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发展和就业前景分析
机械类专业是为各行各业制造并提供机械设备和电气装置的部
门,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因为过去几乎所有的工科院校都
设有机械类专业,已经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加上传统的机械企业这
几年经济效益普遍不好,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和吸引力都有限,所以目
前机械行业的就业需求并不旺盛。
但如果着眼今后,可以这样说,机械行业将焕发生机。经过数年
的改革调整,我国的机械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确立了现
代企业制度,机械行业逐步跟上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而且,
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将得到较大的发展,有专家预测,21
世纪的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的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中心,在这种形势
下,对机械的需求必将有较大的提升。行业得到发展,继而会对用人
提出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因此专家预测,机械类专业人才的
就业需求将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出现“热销”局面,高层次的技术
人才将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
在今后10年内,社会对机械行业毕业生总体需求较大,其中机电
一体化专业人才最为紧缺。目前不少企业的生产设备逐步更新换代,
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懂得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的机械专业人才将
大受欢迎。不过目前我国高校的一些机械类专业教学内容陈旧,不能
适应培养高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
问题。
此外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较高。因为这些专业
将来的工作条件相对艰苦,需要从事车、钳、铣、刨等工作,所以报
读这些专业的人不多,因而相关岗位上的人才缺口比较大。现在在不
少地方的人才市场上,高级机械技术工人的待遇已直逼高学历人士。
另外工业工程和工业设计专业也有望成为热门专业,因为我国的工业
设计人才相对缺乏,我们20年来所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仅3
万人左右,只相当于目前韩国该专业在校生的数量。不过工业设计专
业在当前的就业情形并不好,供大于求,这是因为工业设计的重要性
还不能为人、为企业所了解、所看重。
从行业发展看,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发电设备、印刷机械等专业的
前景都值得看好。
需要说明的是,机械类专业的名称、内涵过去和今天有所不同,现在
经调整、合并,机械类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
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
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制造自动化与
测控工程”“微机电系统工程”“制造工程”等专业。
机械类专业是一个是实实在在的专业,大到万吨巨轮,小到移动电话,
高精到航天飞机,普通到曲别针的制造,都离不开该类人才。而且,
机械类专业还具有通用性的优势:学建筑机械的去搞医疗器械能适
应,学石油机械的去造飞机也没问题。另外,并非只有机械行业才需
要机械专业人才,任何行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研发性单位,只
要使用设备、生产线,就要给机械专业人才用武之地,如制药、乳品、
食品、橡胶等行业都需要他们来安装和维护生产设备。只要整个社会
经济正常发展,该专业毕业生就不乏就业岗位,他们既可以成长为工
程师,也能胜任管理岗位。
机械制造业指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冶
金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及其他
机械设备等生产的行业。机械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
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机械类专业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
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
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长期以来,机
械类专业都是非常热门的重点专业。培养机械类人才对我国科学和社
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
理论和实践经验,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感受到机械制造带来的快
捷和方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
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
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我国机械制造业,很有必要重新认识机
械制造业,了解当前国际上机械制造业和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
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
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特点是现代化高新技术的综合利
用,其趋势是四化:即柔性化、敏捷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1)柔性化: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
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2)敏捷化:使产品
推向市场准备时间缩为最短,使机械制造厂机制能灵活转向;(3)智
能化:柔性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柔性自动化的新发展和延伸,
智能化促进柔性化,它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的判断与适应能力;(4)
信息化:机械制造业将不再是由物质和能量借助于信息的力量生产出
价值,而是由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
现阶段的机械制造业也面临了颇多的问题。如所谓技术黑洞。
我国很多品牌产品的核心部件,大都来自国外。生产线也从国外引进。
据调查,近几年来,中国每年用于固定资产的上万亿元设备投资中,
60%以上是引进的。另外,还有合资问题,技术落后问题,国家扶持
问题,生产组织结构问题,企业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都亟待我们去
正视,去解决。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国外确实存在着差距,随着社会的发
展,机械制造业也必须随之发展,因而面临了挑战。调查表明,绝大
部分人们表示比较信任进口产品,对国内的技术信赖度不高。确实,
长期以来,我国过于习惯进口而忽略了自身技术的发展,或许研究出
一个课题,发展一种技术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和金钱的耗费,在快速发
展的市场经济下开展理论研究很艰难,但是从长远意义上来讲,只有
踏踏实实研究,认认真真做事,最终才能一飞冲天。能认清机械制造
业的发展是给我们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
学生开始培养,不能忽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倡良好的学术氛围,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前,社会对机械行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认识也越来越明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机械发展一定会
