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晋江市文化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中共晋江市委宣传部课题组
(2011年12月30日)
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意见的决定》,吹响了“文化兴国”的号角,
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纷纷
主动探索文化改革发展之路,以文化改革发展促进科学发展已成
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共识和必然趋势。在新一轮发展中,
晋江要成为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实现“建设经济强市、打造
幸福晋江”目标,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将成重要引擎、有力支撑。
一、我市文化发展主要情况
1、文化事业发展总体向好。主要体现在:①公共文化设施日
趋完善。文体设施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县级市前列,文化馆、图
书馆为国家一级馆,博物馆为国家二级馆,正高标准投建文化中心、
戏剧中心;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村村有文化室、社区有文化
中心,并全部建有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②公共
文化服务持续拓展。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晋江博物馆群”、
“基层图书流通点”、“文化进基层”等模式,把公共文化服务延伸
到基层。全市103个民间文化社团、32个民间职业演出团体常年
活跃在农村文艺舞台。每年以“文明和谐〃欢乐新春”为主题举办
的群众性文体活动1000多场次,带动基层文化活跃发展。广场舞
热潮从社区延伸到农村,并在部分民营企业试点推开。③文艺精品
力作不断涌现。把握重大节庆纪念活动契机,开展文艺创作汇演,
2
推出一大批多种形式的文艺精品,并获各类奖项。《晋江文化丛书》、
《晋江文化典藏》等一系列文化著作相继出版。设立“星光文艺
奖”、“晋江市文艺创作援助基金”,激励和扶持文艺精品创作。④
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设立嗦啰嗹、灯谜、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习点,成立高甲戏(柯派)保护示范点
及中医养生(灵源万应茶)保护示范点,在安海镇和掌中木偶剧
团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多人入选国家和省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乡土文
化进企业”、“百场木偶进百校”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
进企业。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首个“文化遗产日奖”。⑤对外文化交
流日益活跃。每年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仅2009
以来,高甲、木偶两大专业剧团到国内外演出近千场,其中在法
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演出就达50多场。木
偶剧团晋京展演受到温家宝总理的接见,到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
院等高等院校专场演出,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高甲小戏连续多年
参加央视春晚戏剧晚会。⑥立体传媒格局基本形成。涵括晋江经济
报、晋江电视台、晋江人民广播电台、晋江新闻网、晋江商人杂志、
商报·晋江经济报·菲律宾版,构建“一报一刊两台一网一海外版”
的传媒格局,创办晋江手机报,晋江乡讯改版复刊。
2、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2002年起,我市就开始探索文化
体制改革。以“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晋江
现代化建设相匹配的文化管理体制、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系、文
化产品市场体系”为目标,一些文化单位优化了文化管理体制,
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文化市场改革也不断推进,相继探索
3
了绩效挂钩、成本核算、事业双轨制、全员聘任制、项目法人制、
演出经纪人制,以及资本经营等一系列新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①在执法改革方面,通过职能合并划转,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
改革,撤销市文体行政执法大队和市广电局稽查队机构编制,设
立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作为市文体新局下属副科级事业单
位,承担有关文化市场管理职能,统一执法。②在剧团改革方面,
按照区别对待,“有进有退”的原则,确定高甲剧团划转为“晋江
市高甲戏柯派表演艺术中心”,掌中木偶剧团划转为“晋江市掌中
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电影公司整体职能划转市广电局归口管
理,大剧院实现企业化运作,杂技团撤销建制。③在探索文化事
业单位与市场接轨方面,出台《市直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意见》,
确立“分类指导、核定收支、定项补贴、业绩挂钩、逐年递增”
的财务预算体制,通过改革剧团福利型经营模式,改变各剧团过
去“等靠要”的被动思维,进一步树立了市场意识,演出市场得
到了巩固和发展。④在媒体机制改革方面,电视台侨乡频道、影
视频道和广播电台通过绩效考核、分级管理、优化提升、队伍培
