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重阳节的习俗

更新时间:2023-02-03 02:33:00 阅读: 评论:0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内容-迂回的反义词


2023年2月3日发(作者:外网访问内网)

重阳节习俗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

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

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

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

述。

放纸鹞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

“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

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

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

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

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

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

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

《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

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

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

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

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

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

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

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

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

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

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

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

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

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

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饮菊花酒

菊花,是我国是长寿名花,又名“延寿客”。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

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

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晋代陶渊明也有

“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

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

耳,饮菊花酒,令长寿。”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

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

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时逢佳节,

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

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也叫越椒或艾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

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茱萸雅号“辟邪翁”,它

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

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称为茱萸囊,

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

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

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但在近代,佩茱

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是,茱萸在早期民众的生活中强调的是避

邪消灾,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

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

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

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

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

《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

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

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02:3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08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