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第五章40年代新诗
教学要点:
1、七月诗派
2、九叶诗派
3、艾青诗歌的意象与主题及理论主张
第一节概述
一、同声歌唱
七七事变后,30年代两大派别的对峙消失,诗人们唱起了民族解放的战歌。具强烈时代性、战斗性
的写实主义诗风成不同流派诗人的创作趋向。但多是直抒胸臆的宣言式呐喊,加入大量议论性陈词,易
产生鼓动效果,却易流于空泛,形式简单粗陋。
此时期,取得成就的诗人有:30年代现实主义诗人艾青、臧克家、田间、蒲风;现代主义诗人戴望
舒、卞之琳、何其芳、徐迟。
现实主义方面取得的成就:国统区以臧克家为首的“泥土”诗群,臧写了《泥土的歌》、《三代》等
农村题材的朴素诗歌;根据地“新歌谣创作”进行火热,在传统歌谣中注入革命内容,宣传、普及革命
思想。
例如:革命的势力大无边,红旗一展天下都红遍。
《东方红》就是陕北民间诗人用传统“白马调”编的《移民歌》中的一节。
解放区的民歌体叙事诗取得了较高成就,出现了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和阮章竞的《漳河水》等
著名叙事长诗。
二、七月诗派
1、关于“七月派”
“七月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文艺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诗垦地》、
《诗创作》、等杂志为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鲁藜、绿原、冀访、阿垅、曾卓、芦甸、孙
钿、化铁、方然、牛汉等。强烈的革命激情,鲜明的政治倾向,重体验的现实主义,是“七月派”创作
的基本特征。
“七月派”的创作特色:(1)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和与人民的融为一
体,追求诗歌鲜明的毫不含糊的政治倾向性和革命功利主义的创作目的性,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是其
共同的创作态度。是30年代新月派、现代派的历史对立物。针对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的迷失、惆怅、悲叹,七月派诗人宣告“我知道风的方向/风打从冬天走向春天”。(2)发掘和歌颂民族
的生命强力,抒发鲜明的主观战斗激情,强调能动地影响、改造现实,反对只描摹现象、冷淡模写生活。
艺术上追随艾青,倾向于诗歌的散文化,对自由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实践
绿原是“七月派”成就较大的诗人。从充满浪漫憧憬的《童话》集,到振聋发聩的《给天真的乐观
主义者们》等政治抒情诗,既显示出他在政治上的成长,也标志着他在诗艺上的进步。《终点,又是起点》、
《伽利略在真理面前》、《你是谁》都是传诵一时的名篇。这些诗视野开阔,感情激越,形象繁复,富于
现实主义的战斗精神。
鲁藜有诗集《醒来的时候》、《锻炼》等。他的诗大多是朴实而清新的短诗,抒写了诗人在抗日民主
根据地的新鲜感受。《泥土》是表现新的人生哲学的名篇。
其他如阿垅的《纤夫》、冀汸的《跳动的夜》、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和化铁的《暴雷雨岸然轰然
而至》,都是充满力度和激情,足以显示“七月派”风格的代表作。阿垅从人、诗、现实相互关联的视野
中系统地阐述了“七月派”的诗学主张。
田间,抗战初期最受欢迎的诗人,“时代鼓手”,抒情长诗《给战斗者》。鼓点式的诗,暴风雨般的感
情+疾驰、强烈的节奏,喜用宏大的拟喻性意象,想象丰富。还有《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义勇军》、《赶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车传》等。
三、校园诗人
战争中的精神家园。在西南联大,现代新诗的前辈诗人朱自清、闻一多、卞之琳、李广田+特聘的英
国现代派文学理论家、诗人燕卜荪,加上周围热情又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
嘉等,讨论诗、写诗,眼光开放,与当代世界诗潮交流。在诗创作上达到知性与感性的融合,既有个体
性,又有普遍、超越的生命体验。
代表:老诗人冯至《十四行集》,有东方哲学底蕴,将形而上的东西进行形象的表现,将外来诗体运
用自如。对其学生穆旦等影响深刻。
四、九叶诗派
1、概况
因1981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叶集》而得名。该派崛起于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主
要诗人有辛笛、陈敬客、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文聚》、《诗
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是其主要阵地。《中国新诗》等刊物是他们的主要阵地,故又被称为“《中
国新诗》派”。
艺术主张:
“九叶派”主张“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既反对逃避现实的唯艺术论,
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利论,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在诗歌艺术上,他们坚决反对浪
漫主义诗风,而致力于新诗的“现代化”建设和“感受力的革命”,旨在使诗成为现实、象征和玄学的融
汇。这样一种诗学追求,虽显然是以现代主义为主导,但它同时也吸取了现实主义以至古典主义的营养
成份,故也具有“综合”的特点。
“九叶派”诗的历史特征与独特价值
(1)、在诗的表现内容上,“九叶派”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
(2)、在诗与现实的关系上,“九叶派”主张“要扎根在现实里,但又不要给现实绑住”。
(3)、在艺术表现上,“九叶派”自觉地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
2、穆旦的诗歌创作
(1)、穆旦是“九叶派”最具特色的诗人,有诗集《探险队》、《旗》和《穆旦诗集》等。他自觉地将
现代主义者的追求和强烈的民族意识融为一体,因而现代主义者所关心的人本困境问题和中华民族的苦
难与希冀,在他的诗作中交错出现。前者如《诗八首》、《隐显》等,后者如《在寒冷的腊月的冬里》、《赞
美》等。这二者的交织,使他的诗以痛苦的丰富和感情的严峻著称。
(2)、其他诗人也各擅胜场。
第二节艾青
