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诗句

更新时间:2023-05-13 20:59:37 阅读: 评论:0

佛教经典诗句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佛教经典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经典诗句 篇1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眼睛有病 空中见花 花为幻化 说生说灭 皆是颠倒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色不二 性相不二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叫我们不要胡思乱想 现量见物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空性圆融 万法无碍 一一相 皆具无量义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因果循环 六道轮回

经典七:大丁香无月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无相为体 相用无穷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迷者为苦 觉者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空性为体

慧能写这个偈语之前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语.

身是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时时常拭免,

不使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谁入地狱。

佛教经典诗句 篇2

1、亦复如是者、是标明、受想行识、与前色字、合为五字、一体也、五字者、五蕴也、五字、五则者、亦名五阴。亦复如是者、五蕴、五则、亦如是也、如是者、五蕴、五则、非一非二也。非一者、色、受、想、行、识、五则、五义也。非二者、其五蕴、五则、即是一体也、一体者、喻人身、与两手、两足、合为一体也、所谓一体者、非一非二也。我等参者、理当、一体皆空也、方为、五蕴皆空也。集句。亦复如是者、如是修、如是行、如是悟、如是证、如是本末一体、即无有不清净、之处。清净者、空五蕴也、能空五蕴时、其他诸行、不空亦空尽矣。——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2、受是接受(二)想是妄想(三)行是行为(四)识是识别(五)与前色字、合并为伍、其名为、五蕴、其号为五阴。五阴者1、色者、倘见诸色时、心无迷惑、在无迷惑中、无贪、无爱、无取、无舍、是名色空2、受者、若遇诸受时、非义勿受、弗以道性者、勿受、受无爱相、是名受空3、想者、真心无相、亦无想执、更无推测、本无希望、即无我相、是名想空4、行者、若一举一动、一勤一止、以及、知觉、无污其心、无动其意、其心若水、其意如山、其名为识空。集句。受相行识、与色为伍、即名为五蕴、倘无、人我是非、即名、为空、倘时时如是、即名到彼岸。倘空五蕴、即得其纲、所谓纲举目张。纲举者、真心明也、目张者、本性见也、明心见性之人、弗得其果、弗证其道者、弗可能也。——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3、空即是色者、真空能含、万象、其万象者、皆是真空之中、而显也。凡夫倘能、空其心、即不名为凡夫也。空心者、何能无四相、能空五蕴、与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嗜、舌之所尝、身之所触、意之所感、识之所别者、见如是等、而不生其心者、其名为、能空其心也。而不是、不见、不闻、不嗜、不尝、不触、不感、不别者。而是、无染、无住、无能动其心也、倘能如是、即证得三果之人也。——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4、空者、是真空也、真空者、有灵有觉也。而不是玩空者、玩空者、空无灵觉也、真空能含一切、一切不碍真空。所谓真空、能含妙有、妙有能显、真空、之德、之用、之灵也。——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5、色者、多种颜色也、色者、多者、多种、多类、之别也。色者、是某心内、分别、诸众生相中、多类之别也、色者、凡是、有形有相、有动、有止者、其性皆不离、其色也。以及妄念、与欲性、亦复如是、总名为色也、甚至举心动念、行住坐卧、生活之中、皆有色性也。——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6、舍利子、三个字1、是佛大弟子中、之一也2、是佛在般若会上、呼名提字、以彼而作、代表之人也。使彼遗留是经、度诸有情也、有情者、有七情也、度有情者、是断有情也。七情者、喜、怒、哀、惧、爱、恶、欲、也。集句。舍利子、复名、舍利弗者。按理解之、是如来、头顶中、红色高起、舍利子也。寄名取义、而使我等、得入般若门、而进般若室也、即坐般若座、而行般若道、即用般若、之大用也。——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7、度者、从此岸度到彼岸也。度者、经过其度者、从苦厄处、度到常乐我净之处。度者、度出我等、出此生死海也。度者、使诸众生、出此五阴之狱、直赴无为之大道、而到究竟、之彼岸也。度者、度我离欲离妄、真心归觉地也。——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8、“照见者、而不是眼见也、亦非非眼、”以回光反照、照明自心“空”。观自在者、其意若似也、所谓、修菩萨行读恒时、行读形菩提道者、必须回光反照、反照自心、之中、所见五蕴、空是不空。五蕴不空者、生死不空也、生死不空者、即生死不能了也。五蕴空时、生死亦空也、生死空者、是不生不死也。——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9、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10、论理。观者、以自心眼、反观本觉、真心之中、有无尘相否。有尘相者、即当、舍之断之、“灭之”绝之。无尘相者、即为真心也。真心者、到彼岸也。观者、喻立大圆宝镜之前、当知、宝镜之中、之人是谁。亦名、回光反照、照明本心也。——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1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夫心经者、真心大道也、真心、无遍、无不遍、大道、无到、无不到、所谓、在无无之中、真心明也、大道见也、然而、明无明相、见无见执、在无相、无执中、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故名、为大觉、大觉者、觉三世、非三世、亦非非三世、觉十方、非十方、亦非非十方、在非非中、觉性圆已、道心成矣、亦无圆成相、是名为如来——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12、让你烦恼的人,是来帮你的;让你痛苦的人,是来渡你的;让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的贵人;让你讨厌的人,是助你成长的;因为,凡是你所抗拒的事物,其实都是你自己的侧面,是另一个你自己。

