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宁波春节的风俗
又要到一年新旧更替时啦。对中国人而言,真正意义上的过年,是农历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聊着家长里短。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热热闹闹的春晚。一同守岁,迎接新年零点的到来。下面是关于汉族宁波春节的风俗的内容,欢迎阅读!
祭灶
农历的十二月廿三,宁波人称之为“小年”。据说这天是灶君菩萨生日,每户人家当晚就要用“祭灶果”供灶君生日,宁波人又把这一也称为“祭灶夜”。其实,“祭灶果”是宁波特有的,它是由冻米糖、脚骨糖、红球、白球、麻球、油果等混合而成。当供桌上的蜡烛快燃尽时,大人就把厨房大灶上神龛里的灶君菩萨请下来,连同一匹“灶马”用蜡烛火苗点着后送上天。然后,马上把“祭灶果”分给孩子们吃。祭灶,按老百姓的说法是要灶君菩萨上天宫后,对玉帝“多说好话”,以求“来年下界降吉祥”。
谢年
年前,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谢年”。“谢年”是表示宁波人对大自然的年终感恩,对祖先的告慰,也是对来年吉祥如意的祈盼。“谢年”也叫“谢年羹饭”。一般人家用五个祭盘。祭盘是红色的圆形木盘,比洗脸盆略小,也浅一些。祭盘上的祭品,中间一盘是一只猪头,称为“利市”,是吉利的意思。办不到猪头的用一刀肋条肉代替。另一盘是一只大公鸡,或者是两只较小的公鸡,但母鸡是不用的。以上两盘是熟食,其余三盘是生料:一盘是两条鲢鱼,象征岁岁有鱼(余);一盘是蚶子,象征对本对利;最后一盘是年糕,象征生活年年高,年糕三四条一排,纵横交错地叠起来。桌前摆放香炉和烛台,还放年糕粉做成的“元宝”。桌的四周放酒杯和筷子。整个桌面摆得满满当当的。
掸尘
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起源于古代汉族人民驱除病*的一种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在春节前扫尘,是汉族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纤腰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年夜饭
农历十二月三十是大年夜,又称“年三十”或“除夕”。“年夜饭”是年三十里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在这一天,在外地的儿女们再远也会赶回家中团聚。如果实在不能回家,那吃年夜饭时就要空出一个座位,放上碗筷,视作人齐无缺。
“过年”讲究很多,最突出的在于“吃”。听西门街道芝红社区的工作人员小缪介绍,宁波人年三十的菜肴会比往常丰富很多,一般有火锅(宁波人称之为“暖锅”)、腊鸡、鳗鲞、炝蟹、鱼、年糕等,素菜则有香菇、木耳、金针菜、地菜等。年夜饭的菜肴带有一定的好口彩,如“暖锅”表示暖暖和和,全家温暖;“鸡”和“吉”同音,表示吉利。吃鱼而留下鱼头,意味新的一年里有余头。而年夜饭的菜式也有讲究,听老宁波介绍,年夜饭的菜不能少于十二样,因为宁波人把“十二”视作一个吉祥的数字,表示在新的一年十二月里“月月红”、“月月有余”。
香肠,是宁波老百姓年夜饭上必备的冷菜。另外“红膏炝蟹”,宁波人似乎也情有独钟,所以年夜饭不管在哪里吃,“红膏炝蟹”都是必点的。
压岁钱
小孩给长辈磕头拜年,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因为“祟”与“岁”谐音,“压祟”即“压岁”,意思是压住鬼怪,不让其作祟。对于小朋友来说,过年可以拿压岁钱是最开心的事。不过,在老宁波的年俗中,给小辈压岁钱是长辈预祝晚辈新年平安进步的意思,所以同样有讲究。
吃汤圆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这天习俗的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实则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
开门炮
大年初一,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ldquo所以的英语;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次、次、次”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穿新衣 戴新帽
年初一,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爱穿得挺呱呱的,*个喜气,意味来年新的开始。而要是轮到本命年,家人往往要送一套红色的“装备”。可以是红衣服、红裤子,甚至是红袜子。衣着打点完毕,爱漂亮的女士还喜欢做个摩登的头发,换个新造型,将自己“装饰一新”。
