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煤矿沿空留巷安全开采技术实践
李建光
【摘要】为解决新元煤业工作面巷道采掘接替紧张、上隅角瓦斯积聚等问题,提出
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利用公式计算出巷旁支护体宽2m;针对原巷道支
护强度低、锚固长度短的问题,补打锚杆锚索,补强支护体系;通过沿空留巷形成Y
型通风系统,解决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和超限的问题.矿压观测结果表明,留巷
顶底板变形量保持在1.0~1.5m,满足巷道在回采期间通风要求.
【期刊名称】《现代矿业》
【年(卷),期】2018(000)012
【总页数】4页(P204-207)
【关键词】沿空留巷;高水材料充填;Y型通风;锚杆支护;矿压观测
【作者】李建光
【作者单位】阳煤集团山西宁武榆树坡煤业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对于开采吸附性强、瓦斯含量大煤层的高瓦斯或突出矿井而言,一般采用先抽后采、
边采边抽的瓦斯治理措施,然而开采致密、裂隙不发育煤层时,采动之前难以抽采
瓦斯,采前预抽及U型通风不能有效解决隅角瓦斯积聚问题[1-3]。阳煤集团新元
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目前主采3#煤层。生产期间为了解决掘进和瓦斯问题,
原回采工作面一直采用“两进两回”的“U+L”通风系统,巷道之间的煤柱宽20
m,多条巷道布置造成区段煤柱损失严重,采出率低,且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掘进速
度慢,采掘接替紧张[4]。因此,以新元煤矿31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高水
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对实现工作面Y型通风,避免隅角瓦斯超限和采空
区通风问题及保证矿井接替、降低开采成本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工程概况
3107工作面回采3#煤层,煤层倾角平均为5°,平均厚2.6m。煤层伪顶为厚0.3
m高岭石泥岩,直接顶为6.45m厚砂质泥岩,老顶为5.7m厚中粒砂岩,直接
底为4.5m厚砂质泥岩,老底为18.95m中粒砂岩,局部含粉炭质条带,3107
工作面布置见图1。
李建光(1974—),男,董事长,工程师,036000山西省宁武县。
图13107工作面布置
3107工作面回风巷道设计断面为4.8m×3.0m(宽×高),顶部采用锚网梁+锚索
矩形断面支护,顶锚杆采用φ22mm×2200mm左旋无纵筋(KMG500)让压锚杆;
帮锚杆采用φ20mm×2000mm等强锚杆,锚杆排距为700mm;锚索采用
φ22mm×7500mm低松弛钢绞线,锚索间距为1.5m,排距为1.4m,即锚索
梁按照“3-0-3-0”方式施工,帮锚杆上钢筋钢带加挂金属网。巷道在没有经受工
作面超前压力之前变形量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巷道变形逐渐加大,导致部分
区域巷道顶底板几近闭合,两帮移近量也非常大,因此,巷道在留巷之前需进行补
强支护处理。
2巷旁支护宽度的确定
根据3107工作面生产地质条件、邻近工作面开采情况、岩性和以往的岩层力学参
数考虑,具体地质力学参数初步取值如下:煤层开采厚2.8m,工作面长240m,
周期来压步距为20m,巷道最大埋深为550m,基本顶平均厚2.5m,直接顶平
均厚5.66m,留巷后巷道宽5.2m,充填体宽2m,上覆岩层容重为25kN/m3,
应力集中系数为2.0,基本顶岩层抗拉强度为8MPa,侧压系数为0.4,煤层黏聚
力为1.5MPa,内摩擦角为25°,煤帮采用锚杆支护,其支护阻力按0.15MPa考
虑,煤层倾角按平均4°考虑。利用上述参数计算得到3107工作面回风巷充填体
的切顶阻力为12.83MN/m。现场施工时,充填体平均强度按8MPa考虑,则所
需的充填体宽度理论计算值为1.61m。根据3107工作面回风巷顶板岩层情况、
公式计算和以往的工程实践,考虑安全系数、充填体完全置于采空区,当采高不超