一、艾青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幼年曾由贫苦农村妇女大叶荷养大。早在1934年就以《大堰河—
—我的保姆》而闻名诗坛。在艺术学校学过绘画,赴巴黎勤工俭学三年,扩展了视野,接触了各类文学、
艺术流派。回国后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1932年被捕,狱中开始作诗。
经历:抗日、辗转、流亡、乡村——延安,创作、鲁艺任教——进京,参加第一次文代会——1956,
右派,去东北兵团劳动——新时期,《归来的歌》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起点上就与民族多灾多难的土地和人民取得血肉般的联系,坚持“我
的姿态”、唱出“我的歌”,有独立意志和自我意识。早期诗歌便显出世界潮流、民族传统与个人气质的
交汇,这也是中国新诗经二十年发展出现的历史趋向。
进入抗战时期,艾青的诗风有所转变,可概括为从“吹芦笛”(较多受西方现代诗风影响)转为“吹
号角”(探索新诗传达民族心声的道路)。1939年,他的第二本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发表后,
标示着我们民族自己的成熟的诗人终于出现了。
艾青的贡献和地位在于完成了新诗不同倾向(忠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与现代派诗艺的探索)的综合,
亦即他既坚持并发展了中国诗歌会诗人“忠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又克服并扬弃了其“幼稚的叫喊”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的弱点,批判地吸收了现代派诗人在新诗艺术探讨中取得的某些成果。
艾青诗歌的成功表现在:既能走向大众,又能走向世界。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新诗人之一,第三个
十年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诗人,对七月派、穆旦都有影响。
二、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意象分析是把握诗歌艺术的重要方法与角度。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凝聚了独特的思
想、感情、观察、认识。艾青诗的中心意象:土地与太阳,从这两种意象可以感受和体味艾青诗中所凝聚
的诗人的发现、思想与情感;
1、在“土地”的意象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深爱,对人民的深爱以几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如《我爱这土地》与《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劳动者深沉的爱,对普通人民
命运的深情关注。
大堰河,既是善良、不幸的普通农妇,又是中国农民、人民的化身,是沉默的大地母亲,生命的养
育者;于沉默中蕴含宽厚、仁爱、纯朴和坚忍。
又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乞丐》(痛苦),《复活》(复活),《春雨》(翻身)
2、“太阳”的意象则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三十年,P558)
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火焰,是艾青诗歌的永恒主题,都是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美好
的、善的。
如《向太阳》(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黎明的通知》(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新的
时代来临)等篇章。
3、波浪:抗争型的
三、诗的艺术、形式、理论主张
1、艾青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方式,其中心环节是“感觉”;艾青的“感觉”,
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的“感觉”,他追求的是“对于外界的感受与自己感情思想的”融合,并在二者的
融合中产生出多层次的联想,创造出既是明晰的,又具有广阔意义上的视觉形象。
2、艾青诗作中对“光”和“色”的感受最为敏锐,而光和色不再是对感觉、印象的简单记录,而
是一种暗示、象征,亦即这由情感与光色复合的意象,既具有自然形态的形式美,又积淀着丰富而深刻
的社会、历史、心理内容;艾青的诗,在形式与内容、光色与意蕴之间有着对应依存关系。
3、艾青写诗就像印象派画家一样,特别重视捕捉瞬间印象与感觉,这使他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相
联结;但他的诗同时又与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意象”方式沟通。艾青的诗,之所以是世界的,同时又
是中国民族的,在艺术表现上,这是一个根本原因。
4、艾青重新提倡“自由体诗”和诗的“散文美”,他追求更能表现动荡万变时代的诗的形式,以及
新鲜、单纯和富于人间味的散文美;但他的诗也颇注意诗歌的形式与节奏,包括诗行、句式、排比、复
沓等等。可以说,他的诗是在奔放与约束中取得协调,亦即在变化里取得统一,在参错里取得和谐,在
运动里取得均衡,在繁杂里取得单纯。如《大堰河——我的保姆》。
△忧郁的诗绪
1、诗绪即反复回旋在诗中的情感,是构成诗歌格调的基本要素之一。浸透诗人灵魂、永远摆脱不掉
的忧郁(亦即艾青式的忧郁诗绪),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的的基本要素之一;
2、这种诗绪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来源于诗人的个性阅历,也来源于对苦难中国以及农民命运
的深沉思索,感时愤世,形成“农民的忧郁”;
3、艾青的忧郁中浸透的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爱,以及对美好生活执著的追求。因此,艾青忧郁的
诗不会使人绝望,而总是能给人深沉的力量。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08:16: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17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