拜岁
拜年一般是从家里开始,然后是亲属。一般先至亲后远亲,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先拜近亲后拜远亲。说起拜年,宁波人有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十分有趣那就是:“拜岁拜嘴巴,猪油汤团烫下巴”。
元宵
除夕过后,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老宁波的习俗是过完元宵节,春节才算过完,才可以称作出年。宁波人过元宵,都会举办大型灯会,在晚上到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不仅仅是灯会,譬如宁海前童还有舞龙会,吸引无数人前去观赏。
元宵节俗活动主要有舞龙、踩高跷、闹花灯、猜灯谜等等。
这几天,过年的气氛是越来越浓了,这不,昨日上午在拥有400年历史的大方岳第,“老墙门、新居民———月湖人家拜新年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场了,他们要按照传统方式提前共度&ldquo刘长健;大年初一”。
甬上文物保护志愿者杨古城、市文艺学校原副校长虞秀玲身着喜气的唐装,他俩俨然就是慈祥的太公太婆;扎着冲天辫、顶着瓜皮帽的女孩男孩们“爷爷奶奶”叽叽喳喳叫得欢;老宅子的堂前更少不了前来串门大拜年的月湖周边7个社区的居民代表。
老底子阿拉宁波人过年咋过过?且听天一阁里人称“洪太公”的民俗专家洪可尧先生打开他的话匣子:现在阿拉的春节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本义应是元旦,即一年的第一日。广义的春节泛指年初一前后的一段“过大年”的日子,最长可从腊八直到元宵,但宁波人习惯上从正月初一开始算,到了正月初五,“出门人”要启程上路,春节基本结束……
过年风俗多多,还是看一看现场的民俗演示,再从老人家口中仔细领教一下其中的讲究和说法吧:
贴春联
研上浓浓的墨,一挥而就的是饱含深意的“春之祝福”:“千门万户日,独把新桃换旧符”,“金猴玉兔弄春色,紫燕黄莺弹妙音”,“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甬上书法好手沈元魁、裘颖、龚烈沸、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区别沈师白等人所书的火红春联转眼间挂满了天井廊下。按照老底子的规矩,春联是在除夕夜挂到大门口的。
开门炮
大宅门缓缓打开,人民币折花穿红着绿的孩子们簇拥着太公太婆走出来,“嘭&rdq千里黄云uo;的一声,开门炮冲天而起。大人们互相道贺新年,&ldquo三体智子;猴年大吉”的大红剪纸前,提花灯、踢毽子、吃冰糖葫芦的孩子展开笑脸。开门炮是欢度春节的第一个信号,这一习俗在农村尤甚,它表示这家主人在新年的第一天依旧保持着开门出工的勤劳习惯。
祭祖拜年
拜年真的是要拜的,太公太婆拜的是祖宗,晚辈们是给长辈拜岁。麻饼、芝麻糖、瓜子、花生、红枣、桂圆、桔子、苹果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些都是招待小辈孩童的零食,称“盘手果”。未凉拌豌豆苗成年的晚辈行拜岁礼后,可以得到拜岁钱,因此这是孩子们的开心一刻。
吃汤团
“吃了汤团,团团圆圆”,以白糖、猪油、芝麻粉做馅的猪油汤团中国对联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也是大年初一早餐必吃的。宁波有一首儿歌这样唱道:“拜岁拜嘴巴,坐落瓜子茶,猪油汤团烫嘴巴。”汤圆是整个春节期间宁波人待客的主要点心。
全家福
在大方岳第明堂街骨折是什么意思沿前,二三十人围在一起拍一张“月湖人家全家福”,大人小孩一起欢欢喜喜留下这新年的吉祥和喜悦。
除了现场模拟的以上几种方式外,宁波人过年的花样还有不少:譬如“祭灶”、“谢年”、“发压岁钱”、“走人客”、“闹花灯”等等,这些有趣的事以及神秘的规矩,孩子们往往掰着手指头也数不过来。
“老墙门、新居民———月湖人家拜新年活动”由市文保所、海曙区月湖街道等单位联合主办,主办方称,通过这一活动,将再现宁波的年节文化,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本活动由宁波电视台现场录制,将在正月里播出,有兴趣的市民不妨通过荧屏感受一下现场的欢乐。
<本文发布于:2023-05-14 18:0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6/8163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