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创始人的励志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麦当劳创始人的励志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克罗克年轻时家境不佳,高中只上了一年就休学了。他在几个旅行乐队里弹过钢琴,又在芝加哥广播电台担任音乐节目的编导。从1929年起,在随后的25年中,克罗克一直从事推销工作,先在佛罗里达帮人推销过房地产,后到美国中西部卖过纸杯。作为推销员,他几经周折,屡尝失败的滋味。克罗克后来回忆道:“在佛罗里达推销房地产失败之后,我彻底破产,身无分文。那时,我没有大衣,没有风雨衣,甚至连一双手套都没有。我开车进入芝加哥穿过寒冷的街道回到家时,简直要冻僵了。”
1937年,克罗克在一家经销混乳机的小公司当老板。混乳机是一种能同时混合搅拌5种麦乳的机器。他经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惨淡经营,生意尚能勉强维持。到了50年代,已达天命之年的克罗克,依旧是个小老板,眼看就要默默无闻地了却一生。
但是,成功的机会对任何人都是均等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发现机会,并一抓到底。成功的机会可以从一笔买卖、一场交易、一项工作,甚至从一顿饭中获得。1954年,51岁的克罗克正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抓住了他发迹的契机。
1937年,有一对犹太人兄弟——麦克·麦当劳和迪克·麦当劳,因受经济萧条的影响,高中毕业后就不得不离家外出,从美国东海岸来到加利福尼亚,以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他们开设过一家小电影院,最终却选择了经营汽车餐厅。1943年,通过对过去3年的餐厅收入的研究,他们发现,有80%的收入来自汉堡包,而非排骨。这一不经意的发现竟推动了食品服务业的一场***。
于是,麦氏兄弟开始主要销售这种每只15美分的汉堡包,并对经营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采用自助式用餐,使用纸餐具,提供快速的服务。这种独一无二的汉堡包小餐厅经营方式大获成功。1952年7月,美国餐厅杂志以封面故事形式介绍了麦当劳新观念带来的惊人成就。接着,麦当劳兄弟开始建立了连锁店,并亲自设计了金色双拱门的招牌。到1954年,拥有10家连锁店的麦当劳汉堡包餐厅,全年营业额竟达20万美元。尽管如此,目光短浅的麦当劳兄弟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发明具有极大的潜力。
正在这时,克罗克这个传奇人物走进了圣伯了诺城的麦当劳餐厅,他一眼就认定麦当劳具有无限广阔的前景,从而使麦当劳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那是1954年的一天,克罗克作为经销混乳机的老板,发现麦氏兄弟在圣伯丁诺市开的这家餐馆一下子就定购了8台混乳机。以往可从没有人一次就要买这么多机器呀。出于生意上的需要,他认为必须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就特地赶到了圣伯丁诺。
麦当劳兄弟开的这家餐厅,与当时无数的汉堡包店相比,外表上似乎无大大的区别。但是,麦当劳却以其特别的方式震撼了克罗克。其时正是中午,小小停车场里挤满了人,足有150人之多,在麦当劳餐厅前排起了长队。麦当劳的服务员快速作业,竟然可以在15秒之内交出客人所点的食品。这种作业方式,克罗克可从未见过。
“我从未为买一个汉堡包而排队。”克罗克故意大声说,以期引起顾客的注意。
“哦,”客人中立刻有人搭话说:“您也许不知道这里的食品价格低、品质好,餐厅干净,服务又周到。何况速度这么快,别看排队人多,一会儿就能买到。我可是这里的常客。先生,您不妨也试一试?”
