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3-02-03 01:34:37 阅读: 评论:0

2019中考真题分类集训答案-解比例的题


2023年2月3日发(作者:我爱我家)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核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

童的生存现状,即儿童透过留守成人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

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

析了市场需求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出

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

产生有多方面的主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

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打零工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为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

身边造成的,其实内部矛盾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

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

自身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乡镇企业剩余劳动力

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

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

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组织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

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至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

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的顾此失彼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明显直接原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

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父母亲

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不能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

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

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

量的助学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

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或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

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需要有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

缺少关爱。其中:

留守儿童面临五大问题

一是生活问题: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失父母的照顾,容易在

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

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独自生活,问题

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儿童能够按时接受各种预防

性疫苗的比例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

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不尽然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无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

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媒接触。在调查中所我

们发现,这些孩子实际上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

梦想成真。由于不能和父亲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

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

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再次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探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出门打工,家务劳

动甚至一些农活幼童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

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说服的督促

帮助够、方法不当,也容易并使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现象。由于目前

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有些孩子进城后跟不上学习进度,

不得不返回农村;有的由于家长急剧在农村、城市之间变动,孩子也会

随之由留守到均匀分布再到留守,不能及时接续学业。我们调查的资

料显示,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入学率相对高一些,初中阶段则呈明

显下降趋势,辍学率比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班莱班县走访中有监

护人说出不可能也没能力让孩子上高中的话语。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有重要的引导积极作用,往往会影响小朋友的一生,儿童的许多道德

观、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不足及

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

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据当地村支书透露,在该地留守儿童违

法违纪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五是安全问题:另根据网上公安部门有关调查事件调查显示,在

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幼儿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十位。有些地

方出现的老妇被xx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据报道,在XX

年湖南洪灾遇难的12名儿童中,11名都是留守儿童,没有这简述没有

父母的呵护和指导,留守儿童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局限性结构的特殊性,并使使留守儿童的生

活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残缺的家庭教育必然结果给留守成年人

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在九嶷洞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存在

儿童生活中留守了以上诸多的问题。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小朋友在一起,为孩子营造

一个良好的生活生活习惯周围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培养关键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精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

要单方面钟爱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

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促

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

发展,开办临时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要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育管理机制。幼儿园是直接教育管理学龄

前留守儿童的实体,必需教育措施的制定应当包容更多的关爱帮助学

龄前留守儿童的内容,在讲课和生活讲演上给予更多关怀和呵护。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慈爱

训导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

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务工人员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

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

任,多与王彦儿童交流谈心,提升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

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在外提供

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或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

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3)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

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之

间交流互动,引导小学生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的温

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重新得到有效部分监护的留守儿童,

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

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成功进行集中管理,不但

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一、问卷调查

1、问卷的设置及意图

本问卷共设计有8类问题:留守儿童的吃、住、用;与父母联系频

率;双休日安排;父母不吃饭的困难;学习情况;老师的关心程度;今后的

希望;16个小题。题型题型为封闭选择和对外开放问答两类。目的在于

了解留守镇抚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心理现状。

2、进行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二、现状分析

1、数据的汇总

回收答卷52份,52份答卷均有效。为了便于统计,只随机统计

50份。统计具体结果见附表。

2、现状的分析

[简析]实际上没有养父母直接监护的占18.3%,加上父母一方外出

打工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总共就占比总数的70.1%。这些儿童要么缺乏

父爱,要么缺乏母爱,当然就极有可能性格发展缺失。尤其在对其管

理、应有生活安排方面缺乏应有的抚养和爱护,由此,他们的很多问

题难以获得及时解决,甚至表型滋生蔓延,影响他们自身的健康发展,

影响学校影响社会。

(2)监护不能落实。祖父母外祖父母陪护占56%;无人监护占26%;

其他亲戚监护占18%。

[简析]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

所致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教育价值观;亲戚监护,日子一长,爸

爸妈妈或多或少有过失,只要女婿批评责备,他们两者之间就有可能

产生心理产生隔阂,严重的甚至赌气;没有人监护,不仅这些孩子心理

归属感没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利尼县主意而失误。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的留守儿童双休日的生活水平与在

学校寄宿差不多;人均救命钱每周包括乘车的零花钱6.28元;

[简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从上述数据看出,基本特征

很多留守儿童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需求。

(4)父母亲情淡薄。36%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不是直接联系经常联系;

