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网络词语
内牛满面
弱爆了亮爆了hold住伤不起度娘灭零法克无悬念13
碉堡了
特么高富帅吊丝
有木有、素、滴、纳尼采纳我把
坑爹、给力、穿越、酱紫、小盆友、表、伤不起、hold住、恨爹不成刚、童鞋、奥特曼、
微生物、iPhone、羡慕嫉妒恨、帅锅、亲昵、抱着妹妹和你哭、微信、我勒个去、没
那么简单、妈妈要我回家吃饭、
蛋疼、搞毛线、凹、凹凸曼、我勒个去、你妹妹的、FUCK、度娘
梅超风,卖萌,逆生长,毒黄瓜,盐王爷,酱你军,苹什么,蒜你狠,豆你玩,文艺青
年普通青年
神马,有木有,萝莉,御姐
神马都是浮云
给力
你爸不是李刚
鸭梨(谐音“压力”)
羡慕嫉妒恨
你懂得
有的没的
围脖(谐音“微博”)
伤不起
坑爹。你妹的。个毛。伤不起。
卖萌、逆生长、盐王爷、蒜你狠、豆你玩、毒黄瓜、苹什么…望采纳
你好狠太监没儿子,你不能没爹啊沙发都让美女给坐了你是龙
吗
神马都是浮云.给力.你爸不是李刚.鸭梨(谐音“压力”).围脖(谐音“微博”)
有木有.你妹.伤不起.亲(亲爱的地简称).我了个去.杯具(悲剧).蛋疼.Hold
住
童鞋.闪.额不止是个传说,额还是一个仙娥!
“菜鸟”和“大虾”
菜鸟,形容一个人上网很“菜”。用来比喻网络新手,英文中的对应词是newbie;
大虾,谐音自大侠,形容网络高手,英文中的对应词是knowbie,表示aknowledgeableand
experiencedInternetur。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组词在各自语言中都有比较一致的相关性。中文中的“菜鸟”和“大虾”
戏谑成分较重,适合以文字体现,口语中广泛流传的可能性不大。而英文中的“newbie”
和“knowbie”音节少,口语中发音简单易懂,拼写起来形象易记,含义上可以扩展到互
联网外的其他场合,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出现在各大正式媒体中了。
“灌水”和“潜水”
论坛是网络交际的重要载体。在这里创造出来的网络用语自然最多。最常见的非“灌水”
和“潜水”莫属。
中文里的“灌水”一词形象生动,一些人为了获得积分在论坛里反复留言;在回别人帖子
的时候没有做出交际性的评论,只是简单的表示“同意”、“支持”,内容与主题无关,这
种现象在英语中叫“bump”,它在论坛里是“顶”的意思。
athreadonaninternetforumistopostareplyinordertoraithethread's
alsocalled
"necroposting"。
这种“灌水”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垃圾留言(spam),被很多论坛禁止。
“潜水”指在论坛、聊天室等只浏览不发言的行为。这样的人好似“潜水员”,永远不浮出
水面。“潜水”在英语中的对应词是“lurk”。
gisanactivityperformedonInternetForumsorChatroomsthatinvolves
wanderingthewebsite,readingpostsandneveractuallypostinganything。
长期“潜水”会导致论坛人气不足,这样的member最终会被管理员取消成员资格,但在
刚刚加入某一论坛时为了了解论坛的风格和讨论的主题短时间的“潜水”是被接受和鼓
励的。
其余的一些论坛常用语如下:
帖子:“post”和“thread”都可以表示论坛里的“帖子”,往往可以互换使用。
投票:poll
引用:quote
帖子置顶:sticky
头像:avatar
签名:signature
斑竹(论坛里的版主):moderator
控制面板:controlpanel
表情:smiley
汗〕①感叹词,形容词。被震惊后,尴尬、无奈、无言以对的感觉。②甘拜下风,自叹
不如。可做动词使用。
〔变体〕:为强化不寒而栗的震惊和恐惧感,常被异化为“寒”。
例句:①楼主观点超强,真是~啊。②这样都能泡到MM,我~。
和中国第一代互联网粉丝热衷于“靠”、“切”等国产货不同,“汗”的使用者作为后来居上
的新生力量,更擅长于拿来主义,将进口产品加以改装之后化为己用。
〔顶〕英文直译为up,做动词。意指用力撑起某件物体,使其避免沉没。
例句:好文章,我~,我再~,大家一起~。
生于BBS,各个论坛内由上自下整齐的排列格局注定了缺乏支持的帖子将很快从顶楼沦
为地基。“顶”无疑是抢占有利地形的最佳方式。人声鼎沸的互联网上,要想有所作为,
扬名立万,取决于有多少人愿意自动自觉地顶你。
〔晕〕①感叹词。形容遭受刺激之后的头昏脑涨之感。②动词。因无法承受刺激而休克
倒下的瞬间动作。
例句:①强文,一个字都看不懂耶,~。②原来坛子里一个MM都没有啊,我~
词性解构的最佳范例。大脑的沉重感在网络上成为释放情绪的感叹,并且我们没有真的
晕倒。能让人晕厥的事情很多:被炒鱿鱼、MM被人撬走……但我们不敢轻易昏迷,只
能故作坚强,勉力面对。
〔切〕语助词。表达对事物的不齿和嗤之以鼻。
例句:~,你以为穿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安全可靠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在达到目的之余,不至于激起对方的反击,还能全身而退。
这就是“切”的功效。“靠”虽然威力巨大,但不易掌握分寸,容易留下后患。而“切”的低
姿态和隐讳的效果则能规避日后弊端。
〔潜水〕以匿名的姿态躲藏在暗处,隐藏自己身份。做动词使用。
例句:大家都出来发帖啊,强烈鄙视在坛子里~的人,举报~者有奖。
论坛里闻风不动的“潜水者”从来不是少数派,现实里谨小慎微的人居多。要在压力之下
避免做多错多,要在办公室政治当中全身而退,我们开始选择无所事事。即便在虚拟社
会里,我们也谨遵“安全第一”,“潜水”有理。
〔闪〕①躲避、离开的意思。②形容词,比喻绚丽夺目的事物。
例句:①顶不住了,你们继续,我~了。②GG给我买了超~的钻戒,兴奋中。
一种优雅的躲避姿态。面对不可逾越的困难,我们难以抗争,又不甘承受,通常的选择
是躲避。和纯粹的躲避不同,“闪”能够让你保持风度,维护尊严,潇洒地退场。对于不
屑之事,我们也能表示鄙夷后,闪身而退。对待芙蓉姐姐,我们的态度就曾是统一而整
齐的“闪”。
〔挂〕①游戏中人物角色的死亡。②在某件事上失败。
例句:①今天网速太卡了,都~了N次了!②逃课归逃课,但是~了就糗大了。
挂之起源已不可考,但它在口语中的通俗流传的确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游戏失败叫
做挂,考试不及格叫做挂,甚至会有朋友轻描淡写地告诉你,他今天差点因为车祸挂了。
〔倒〕感叹词。指对某事表示震惊,由遭受重大打击后身体的横躺动作引申而来。
例句:这样也行啊!~!