训等渠道,实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取得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晋江经济报、晋江新闻网创办之初就成立公司,实
行股份制运营。
3、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基础。目前我市有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
示范基地和9家泉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从我市各类文化产业
发展情况看,大致可分两大类:
——第一类,已有较好市场基础和发展空间。①演艺娱乐业,
是晋江成长最迅速、发展势头较强劲的文化产业,已形成包括歌
舞厅、KTV、网吧、电子游戏厅(室)、音像制品出租零售、数码影
4
院等多门类、多层次的文化娱乐市场。②报刊服务业,我市基本
形成的立体传媒格局为其发展提供有力基础。晋江经济报发行量
在6万份左右,旗下的晋江商人也拥有特定的阅读群体,具备报
刊发行服务经验。③广播影视业,建有万达影城、大地影院、燕
林影城、晋江大剧院四大影院,均有较为稳定的观众群体。晋江电
视台每天自办栏目时长已达100分钟,走在全国县级市电视台前
列。调频91.4Mz“体育之声”是全省首家专业体育频率,以自办节
目引导健身文化。④出版印刷业,现有印刷企业600多家,年产
值近50亿元,占全省印刷业总产值的1/4,拥有艾派、大自然、
源兴、宝树等一批在业界知名度较高的龙头企业,主要是为区域
传统产业提供配套生产。以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这个“国字号”
为培育摇篮,出版印刷产业已成我市文化产业的生力军。
——第二类,具有较好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①广告业、文
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业,主要依附于鞋服、食品等品牌企业内部,
并已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作为服务于制造业创新提升的第三
方文化创意机构比较缺失,尚未形成独立产业体系。②文化旅游
业,我市丰富的文化和工业旅游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优势基础,
但文化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还比较弱。③休闲体育产业,
晋江作为全国三大体育产业基地之一,具有产业基础雄厚、竞赛
市场活跃、群众基础广泛、合作基础良好等四大优势。④工艺美
术业,目前诸多传统工艺仍处在被扶持、被保护的状态,仅个别
工艺经济效益较好。如东石木雕较为集中,与台湾有着三十多年
的行业互动,扶持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产业基础和
市场空间。
二、我市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5
1、思想方面。①从干部层面看,由于文化建设特别是公益性
文化事业建设很难立竿见影,受此影响,一些单位和部门对文化
发展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推动不力,制约文化事业产业发展。
②从企业层面看,我市广大中小企业仍处于贴牌加工阶段,以量
取胜的经营方式仍占主流,通过提升文化创意含量增加产品附加
值的理念比较薄弱。③从政府层面看,对“什么是文化产业”、“要
不要发展文化产业”、“如何立足本土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如何
以经济理念来发展文化”等问题,一些干部还无清晰的概念。④
从社会层面看,认为文化就是公益事业,必须政府出钱供群众消
费,个人购买文化消费的意愿不强。⑤从文化界层面看,传统烙
印太多,创新意识不强,急需引导形成“保护是为了传承”的文
化自觉,有效融入颠覆性创新意识,推动传统文化更有时代气息,
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2、政策方面。①文化属“软工程”,对文化事业发展未能建
立有效量化评比机制和激励管理机制。②对文化产业发展缺少系
统性规划,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引导机制、激励机制、
保护机制和风险担保机制还未形成。③由于缺乏明确的产业导向,
目前我市财政支持更侧重于文体事业发展,对文化产业扶持比例
偏低,相关的税收、投融资和土地等扶持力度也比较小。④有些
文化市场(如娱乐业、影视业等)市场准入条件太高,使得其投
资主体长期较为单一,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⑤文化产业概
念界定不够清晰,直接影响了数字统计。比如包装印刷项目,既
可归入文化产业,也可归入工业产业。
3、队伍方面。①编制管理的刚性制约,导致文化人才总量不
足。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的,
6
晋江作为全国十强县,现有文化人才队伍的规模显然难以满足服
务两百万新老晋江人的需求。一方面,编制问题严重制约着宣传
文化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宣传部门还是文化广电管理部门,或是
文化馆、图书馆、体育中心、少体校等,多为早期定编,已远不
适应当前文化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还较
薄弱,基层宣传委员很多身兼多职,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
力投入到文化工作中;宣传干事基本没有专职的,只有少数几个
镇配有兼职宣传干事;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很多镇街都挪为他用;
村一级,文化工作者队伍参差不齐,有些照常领补贴却没有种好
责任田,而一些热心于宣传文化工作的群体特别是老年群体却苦
于资金不足,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因此,基层文化工作很难推
动落实。②引人用人机制不灵活,导致队伍结构不合理。文化事
业方面,由于文化系统的特殊性,文化事业人才的引进暂未纳入
我市新出台的优秀人才引进政策范畴;根据上级规定,县级文化
