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镇导游词
西塘古镇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西塘古镇。
西塘地处杭嘉湖平原,属浙江省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距上
海90公里,杭州110公里,苏州8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西塘早在春秋战国时
期,也就是2400年前,就是吴国和越国的相交之地,因此有吴根越角之称。西
塘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相传春秋时期
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
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
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
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
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
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西塘风景秀丽,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
据统计,历史上这里曾出过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杨茂、张成是西
塘两位元代工艺美术大师,雕漆巨匠。他们的作品出神入化,尤其是雕漆中的剔
红技法达到了顶峰,代表了元代漆器作品的最高水平。周鼎与陈舜俞、吴镇并称
嘉善三高士。他在《萍川十景诗》中描绘了西塘许多的景致,如西塘晓市、北翠
春耕、南泓夜泛、环秀断虹、雁塔湾头等,揭示了古镇西塘当时的生活场景,展
示了西塘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顾锡东:著名剧作家。原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越
剧院院长。顾锡东一生致力于越剧的创作,写下了大量剧本,其中以《五女拜寿》
和《汉宫怨》最为著名。西塘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西塘民风淳厚,
橹声悠扬,到处洋溢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积淀。很多明清建筑在经历
了许多风风雨雨之后大多仍保存完好,依然是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大
有小河穿市过,人家尽枕河的味道。除此,西塘还有桥多、弄多、廊棚多的特点,
在1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内就有石桥27座,古弄122条以及千余米长的廊棚。游
人到此,不仅可以领略到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还可以置身期间,
亲身感受古朴、安逸、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西塘古镇共有十一个景点,每个景
点都以其特有的内涵向游人展示着西塘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人文风情。
护国随粮王庙俗称七老爷庙,始建于明代末年。在西塘有个真实感人的故
事。明代崇祯年间,嘉善一带闹旱灾,乡野颗粒无收,处处饥民。当时有个姓金
的老爷,家中排行老七,人称金七,是个朝廷押运粮食的小官,他专门在运河上
押送粮船。一天,金七督运皇粮路经西塘,见鱼米之乡的百姓挨饿,在岸边围着
求粮食,动了恻隐之心,将运粮船队所有粮食尽施于民。皇粮给了百姓,可是欺
君之罪,金七知道逃不过惩罚,投身于雁塔湾的河里,自尽了。当地百姓为了纪
念这位舍己救百姓的好官,集资造了一座七老爷庙。七老爷投河自尽后朝廷查清
真相,追封为利济侯,后又加封为护国随粮王,七老爷庙也同时改名为护国随粮
王庙。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七老爷生日,西塘要举行庙会,大家把七老爷、七夫
人两尊行宫抬出庙门,从晚上十一点出发,各按预定路线巡游,一路旗帜飘扬,
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浩浩荡荡巡游,镇上经过的许多地方都搭了帐篷,供七老
爷与七夫人在帐内稍歇受供,到次日下午才回到庙中,然后在庙内开始演大戏,
连演三天。场面热闹非凡,现在四月初三已成为西塘人一年中最大的民间节日。
在七老爷庙里还挂了很多形似叶子的香包,称为秋叶,因为秋天象征着丰
收,这些叶子都是当地60至70岁的老人家手工缝制的。两侧大柱上的对联:旱
裂连阡,施赈活人万众。仁留金邑,追恩长祀千秋。虽只有短短十个字,但记述
了七老爷那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
醉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醉园并不是一个景点而是西塘家庭文化的具体展
示,这是一户王姓人家,世居西塘。这座宅院前后三进,住着祖孙三代5口人,
主人王亨是一位年近七旬的版画爱好者,几十年来,凭借着自己对版画艺术的满
腔热爱,创作了无数版画作品,并先后在全国各大报纸发表,受到了专业人士很
高的评价,在父亲的影响下,儿子王小峥也爱上了这门艺术,父子俩的作品大多
以水乡为题材,构思新颖,刀法圆润,风格清新秀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醉园的总体建筑为江南园林式,醉园的名字是主人醉心于四书五经的诠释,体现