听了顾客这番话,克罗克马上察觉到麦氏兄弟已经踏进了一座“金矿”。他立刻进店找到这两个犹太人,问他们生意这么好,为何不多开几家餐厅?当时,他心里盘算的还只是混乳机,如果每家麦当劳餐厅都买他8台机器的话,他就会发财了。但是,迪克·麦当劳却摇了摇头,指着附近的山坡说:“你看到上面那栋房子了吗?那就是我们的家。我喜欢那块地方,要是连锁餐馆开得太多了,我们就忙得甭想回家了。”
很显然,麦氏兄弟身在“金矿”不识“金”。
克罗克凭着多年的经验,意识到机会来了。他看准了麦当劳,决心开办连锁餐馆。第二天,他就与麦氏兄弟进行协商。麦氏兄弟很快就答应给他在全国各地开连锁分店的经销权,但条件相当苛刻,规定克罗克只能抽取连锁店营业额的1.9%来作为服务费,而其中只有1.4%是属于克罗克的,0.5%则归麦当劳兄弟。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克罗克,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条件。
1955年3月2日,克罗克创办了麦当劳连锁公司。他的第一家麦当劳餐馆同年4月在得西普鲁斯城开张。9月,在加州的弗列斯诺市,第二家餐中位数是什么意思馆也开业了。3个月之后,第三家餐馆在加州雷萨得市建立。推销员出身的克罗克,充分展示他那推销的天才,开设分店的速度越来越快。到1960年,克罗克已经拥有228家麦当劳餐馆,其营业额达3780万美元,麦氏兄弟拿去0.5%——18.9万美元的利金,而麦当劳连锁系统这一年一共只赚到7.7万美元。随着规模的扩大,麦氏兄弟抽查的利金将更多,而且根据当年合约的规定,克罗克不得对麦当劳兄弟设立的快速服务系统做任何变动,但实际上克罗克在经营中至少做了几百次细小的改良。麦氏不得越雷他一步的规定,严重阻碍了麦当劳事业进一步发展。这就迫使克罗克下决心买断麦当劳。
1961年年初,克罗克和麦氏兄弟就开始谈判出让麦当劳权利之事。但麦氏兄弟出价惊人:非270万美元不卖!其中兄弟俩每人100万美元,交税70万美元,而且一定要现金。克罗克差点气晕了,他放下电话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们明知他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而把价码定得这么高,其用心是很明显的,就是不想让克罗克拥有控制权。
克罗克考虑再三,权衡利弊,最终答应了麦氏兄弟的条件。克罗克和他的天才财务长桑那本,使出浑身解数,几经反复,借贷到270万美元,买下了麦当劳餐馆的名号、商标、版权以及烹饪配方。至此,美国的全部麦当劳快餐店都归于克罗克名下。虽然公司的名号仍叫麦当劳,却与麦当劳兄弟毫无关系了。麦氏两兄弟是麦当劳公司的创业者,但显然不是做大生意的人。克罗克事后说:“他们比我年轻你不知道的太多了,可他们都歇手不。而我可不能抛锚。”
在签订合约的最后文本时,麦氏兄弟出尔反尔,将圣伯丁诺的麦当劳餐厅排除在交易之外。他们对这个店颇有感情,它是他们建立的第一个店,也是整个麦当劳世界的发源地。克罗克虽然也把这个店看成是交易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但从大局考虑,只好放弃了。
然而,克罗克并没有忘却这个富有象征意义的餐厅,他在后来奋力反击,在圣伯丁诺店的附近买了一块空地,盖了一间与原店一模一样的麦当劳餐厅。由于麦当劳的名称已被克罗克买断,因此他盖的这个新店叫“麦当劳”,而麦氏兄弟的老店却只有改叫“大麦克”。谁知这样一来,新店生意开始兴隆,老店却一落千丈,元气大伤。因为许多老主顾都以为麦当劳搬家了,都跑到新店去,谁也不搭理那个叫做“大麦克”的店了。实际上两店所卖东西毫无二致,但结果却迥异,由此可见,“麦当劳”这名字的内在价值。
这一回轮到麦氏兄弟忧心忡忡了,到了1968年,索性就把这个昔欧洲杯分组日曾与克罗克争了个你死我活的宝口店卖了!此后该店命运多舛,几易其主也无起色,只得改作一家唱片行。
麦氏兄弟今何在?一位已于1971年过世,另一位生活优裕,很显然,他那100万美元一定是投到较好的行业之中。但可以肯定,不论他投资到哪里,都不如拥有麦当劳好。如果他至今仍拥有0.5%的权利金的话,他的财富将无法估量!自1961年到80年代初,麦当劳营业额共770亿美元,照原订协议麦氏两兄弟可赚进3.88亿美元的权利金,而在1985年,麦当劳营业额高达110亿美元,他们一年就可多赚5500万美元哩!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摆脱了束缚,克罗克终于可以自由发挥了,他把自己的那一套做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麦当劳公司需要具有强烈进取精神的人才。克罗克说:“我要的是全力以赴献身事业的人。如果谁只想挣钱养家过安逸的日子,谁就别到麦当劳来干。”
到麦当劳求职的人络绎不绝。他们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大部分人被淘汰,只有那些最有潜力获得成功的人才被录用。