单位副高职称只能占总数的8%,制约了人才提升的积极性;由于
高文凭的文化人才一般不愿到县级文化单位工作,我市本科以上学
历文化人才仅占总数的1%;基层文化单位引进人才容易“水土不
服”,不适应文化工作开展。以上客观情况,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
化队伍结构的不合理。主要是:缺乏领物,高级职称人员比
例偏低,尚未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作家、名艺术家、名
记者;既精通文化创作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储备
不足,部分文艺队伍青黄不接,中青年业务骨干支撑带动作用不
明显。文艺产业方面,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困难。企业的研发、创
新更多只能依托北京、上海等创意设计团队,大量二线中小企业
7
只能临摹仿造市场热销产品,形成较为被动发展的局面,创新氛
围不浓。
4、市场层面。现有文化产品难以满足群众消费新要求,难以
引导消费新趋势。文化要素市场中,信息、资本、技术并不规范,
文化资产评估体系尚不健全,以文化产权交易为核心的各类文化
资产交易市场急需建立健全。要如何抢占优势资源,搭设公共服
务平台成当务之急。
三、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初步思路
1、主动做好四个对接。①主动对接“产业提升、城建提速”。
一方面,晋江庞大的企业群体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产业有效对接传统优势产业,将是传统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
附加值、从制造向创造转变的有力推手。另一方面,文化发展与
城市发展的互动、互融与互促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在城
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有效融入文化创意理念,预留足够文化发展
空间,将为我市打造“现代产业基地〃滨海园林城市”营造浓厚
文化氛围,从而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晋江、扎根晋江。②主动对接
优秀传统文化。晋江素有“海滨邹鲁”美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
化、传统工艺、民俗建筑和山水形态,有124处文物保护单位,
22个项目被列入泉州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们既
要充分发挥好这一优势,又要适时融入时代精神和商业手段,才
能培育出既“叫好”、又“叫座”的特色文化精品。要积极引导
扶持传统文化创新,推动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③主动对接
对台旅游文化。旅游是文化的重要经济依托,文化是旅游的引力
来源,文化、旅游相互融合,可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晋江作为海峡西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对台是优势亮点,
8
晋台民众保持了多种民俗文化交流,包括戏曲、南音及台湾乡民
的返家祭祖等。我们既要努力将地方文化优势尽快转化为对台旅
游优势,又要将丰富的对台旅游文化艺术进一步推向市场。④主
动对接文化消费新需求。晋江现有在地新老晋江人200多万,文
化需求庞大,消费结构多元,特别是年轻群体、企业高管,对创
意文化、高雅文化的消费有更新要求,我们要创作生产更加多样
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文化需求。
2、着力构建四大体系。①把握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构建遍及
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文化民生”理念,强化公共文
化阵地网络建设,推进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引导学校、社区、单
位等共建共享文化资源。市级着眼于辐射提升,建设文化中心、
戏剧中心、传媒大厦等,构筑文化交流、培训、展示新平台;推
动罗裳山生态读书公园、安平生态文化公园等一批公园建设,推
进龙泉书院工程和华表山古寨修复工程,为市民创造休闲娱乐好
去处。镇级着手于覆盖延伸,大力推进镇级综合文化站建设,确
保2015年所有镇街都有配套完备、功能集全的镇级文化中心;探
索推进部分镇级图书馆建设,推动市镇村三级图书资源交流共享。
村级着力于“抓两头,促中间”,一方面,以文体建设示范村创建
为抓手,推出一批精品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另一方面,加大对部
分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薄弱的村(社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拓展
农村文化发展空间。②把握继承与弘扬的关系,构建优秀传统文
化传承体系。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传习点和示范点的作用,培育一
批传统文化热爱者、传承者和发扬者。持续深化“乡土文化进校
园”、“百场木偶进百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推动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文化艺术节、南音演唱节、侨乡灯谜会、
9
戏剧展演节等品牌活动为载体,推进南音会唱、灯谜会猜、戏剧会
演的繁荣活跃。加强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影响力。③把
握鼓励创作与加强引导的关系,完善文艺精品评价激励体系。虽
然我市文艺精品数量不少,但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标准的文
化产品激励机制有待确立,与晋江城市形象相匹配的文化品牌仍待
培植。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重点修改提炼高甲戏
