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老子韩非列传

更新时间:2023-02-03 03:56:12 阅读: 评论:0

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鄞怎么读


2023年2月3日发(作者:一切都不会过去)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逍遥游》、《庄子—山木》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

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

..

、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

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

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

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

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

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

..

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

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

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

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

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皲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

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皲手一也,或以封,

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

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

..

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

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

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

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

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节选自《庄子·山木》)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上一下

/

以和为量浮游乎

/

万物之祖

/

物物而不物于物

/

则胡可得而累邪

B

.一上一下

/

以和为量浮游乎

/

万物之祖物物

/

而不物于物

/

则胡可得而累邪

C

.一上一下

/

以和为量

/

浮游乎万物之祖

/

物物而不物于物

/

则胡可得而累邪

D

.一上一下

/

以和为量

/

浮游乎万物之祖物

/

物而不物于物

/

则胡可得而累邪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惠王是谥号,谥号始于西周,是朝廷在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

物去世后,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给出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B

.子,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为,像小儿在襁褓中。在文中指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

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多指男子,如孔子、庄子、先秦诸子。

C

.牺牛,古代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牛,如《礼记

·

曲礼下》中的

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

其中

是形声字,从牛,羲声,

色纯、体全

之意。

D

.竖子,在文中指的是童仆,这与《史记

·

项羽本纪》中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

破之,曰:

唉!竖子不足与谋!

中的

竖子

含义不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

牺牛

为喻,表明了自己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

的立场。

B

.材料二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

束缚,指出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C

.材料三中,山木指

山中之木

,隐喻世上之人。山木成材者被取伐,不材者幸免,人生

世上只可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得幸存,但最终还得归顺自然。

D

.材料三中,庄子认为有得必有失、有成必有败、有贤德就会遭到嫉妒,无德无贤便可免

于灾祸,因此凡事不必争高低,顺乎天理地生活,一切归于自然。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2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5

.这三则材料体现了庄子哪些处世哲学,请联系材料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

1

C

2

C

3

D

4

.(

1

)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

法重视他。

2

)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在江湖之上浮游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

5

.(

1

)不受羁绊,追求自由。材料一以

牺牛

为喻,表明自己不愿进入仕途的立场,

追求自由。(

2

)超越世俗,眼界宽广。超越世俗经验的束缚,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事物,认

为万物皆有用。(

3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凡事有得必有失,有成必有败,无贤也会受到

欺负,因此顺乎天理地生活,一切归于自然。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为介词,在,

乎万物之祖

作状语,与前面内容不需要断开,排除

AB

物物而不物于物

中第一个

为动词,役使的意思,宾语为第二个

为连词,

连接前后的

物物

不物于物

,该句主要讲对待外物的两种情况,不需要断开,排除

D

句意: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

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

故选

C

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

“‘

色纯、体全

之意

错误。应该是

色纯

之意。

牺牲

,古代祭祀用牲的通称,色纯

,体全为

故选

C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无德无贤便可免于灾祸

错误。结合

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

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

等分析,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

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

能也会受到欺侮。应该是

无德无贤也会遭到嫉妒

故选

D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洸洋

,意思是水无涯际貌,比喻言辞或文章恣肆放纵;

,适合;

,重

视。

2

,用绳结缀;

浮乎江湖

,正常语序为

乎江湖浮

乎江湖

作状语,状语后

置句;

所容

,容纳的地方。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信息及归纳要点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分析,

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所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

以便畅快我的志向哩!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请他做宰相。

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愿为官的立场。庄子不愿受羁绊,不愿为官,追求自由。

材料二,在惠子眼中无所用处的大葫芦,庄子认为可缚系于腰间作济渡之用。对待事物

价值大小的问题,要达到因物尽用,用物之大用,最大限度地发掘事物的价值和作用,关键

在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够发现事物的特点,才能够发现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够发现事

物的真正价值之所在。说明看待事物,要突破世俗,开阔眼界。

材料三,

其为道德之乡乎

,写山木无用却能保全和雁不能鸣因而被杀,说明很难找到

一条万全的路,最好的办法也只能是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浮游于

万物之祖

德之乡

。也就是说要顺乎天理地生活,一切归于自然。

参考译文:

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

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他撰写

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胠箧》是用来诋毁孔

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学说的。《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可是

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

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

起,都无法重视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让他出任宰相。庄周

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

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

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

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我的

志向啊!”

(节选自《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

用它来盛水,它却因质地太脆无法提举。切开它当瓠,又大而平浅无法容纳东西。我不是嫌

它不大,只是因为它无用,我把它砸了。”庄子说:“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宋国有个

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客人听说了,请求用

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这个宋国人召集全家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靠这种药从事漂洗丝絮,

一年所得不过数金;现在一旦卖掉这个药方马上可得百金,请大家答应我卖掉它。’这个客

人买到药方,就去游说吴王。那时正逢越国入侵吴国,吴王就命他为将,在冬天跟越国人展

开水战,大败越人,吴王就割地封侯来奖赏他。同样是一帖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靠它得

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这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

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可见你

的心地过于浅陋狭隘了!”

(节选自庄子

逍遥游》)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

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伐木的人)说:“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

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

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

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

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

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

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

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

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

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

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

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节选自《庄子

山木》)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03:5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11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何福
下一篇:广州松田学院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