当有人在帖子后发表评论,只有一个“倒”字,你看到了什么?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幕
画面:某人遭受严重打击而仰翻在地,或许还口吐白沫。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呈现出
连续而生动的视觉影像。
〔沙发〕在论坛帖子里第一个发言的位置。
例句:这篇帖我终于抢到了~!
抢沙发,这种没头没脑的沾沾自喜,也成为网民最热爱的活动。人们总是在现实中隐藏
自己,在网络中表现自己。好玩当然是一方面,但谁也不能否认网络人气、雁过留名给
网民们带来了没来由的成就感。
〔粉丝〕音译名词。某人的拥护者,词源来自Fans。
例句:我是张靓颖的粉丝。
要让自己变可爱,是这个时代所有人的迫切愿望。拥有偶像就意味着拥有一点纯真精神
和美好愿望,“粉丝”应运而出。对Fans一词的巧妙变造,让粉丝既有时尚感,又富含
可爱的粉色系。
超〕副词。表示程度超乎寻常,高到极点。
例句:我~爱台北的捷运,实在是~方便。
“超+形容词/动词”的用法源自日语,1980年中日围棋擂台赛让人们第一次见识“超一流
(棋手)”,十几年后满嘴“超什么”却被视为十足的台湾腔而被年轻人所接受。
〔发飙〕①指受刺激过度而情绪失控。②指突然爆发力量或者发狠。
例句:是人都知道暴龙爱~,搞得他差点被公司雪藏。
“发飙”之所以能取代“发狂”、“发火”,关键在一个“飙”字,火大到像一阵龙卷风,自然
厉害。
〔闷骚〕形容词,假性贬义。指表面上矜持得不行,骨子里热情如火的人。
例句:天蝎座的人都是~!
〔劈腿〕①感情不专一,“脚踏两只船”,更有甚者脚踏多只船。②多方面发展,如艺人
多栖发展,或者白领跳槽,都可以说“劈腿”。
例句:你这样~迟早会被公司发现的。
随着2005年年初“周侯恋”被媒体曝光,“劈腿”这个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舞蹈动作的词在
短短几个月内迅速完成语义的确认,成为两岸三地使用频率最高、最Hot的流行语。
〔逊〕形容词。指人或物很差劲。
例句:你这个人很~,怎么吃饭让女生付钱?!
“逊”是自古就有的书面语,差劲、比不上的意思,却意外地使它脱胎换骨成为流行语,
还获得了更鲜活的涵义。
〔拽〕形容词。嚣张之意,略有贬义。也可做褒义词使用,厉害之意。
例句:周董从来不说~,他只说吊。
想知道什么是拽,看看夸夸其谈的北京男人。如何让人觉得你是很厉害的拽,而不是很
嚣张的拽,这可是个技术活儿,据说最好的境界是有一点拽,那叫个性;又不会太拽,
那叫智慧。
〔抓狂〕台语音liagong,意为发火,受不了,快要疯了。
例句:熬了几个通宵还要写稿,我都要~了。
很有画面感,想到这个词就立刻能联想到一个男人拼命抓自己的头发或者一只螃蟹张牙
舞爪的画面,那就是最形象的抓狂。
〔猪头〕①贬义词,用来骂人很蠢;也用来形容人长得难看。②MM们对BF的昵称,
类似说法还有“傻猪”。
例句:你完全就是个~!
“猪头”取贬义还是褒义,完全取决于使用者的情绪好坏。虽说是骂人话,但又比直接骂
人是猪要来得有趣,有点开玩笑的成分。有一个笑话说,猪的全身包括肉、皮、蹄子都
是宝,另一人补充说“它的名字还可以用来骂人”。
〔-ing〕动词后缀,表示现在进行时。
例句:听说很快要发一笔奖金,期待~。
不知最早是谁灵机一动,把英语语法中现在进行时的用法移植到汉语中,用“动词+ing”
的形式,譬如郁闷ing、羡慕ing等,表示正在发生的动作或状态。由此还引申到过去
式的用法,用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内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譬如吃饭ed(刚吃完饭
了)。(严永和摘自《新周刊》)
时代青年最爱用的流行语汇
暴镜〕
在镜头前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样。有的人,平时风度翩翩,侃侃而谈,按说上了镜头应该
是风采卓然的,可偏偏老大一条汉子居然会晕镜——张口结舌成了呆鹅。有的人,平时
貌不惊人,可面对镜头却光彩熠熠——特暴镜。如果某某这一天换了新装,为了恭维她,
人们往往会不嫌牙酸地叫唤:哇噻,简直是靓到要暴镜为止耶!
