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大地湾遗址

更新时间:2023-02-02 23:33:40 阅读: 评论:0

初三寒假中考冲刺班招生-肖的组词


2023年2月2日发(作者:十二生肖粤语)

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大考古发现(二)

11.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距今8000年)

位于大兴安岭东侧丘陵地带的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

兴隆洼村东南一处低丘岗地上,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

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它是西辽河流域和内蒙古地区最早的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以环形壕沟围绕成排房址,是中国已发

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原始村落。截至目前,考古工作者已先后

对其进行了近10次发掘,发现有聚落房址、环形壕沟、墓葬、

灰坑等大量遗迹。其中,遗址中心的两座房址面积达140多平

方米。除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蚌器外,还发现了

中国迄今年代最早的玉器。陶器中的陶塑作品也十分有特色,

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的首次发现。兴隆洼遗址是中国迄

今发现的保存较好、时代最早的一处聚落遗址,它的发现,为

研究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12.河北易县北福地遗址(距今8000~7000年)

位于河北省易县县城西南12.5公里处易水河北岸的台

地上,发现于1985年,是河北最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2003~

2004年度,发现了三个阶段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其中北福地一

期遗存是此次发掘中最重要的发现,其年代与磁山文化、兴隆

洼文化的年代大体相当,在地域上填补了此二支文化之间的

空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房址、灰坑,还发现了祭祀场遗迹,

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重要遗物,特别是发现了大量刻陶

假面面具,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史前面具作品,

为研究原始宗教或巫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是探索北方早期

新石器文化发生及旱地农业起源的重要线索。由于北福地遗

址正处在新石器时代中原、北方、山东三大文化区之间的夹

缝交界地带,文化地理关键,是研究三系统之间错综复杂关系

的重要地域。此外,该遗址属于史前村落遗址,是早期新石器

文化生存发展与环境人地关系研究的较好个案标本。

13.甘肃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距今8000~5000年)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五营乡境内的邵店村

东侧清水河谷及南岸山坡上,是甘肃省东部地区保存较完好

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该遗址是1958年甘肃省文

管会在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当时就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秦安大地湾遗址分布范围达110万平方米。截至2002

年年底,仅发掘了其总面积的1.34%,清理、发掘出房屋遗址

240座、灶址98个、灰坑和窖穴325个、墓葬71座、窑址

35座及沟渠12段,累计出土陶器4147件、石器(包括玉

器)1931件、骨角牙蚌器2218件、动物骨骼1.7万多件,其实

际内容之丰富可想而知。据考证,大地湾遗址大致可分为五期

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

该遗址是西北地区年代最早的农业遗存,已出现彩陶,其中人

头形器口彩陶瓶颇为新颖,还出现了功能布局复杂、迄今所知

面积最大的新石器房屋建筑遗址群。

14.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距今7500~6900年)

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西北约8公里的裴李岗村西,面积2万

平方米,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掘墓葬114座、陶窑1

座、灰坑10多个,还有几处残破的穴居房基,出土各种器物400

多件。其中典型器物有锯齿石镰、两端有刃的条形石铲、石

磨盘、石磨棒。陶器均为手制,多为素面,少数带有蓖点纹、

压印点纹,个别表面有乳钉纹饰,原料为泥质或泥质夹砂,颜色

多呈红色或褐红色,无彩陶。该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经中国社

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14测定,绝对年代早于仰韶文化1000

多年。该遗址出土的器物有独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考古学界

命名为“裴李岗文化”。遗址东半部为村落遗址,文化层厚1~2

米,内含遗物极少。西半部为氏族墓地,基地埋葬密集,死者头

向南偏西,绝大多数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有一座墓较大,基坑

里有两具人骨,好似合葬墓。大多数墓里的人骨已腐朽无存,

少数墓里的人骨已料礓石化。墓坑呈长方形,边缘不整齐。随

葬品主要是石器和陶器,少则一件,多则20件以上,有生产工

具和生活用具,放置无一定规律。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

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证明早在

8000年前,我们的先民们已开始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

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

15.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5000年)