了西塘人浓愈的文化氛围,园内有座百年历史的古砖台,期间假山、秀水、清苔、
古藤,仿佛在向你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园内另有一小砖桥,高约一米左右。虽然
桥小,但人可以从砖桥上走过,是西塘具有使用价值的最小的砖桥。
石皮弄这条是我们西塘的西街,汇聚了西塘的众多名点小吃。好了,各位
游览到这儿,我们已经见识了西塘桥多、廊棚多的特色,现在我就带大家去看一
下我们西塘的弄。有人说西塘的弄堂是西塘人的命脉,此话有一定的道理。弄堂
作为市镇及宅屋建筑的一个部分,也有着它深邃的历史背景,它对西塘人内秀的
文化性格有着一定的影响。您现在所看的这条石皮弄就是西塘122条弄中最有代
表性的一条弄了,它全长68米,由216块石板铺成,最窄的地方米,最宽也不
过1米。石皮弄两边山墙8米高。因为石板很薄,平均厚度只有35工分,下有
一条很长的下水管道,所以石板就象皮一样的覆在上面,故此得名石皮弄。对面
出来,有一种狭路相逢的感觉。走进石皮弄,我们来到的是尊闻堂。尊闻堂是西
塘古老的民间建筑。厅内梁柱粗大,雕饰精美,各种龙纹及花卉布满柱梁。更为
叫绝的是厅堂主梁镌刻的巨幅包袱巾,由一百个寿、万字及蝙蝠组成百寿图案,
所以尊闻堂又名百寿厅。下面我们去看一看石皮弄最深处的人家━━静怡轩,静
怡轩原为王宅的第七进,清朝建筑,现在厅堂及卧室陈设颇具明清风格,集览、
食、住为一体,满足您做一天西塘人的愿望。
王宅种福堂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王宅,系清代王氏私邸,王氏源起宋御
营司都统制王渊,王渊护驾宋高宗赵构南渡,但伴君如伴虎,王源败落了。其子
孙隐没于杭嘉湖一带。清顺康年间,其中一脉子孙移居西塘,兴此宅第,前后七
进加一后花园,为典型的明清民居风格。大家有没有发现,王宅的大门建造得比
较小,这种风格是属于先抑后扬的,主要是因为当时江南地区常年有倭寇进犯,
王氏家族为了财不外露,故把门面做的比较小。进入这儿是个天井,这里是一个
砖雕门楼,在古代砖雕门楼可的都是主任家的家庆,但在这儿王老爷却把自家的
福气刻在上面了,在古代何谓福呢?多子才多福,这王老爷确实有福,生了八个
儿子,于是把八个儿子的名字刻在两座门楼上。这元享利贞,是王老爷前四个儿
子的名字了,分别代表其四个儿子的名字:王元、王亨、王利、王贞;元享利贞
两边牡丹和灵芝,而在最底下,刻的是一条弯弯的鲤鱼,这鲤鱼寓意的是年年有
余,而不是鲤鱼跳龙门了,因为王家的祖辈没落了,这后人对功名已经淡漠了,
还是在这里安居乐业好啊。知道了王老爷前四个儿子的名字,想必非常有兴趣了
解王老爷后四个儿子。
走道这儿,你看到在整个建筑先抑后扬的扬字就在这儿了。这座门楼上就
是王老爷后四个儿子的名字维和集福。维,就是家合万事兴;最高的地方,你看
到的是蝙蝠,这蝙蝠象征福气,设置在门楼上就是五福临门了;而在下面是和和
二仙,传说故事中象征和和美美的两位神仙了;在字的两边,是花中的四君子梅
兰竹菊,但因为年代久远,你看这竹子已经剥落了,但为了保持原貌没有修复;
整个地方大门平时是不开;整个天井你还可以看到两口大缸,美其名曰太平缸,
那就是古代消防设施了。现在进入的是主人家的第三进,为正厅,即种福堂,种
福堂,一个播种福气的地方。而连接第二、三进单元的是陪弄、大墙门、天井。
种福堂中心宽12米,有十四扇落地长窗,楼面铺一尺见方的厚方砖。厅堂正中
央悬挂有康熙年间翰林侍读学士海宁陈邦彦题写名为种福堂的匾额,厚重端庄,
凛然一股正气,以告诫后人:平日多行善积德,日后定能使子孙得福。陈邦彦是
翰林学士,皇帝的伴读,整块匾额保留下来也是很不易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
得豆,种福自然得福。此建筑的特色为砖雕门楼精致,有至今西塘保存最完好的
两座砖雕门楼。种福堂正厅的楼板非常结实,楼板的上面竟也铺有方砖,说来几
乎不可信。原来,主人怕楼板上传下来的声音会惊动尊贵的客人,尤其是楼上女
客的方便之声,对客人不敬。楼上的方砖铺得更紧密,砖下还有黄沙和石灰铺底,
结硬后相当牢固,用一盆水泼酒在地,也滴水不漏。另外,优质方砖对屋子里的
空气湿度有调节作用,空气中水分多时,它会利用微细孔吸附多余的水分,当屋
子干燥时,它会释放出贮存的水分,这种堂楼结构是江南居宅的一色,大其他地
方很见到。
从种福堂出来,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街叫西街,如果您留意看一下您就会发
现街两侧的弄堂特别多,就是因为我们西塘以前有很多深宅大院形成的。现在我
们再来走一条过去老房子里的陪弄。陪弄是宅屋的边弄,与建筑主体相连,一般
来说这种宅屋较大较深,主人都是大户人家,平常是不开正门的。陪弄的作用是
连接边门,让一家人进出。解放后许多大宅作了房改,一座大宅就有好多人家居
住,陪弄也就成为宅内住户的公共通道。这样的陪弄在镇上很多。陪弄不见阳光,
没有窗户,非常暗,这也是江南水乡大户人家建宅的一种风俗。银不露白,暗可
藏财。
西园走过这条弄我们就来到了又一个景点---西园。西园系明代朱氏私邸,
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是当时镇上风景幽美之处,也是目前西塘古镇
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私家园林。大家进门发现这里的门槛特别高,俗话说宰相
门槛高三尺,这也印证了此园主人地位确实比较高。进入门厅,迎面是一个照壁,
一方面说明了江南人家财不外露的秉性,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见,照壁上面的
图案,四个角上画的是四只蝙蝠,在古代,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字同音,寓意四
季有福气;照壁中间是一个寿字,整副照壁的寓意即是福寿双全。民国初,园内
设茶室、供人游览,当时吴江诗人柳亚子创办的第一个爱国诗社南社,西塘就有
17人参加。民国九年(1920年)柳亚子邀友南来西塘与镇上的南社社友在园内吟
诗欢歌,鼓吹革命,并摄影留念,一时传为佳话。建国后该园一度失修废弃,1993