[BBS]
忽然间BBS成了波霸的代名词。其实BBS也没什么不好,自然、健康,而且性感。问
题的关键是,很多男同学讲到BBS的时候,暗藏着一种阴暗心理,实际上他们也就是
这么称呼漂亮MM的,带点酸葡萄,又带点想吃的馋痨,至于那MM尺寸到底怎么样
也就不太苛求了。通常是一令全场亮眼的美女进来,老咸鱼们就会在一边相互挤眉弄眼:
“瞧眼BBS。”
〔草根族〕
草根是相对于小资来说的。就是那种早早当家的穷孩子,虽然理想不比别人差,看的也
是充斥着富豪传奇的时髦杂志,可就是混不出个人样来——钱挣一点点,还老担心饭碗
被敲掉,人又不比别人聪明,想当网络新贵,门儿也没有——唯一的优点是实在,娶个
有麻子的美眉也能凑合着过。不像有的人,才吃两天肉就嚷着来盘野菜解解腻——生怕
人家不知道他多小资似的。
〔粉〕
偶粉耐泥。看到这句话,爹妈一头雾水,并且异常愤怒:没好事儿!肯定没好事儿!好
事干吗不透明着说?不透明准没好事儿!新新人类不屑道:透明就好吗?那你们穿透视
装呀。爹妈捶胸顿足:狼崽子,还没长大,就踹窝。新新人类也有理:宋丹丹春节晚会
上演小品——俺叫魏淑芬——爹妈就笑成那样,偶粉耐泥就是我很爱你。再怎么郑重的
话经过这么一加工也会减轻分量,有时为保护自己,也可以这么说:“从今以后,哦就
是泥的银(人)了。”
〔酱紫〕
怎么会酱紫(这样子)?酱紫两个字一定要连在一起说。最正点的就是综艺节目里的三
八主持手陶子,两手分得很开,仿佛害相思病似的小眼睛一瞪,撇着嘴说:“看人先看
胸,男人怎么会酱紫嘛!”不过有次坐一节商务车厢,一个五大三粗的中年男子居然也
一口港台普通话:“我不懂事情怎么会弄成酱紫……”麻得我鸡皮疙瘩全掉下来啦!
〔ITLOOK〕
IT行业的人穿着比较随意,牛仔裤、布衬衫、运动鞋……原本也是率性为之,可看在别
人眼里就是一身典型的IT打扮,就连搞笑片里都拿这个来说事儿——电影《少林足球》
里就有这么一句对白:“拷!大哥!最近混得不错吧?瞧你这一身ITLOOK!”
留学生/特困生/高才生〕
校园里的调侃之语。留学生自然是指留级生;高才生就是指周末佳丽有豪车来接的,“才”
亦即“财”;至于特困生嘛,举个例子:下午第一节课,坐在第一排的学生甲趴在桌上大
睡并外带小呼噜。这种状况,如果碰到麻辣老师,自然忍不住要用书本拍拍学生的头:
拜托,你是特困生呀?
〔M友]
MM两字是有些暧昧的。如果和网上泡的MM见面以后没通上电,经过残酷的曝光也
没有扭头就跑的话,就可以转化为M友。比方尼尼是恐龙,罗勃见了很失望,再没有
泡她的心,但有时候还可以“我今天心情不好你劝劝我呀”地玩点小亲近,尼尼也可以回
一句“没法劝你,没人泡我我也正郁闷呢”地小幽怨一下,这就是M友。
〔霉女〕
有一阵特流行“美女”这个词,见人就称美女。对GG来说是“呼名止渴”,对MM来说是
恭维。可是名不副实的次数多了,GG们也觉得很窝火,就好比下了网,“恐龙”遇见“蛤
蟆”,心里难免会悲愤。从此见面称“霉女”和“美女”一个音,不至于惹火了小心眼的母大
虫,但心里暗暗解气,也算是精神胜利法吧。
〔麦霸〕
在歌厅里K歌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遇上麦霸——明明一副鸭嗓,还一马当先抢得遥控器,
咔咔咔地点上一长串的古今中外歌曲,然后紧紧攥着麦克风,放声高歌。一个晚上要摊
上这么一个麦霸,那出门必要两耳流出耳油。若是有数个麦霸倒又好玩了,看他们互相
乱抢,倒也有趣。老板带下属去歌厅,也许喜欢这样的麦霸,这种人抢生意准不弱。若
是恋爱约会碰上这种人就要小心了,这号人铁定是从不关心别人,自我得一塌糊涂的。
〔偶稀饭〕
新新人类讲话需要一个特定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满可以大喊“亲耐的偶好稀饭里(亲
爱的我好喜欢你)”而不会引起诧异的表情。老太太们也有自己的圈子,在这个圈子,
她们感叹报纸杂志上的差错越来越多了,连“好东西”都会错写成“好东东”。
〔情流感〕
谈恋爱这种事是会传染的,叫情流感还真贴切。看到别人情浓意好,双双对对,免不了
要受刺激。就算不受刺激,落了单,也得被动地开始寻找伴侣。这种情况在“群居”人群
中最典型了——学校呀、社团呀、年轻人会聚的公司呀。据说有一次集体婚礼,百对新
人到郊外种同心树,一百个女孩子齐齐撒娇,一百个男孩子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工作人
员中的单身分子刺激得如坐针毡——怎么自己就没人疼没人爱呢?发誓回去就要把这
事给搞定喽,一刻也不能再耽搁了。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甭管表面上多么歌舞升平。所以安慰别人或安慰自己的时候就感
叹: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算啦算啦……
〔帅锅〕
有回开QQ,来了个陌生人,说自己是“帅锅”,非要跟我视频聊。我说我不干,我是恐
龙。这帅锅不依不饶:“没事,我见的恐龙多了。”又要求,我还是拒绝。帅锅急了:“别
这么没信心好不好?我不嫌弃你。”这种明知道有恐龙偏向恐龙行的精神,简直让我招
架不住。后来我们视频了,我一瞧,一四眼男生,基本上也是青蛙级别的。这才醒悟过
来:怪不得现在网上老是说帅锅帅锅的,原来帅字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锅,而且是那
个“哪锅不开端哪锅”的锅。
〔屎捞人〕
有一阵子麦兜特流行。这麦兜特傻,特穷,特没前途,是典型的草根族。后来,又出来
了一个有名的漫画人物屎捞人,和麦兜是一个工作室画出来的。所谓屎捞人,说白了就
是一颗屎。漫画里说,屎捞人的理想就是被冲到海里,自由自在漂着——比草根还草根,
比底层还底层。有时候也会听到新新人类说:“我就是屎捞人呀,你能把我怎么样?”其
实就是前几年小资呀中产呀优越够了之后的一种回归。现在已经不大有人标榜自己是小
资了,而是喜欢拿屎捞人说事儿,这就好像企业家成名以后总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富
家女爱跟穷小子私奔一样。
〔三不原则〕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十年前,哥哥追美眉的原则就两条:不要脸加不要命。如今这批
哥哥已经长到了小中年,事业没成功,理想没实现,良心倒大大地坏了,不但自己坏,
还大言不惭地给后辈小帅哥介绍经验:“从前年轻,心眼太实,现如今成了家,也成熟
了,才懂得对待美眉应该坚持新的三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岳母刺字〕