13、人生好比一条长长的路,命运之神会为每条路都设置一些障碍,只不过有的设在路前端,有的设在路后端。若把人生拉长看,就会发现命运总体是公平的。不要在逆境的时候悲观绝望,前面也许就是一马平川,也不要在顺境的时候得意忘形,前面也许暗礁密布。

14、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注:心若清净,则世界清净。心若染污,则世界染污。所以,佛法以心为关键,世间万法,都是由自己的心变现。《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对面笑

15、人生中难免遭遇痛苦,生起烦恼,但我们不必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墙上的几个墨点不放,黑暗就会占据你的视野。同样的道理,如果总是粘著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会让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过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种放生。

16、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杂阿含经》

17、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摩罗什《金刚经》

18、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摩罗什《金刚经》

19、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摩罗什《金刚经》

20、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摩罗什《金刚经》

21、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摩罗什《金刚经》

22、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静,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摩罗什《金刚经》

23、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摩罗什《金刚经》

24、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摩罗什《金刚经》

25、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摩罗什《金刚经》

26、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摩罗什《金刚经》

27、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摩罗什《金刚经》

2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是最出名的`四偈。意思是:世界上一切有所作为的事物,都如梦如幻,如水中的汽泡,如镜中的影子,如早晨的露水,太阳出来后就会消失;如同闪电一般,瞬息即逝,对于一切事物,都应这样看待。——罗什《金刚经》"

29、金刚经中关于四句偈,历代注疏者的猜测大概有这么一些:一是第五节中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二是第二十六节中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三是第三十二节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最近还有研究者根据佛陀之言,认为四句偈是:“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30、世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并无自性,所谓“缘起性空”。

31、万物非有非无,而又非非有非非无;中道不片面,而又非不片面。《大藏经卷四十五》

32、传说惠能就因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经文而开悟。——***摩罗什三藏法师《金刚经》

33、“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本经总题。含义即是以金刚般日出东南隅的无坚不摧、无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对治一切虚妄执著,达到对实相的理解,得到解脱,到达彼岸。——***摩罗什三藏法师《金刚经》

