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金蝉脱壳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2-03 14:33:26 阅读: 评论:0

中考专题分类集训-教部首


2023年2月3日发(作者:世界爱眼日)

《将相和》说课稿

《将相和》这篇课文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文以战国时期为大背景,以蔺相如的言行活动为主要线索,选取了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写出了将相

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的高贵品

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告诉人们“和”的重要性。

总之,故事虽短,但教之意义深远。深究此文,语言训练有味,

文化建构有道。将相不和,赵国危矣!《史记》不读,镜之何有?

其次,再来说说教法与学法。

鉴于《将相和》这篇课文的脉络和主题都很清晰,结合语文课程

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一理论,我决定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

为: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小标题概括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的方式,训练

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理解故事情节;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与探索,帮助学

生理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转变过

程,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品悟“和”在生活中的重

要性,并以此为跳板,了解中国的“和”文化。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并且

体会到“和”的意义。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将遵循“自主、合作、

探究”的教学原则,采用“品读词句”“以读为主”等语文学习方

法,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下面就着重来谈谈我的具体教学思路。

整堂课我分成三大环节,即“走近《将相和》”“走进《将相和》”

和“走出《将相和》”。

一、走近《将相和》,引出和的概念

为了在教学伊始就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我用《六

尺巷》的故事导入,先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引出“和”的概念,

然后相机板书课题“将相和”。

接下来就是把时间交给学生,首先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学生

初读课文时,为了让他们做到读与思相结合,我布置了阅读过程中的

要求:

①疏通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②试着用小标题来概括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充分朗读之后,通过词语填空的方式对学生生字词的学习进行

检查,着重检查指导学生对生字音形的准确把握,如“诺”应读

“nuò”,不读“ruò”;“璧”字写的时候既要注意字形,又要注意

字的结构,要力求写匀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读这些词语。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始终觉得中华文化的传承,应该且必

须是从识字写字开始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可以这样说:识字

写字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起点!

紧接着,通过交流小标题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行训练。

二、走进《将相和》,三品蔺相如

以矛盾冲突为切入点,课件出示廉颇的话,学生先说说自己读了

廉颇的话后,对廉颇的第一印象。然后质疑:蔺相如真的像廉颇说的

那样,光靠一张嘴吗?

为了帮助学生弄明白这一问题,我将课堂充分放手交给学生,具

体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蔺相如“勇敢、机智和爱国”,放手让学生

去抓文中关键的语句,并通过“有感情地读”来体会蔺相如的人格特

点。

1.一品蔺相如的“勇敢”

当蔺相如看到秦王并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时,他就理直气壮地说

了这么一段话:“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

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其中的

“撞”字就是一个很好的抓点,这一“撞”,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

敢无畏!

2.二品蔺相如的“机智”

可以抓住“看”体会蔺相如能察言观色,准确地揣摩人的心理,

他采用“金蝉脱壳”之计将和氏璧从秦王手中拿了过来;接着紧扣

“理直气壮”,让学生去读、去演,读演结合,感受蔺相如的智中有

勇;接着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蔺相如相继采用“缓兵之计”明着是

要秦王举行授城仪式,实际上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故意拖延

时间送璧回国,从而深切地体会蔺相如勇中有谋。

3.三品蔺相如的“爱国”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了让

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所以第9自然段我采用了师生讨论的

教学方式,抛出问题:“蔺相如明知秦王不会授城,为什么不和手

下人一起化装回赵国?你觉得他这样做好不好?”这一问,与学生的

思维来了一个链接,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教

师在尊重学生答案的同时,联系课文第17自然段中蔺相如与手下人

的对话,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感受蔺相如的不怕牺牲、以大局为

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结:蔺相如屡为赵国立功,受到了重封,他本应该受到文武大

臣的景仰,不料却引起了廉颇的不满。课件再次出现廉颇的话,激化

矛盾。

品读将相和好。主要抓住蔺相如的话来体会他的顾大局、识大体;

抓住廉颇的负荆请罪,再谈廉颇的人物形象

三、走出《将相和》,升华和的内涵

首先,回味故事,理清故事间的关系。出示一道选择题,思考三

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不是孤

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完璧归赵是渑池会见的(),

负荆请罪是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的()

a.起因结果b.结果起因

学生思考后填空,并且讲出理由,这样设计是帮助学生在熟读课

文之后理清三个故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答案后板书:和——不和

——和。

然后,小结全文,赵国的安定,得益于廉颇和蔺相如的“同心协

力,和睦共处”。紧接着出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和”字的变化,

结合视频介绍中国的“和”文化。

走出《将相和》,作为老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向我们的孩子推荐

阅读史学巨著《史记》,这部花了司马迁毕生精力写就的史书究竟会

给他们带来什么?我想:必定是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厚重

文化!这样的书,这样的阅读,我们无法拒绝!况且《语文课程标准》

也倡导学生要加强课外阅读,要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再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和不和和”,简简单单一条线,一目

了然!它既向学生晰地呈现出了《将相和》一文的行文思路,又很好

地向我们说明了“和”的重要性!我喜欢这样的板书设计,因为浓缩

就是精华!更为巧妙的是整节课至此可以高度浓缩为一个“和”字。

总而言之,这堂课我之所以如此设计,是为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

所突破:

1.努力做《语文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严

格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形成立体式的目标体系,达到在“立

言”的基础上“立人”的目的。

2.努力将语文教学当作一门艺术来追求!艺术是讲究层次的,因

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和”字,设计了“走近《将相和》、走

进《将相和》、走出《将相和》”这一递进式的教学过程。这样做,

是为了逐层递进,拉近学生与秦、赵两国,与蔺相如、廉颇之间的距

离,通过文本的细读,使学生深入理解矛盾冲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最后升华到一定的认知高度,从而走出文本,走进生活,了解到“和”

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根源。今天的

中国仍然秉承着“和为贵”的思想,“和”引领着中国走向了世界,

走向了强盛。

3.努力做到“以读为主”,我觉得“读”永远是最好的语文实

践。读字,读词,读句……读文化!在这一节课中,我始终没有忘记

这一点!

最后,以一副对联结束我今天的说课:

将相和,和衷共济,文武双全,一片爱国魂

师生携,携手并进,教学相长,两颗进取心

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将相和

和不和和

学习方法分享

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

个要素: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有

了规范的学习行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

习惯就会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规范

的学习行为是前提,是基础。

实践证明:一个行为持续3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

超过100天就可以形成习惯。

学习能力的三要素又可分为八大学习环节,即学习管理八环节:

1、计划管理;2、预习管理;

3、听课管理;4、复习管理;

5、作业管理;6、错题管理;

7、难题管理;8、考试管理。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14:33: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28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参考书目格式
下一篇:油库管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