小鱼逛购物中心看新货,试了又试照了又照,百般挑剔,都撂在一边。最后到打折区域,
眼明手快抢了两裙子出来。回去路上恨恨地跟女友说:“人还是得有点理想。等我以后
成家有贝贝了,我一定也要来个岳母刺字,好好鞭策贝贝。”女友听她这句话奇怪:“干
吗?早不流行文身了,现在都彩绘。”小鱼仿佛没听见,还咬牙:“我一定要刺!”顿一
顿又补上一句,“刺上‘发家致富’!”
〔砖友〕
在网上论坛里混,没有个把砖友绝对不行的,就算真理站在你这边,也架不住人家群胆
群威,轮番向你拍砖。被拍得头破血流也就算了,只怕会像周瑜似的气得吐血身亡。所
以就得找几个人,结为砖友,同声同气,才好在江湖上混。
〔只爱陌生人〕王菲首先提倡,这当然没错,另外,这底下还有科学道理呢:越远的
物种对优化越有益。是越远越好,越不知道对方的眼方鼻圆越好,因为陌生,想象力像
大型火焰一样绚烂美丽;因为陌生,所以既可以像麦当娜一样大胆不羁,又可以像游击
队一样小股作战全身而退。
年终总结2010网络新词汇
古墓经济
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之后试图用古墓带动周边经济,被网友称为“古墓经济”。
创造该新词的为反对“曹操墓”开发利用的群体,他们针对当地政府的开发利用方式及规
划提出了尖刻的批评
绿客
一些热爱生活,崇尚健康,酷爱户外运动,善待自己也善待环境的人。他们“下班关手
机,点菜要维C,周末必出游,随手带垃圾”。
CC族
反对物欲享受,追求心灵健康,希望以自身价值创造新的文化生活方式的人。也称“文
化创造族”,CC即英语culturecreative的缩写。
猜礼包
这是一个名词,释义为“一种需要猜的礼包”。“猜礼包”由第三方送出,送、收双方都不
知道礼包内容,神秘礼包只有当收礼方拆开那一刻才被揭晓。时尚新潮人士为省事、省
心、省时间,经常选择个价位就委托第三方送出“猜礼包”。
辣奢族
英语luxury的音译,指狂热追求名牌的人。他们将名牌作为购物的首要标准,省吃俭用,
当求之不得的时候,心里就像辣椒辣过一样难受。
阿尔法女孩
指许多方面的能力和表现都在同龄男性之上的年轻女性。阿尔法是希腊字母中的第一个
字母,故称。
华漂
指外国人在中国生活或工作
∏型人才
指至少拥有两种专业技能,并能将多门知识融会贯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π下面的两竖
指两种专业技能,上面的一横指能将多门知识融会应用。
话题广告
一种专门针对博客的广告形式。博客作者在自己选择话题所写的文章中加入广告链接,
就可以获得收益。
从文化多层面看“新词汇”
2007年08月23日08:15东方网-文汇报
陈思和
●有关“新词汇”的争论虽然是从教育部公布的报告引发的,问题的实质仍然是在
文化领域。自从有了网络,各种民间流行文化以及民意取向能够及时传递到文化精英、
文化决策者的视野之中,多少影响到文化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这无疑是件好事。其实,
这样的话题早就开始,只不过最初表现在大众媒体与亚文化领域,现在慢慢延伸到教育
领域,问题变得严肃起来
●语言本来就无所谓绝对的纯洁性,只有充满了生活信息的词汇才是有生命力的。
“新词汇”从收集研究到推广、编入教材,毕竟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因为这涉
及到文化的多层次性,大众文化层面所流行的语言到精英文化层面上的语言运用,再到
融入语文教育的核心文化体系,涉及到完全不同的文化层面,其内涵不可混为一谈。我
觉得现在讨论此类问题,讨论者常常忘记了这一特征,把很多不同层面的文化现象都严
重搞混了
●我是不赞成语文教材里放入什么“新鲜的网络语言”的做法,因为语文教材的功
能是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是为了传承民族人文的传统,而不是为了讨好学生迎合学生
的兴趣。有些文言文知识,就是因为在社会上无法学习,才需要在课堂教学里打基础。
而网络上的流行语言是不需要教学的,孩子本来就可以在网上随意发表,通过语文教学
能够达到什么教学效果?所以重视大众流行语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要看在什么文化层
面上给以重视
前些天,我在武汉附近的山上参加学术研讨会,突然接到一位编辑的电话,说教育
部公布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收集了一批新的词汇,要我对此谈谈看法。
当时我完全不知道那份报告的内容,被问得一头雾水,只好拒绝回答。回到上海后打开
网页,发现网民们已经吵成一团,我看到许多有关这份报告的争论,也夹杂着什么“火
星文”的挑战、某地高中语文教材的鲁迅VS金庸等等,成为一时间的话题。其实,这
样的话题早就开始,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品《三国》引起争论时就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最初表现在大众媒体与亚文化领域,现在慢慢延伸到教育领域,问题变得严肃起
来。
不过这回的争论虽然是从教育部公布的报告引发的,问题的实质仍然是在文化领
域。自从有了网络,各种民间流行文化以及民意取向能够及时传递到文化精英、文化决
策者的视野之中,多少影响到文化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是如何对待
当下流行的文化现象,如何来沟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不同领域,以致在互补互应中
取得双赢的文化发展势头,我觉得这才是重要的,需要提出来讨论。
本来,民间流行的文化毋需给以过分的关注,它本身就属于草根一族,在民间日常
生活中自生自灭,得其势者便轰轰烈烈一番,失其势者便销声匿迹。从民间流行物到融
入真正的民族文化,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则需要漫长的时间检验。所谓逾越了时间
检验而一蹴而就的文化现象,都不过是文化泡沫而已。至于语言,它本身就是日常文化
现象中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生活的变动而生发,又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消失,但真正能够