34、“随其心静,则佛土净”。——慧能《坛经》

35、“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慧能《坛经》

36、尘是心缘,心为尘困;因缘和合,幻相方生——法藏《华严义海百门》

佛教经典诗句 篇3

1、“理谓理趣,道理广也。性为法性,心性深也。若穷其理趣,则尽其体性。今此经中,意趣体性皆穷究也,此借《周易》‘说卦’之言。”——澄观《华严经疏》

2、“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者,其唯法界欤!”——澄观《华严经疏》

3、“应感之事,是佛境界。不同于外,理不可请。内实常存,又何所谓耶?”——道生《大般涅槃经集解》

4、顺理生心,名善。——道生

5、“到于彼岸本由正见。入邪见者则不到也。顺在解邪,见理为人也。既入其理,即为彼岸,无复彼岸可到也”——道生《注维摩诘经》

6、以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心相得解脱者,无垢在心。——道生《注维摩诘经》

7、万法虽异,一如是同。——道生《妙法莲华经疏》

8、善相者,涅槃惑灭,得本称性。——道生《大涅槃经集解》

9、返迷归极,归极得本。——道生《大涅槃经集解》

10、布施无相,度生无我。《金刚经》

11、揭谛揭谛。“50”其咒神力。满虚空。遍十方。续三世。净心持咒。无愿不从。波罗揭谛。“51”其咒感应。无所不周。无有不备。无不具足。其道义无穷。波罗僧揭谛。“52”其咒畏力。能使诸魔鬼神。归依顶礼而崇拜。侍从而无懈。菩提萨婆诃。“53”其咒咒力。使诸天王天神。及诸修罗。常侍护佑。无怠惰。至此终

12、即说咒曰。“49”佛口与心。及某甲等。若宣此咒。灵感灵速。犹如电磁波。

13、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48”如来大慈。说此神咒。解脱九类众生。一切苦恼危难。

14、真实不虚。“47”佛无诳语。咒力灵感。无所不从。无不满足。持咒人心lucian愿。

15、能除一切苦。“46”持咒人。求什么。得什么。甚至。求大涅槃。急得大涅槃。

16、是无等等咒。“45”其咒灵感。胜过诸咒威力。有人读诵奉持。无不满意。

17、是无上咒。“44”其咒功德。无有不遍不彻。无有不足之处。故名无上。

18、是大明咒。“43”其咒光明。满十方。续三世。永无竭止。亦无间断。与缓。

19、是大神咒。“42”其咒神通。超越诸咒之上。感应无边。咒力无穷。而无尽。

20、故知者、所以也、本知也、所知也、此也、知道也。

21、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者、获得也、得者、得道也。

22、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者、附和也、依者、追随也、依者、追踪也。

23、究竟者、追究也、原委也、毕竟也、追根到底也。

24、远离颠倒梦想。“36”远离颠倒梦想者、其真心、无有恐怖、之因而得、远离颠倒梦想、之果也、远离颠倒梦想者、因无我相、而得也、远离颠倒梦想者、由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成就也。集句。远离颠倒梦想者、倘无诸尘妄想时、在不离、颠倒梦想中、已离尽、离绝矣。倘无颠倒梦想者、如来觉地也。

25、无有恐怖。“35”无有恐怖者、心无四相也、无有恐怖者、常觉无我、即无有恐怖也、无有恐怖者、果证无为也、无有恐怖者、因无挂碍之体、而得无有恐怖、之用也、无有恐怖者、心明而性朗也、无有恐怖者、以智慧光、照破无明烦恼故、即无有恐怖也、无有恐怖者、肉身非我、本觉常明也“无有恐怖者、无妄想、是非相也”“无有恐怖者、无颠倒梦想、之谓也”“无有恐怖者、空五蕴、无六欲、之所成就也”、无有恐怖者、真心无相也。集句。无有恐怖者、因纯而果熟、道隆而体安。

26、无挂碍故。“34”(一)无挂碍者、以般若光、照破无明烦恼故、即无挂碍故“无挂碍故、即得智慧之体”“其体、以智慧之光明、神力之妙用、照破“无明烦恼、而转为菩提萨埵”转迷惑、而为、大智慧、到觉地竟。(二)故者、依此也、故者、因此也。集句。无挂碍故、其心即得清凉、而洒脱、其真心清凉故、本性即妙湛、而精明、其妙识无为、清净而纯洁。无挂碍故、是依无我相、之真心、而成就、无挂碍故、之实体。“无挂碍故、是以般若波罗蜜多、神力、而成就、其体备之妙用”体备妙用者、本觉妙心、之大用也、体备者、是无上、大智慧、光明、普照三世、横遍十方、无穷亦无尽也、体备者、其智慧、光明之体、无有不备、之处之宜也。