取得长足的进步。社会对机械行业毕业生总体需求较大,其中机电一
体化专业人才最为紧缺。目前不少企业的生产设备逐步更新换代,掌
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懂得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的机械专业人才将大
受欢迎。
有关专家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在复苏,社会对于
精通现代机械设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增大,像北京交通大学机
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的就业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生一
次就业的结构和地域都非常好。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类人才仍会有
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
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此外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较高。因为这些
专业将来的工作条件相对艰苦,需要从事车、钳、铣、刨等工作,所
以报读这些专业的人不多,因而相关岗位上的人才缺口比较大。现在
在不少地方的人才市场上,高级机械技术工人的待遇已直逼高学历人
士。在国家人事部发布的“高校毕业生专业需求排行榜”上,机械设
计与制造类专业排名第一。社会需求旺盛,说明该专业领域目前在快
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这与中国当前国内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吻
合的。
机械类专业的名称、内涵过去和今天有所不同,现在经调整、
合并,机械类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
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
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工程”
“微机电系统工程”“制造工程”等专业。
我校的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中专业主要有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
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我就主要关注了一下这3个方面的就业前
景问题。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前景就业前景:
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
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在网上获得的数据如下:
就业行业或部门百分率
国有企业34.35%
录取研究生14.68%
民营及私营企业12.59%
其他事业单位1.10%
高等学校1.23%
机关1.24%
科研设计单位7.94%
三资企业12.14%
部队3.54%
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0.99%
出国1.43%
自主创业0.43%
金融单位0.25%
医疗卫生单位0.08%
(2)车辆工程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汽
车电子产业、汽车运输与贸易企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交通部门、
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汽车开发、制造、试验、品质监控、
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车辆工程的几个大型就业方向如下图所示。
根据获得的车辆专业的就业去向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到,车身方
向是车辆工程的一个很大的而且很重要的方向。汽车公司也是车辆工
程就业的主要归宿。一汽的各有限公司和技术中心提供了很多的就业
位置。也有很多毕业生分别到了各个地方的汽车公司工作,比亚迪,
东风本田,广州本田等等。
(3)热能与动力工程:从就业单位汇总上来看,其就业所在地
主要分布在山东,北京,上海,天津,福建,广东等等,就业情况分
布广泛。就业的企业类型也很多,国有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
独资企业等等。
机械类专业是一个是实实在在的专业,大到万吨巨轮,小到移
动电话,高精到航天飞机,普通到曲别针的制造,都离不开该类人
才。而且,机械类专业还具有通用性的优势:学建筑机械的去搞医疗
器械能适应,学石油机械的去造飞机也没问题。机械专业类专业的我
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信心。在摆正自己心态
的基础上好好努力。对我们大学生而言,1要自觉融入社会,找准自
身定位。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正视现实,正确
进行社会定位,放弃“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积极
面对就业门槛,降低求职的心理预期,能正视从小事做起,从基础打
起。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丰富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学习
期间,要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假期家教等兼职,公司的实习
登登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技巧,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弥补自己的知识
和经验的不足,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
感,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3求真务实地做好就
业准备,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就业力”在求职
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全
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
筹码。4确定职业理想,重视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要想顺利地找
到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就应当尽量克服各种压力带来的短期心态,
要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
根据自身的条件及所处的环境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避免求职时的
盲目和错失良机。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view/
2.《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发表时间:2010-3-21苏生荣来源:万方数据库
3.中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论文发表时间:2010-08-0312:28学术论文来
源:作者:赵莉勇河北工业大学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10-10-9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6月第
2期供稿文/王海涛
5.21世纪初期机械制造业发展的趋势2009年03月19日08:26中
国刀具信息网生意社03月19日讯
6.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就业情况分布表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13:5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27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