积淀下来的语汇并不很多。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文革”期间我们曾经创造了多少新的
语词,可是到了“80后”一代青年人的嘴里,还有谁能听到“斗私批修”、“上管改”、
“忆苦思甜”、“臭老九”?同理,近二十年来社会变化极迅极大,民间语言的推陈出新
也是日新月异,三五年就可能淘汰一大批日常语汇,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语言本来就是
多面体的,在不同的领域都需要推陈出新,即便是知识精英,不也是不断从国外吸收新
的概念术语,学术会议上经常是满口新名词吗?以前我们没有现代媒体工具(网络、短
信等)推波助澜,这些语言变化可能只是在局部地区发生,除了语言学专家外,不会有
人把它放在学术层面上去给以关注。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因为有了现代传媒工具,信息
交流频繁了,大众的声音对文化决策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才会发生今天的类似话
题讨论。
教育部从调查研究出发,请专家逐年跟踪式地收集、公布并分析当下生活状况中出
现的新词汇,这对于语言学研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术性的社会调查活动。据报道,
这项工作已经连续进行了六年,但是以前因为没有网络媒体,影响不大,这次利用了有
些媒体公布报告,就产生了质疑和争论。从有的学者表示的担忧里,似乎透露出他们担
心《报告》公布了如许新词,将会在社会上被推广使用,甚至会进入语文教材,如果这
样,那么,语言的纯洁性真的会受到挑战。其实,语言本来就无所谓绝对的纯洁性,只
有充满了生活信息的词汇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是需要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选择与检验
的。但是新词汇从收集研究到推广、编入教材,毕竟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因为
这涉及到文化的多层次性,大众文化层面所流行的语言到精英文化层面上的语言运用,
再到融入语文教育的核心文化体系,涉及到完全不同的文化层面,其内涵不可混为一谈。
我觉得现在讨论此类问题,讨论者常常忘记了这一特征,把很多不同层面的文化现象都
严重搞混了。
比如前些日子有于丹者在电视台讲《论语》,引起了一批博士生的声讨,其实这是
没有什么必要的。于丹的工作是普及,其对象是一般非专业的听众,能够在深入浅出的
娱乐性讲演中传播文化传统的某些启示,就已经是达到目的了。而培养博士生是对专业
研究人员的要求,他们将来要从事专业研究工作,承担的是精英文化的建设重任。这是
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层面,其文化功能与其对象都不一样。要求于丹对着公共媒体作高
头讲章和要求大学教授在课堂里学于丹,都是搞错了场所。同样的道理,教育部公布的
《报告》也是有明确目的性的,那就是旨在“引起人们对语言国情的重视,积极引导语
言生活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为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也为相关部门的
工作提供参考”。其目的很清楚是对大众流行语汇的学术性考察和为文化教育决策者提
供信息,这与进一步推广新词和编入语文教材毕竟是两回事,所以是不必为之忧虑的。
当然很难说,大众流行语言会不会借助《报告》而泛滥,直接影响到语文教育。我
是不赞成语文教材里放入什么“新鲜的网络语言”的做法,因为语文教材的功能是知识
教育与审美教育,是为了传承民族人文的传统,而不是为了讨好学生迎合学生的兴趣。
有些文言文知识,就是因为在社会上无法学习,才需要在课堂教学里打基础。而网络上
的流行语言是不需要教学的,孩子本来就可以在网上随意发表,通过语文教学能够达到
什么教学效果?所以重视大众流行语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要看在什么文化层面上给以
重视。推而论之,关于中学教材是否应该收入通俗文类作为课文等等问题,也是需要从
不同文化层面的角度来认真讨论的。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借助网络语言这座“火山”,在融合了大量字母词、外来词、异体词以及方言等后,新
词汇近年来已成蔓延之势,甚至“跳”出网络,出现在中小学生作文中,出现在新闻报
道中,不仅给标准现代汉语带来冲击,也对传统媒体形成挑战:如何理性取舍,是业界
面临的新课题。
新词汇“入侵”传统媒体
“PK”(英文单词或词组的缩写,目前常指PlayerKill,网语词汇之一,意为两人
对决)一词,要是五年前出现在大众媒介上,所有受众都会感到云遮雾罩,不知所云。
可是,随着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风靡各地,其中一个叫“PK”的环节,
使“PK”一词在大众传媒上频频出现,并逐渐演变成包括单挑、搞掂、末位淘汰等多
重延伸意义的新词。
仅以纸媒为例。据华中科技大学一项统计表明,自《超级女声》热播后,截至当年
9月23日,《楚天金报》和《楚天都市报》“PK”一词出现的条数分别为45条和37条;
见报板块已不局限于娱乐新闻报道,还广泛运用于体育、文化、经济、服务等多个板块,
并大多在新闻标题中醒目出现,如“奶粉与鲜奶PK,你会选择啥?”“亲情PK大威淘
汰小威”等。
以上仅是“PK”一条新词在新闻报道中的滥用。如果加上诸如“秀”“歇菜”“粉
丝”“雷人”等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对社会新闻进行归类提炼的“被就业”“口头捐”
“钓鱼执法”等新词,以及“WTO”“CEO”等外来词、缩略词,“大拿”等方言,再
加上纸媒以外传统媒体大量新词汇的使用,目前各地、各媒体中没有使用新词汇的恐怕
已难找出几家。可以说,新词汇“入侵”新闻报道已成不争的事实。
这给广大新闻工作者出了一道难题:如何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其作出合乎理性的
取舍。对这些建立在动态语言系统之上、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新词汇,其甄别和适用范
