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遗产的名义守护——来⾃红河哈尼梯⽥的特别报道(⼆)
有⼀种景观⽆需寻觅,它就会主动闯⼊你的眼眸;
有⼀种惊叹⽆需记忆,它就会永远留在你的⼼⾥。
在莽莽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看着似奔马、流云般的梯⽥景观,你会深深地体会到上述那句话的含义,
沉醉其中,不能⾃拔。
纵横交错的哈尼梯⽥,是⽣活在红河两岸的哈尼族与各族⼈民物质和精神⽣活的根本所在。然⽽,由于种种原因,很多
地⽅龙潭⽔出现断流,导致部分梯⽥⽆⽔灌溉、农作物改种现象。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的年轻⼈很少种植梯⽥,
传统的梯⽥耕作管理模式如赶沟⼈、守林⼈、⽊刻分⽔制、⽔⼒冲肥法等体制逐步改变或消失,甚⾄农耕技术⾯临断代
失传的危险。
问题不能忽视,保护梯⽥刻不容缓。
哈尼梯⽥保护的红河实践
哈尼梯⽥成功列⼊世界⽂化遗产⽬录,所赋予的不仅是荣耀,更是责任与使命。哈尼梯⽥属于世界和全⼈类,承担保护
哈尼梯⽥的重任是中国红河与世界的盟约,也是⼈类与⾃然的盟约。
保护哈尼梯⽥没有先例可循。为此,省、州各级⼀直探求梯⽥保护的法治路径。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治州哈尼梯⽥保护管理条例》⼏经论证、多次修改,于2012年7⽉1⽇颁布实施。云南省政
府颁布实施《红河哈尼梯⽥保护管理规划》、云南省⽂物局颁布实施《红河哈尼族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和环境治理导
则》,对梯⽥保护发挥了重要作⽤。
2013年5⽉3⽇,红河哈尼梯⽥成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这次争取国家法律保护的智慧之举,对于西南边疆民族地
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与此同时,也标志着哈尼梯⽥保护进⼊了法治化轨道。
建⽴健全的管理机构,让梯⽥保护再添助⼒。州级于2007年8⽉成⽴红河州哈尼梯⽥管理局,2014年9⽉更名为红河州
世界遗产管理局;元阳县于2008年5⽉成⽴元阳县哈尼梯⽥管理局,2016年4⽉升格为世界遗产哈尼梯⽥元阳管理委员
会。同时,红河县、⾦平县、绿春县也成⽴了相应机构,全⾯负责辖区内哈尼梯⽥的⽇常管护⼯作。
针对梯⽥投⼊⼤、产能低的问题,元阳县⽂化旅游局局长马智强告诉记者,元阳县专门建⽴了旅游开发收益反哺机制,
将30%的景区门票收⼊作为遗产保护基⾦,近年来共提取1000多万元,⽤于沟渠维修、传统民居修缮、村庄环境整治
等,累计发放良种补贴299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993万元、耕地保护补贴2546万元,以此提⾼当地群众保护、耕作梯⽥
的积极性,让梯⽥的主⼈⾃觉保护梯⽥。
与此同时,州、县政府⼤⼒扶持梯⽥红⽶产业,推⼴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提⾼农民收⼊,让更多外出打⼯的年轻⼈回
归本⼟,形成了⾃觉保护、合⼒保护的内⽣动⼒。
梯⽥复耕⼯作强势推进,在确保原有稻作梯⽥⾯积不减少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引导和组织遗产区农户将“雷响⽥”、旱地
陆续恢复为稻作梯⽥,其中,元阳县恢复34.33公顷、红河县恢复38.66公顷。⾃2008年以来,“四域⼗⽚区”内“⽔改
旱”梯⽥已恢复53.34公顷,正在恢复66.67公顷。
红河哈尼梯⽥世界遗产管理局局长朱布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关注并加⼊到保护梯⽥
⽣态⽂化的⾏列中来,这⽆疑是⼀个良好的开端。”
不碰红线守牢底线
红河哈尼梯⽥保护范围为“四域⼗⽚区⼆⼗万亩”,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哈尼梯⽥保护的“底线”。
以此为准绳,州、县各级政府认真履⾏《保护世界⽂化和⾃然遗产公约》,将哈尼梯⽥重点保护区列⼊国家基本农⽥保
护范围,全⾯落实国家农业、林业等各类政策性补贴;逐步建⽴哈尼梯⽥保护5级(州、县、乡、村、组)管理机制,
级级明确任务、层层压实责任。
级级明确任务、层层压实责任。
哈尼梯⽥申遗成功以来,围绕“森林-村寨-梯⽥-⽔系”四素同构、缺⼀不可的核⼼体系,元阳县累计投⼊1.5亿元实施遗产
区⽣态植被恢复⼯程,植树造林1.7万余公顷,完成沼⽓池9959户、节能改灶1410户,推⼴太阳能热⽔器6000台,把遗
产区森林覆盖率提⾼到67%以上,有效改善了遗产区⽣态环境。
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传统民居保护相融合,对村落民居、⽔井、祭祀房、寨神林等具有⽂化价值、历史价值的景观进
⾏保护和原⽣态修复。哈尼⼩镇被列⼊国际⽔平特⾊⼩镇创建名录,箐⼝、阿者科、垭⼝、⼤鱼塘列⼊中国传统村落⽬
录,确保了传统民居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元阳县哈尼梯⽥管委会主任朱⽂珍介绍,活态的系统需要灵活的监管机制,该县充分利⽤遗产⽂化赋予哈尼梯⽥强⼤的
⽣命⼒,以维护“四素同构”循环⽣态系统为重点加⼤核⼼区专项整治⼒度;特别组建了景区综合执法⼤队,对资源环境
及周边⽣态环境的⽇常巡查每天不低于两次,只要发现核⼼区私搭乱建和乱侵占⾏为,⽴即制⽌,及时消除可能破坏梯
⽥的⼀切因素。
缺⽔、断流现象的出现是⽣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最直接警⽰,对此,各级政府加⼤了已被列⼊省级⾃然保护区的东、西观
⾳⼭⾃然保护区保护⼒度,投⼊⽣态治理及修复的国家退耕还林项⽬补助资⾦20800万元,在哈尼梯⽥保护范围内实施
退耕还林8666.66公顷,推⼴沼⽓、节能灶、太阳能等新能源替代项⽬,逐步杜绝薪柴砍伐,保护森林资源,也有效地
保护了哈尼梯⽥周边的⽣态环境。
围绕哈尼梯⽥⽣态系统保护的脚步从未停歇。⼀系列保护措施的成效令⼈欣慰,⼈与⾃然和谐共处、天⼈合⼀的景象再
次呈现。
沿着先辈的⾜迹⼀路前⾏,记者看到,这⽚耕种了上千年的⼟地,依然焕发出⽣机与活⼒,起伏蔓延的稻⽥绿意盎然,
相信以世界遗产名义守护下的梯⽥,下⼀个千年会更美丽。
▼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23:34: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01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