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高贵的施舍主要内容

更新时间:2023-02-03 15:10:58 阅读: 评论:0

杭州比较好的教育机构-助人为乐的句子


2023年2月3日发(作者: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

理解答题技巧

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

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

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4、对文章主要人物的评价以及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

考题形式及解题技巧

一、理解加点字、词。

考题形式: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词)意思。

答题技巧:先答字、词本意,再答出在文中的含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答题技巧:结合文章中心,解释字、词在文章中的意思。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

答题技巧:表态,一般答不好。先分别说出加点字、词和换的字、词的意思,

再主要说用加点字、词的好处或换的字、词的不好,所以不能换。

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

答题技巧:表态,一般答不好。先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

果,删掉有何效果,所以不能删。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

问:将文中的“撮”换成“抓”好不好?为什么?

答:

二、理解句子。

考题形式:

1、怎么理解“……”这句话?(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某句话的理解)

答题技巧: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

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

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2、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

句子)

答题技巧: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例: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

对象+特性。

例: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③反问:更有力的强调(把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意思),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激发读

者思考。

例:森林不就是一座巨大的水库吗?

④夸张:突出(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的特征更加鲜明,更

让人印象深刻。

例:桂花开的最旺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

在桂花香里的。

3、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主要突出说明关键人物的某种特点和品质。(联系文章)

4、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开头:很可能是文章的中心句,一般起到总起全文(统领全文、为

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的作用

中间:一般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升华主题的作用。

三、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1、概括段意。

答题技巧:①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

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②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③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

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

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任务、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

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答题技巧:①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

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②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③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四、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考题形式: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读完文章你有什么看法,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答题技巧:理解文章中心+生活实际,一定要结合文章中心。

写人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

神)。

写事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赞扬了)……道

理(精神)。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文章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成语故事、童话、寓言的表达形式是: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

明)……道理。

口语表达+概括文章大意:说一说《普罗米修斯

盗火》的故事!

三、拓展练习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

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

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

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

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

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

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

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扶稷,你掌握做阅读理解的方法了吗

练假把式,咱们趁热打铁,来做个小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

没的地区。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

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

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

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

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啊!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人间仙境:

窥视:

2、文中用到了很多比喻和拟人句,请你选一处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用横线画出来)

3、“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

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中把“窥视”换成“偷看”好不好,请说明原因。

4、第四段中连续出现了四个“也许”,能不能把它们删掉,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5、这篇课文写出了怎样的九寨沟,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

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

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乞

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

我!”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

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

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

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

累得气(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

上。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

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母亲说:

“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

亲深深地(jū)一躬,就上路了。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

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我不解地问

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

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

在屋后都一样。”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

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

后地搬来搬去。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

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

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

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

司的老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

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为什

么?”“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

子了。”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填空。

气chuǎn()如牛jū()了一躬西装革履()衣袖()

2、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3、当乞丐老板要把我们一家接到城里生活时,母亲说:“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

两只手”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的人?画出文中相关句子。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15:1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29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