年,西园重建,辟为一公园。1997年,当地政府为纪念当年南社爱国壮举,重
修西园,并陈列南社有关史料,以供瞻仰。西园系明代朱氏私邸,为江南大户人
家建筑,园内有亭台楼阁、假山鱼池,是当时镇上风景幽美之处。民国9年春,
吴江柳亚子偕同陈巢南来西塘,与镇上文友余十眉、蔡韶声、陈觉殊等在该园吟
叙合影,仿北宋李公麟所画表现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等人雅集的《雅集图》,
将照片取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现在园内有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百印馆、
南社陈列室等展厅。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展出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念慈先
生的精品扇面一百余件,朱念慈是我国现代扇面真金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之
一,1920年出生,浙江嘉善人,祖居西塘,曾任中国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浙江
工艺美术学会顾问。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并首创真金微楷万字扇,功绩卓著,
技艺超群。百印馆里陈列着由杭州西泠印社组织的国内外百名篆刻家篆刻的一
百枚反映西塘风情风貌的印章,印花和边款。这百枚印章表现的是西塘百景。其
中有原平川十景(明代镇人周鼎所作的十首诗)、平川新十景、西塘八景、西塘的
古厅堂、砖雕门楼、桥弄河街、西塘的老字号和民间艺术等。环秀断虹烟雨长廊
送子来凤这些原本就已经相当动人的名字,被凝固在方寸之间,平添了几分气
质,给西塘以另外的一种韵味。以提倡民族气节,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
共和政体为志的南社,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激荡
下,于1990年11月在苏州秘密成立的。南社的主要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柳
亚子。参加第一次会议的17名社员中,有14人为同盟会会员,由此可见其革命
气氛的浓厚了。南社是一个革命团体,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与同盟会
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一时京、沪、苏、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
南社社员所掌握。欲凭文字播风雷(柳亚子语),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声势。
在西塘参加南社的社员有十八人之多。其中有余十眉、李熙谋、郁左梅、沈禹钟、
江雪塍等。他们留下的诗词文章,指点江山,评说时政,是当时小镇文人倾向革
命的真实写照。柳亚子南下广州以后,逐渐远离西塘诸友,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
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社友又组织成立了胥社,由江雪塍出任社长,宗
旨不变、人员不变,可以说是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他们的诗文绝大多数都保
留了下来。
薛宅纽扣展走出西园,我们将去的是薛宅,与清朝官府建筑种福堂所不同
的是薛宅是一个民国时期商住民居,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薛宅建于民国十五年
(1926年),原址为一南货店,遭火毁后由薛姓建造而成。由于薛宅处于繁华的
商业地段,其格局为前店后宅的结构,前后两进,前临街道后依河,为本镇典型
的商住民居,走进薛宅,我们又可以看到一座砖雕门楼,上刻有垂裕后昆四个字,
这就表示薛宅的主人希望自己创下的这片基业可以永远保存下去。薛宅有以下几
个特点:一是浅,虽说前后有两进,但两进之间连接紧凑,从高处看,回字形的
屋中镶嵌一个天井,连成了一片;二是简,没有陪弄,一律从大门进出,另外整
个建筑的装饰非常朴素简单,并没有花哨的雕饰;三是亮,一反传统的以暗为上,
暗能藏财的习俗,所有的窗都配有玻璃。现在,薛宅正展出着一些由西塘居民私
人收藏的民间用品,这些民间收藏品以西塘地方文化为主要内容,以苏州区域文
化为背景,展示江南水乡民俗风情。薛宅现辟为纽扣展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
西塘是中国纽扣之乡,有纽扣生产企业近五百家,年产值10亿元,产量占全国
生产交易的40%。纽扣馆位于西街上,共有六个展厅:古代纽扣展示区、近代纽
扣展示区、现代纽扣展示区、贝壳纽扣生产工艺流程展示区、纽扣应用区、中国
结展示区。贝壳钮扣是我国第一代的专业钮扣,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水乡西塘贝壳
原料极为丰富。记得过去衬衣上的小田扣就是用江南盛产的蚌壳做的,小小的衬
衣田扣,从冲剪、磨光、打孔、漂白、整形,当时的钮扣生产机器大都用人力脚
踏操作,完全是手工方式,是一种纯体力的劳动,在纽扣博物馆内专门有师傅现
场演绎贝壳纽扣生产工艺流程。可以说,钮扣馆的开馆开创了中国钮扣史上崭新
的一页,也为有着钮扣之乡的西塘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10:4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21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