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是中国南

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长江流

域年代最早的稻作农业文化。1973年开始发掘,是我国目前

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该遗址总面积达

5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经测定,最下层的年代为7000

年前。通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出土有骨器、陶

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

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

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

的繁荣景象。同时,还反映当时的先民们已掌握耜耕技术,建

造带有复杂榫卯的干栏式建筑,能制作纺织工具、髹漆品、独

木舟和原始艺术品。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

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

是我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16.河南渑池仰韶遗址(距今7000~5000年)

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属于新石器

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址,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1921年发掘,

因为首先发现于渑池县仰韶村,故将其命名为“仰韶文化”。

遗址中出土有大量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等遗物。出土陶

器多为红棕色素底,并绘有黑色或暗紫色纹饰,这些彩绘成为

仰韶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征。此外,遗址中还发现有

冶炼铜器的遗迹。该类型文化后来在广大地域多次发现,代表

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流域主流文化的面貌,是较发达的

定居农耕文化遗存。该文化时期主要栽培粟、黍。出现的诸

多技术,如制陶、纺织、文字、历法等,同文献记载中炎黄帝

时代的创造发明相吻合。

17.陕西西安半坡遗址(距今7000~6000年)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

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1953年春发

现,遗址总面积5万平方米。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

研究所进行了五次规模较大的科学发掘,发掘面积达1万平

方米,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共发现房屋遗迹45座、

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

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近万件文物。在考古发掘的基址上,1958年建成了中国第一

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除建造文物展室外,还在3000平方

米的原始村落居住区盖起了保护大厅。半坡遗址中的房屋、

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

遗迹、遗物,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

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有

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18.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距今6600~4500年)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村南,1959年首次发现,属于新

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遗存,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已发

掘面积约5400平方米。该遗址内涵丰富,共发现墓葬、房址、

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

和牙角器等生产、生活用具。陶器主要包括红陶、彩陶、灰

陶、黑陶和白陶几种。其中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和胎壁薄匀、

色泽明丽的白陶器表现出高超的制陶工艺。大汶口遗址的墓

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以该

遗址命名的大汶口文化用独立发展的手工业和男女合葬表

明,在其后期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许多墓葬中

还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生猪,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贫富分化

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大汶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

地,它的发现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当地居民的埋葬形态,为

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

浙江沿海地区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19.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距今6400年)

位于河南濮阳,1987~1988年发掘,是黄河中游地区的新

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遗址。在此处发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

化与东周时期的遗存。在此遗址中还发现了前所未见、用蚌

壳摆塑的人物与动物图案。蚌图分为三组,直线式排列,却不

相连。第一组图中间有男性骨架,头朝南,两侧摆塑龙虎图形;

第二组在第一组南面,蚌图为龙、虎、鹿和蜘蛛;第三组位于

第二组南面,摆塑人骑龙与虎等。三组蚌塑中都有龙、虎图像,

生动逼真,是中国迄今已知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时期龙虎图形。

龙虎图案被有关学者认为是四宫星象中青龙、白虎的源头。

整体蚌塑说明当时已有以恒星授时、与测度晷影结合的天文

观测与历法系统。

20.陕西临潼姜寨遗址(距今4600~4400年)

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北,地处临河东岸的第二台地

上,1972~1979年发掘,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中国黄河中游新

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是一处半坡类型(母系氏族

公社)的原始聚落遗迹。揭露面积1.658万平方米,是迄今中国

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中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由居住区、陶

窖场和墓地组成,居住区围绕中心广场分布房屋,陶盆内壁对

称的鱼、蛙和人面纹很有特色,陶器上刻画的符号是中国象形

文起源的线索之一。该遗址仰韶文化堆积由下到上依次为半

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或称西王村

类型)。遗址最上层还有少量的陕西龙山文化遗存。姜寨遗址

的发现为研究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依

据,发现的大量遗迹、遗物,充实了仰韶文化诸方面的内容。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23:3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01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a bite of china
下一篇:怎样写作文
标签:大地湾遗址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