围,国家语委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未作出专门规定。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语
言现象,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目前新闻业内人员对新闻报道中使用
新词汇孰是孰非也尚无定论,但多数意见是:那些具有典型性、便捷性、形象性、诙谐
性、不可替代性,较符合语言发展规律、规范,并符合社会需求的新词汇,才有可能被
认可、吸收到主流语言体系中,才能供新闻报道筛选采用,反之,就只能是短期小范围
流传,也会被大众传媒摒弃。
摒弃不良新词汇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虽未对包括网语在内的新词作出专门规定,但对报纸、期
刊、杂志上出现的语言文字,都有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汉语言出版物应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
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注释。
对承载这一使命的新闻报道语言,也同样必须使用合乎国家颁布的现代汉语词汇和
语法规范的母语语言,做语言规范的表率,从而对全社会起到积极引导和示范作用。
纵观良莠不齐的新词汇,其中不少新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网民和“新新人类”别
出新裁的语言创新和实践,使用起来较简洁、精炼,满足了网络交流的口语表达和快捷
传输的需要,成为信息时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但业内权威专家指出:新闻媒介作为
大众传媒重要载体的特征,决定了新闻语言是向最广泛的社会受众传播明确信息、表达
鲜明思想的工具,这种秉性赋予了它首先必须是通俗易懂的、准确无误的。而大量新词
汇在这两方面都存在先天不足:其一,尽管有统计表明,我国目前网民数量已过数亿,
但真正使用新词汇交流的网民数量并不多,且多为“新新人类”,而许多资深网民也并
非都能读懂和使用新词,可见新词通俗性是达不到新闻语言要求的;其二,目前的新词
汇追求的是词汇的求新求异,且正在演变中,缺乏多年锤炼,许多词汇意义并不确定。
如“PS”一词,有人认为是英文“注释”的缩写,有人则认为是附言,还有人认为是英
文“图片软件”之意……
鉴于此,这些给正规语言纯洁和健康带来冲击、可能损害新闻报道传播效果的新词
汇,渐成过街老鼠,日益成为新闻业界和相关主管部门“围剿”的对象。
2006年3月1日,上海市首开先河,制定生效了《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地方法规,明确规定:国家相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
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新闻报道除需要外,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
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
“围剿”新词汇的战斗已不仅仅是地方的自发行为,正逐渐升温并成为各方共同行动。
前不久,一场“母语保卫战”正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展开:国家广电总局对央视下发通知,
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NBA”,而称为“美国男子职业
篮球联赛”,不仅是央视,还包括其他电视台;不仅是“NBA”,还包括“CBA”“F1”
“GDP”“WTO”“CPI”等。
“围剿”行动开展以来,激起社会热议,反响各不相同:赞成者列举新词汇对现代
汉语的冲击造成交流、阅读障碍的事实以及国外的类似做法,认为严加限制很有必要,
以维护母语纯洁性;反对、置疑者尤其众多网民则认为,新词汇可丰富和补充母语表现
形式,政府不应该“人人喊打”。
新闻报道选择使用
语言本身在发展,新闻报道语言也需要发展,新词汇也并非一无是处,部分有生命
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如果使用范围广了,流行时间久了,被全社会所认可,就应纳
入现代汉语基本词汇,为新闻报道所采用。
每一种语言的形成、演变到定型、规范,都有一个发展进化过程。作家肖复兴认为,
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变革的年代,必然导致相应文化变革。如魏晋南北朝,佛教语言大
量被应用到汉语中;五四时期,大量西方语言进入,造就了今天的白话文。因此,语言
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在于从实践中吸取营养。2005年出版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
就增加了新词语6000多条,平均每年增加1000条左右,反映了现代汉语的快速发展。
新闻报道的语言同样也需要在新闻传播实践中不断充实、发展。现在一些新闻报道语
言存在着文书化、僵硬化的现象,缺乏亲和力。尤其表现在一些活动和会议报道,语言
文书化现象明显,充满了程序性和概括性,语言风格四平八稳,缺乏鲜活灵动气息。对
此,一大批活跃在新闻报道第一线的七八十年代出生、并逐渐成为新闻报道主力军的新
闻人,已不甘于落入新闻语言套路,设法搞出一点新鲜的东西:适度借用新词汇包括充
满情感色彩的网语,调剂和活跃沉闷的新闻语言。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允许和肯定的尝试,
媒介不仿在筛选中为新兴语言打开一扇“收编”之门。
再者,对于新词汇,同样需要理性的、客观的态度。网语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
生中风靡,说明它有一定生命力。就目前而言,它可能不合规范,但不能排除其中一部
分生命力较强的词汇在演化发展中,可能成为现代汉语的新词汇。一些当初刚出现时并
不一定符合现代汉语词汇规范标准的网语,如“版主、主页、链接、下载、上传……”