《闽南人家》、木偶戏《和平山庄》等剧目,争取冲击国家级奖项。
以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为出发点,充实“晋江市文艺创作援
助基金”,创立“文艺作品创作项目”申报制度,对文学艺术创作
活动进行系统性评估、平衡,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以“星光文
艺奖”等文艺评选为激励,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推动民
间文化深耕发展。④把握建设与推广的关系,发展立体高效的现
代传播体系。既要引导文化传媒加强自身健设,还要引导其主动
参与文化建设,策划生成文化项目,提高先进文化的传播力和影
响力。支持晋江经济报主动介入文化项目策划;支持广电局在主
打方言节目“侨牌”的基础上,与台湾电视传媒机构交流合作,
扩大节目传播平台;支持晋江新闻网做好改版及论坛建设,推进
镇街和部门频道开发,构建统一的对外网络宣传平台;支持《晋
江商人》杂志创建商学院,开设供需对接的“充电”渠道;支持
《商报〃晋江经济报〃菲律宾版》设立“海外及异地工作室”,进
一步发挥对外窗口、桥梁作用。
3、着重培育四大亮点。①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亮点,依托服装、
制鞋、印刷产业发达优势,推动文化创意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
重点发展时尚设计创意、动漫创意、企业形象设计创意、广告企
划等,特别要充分挖掘发挥动漫作为“国际语言”的跨文化感染
10
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认可度。②培育广告服务业亮点,引
导中桥文化传媒做好生产要素整合、服务城市与产业转型升级、
挖掘文化创意市场潜力三篇文章,逐步建立起横跨央视、地方卫
视、互联网、户外、平面等多元化的优质媒体资源平台,打造行
业领先的文化、创意、传媒为一体的整合性机构。③培育文化旅
游业亮点,致力于开发和包装地方本土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促
进文化演艺、休闲娱乐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重点旅游景区打造
特色文化演艺节目;利用晋江“品牌之都”资源,发展体验性工
业旅游项目,增加工业旅游的吸引力和附加值。④培育体育产业
亮点,大力发展休闲体育,发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竞争优势,与
第二产业优势相结合,引进特色休闲体育项目,实现运动休闲与
商务休闲的动静结合;同时,致力推动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娱乐
市场和体育彩票市场。
4、先行启动三大项目。①“三创”园。主要以工业设计和技
术研发为核心,引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同
济大学创意学院等工业设计的重点高校设立设计中心,引入培训
中心、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基地、酒店、商场等各种功
能配套,策划设计大赛、行业交流、专题讲座等大型活动配套等,
使之成为吸纳人才、融资、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成为总部基地、
研发机构、营销中心的集聚区,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实现规模效
应。同时,扶持利郎时尚创意产业园、引导磁灶陶瓷创意园等项
目建设,使不同领域的艺术元素和时尚元素互相碰撞。②“五店
市”传统街区。传承高甲、木偶、南音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引进现代产业经营模式,以“乡土、乡音、乡情”、“艺术、艺苑、
艺人”、“传统、传承、传播”为主题,将之打造成集文化展示、
11
民俗体验、商务旅游、休闲娱乐、美食品尝等为一体的活态街区
博物馆、文化产业聚集带、城市新的会客厅。③紫帽山生态旅游
景区。将之规划为登山健身游览区、乡村生活体验区、水上休闲
娱乐区、宗教文化朝圣区、高端会所商务区五大功能分区,建设
成以“健身养生、休闲度假、科考科普、宗教朝圣、文化寻踪”
五大特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四、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建议
1、强化政策扶持关键点。政策是方向,是资源,是机遇。加
快文化建设步伐,在用好上级规定、既有政策基础上,要强化政
策扶持、抓好督促落实。①加大财政扶持,纳入发展规划。文化
投入要高于财政支出力度,建议按结算而不是按预算来计算财政
投入,同时适当向基层倾斜、向困难地区倾斜、向重点项目倾斜。
②立足资源普查,明确扶持导向。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出台文
化企业认定办法,明确配套政策及享受范围。立足晋江产业及品
牌优势,进行业态整体规划。为确保实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
占GDP比重达8%以上的目标,建议十大产业牵头单位,抓紧研究
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工作项目和工作措施。③针对发
展重点,用好专项基金。明确需重点扶持的事业产业及龙头培育
项目,对接省、泉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财政扶持专
项政策,设立本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文化产业集约经营。
④细化专项规章,加大扶持激励。对重点文化产业、重点文化项
目,推行政策优惠,从本级财政返还奖励、购房、租房资金补助
和相关规费减免。同时,确定符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明确跟进
措施。⑤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多元参与。采取政府订购、项目补
贴、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
12