与双方父母两方经常打电话的占18%;祖母经常给我打电话只占46%。

[简析]父母亲情是儿童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母元素。这种东西

确实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然而,现在的父母,无由于没有教育

知识教育经验,有的因为生活所迫,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拨打甚至

连电话就不与孩子联系。这样孩子就感到恐惧没有没有根基没有依靠,

没有自主没有终极目标,如空中的落叶,时常无所适从。

(5)家务劳动繁重。80%的留守儿童在双休日要做家务劳动;52%的

留守儿童要在双休日做饭。90%的留守儿童自己洗衣服。

[简析]本来让孩子们劳动可以培养劳动观念,但这些孩子做主动

家务劳动都是在被动进行,因此对家务劳动大多感到平庸无趣。同时,

有孩子也的确由于学习时间紧而没有劳动时间,有的孩子还真的有很

多不会做。这样就给镇抚儿童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具体的困难。

(6)老师关注太少。本期以来,46%的留守儿童还没有老师找来他

谈过话。

[简析]留守儿童应该是镇抚我们学生关注的重点,然而从调查看,

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竟有46%的留守儿童仅约两个月的教

学时间里没有与老师谈过一次话,即使是批评也是如此。

(7)学习压力很大。50%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30%的留守儿

童明显表示班里学习成绩不好;部分表示爷爷奶奶外婆外婆不识字,不

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

本来适当的双重压力有利于学习,但留守儿童的压力一是来自多

方面,二是压力太大。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维持秩序,就

有可能压力变得相当越发大,进而影响学习和都市生活。

(8)心理压力太大。60%以上的留守儿童表示为不会洗澡,不会洗

衣,遇事不能拿主见,思念父母,16%的留守儿童为今后的生活着急,

大部分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失望、羡慕别人;烦恼,既要照顾自己,还

要为家里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里的房里大小事务由自己处理;得

不到同学不理解;有时遭别人歧视等。

[简析]儿童心理学反问我们,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虽然带有了独

立意识,但毕竟经历不够、能力不足,对父母还具有很强的依附性。

然而,这些留守儿童不会做饭镇抚洗衣,遇事拿不定主意,思念父母,

感到孤独、失望、烦恼、得不到理解,遭人歧视,甚至为今后的生活

着急,等等。显然,对留驻如前所述一个十二三岁的留守儿童来说,

所担当超载的负荷肯定是超载的。

三、对策探悉

1、成立自立组织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风险问题的根本在于鼓励他们建立健康、乐观

的心理状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

成长。据调查,这些儿童中有个别孩子很懂事,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处

境,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们更应理解父母的难处,更应为父母减少

担心,于是觉得,在家里累点苦点也很自然。因此,我们认为,班级

班级假如成立独立儿童小组,学校要成立独立儿童联席会议委员会,

要选用其中具有独立能力的孩子担当,从而扩大他们的影响,发挥他

们的辐射促进作用,让他们在老师、学校的引导幼儿园下自己管理自

己,从而风险保障自我锻炼。这样,既可缩减心理倾述渠道,增强伙

伴之间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觉,同时自己的组织便于随时请教,

随时求助。

2、建立专门档案

从我们的调查看,现在的这些孩子最缺的除了极个别上述情况经

济十分困难外,最缺的不是财物,而是情感,尤其是留守儿童。因此,

不论是一个班级,还是一所学校,我们都应把他们作为重点项目我们

教育的重点,在教育活动中,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帮助她们解决实

际困难,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他们。但从常规状况来看,很多学校

如我们调查异常情况相似,对其关注不够,有的甚至漠视了这一轻微

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必须建立留守儿

童专门档案,要跟踪他们的成长处理过程,从而保障上用对他们生活

上的必须求助,对心理上的及时疏导。

3、定期召开会议

留守儿童问题应该戍守是当今教育的新问题,也是当今教育面临

的难点问题,而且学生所占比例大,涉及问题多。因此,不管是学校

还是班级,每期都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留守儿童问题,要形成会

议制度,要通过会议形成化解留守儿童问题的决议和制度。从而保证

班级、学校在决策上才的政策支持,同时,促使我们把握和突出以生

为本的重心,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

4、设立咨询机构

留居儿童的问题并不全是共性问题,不同儿童往往其难题有着本

质的不同,如果从组织的角度,以集体的活动形式去解决沃苏什卡个

性问题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因而,留居针对留守儿童的别个问题和个

性问题,学校还要设立相应的相应权威机构,埃库谢便于作个别心理

疏导,二是便于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谋划策,三是有效保证了

专门途经,如:设立学生请教处(或者独立儿童办公室),成立独立儿

童热线,确定接待时间(如课外活动),委派热心且懂心理的老师交由

接待。

5、师生互结对子

总之,留守留守孩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

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引起高度重视,都应做为其工作的重点之一去研

究去解决。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01:34: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06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