等等,如今都融入了《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新词汇当中,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同
年出版的《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也把流行较广的网语“斑竹、美眉、灌水……”等
纳入其中。可见,规范也有一个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
最后,借用一位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的专家观点:对于网语要用宽容的心态来对
待;对汉语已经有规范的词语可以表达的,就可不用网络词语;对于一些网语新词而已
有的汉语不好表达的,只要公众认可,适当使用也无妨大碍。新词汇的生命力是一个自
然选择的过程。
2010网络流行词汇
悬赏分:0|离问题结束还有4天8小时|提问者:笑不理
推荐答案
No.1神马都是浮云
出处:“神马都是浮云”乃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而这
一句式的流行则源于国庆期间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小月月”以极其诡异的言行
雷倒众生。“神马”和“浮云”的神奇之处,则是当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时便可组成万能句
式,推之四海皆可用,成为无数网友的口头禅。
造句:加班就加班,神马都不要说,说了也是浮云。
点评:在神马和浮云面前,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
No.2给力
出处: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由于与球场的氛围相合,“给力”一词开始成为网络热
门词汇。“给力”一词究竟从哪来的呢?据说是源自中文配音版本的日本搞笑动漫《西
游记——旅程的终点》。画面一开始,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后,却发现所谓天竺只有
面小旗子,上书“天竺”二字。悟空不无抱怨地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师。”
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自然就是有作用、给劲、
带劲的意思了。11月10日,该词上了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更被普遍认为是网络语言“转
正”的标志。近来,“gelivable”这一由“给力”生造出来的英文词汇也开始走红。
造句:哥,你实在太给力了。
点评:强大的字幕组,你们的翻译越来越天马行空啦!
No.3我爸是李刚
出处:10月16日晚发生在河北保定的一起交通事故中,肇事的官二代高喊:“有本事
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此事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也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更衍生
出“鲤冈鲅”这一生物,并虚构其生性好斗凶残,通常为官宦饲养。
造句: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爸爸都能叫李刚。
点评:这难道是一个“爸”权社会
No.4羡慕嫉妒恨
“羡慕嫉妒恨”,一语五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羡慕。
对一个人来说,被人嫉妒即等于领受了嫉妒者最真诚的恭维,是一种精神上的优越和
快感;而嫉妒别人,则会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自己的自卑、懊恼、羞愧和不甘,对自信心
无疑是一个打击。学到知羞处,才知艺不精,一个人正是透过嫉妒这种难于启齿的情感,
才真切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如人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No.5你应该知道的
出处:卡斯琳,你应该知道的。这是卡斯琳的一句广告语,卡斯琳登陆中国后这是首
次做公共的广告宣传,此语一出,迅速被流传为网络流行语,多形容一个人的孤陋寡闻。
如果你说你不知道卡斯琳,那你一定会被认为是时代的拖后腿者。
造句:小月月,你应该知道的!
点评:世界之大,变化之迅速,难免我们会不知道一些新鲜事物,这就需要我们多多
努力,否则就会被人说为out。
No.6鸭梨
出处:“鸭梨”是“压力”的谐音。百度贴吧中某才子有意无意间将“压力”打成“鸭梨”,
引得贴吧中无数人模仿。而“鸭梨山大”也逐渐走红。
造句:且把“压力”当鸭梨,啃下它,你就是胜利者!面对生活,至少还要有“笑熬糨
糊”的勇气!
点评:将压力这一令人郁结的词语稍一改写,竟解读出了几分娱乐特质。
No.7非常艰难的决定
出处:11月初的3Q大战想必不少人记忆犹新,此语便出自11月3日晚腾讯发表的
《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信中最经典台词为“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随后网民开始模仿“QQ体”,并在几小时内便风靡网络。
造句:阿迪达斯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一旦检测到用户身上有耐克,衣服
鞋将自动变成透视装。
点评:谁比谁更艰难?
No.8蒜你狠系列
出处:“蒜你狠”源于大蒜价格疯涨,甚至比肉、鸡蛋还贵后人们的无奈。网友据著名
相声演员马三立的相声段子发明了“豆你玩”,是继“蒜你狠”后的又一流行用语。而在“豆
你玩”之后,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鸽你肉,大批三字经犹如一副推倒的
多米诺骨牌,形象地展示出食品接力涨价的现状和群众的无奈和抗议。
造句:如上。
点评:还要给多少物资起名字?