共文化服务。⑥强化土地保障,完善阵地配套。如明确规定各个
城建组团、每个居住小区要把群众性文化阵地、配套教育设施等
纳入整体规划,避免出现拆迁后原有群众文体场地流失的现象(根
据规定,2万人以上的小区需配备体育中心,面积不少于1500平
方)。
2、强化人才培养着力点。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决定》
对加强城乡社区文化队伍提出了两项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举措。其
一是明确要求城乡社区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岗位,从制度上填补了
社区文化工作没有专设岗位的空白,使社区文化干部有稳定的待
遇保障;其二是对在该岗位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
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有利于吸引大学毕业生
投身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在用好这两项政策的基础上,抓好宣传
文化队伍管理培训、创新创意人才培养和优秀人才引进激励,推
进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将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①重新
合理配臵编制。成立专门的宣传文化编制调研组深入考察,参考
相关经济发达地区做法,留有进人空间。②加强对镇村两级基层
宣传文化队伍的考核管理。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
效考核办法,重点加强对镇级宣传委员定期考核,充分征求市委
宣传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任免、提拔,使之切实承担起基层宣传
工作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专职配备素质好的镇级宣传干事,给予
股级待遇,以便更好地配合宣委工作。③强化基层宣传文化队伍
培训引导。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其组织、协调和
开展宣传文化活动水平,提高推进文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的自觉性;注重引导文化协会开展活动,带动群众文化活动繁荣
开展;注重发现培育文化能人,通过推广“文化能人+自乐班”模
13
式,带动政府中心工作巧妙植入社区文化活动中。④制定文体人
才培养计划。加大培育艺术表演团体人才,推广市高甲剧团与省
艺校委培模式。重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接班人的传承培养;加
大培育优秀体育人才,以市少体校为龙头,推广“体校结合”模
式,完善学校训练管理评估机制、输送奖励办法。成立专门的文
化职称评定组,适当把一些文化单位高级职称比例提高到10%,鼓
励专业人员提高业务素养学识。⑤培养文化创意设计本土复合型
人才。推广艾派牵手中国美院成立“国历文化研究中心”的模式,
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采用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企业冠名班等
“订单”形式,深化校企合作;以我市作为全省唯一的“省中等
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为基础,推进中、高职衔接,与行
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在我市轻工、理工学院及四
大职业中专学校设臵与文化产业对接的专业。加大培育本土民间
创意人才力度,在引导积极参评各级职称评审认定的基础上,探
讨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训基地。⑥制定优秀文化
人才评价认定引进奖励办法。设立文化人才资格认定委员会,细
化类别评定,对一些特殊人才放宽限制。建立健全对突出贡献创
意人才表彰奖励制度。⑦大力引进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创意阶层
的崛起,有助于晋江的经济转型,改变城市发展路径,跟上第三
产业的发展趋势。要制定专门的配套社会福利和保险保障措施,
使创意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3、强化公共服务支撑点。①根据产业需求,搭设集聚平台。
打造公共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吸纳大量创意设计、软件开发、广
告策划等业态集聚发展,让企业实现“拎包创业”,有效降低企业
运营成本,尽快形成积聚效应,为产业升级提供外部支撑。②推
14
动“供需对接”,搭设推介平台。编制文化产业项目招商目录向全
国发布,重点突出与我市优势对接的项目载体。编制各级文化科
技项目申报指南,引导社会参与开展科技创新。建立研究成果定
期发布平台,并对重点项目予以资金扶持和奖励。发挥鞋博会展
会效应,配套设臵相关文化成果展示交流活动。设立创意产品交
易中心,配套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形式,形成流通便捷的创
意成果流通网络。③立足协会搭桥,搭设服务平台。定期组织企
业文化沙龙,搭建互动宽松的交流平台。组建各类行业产业协会,
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做好行业保护、发展工作,为行业发展制定总
体规划,组织行业对内交流提升和对外推介展示。加强沟通合作,
规范竞争行为,敦促企业建立内部诚信管理机制和质量诚信保障
制度,形成资源共享、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④坚持
扩大影响,搭设传播平台。结合网络、微博等现代传媒手段,制
定相应宣传计划方案,积极宣传推介典型文化成果,启发示范的
同时,扩大影响、推进投资关注。
本文发布于:2023-02-02 22:5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799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