27、心无挂碍。“33”心无挂碍者、真心无相时、真心即无挂碍也、心无挂碍者、五蕴空、六欲无、真心清净、即无挂碍、心无挂碍者、四大非我、本觉非无、其真心、本性、灵觉妙识、即无挂碍也、心无挂碍者、无有诸相、诸妄、亦无是非、颠倒梦想也“真心有何挂碍耶”。集句。心无挂碍者、以般若智慧光明、照破一切、尘劳妄想故、照破一切、无明烦恼故、其心无妄、即无尘、在无妄无尘中、真心即无挂碍。真心若无挂碍、即得、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实体也”。

28、依般若波罗蜜多故。“32”(一)依者、依靠也、依者、从也。(二)般若波罗蜜多者、智慧到彼岸也、般若波罗蜜多者、菩提萨埵也、般若波罗蜜多者、本觉真心、本性慧命也。(三)故者、因缘也、成就也。集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者、依靠本觉、无我、无相、智慧故、能在般若、无为大道上、迈步前进、直至无为、彼岸之终点、而常住、之地也。般若者、真心也、波罗蜜者、灵觉常住之所也。

29、菩提萨埵。“31”菩提萨埵者、是无上菩提也、菩提萨埵者、是智慧到彼岸也、菩提萨埵者、是悟彻证道也。集句。菩提萨埵之人、从无智亦无得、之妙因、经过以无所得故、之桥梁而至菩提萨埵、之故乡、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道义、妙心之灵也。

30、以者、就是也、以者、为也、以者、依靠、依赖也。

31、无苦集灭道。

32、亦无者、仍然不能也老死者、从少到老、直至于死也、人人“不可免也”。

33、乃至者、就是也、乃至者、甚至也。(二)无老死者、灵觉妙心、无老死也。非凡夫俗子、之所能也。老者、十岁老于周岁、三十老于二十、五十老于四十、甚至八十老于七十者、如是类推、从日至夜、从夜至日、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刹那刹那、无有不是老死、之前景。从少至老、从老到死者、人人难免也。集句。乃至无老死者、三果之人、虽无变易老、无分段死、仍然难免于、一变易死也1、分段死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也2、变易死者、如蟒蛇脱皮、亦如禽类换羽之时也。是故、三果之人、于二死中、已了脱一死也。乃至无老死者、非佛莫可能也、非佛莫可至也。倘能空五蕴、无六欲之人者、方能免于、不彻之老死也、不彻者、仍有一变易死也。非至兜率、而归觉地、方能、无老死尽也“何者”“倘能彻底放下”即无老

34、亦无无明尽。

35、无无明者、其真心、无有不明之处、无无明者、其本性妙识、与七支觉分、无不周到、无有不明之处所。无无明者、其心光满足、无有不遍、无有不透、不彻之处也、无无明者、本觉大智慧光、无穷无尽、无有竭止也。集句。无无明者、在在处处放无碍慧光也、本觉妙用之光明、无可衡量、无可比喻、是名、无无明也。“倘若识心不无、五蕴六欲不空者、而非无无明也、而是无明也。”参。

36、乃至无意识界者、是从眼界、直至意识界也、直至者、越过无耳界、无鼻界、无舌界、无身界、而到意识界也。越过者、是舍繁从略也、合称每天做噩梦为、无眼、耳、鼻、舌、身、意识、界也。六界皆无者、即五蕴空、六尘无、八识乐无我、无相亦无界、其常乐我净、亦无穷也。集句。乃至无意识界者、界界弗能缚我真心也、真心无缚、无染亦无住、其真心无相、无相真心、其有光明、遍十方、而续三世、无际亦无竭、其妙用、自在、无可比也。为乃至无意识界。