No.9围脖(微博)
出处:“围脖”是微博的谐音,它从去年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于今年渐入佳境。从唐
骏和方舟子的学历门之争,到河北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再到最近的上海11•15火灾的
网上直播,微博在几次事件中均表现出其便捷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于当今的互联网生活
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造句: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点评:资讯越来越多,耐心越来越少,微博的出现正是时候。
No.10凡客体
出处:“凡客体”本是广告商为某服装品牌设计的创意文案,意在戏谑主流文化,彰显
品牌个性。没想到,这一以明星效应为卖点的创意文案成了网友调侃的利器,网络上迅
速出现了大批采用该文体恶搞明星及虚拟人物的帖子,郭德纲、刘谦、赵本山、韩庚等
明星纷纷中招,网友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广告语也满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的黑色幽默。
造句:爱美食,爱红色,爱足球,爱世界杯,爱占卜比赛输赢。哥不是传说,不是巫
师,哥是保罗。哥不介意有球迷要吃我,哥和你一样,哥是凡客!
点评:整个网络都在为“凡客”做广告啊!
No.11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校友
出处:如果你使用有自动更新功能的输入法便会发现,作为时下最热门“群体”之一,
“西毕生(西太平洋大学毕业的学生)”3个字已被列为常用词条。这是网友针对方舟子
揭秘唐骏学历造假系列事件创造出来的流行语,泛指从类似美国西太平洋大学这样资质
存疑的国外“名校”获得学位的学历掺水的人。同样理由,“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
一样的校友”这句话也在此事件后大亮。
造句:如上。
点评:遥望方鸿渐的克莱登,西毕生笑而不语。
No.12闹太套
出处:黄晓明在演唱歌曲《OneWorldOneDream》时,由于对notatall的发音酷似“闹
太套”而遭网友调侃,从此得名“闹太套”教主,此词也因此成为网络流行语之一,以此
嘲笑许多明星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却弄巧成拙。
造句:做人不能“闹太套”,说英文让人笑。
点评:教主发音的确不太标准,不过,你能保证你就没有“闹太套”的一天。做人要厚
道!
网络流行语由恶搞向社会热点事件转变
纵观最近几年青年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其呈现的特点:由无厘头的
恶搞或自我表达向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转变。比如很早流行的“我郁闷啊”的呐喊是一种自
我心情的表达,随着“火星文”的流行而逐渐流传开的词语的缩写形式,如“偶(我)、MM(美
眉或妹妹)、GG(哥哥)”等是在追求便捷书写的同时显现个性的表达方式。
“我只是出来打酱油的”,现在在网上一般用来代替“路过”,用来进行快速回复;还有像
“山寨”(山寨版手机制造)、“宅男、宅女”(日本电视剧《萤之光》,体现一种躲避现实,
还原自我的生活态度)、“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百度魔兽贴吧一次回帖数量和
速度都很惊人的网络事件)、“我爸是李刚”(河北大学醉酒驾车撞人事件)等都有具体的事
件作其背景。
2010年职场网络热词,网络流行语
【蚁族】
“蚁族”——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代表着年轻人,特别是高校毕业刚步入社会
不久的职场新人们的一种典型生存状态。他们和蚂蚁有着相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
居。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西安等城市研究调查,各个城市的“蚁族”聚居人
群数量都相当惊人。2010年,蚁族群体广受关注,深度报道屡见报端。
【逃离北上广】
2010年,一些白领们旗帜鲜明地喊出了“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并在一线城市的白领中
迅速传播。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城市,因高房价、就业难、生存压力大等诸多原
因,许多白领纷纷想要逃离,转到二三线城市或回老家发展。
【橡皮人】
如果你发现自己曾经敏锐的触觉已经变得迟钝、对于职位的上升与工资的提高失去了
过多的期待、上司的赞赏与鼓励总与你绝缘、对同事过激的抨击无动于衷……或许,你
也是广大橡皮人族群中的一个。比如,曾经打拼多年有过不错的成绩却开始固步自封、
自我满足的人;始终凭着经验办事不懂得变通,久而久之成为了不合时宜的淘汰品的人;
越来越不在乎各方面的批评和指责,依然平平庸庸得过且过的人……还有很多人,也许
已经身处其中的某处,逐渐地往“橡皮人”的角色靠拢。
【N连跳】
2010年最惊心动魄的事件,无疑是全球最大代工厂富士康半年内发生一线员工“11连
跳”系列自杀事件。2010年5月25日凌晨,富士康科技集团观澜园区华南培训中心一名
员工坠楼死亡。这是今年以来该集团第11宗员工坠楼事件,共造成9死2重伤。对于“11
连跳”事件的原因,舆论分析认为,这些工人每天上班、下班、睡觉——这种“钟摆式”
的生活,挤压着他们的私人时间,人与人之间变得十分孤立,哪怕同在一个宿舍的人,
都是叫不出名字的“熟悉的陌生人”。
【转型跳槽】
“半路出家”,通常是说中途改行,另谋职业,转型跳槽。有的是在工作后发现不喜欢
最初的选择,也有的是在工作多年后心生厌倦而转行。无论哪种原因,“半路出家”的人
勇气可嘉,要敢于面对重重困难,放弃现有的平台,冒着风险重新开始。当然,成功者
有之,失败者亦有之。一个现象不容忽视,如今的职场上,“半路出家”者越来越多。
【杜拉拉】
号称“一个外企职场生存法则的真实缩影”、“一个白领都市时尚生活的生动写照”、“一
个乐观积极奋斗励志的成功范本”的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无疑是2010年一大热词,
无数白领们顶礼膜拜,争相观摩这一生动的职场升职教育课。杜拉拉的故事其实就是我
们每个职场人的故事。
本文发布于:2023-02-03 00:0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02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