麦当劳各分店的经理平均年龄35岁,他们大都在其它行业上有过相当成就,并且银行账户上的数字很可观。克罗克的招聘指导思想是:为了阻止那些不称职或表现生物膜系统平平的人进入,公司将最初的现金投资额定得很高。
取得一家麦当劳分店的经销权要花11万到12.5万美元,其中必须有一半现金,另一半可以申请贷款。资金到位后,由克罗克派人选择地点并建造餐馆。当新的分店开张后,分店经理要将每月营业额的11.5%付给公司,其中3%作为管理费,8.5%是租金。
乍一看,这些条件似乎是苛刻了些,但实际上分店经理还是能赚很多钱。一家经营良好的餐馆,在3年到5年内就能赚回原来的投资额。麦当劳公司各分店的年营业额平均为43万至50万美元,一个中等水平分店的经理每年可盈利5万至7.5万美元。
克罗克对优秀分店经理的最大奖赏,就是一有可能就让他们买到更多的经销权。有些经理拥有4家、6家甚至8家餐馆,所赚的钱就相当可观了。在麦当劳公司,大约有六七十个分店经理成了百万富翁。
在人才培养上,最能体现麦当劳特色的地方是克罗克一手创办的`“汉堡包大学”。克罗克规定他的经理人员必须接受“汉堡包大学”的专门训练。在麦当劳,只承认汉堡包大学培养出的汉堡包学士,其它学历都不予承认。
早在1961年2月,克罗克就在伊利诺斯州的爱克鲁市建立了第一所汉堡包大学。学员们经过19天的专业训练,外加一门法式土豆片选修课,经考试合格就可以获得“汉堡包学”的学士学位了。1983年,又一座新的“汉堡包大学”开办了,它耗资4000万美元,7间教室可容纳750名学员同时到校训练。在每一间教室里,都有电脑控制的自动录音和记分,而且还有翻译设备,供外国的学员使用。28名专职教授开课的范围从生产力研究一直到机器的维修,几乎应有尽有。汉堡包大学的许多课程现在都被美国教育当局所承认,已经列为许多大学的正式学分。
克罗克成功的另一个秘诀,是他经营有方,创造性地提出了经营麦当劳快餐店的3项标准:“Q.S.C”,即Quality,S中阳线ervice,Cleanness,意思是“品质上乘,服务周到,地方清洁”。这成了麦当劳区别于其它快餐业的标志之一手上有痣代表什么。
在品质上,克罗克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食品质量。他从麦氏兄弟手里买下第一个汉堡包销售店时,发现当时出售的炸土豆条是从冷藏柜里拿出来的,有点像“隔夜油条”,而且色泽暗淡,吃起来毫无香酥松脆之感。他认为这样的食品是不会引起顾客的食欲的,店里的生意也会因此而不景气。于是,他聘请专家着手改进炸土豆条的大学生创业方案质量。首先要选用特别种植的土豆,切条后制成香酥松脆的炸土豆条。其次要不经冷藏,现炸现吃。这种新的炸土豆条出现在顾客面前时,果然备受青睐,销售量马上翻了几番。
公司还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标准,如要求牛肉原料必须是精瘦肉,脂肪含量不得超过19%。牛肉绞碎后一律按规定做成直径为98.5毫米,厚为5.65毫米,重47.32克的肉饼。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必须强调一个&茶具整套装ldquo;快”字:要在50秒内制出一块牛肉饼、一盘炸土豆条以及一杯饮料。为保证食品新鲜,还明文规定汉堡包出炉后10分钟或法式土豆条炸好后7分钟内卖不掉的话,就必须扔掉。由于有了这一套严格的质量措施,每一位来到麦当劳餐馆的顾客,都能够在50秒钟内吃到热气腾腾、味道可口的汉堡包和其它食品。这么一来,怎么会不受顾客的欢迎呢?
为了保持地方清洁,克罗克规定他的员工必须做到:男人每天要刮胡子,修指甲,随时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洗澡,不留长发。妇女不准涂指甲油,不可化妆过度,头上要戴发网。顾客一走,服务人员便要清理桌面,凡是丢落在地面的纸片,马上要捡起来。餐馆内还不许出售香烟和报纸。在这一系列规定的保证下,麦当劳餐厅的店面总是保持窗明、地洁、桌面净。由此,麦当劳便以清洁闻名全美国。
克罗克的经营之术,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效益。公司的形象也因经营有方树立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注重广告宣传,也是克罗克大获成功的一个因素。麦当劳每年花在广告宣传上的费用高达几个亿。1981年,公司的广告费为3.2亿美元,占全年营业额的4.5%。1963年,公司还创造了“麦当劳叔叔”这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来做广告。“麦当劳叔叔”头上顶着一只装有汉堡包、麦乳精和土豆条的托盘,鼻子上装有一对麦当劳杯子,脚上的鞋子像两块大面包,其形象相当商业化。这个小丑般的形象,给顾客留下可亲可爱的感觉,特别受到孩子们的欢迎。“麦当劳叔叔”成了全美电视广告上为麦当劳作宣传的代言人。
任何一个企业成功之后,都不免将它的事业从国内转到国外,麦当劳也不例外。