37、无眼界者、是眼所见之处、为眼界。界者、所见处所。如在室中、则见室内、而不能观于、室外者、以室为界也。犹如观彼之名爵而生欲望心、观彼之财宝伏尸百万、而生见取心、如男观女、女观男、生恋爱心、如夫观妻、妻观夫、与观子女、而生种种分别之心、皆名为、眼界不无也。眼界、不无者、生死不可了也。集句。无眼界、而不是、眼不见者、是见而不深也、其意云何、所谓、有大德言。戏台底下好参禅。余再联一句。舞厅里面证法身。这两句、未悟证者张之航、弗可能也。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倘能、无眼界者、即证。

38、无色、声、香、味、触、法者、是六尘清净也、六尘清净者、觉者、知诸尘相、无常无我、如幻梦泡、如水上沤、如火中苗、是故觉者、无贪亦无染也。亦如二战题材电影眼之所见、转瞬而变易、至终必无。如耳之所闻、即闻即无。倘能无相、即名无生其心、无生其心者、无生尘劳妄想、之心也。倘生尘劳妄想之心者、是生九类相执也。生九类相执者、其性偏于何类、死后必生何类。所谓根尘不无、其心生死不可了也、无根尘者、无染住心也。集句。无色、声、香、味、触、法者、在见闻知觉中、无生其心、无动其意、无生无动者、五蕴之中、无生诸妄之心、六欲之里、无动金刚之性。倘如是、其大道成也。即名为、无色声香味触法也。若无者、彼岸之人也。

39、无眼、耳、鼻、舌、身、意者、是六根清净也、六根者、是父母所生、为根本者、故名为、六根也、清净者1、眼所见2、耳所闻3、鼻所嗜4、舌所尝、5身所触、6、意所别。无生其心者、为六根清净也。如无生、贪爱心、无生选择心、无生分别心、无生是非心、无生我相心者、而不是、不见、不闻、不知、不觉之心。是见无见相、闻无闻执、等等之心也。集句。无眼、耳、鼻、舌、身、意者。是所见、所闻、所识、所觉中、无染、亦无贪。无住、而住其心。

40、无受想行识者、与上句、是故空中无色、合成为五蕴、五阴之意也。集句。上言、五蕴皆空、此言、无五蕴者、以其道义、而言之、无字、比空字、更进一步也、进者何、空字、含义以空已、然而、能空者、其性仍未湛也、此言无者、其性湛而洁也。其灵性、湛洁而活跃、其光明、而无有暗处。读者、当深思之、其道义弗可违也、弗可拗也、当依赖无字、为究竟也。究竟者何、学佛者、当无五蕴、五蕴无时、再进一步、进者何。无我相。行者、当悟证其义、倘无我相者、非佛亦弗可能也、所谓、般若中、以无我相、为捷中之捷也、捷者何、喻电磁波也、其灵感妙应、速而无差也。倘能发心、必得其果、而证其道者、何也、以无、色、受、想、行、识、之心、而能、证其果、得其道者、与佛如也。

41、是故者、所以也、是故者、所谓也。

42、不增者、真心本性、灵识妙用、本来具足、而圆满、不须再增、之义也、不增者、本觉本来、智慧与觉性、无不具足、无有不完整者、不须再增也。

43、不垢者、清净无为也、不垢者、无污染相也、不垢者、无贪瞋痴、欲爱妄、是非诸想相也、不垢者、无五蕴、六欲、之心相也。

44、不生者、不生其心、不生妄心也、不生者、不生诸法相也、不生者、本无生相、因妄而生、无妄即寂也。

45、是诸法者、如来所说、诸法也。是诸法者、世出世间、之法也、有为无为、诸法尘也、凡一举一动、一止一默、以及、日常生活中、甚至、大便小解中、洒扫、除粪中、迎客、送宾中、一言、半句中、如是等等中、以慧眼观、无不是法、无不是道、甚至、无有、一点一滴、而不是诸法者。

<

本文发布于:2023-05-13 20:5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6/7294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佛教   诗句   经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