乐朗读课文。(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2.完成练习。(二)
教学过程1.学习课文第四段。(1)齐读第9自然段。(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①这篇课文重点写
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
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3.早一、教学要求1.学
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4.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具准备挂图、投影片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
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
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2.板书课题:13早二、
范读课文(听录音)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内容?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2、画
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四、检
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
课文读正确。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五、指导书
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3.学
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1、抄写生字词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二、精读讲解:1、通过
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
流:(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南
墙上----匾东面正中----画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②出示三味书屋的
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
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
自然段)①自由读②思考: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出示:迈进后园,蜡
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
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
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b.
指名说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d.腊梅花
美在哪儿?e.指导朗读这段话。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三.朗读全文四.
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1.朗读课文。2.按方位顺序,
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15:16: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29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