过3m时,初步设计确定巷旁支护体宽度为2m。
3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
3107工作面回风巷充填时间较紧,因此,不适合采用全袋式充填和混合式充填方
法,经比较分析,最终确定采用分段阻隔注浆充填方法[5-7]。
3.1充填工艺
综合考虑井下施工条件、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的作用效果、浆液固结强度及材料消
耗等因素,确定充填材料的水灰比为4∶1,初凝时间≤30min,充填体终强1.46
MPa,7d强度为终强的90%,充填宽2m。3107工作面回风巷充填基本工艺流
程见图2,包括砌筑止浆墙,管路安放,配料制浆,泵送充填,带压充填。水灰比
直接影响空巷充填材料的强度、凝结时间,现场施工时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加水。
根据确定的水灰比4∶1,向搅拌桶内加入750kg水;加水后,向1#搅拌桶加入
150kg甲料(3袋),向3#搅拌桶加入150kg乙料(3袋),当1#、3#搅拌桶给充
填泵供料浆时,2#、4#搅拌桶加水、上料,准备搅拌,在添加空巷充填材料的同
时,启动搅拌机,浆液搅拌均匀一般需要5min;最后注浆充填并监控充填情况。
图2工作面巷旁充填工艺流程
3.2泵站准备
充填泵站要求有适当的操作和存料空间。现场施工时,合理的泵站设置有利于提高
充填效率。泵站应尽可能固定于一个位置,减少泵站移动次数及辅助运输量。根据
以上原则,建议将泵站布置在辅助进风顺槽内。具体要求如下:配备1台双液充
填泵,4台搅拌桶(甲料、乙料各配2台搅拌桶)、5个电磁启动器(泵1台,4台搅
拌桶对应4台),搅拌桶附近布置料场,充填泵及搅拌机等设备水平摆放;泵站堆
料平台应能放置2d使用的注浆材料(约100t);泵站点设置3路供水管,其中2
路直径为32mm,用于搅拌桶加水,供水能力不低于20m3/h,且有单独的控制
开关,保证注浆工作连续进行,另一路用于注浆泵降温,管径为19mm;靠近帮部
挖掘沉淀池,规格为500mm×500mm,沉淀池内的废水泵送至排水管内。
3.3劳动组织
沿空留巷后工作面推进不会超过8m/d,一天充填2班,每次充填长度为3~4m,
具体充填长度由工作面推进长度决定。充填作业安排见表1。
表1充填作业安排
4加强支护设计
4.1回风巷加强支护技术
由于留巷时间较长,为防止顶板离层,留巷断面收缩过大,将原有的“3-0-3-0”
的锚索支护形式变成“3-1-3-1”的锚索支护形式,即在原施工的2排锚索中间再
施工一排锚索梁(每排1根锚索),锚索规格为φ22mm×7500mm。每根锚索在
钢带外再安装大托盘,预紧力不低于100kN。非采煤侧巷帮在帮角处距底板
300mm处补打一根φ20mm×2400mm锚杆;在煤柱侧巷帮每2排锚杆补打
一排锚索,每排2根,第一根距顶板800mm,仰角为10°,第二根距顶板2200
mm,锚索规格为φ22mm×7500mm。回风巷加强支护见图3。
图3回风巷加强支护示意(单位:mm)
4.2充填区域上方顶板支护技术
为了保持充填区域范围内的顶板完整性,在充填区上方每割1刀煤补打1排800
mm×800mm锚杆,每2排锚杆间加打2根φ21.6mm×6300mm锚索,锚索
距巷中距离分别为3500,4700mm,顶板锚杆采用φ20mm×2400mm左旋
无纵筋锚杆。支护布置见图4。
5沿空留巷Y型通风方式
3107工作面回风巷采用沿空留巷后可实现Y型通风[8],由现在的进风巷作为主
要新鲜风流进风、现在的回风巷作为配风巷进部分新鲜风,经工作面后的污风通过
沿空留巷保留下来的巷道经联络巷与3107尾巷沟通,形成Y型通风系统,再辅以
其它措施治理瓦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高瓦斯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和超限的
难题。
图4充填区域上方顶板支护示意(单位:mm)
由于3107工作面底板较软,属软弱围岩,沿空留巷后,受侧向支承应力强烈作用,
沿空留巷后底鼓量大,全长留巷通风可能保证不了通风断面。因此,决定采用Y
型通风方式为离工作面后方最近的2个联络巷进行回风,即到下一个联络巷时,
打开前一个联络巷、封闭最后边一个联络巷进行通风,见图5。
图5全长留巷时Y型通风方式示意
6矿压观测