1970年麦当劳决定向海外市场进军时,几乎无先例可循。因为那时美国服务业到海外投资的先例并不多,范围也仅局限于美洲。麦当劳欲开发其事业的国家都没有快餐厅。这些国家的中产阶级,觉得到外面去吃饭是件大事,需要的是华丽、整洁的衣冠,白布桌,以及一道道的大菜。因此,麦当劳准备输出的不仅是汉堡包一类的食品,而且是一种饮食文化,其难度可想而知。
麦当劳最初尝试在加勒比地区以及加拿大、荷兰等国发展连锁店时,曾遭到失败,但后来在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麦当劳总裁藤田针对日本的国情采取了独特的办法。他认为,“日本人既有一种自卑感,又有排外情绪。日本所有的东西都来自外国:文字来自中国,佛教由韩国传来,而战后从可口可乐到IBM都是来自美国。但是日本基本上是排外的,不喜欢中国人和韩国人,更不喜欢美国人。”由此他得出结论是,在日本的麦当劳公司从老板到员工,必须百分之百的日本化,使麦当劳的食品从外表看不出是进口的美国货。如果坚持这是美国货,顾客会因为不喜欢美国而不买此食品。1971年,克罗克同意了藤田的方案,与他签订了合作协议,美日双方各出资一半。藤田以富有戏剧性的行销手段,展开宣传攻势,使麦当劳在一夜之间便名扬全日本。1971年7月20日,东京银座区麦当劳餐厅如期开业,第一天营业额高达6000美元,打破麦当劳一天营业额的世界纪录。接着,第二家、第三家麦当劳餐厅相继开张。在短短18个月,藤田在日本神速地开办了19家麦当劳餐厅。麦当劳在日本一举成功,成为日本最大的连锁餐厅,年营业额达6亿美元。
克罗克在总结了日本的成功经验后,便以一个与日本相同的模式在全球开发市场:找一个合伙人,给予他相当股份和自主权,让他自由发挥。
就这样,一座座麦当劳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在世树苗种植界各国安家落户了。它们在各自不同的国家,针对不同的市场文化,采用了不同的促销手段,但却使用着同一套标准的营运系统。到了80年代初,麦当劳已在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000多家分店。仅1985年一年就发展海外分店597家,平均15个小时就开一个店的速度使得它的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1984年1月14日,拥有资产3.2亿美元的亿万富翁克罗克因心脏病复发,而逝世了。但是他所创立的“麦当劳王国”还在迅猛地发展着。在麦当劳公司总部的办公室里,还悬挂着克罗克生前喜爱的座右铭:
世上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恒心。
“才华”不能:才华横溢却一事无成的人并不少见。
“天才”不能:是天才却得不到赏识者屡见不鲜。
“教育”不能:受过教育而没有饭碗的人并不难找。
只有恒心加上决心才是万能的。
也许,这就是克罗克赢得事业的巨大成功的诀窍之一。
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1902年出生在芝加哥西部近郊的橡树园。他不爱读书,喜欢长时间地思考,设想各种情况发生时自己应该如何处理。妈妈有时会问:你在干什么呢?他通常回答说:没干什么,想事儿呢。
12岁,读完初中二年证婚人发言稿级他就开始工作了,他的幻想或多或少地被付诸行动。如他想开一个卖柠檬水的摊点,没过多久他就真的开了。他还和两个朋友一起开过一个很小的唱片店。他们每人投资100美元,租了一个月租25美元的小店卖唱片和稀有乐器,如奥卡利那笛、口琴和尤克里里琴等,克罗克负责弹钢琴唱歌来吸引客人。这些店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克罗克还推销过很多东西,曾经给一个叫华尔格林的食品连锁店供应纸杯。他们用小容量可折叠纸杯给客人盛放酱料。那是在1930年,克罗克在中午时间观察了他们的客流量,发现一个可以大幅提升双方生意额的黄金机会--完全可以在生意非常繁忙、座位不够时,用带盖的纸杯卖啤酒或软饮料给那些找不到座位的客人打包带走。
克罗克去拜访了那儿的经理,并给他演示了产品。但经理摇头摆手地说:不是你疯了,就是你把我当疯子。客人在我的柜台前喝一杯啤酒付15分钱,用纸杯带走也是付这么多。我为什么要多支出1.5美分而使成本提高呢?以获得指导!克罗克说:因为这样一来可以帮你提高生意额。你可以在柜台前单独设一个地方来做外卖,用纸杯装饮料,加上盖子,把客人要的其他食品一起放在袋子里给他们拿走。最后,经理同意免费试用他提供的纸杯。结果,外卖非常成功,没过多久他就成了华尔格林所用纸杯的供应商。
而建立麦当劳帝国,是他52岁以后的事了。
<本文发布于:2023-05-14 01:35: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6/7511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