为了观测3107回风巷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在巷道中每20~30m设一个测站进行
观测,巷道表面收敛规律的测点布置一般采用十字布点法,观测结果见图6[9-11]。
可知,工作面后方0~120m为留巷采动影响阶段,巷道顶底板累计变形量最大
为1035mm,且主要以顶板下沉为主,两帮累计最大变形量为1931mm,以
实体煤帮变形为主。工作面后方130~240m巷道断面累计变形量最大,平均宽
3299mm,最大宽3714mm,最小宽3007mm,两帮移近量在1086~1
793mm,以实体煤变形为主;巷道平均高2153mm,最大高度为2667mm,
最小高度为1847mm,顶底板变形以顶板剧烈下沉为主,下沉量在333~1153
mm。此阶段巷道断面收敛率远大于工作面后方240~280m留巷变形稳定阶段,
最终顶底板变形量保持在1000~1200mm,能满足巷道在回采期间的通风要求。
7结论
(1)根据3107工作面回风巷顶板岩层情况、公式计算和以往的工程实践,采用高
水材料巷旁充填技术,确定巷旁支护体宽2m。采用锚杆、锚索加固充填区域顶板,
保持充填区域范围内的顶板完整性。
图6顶底板、两帮移近量与工作面距离关系■—巷宽;▲—巷高
(2)3107工作面回风巷采用沿空留巷后可实现Y型通风,辅以其它措施治理瓦斯,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高瓦斯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和超限的难题。
(3)根据矿压观测结果,在工作面240~280m,巷道围岩移近量逐渐变缓,最终
顶底板变形量保持在1.0~1.2m,基本满足巷道在回采期间的通风要求。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张农,薛飞,韩昌良.深井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的技术挑战与对策[J].煤炭学报,2015,
40(10):2251-2259.
[2]袁亮.留巷钻孔法煤与瓦斯共采技术[J].煤炭学报,2008,33(8):898-902.
[3]肖峻峰,陈洋洋,李平,等.深井高瓦斯工作面“一巷多用”瓦斯治理新模式[J].煤炭学报,
2015,40(10):2414-2421.
[4]薛飞.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中抽采钻孔采动破坏机理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5.
[5]袁亮,薛俊华,张农,等.煤层气抽采和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现状与展望[J].煤炭科学技
术,2013,41(9):6-11.
[6]郑西贵,张农,袁亮,等.无煤柱分阶段沿空留巷煤与瓦斯共采方法与应用[J].中国矿业大
学学报,2012,41(3):390-396.
[7]孔令杰,蔡连君,牛东科,等.Y型通风在仰采倾斜长壁工作面的应用[J].中州煤炭,
2012(1):47-49.
[8]张国枢,谭允祯,陈开岩,等,通风安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9]张铁岗.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10]程磊,杨运良,景国勋,等.鹤壁四矿通风系统优化改造[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
12(6):426-429.
[11]徐钧,戚良锋.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流场数值模拟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0,
30(3):19-21.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11:3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22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