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滚动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有趣的滚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产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物体滚动的轨迹,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活动准备:
三角形、梯形、方形积木;海洋球、玩具球;一次性杯子、圆台形的化妆品瓶子;电池、透明胶带等物体;记录卡片16份、小筐8个、PPT。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师:这是什么?
幼:球师:老师把它轻轻一推,看它怎样了?
幼:向前运动、动了、滚动……师小结:像这个球一样咕噜咕噜往前转动我们叫它滚动。
二、出示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揭密神秘袋,幼儿了解操作的材料)师:请小朋友去玩一玩、试一试,看看哪些会滚动哪些不会滚动?然后给它们分一分家,把它们分别放在相应符号的筐里,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一)。
个别指导:你玩的是什么?你把它放在哪个筐里了?为什么?要求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师幼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师:大家帮这些东西分好了家,我们来看看能滚动的筐里放了哪些东西?幼儿说物品,教师在记录纸上贴上这些物品的标记*。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为什么这些物体能滚动?这些东西不能滚动?
小结:这些没有角的圆圆的东西,只要对它们用点力,它们就能滚动。
三、幼儿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师:这些圆圆的东西它们滚动时走的路线一样吗?请小朋友再次玩一玩。这次要仔细观察,把它们滚动时走的路线画在你的记录纸上。
个别指导:你玩了什么?它滚动时走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幼儿说自己的操作发现,教师征求大家意见后记在大记录纸上。重点讲述球体的滚动路线。
师:从这张大记录表上你能发现哪些东西在滚动的时候走的路线是一样的。为什么它们走的路线会一样?
小结:(边小结边贴上相应的球体标、圆柱体、椎体标记):像皮球、海洋球它们的身体都是圆球体,走的路线是曲线。像透明胶带、电池它们的身体是圆柱体,走的路是直线。一次性杯子、化妆品瓶子身体一头大一头小,走的路是圆圈。也就是说不一样的形状它们滚动时走的路也就不一样。
我们把这些物体滚动是走的路叫滚动的轨迹。物体运动的轨迹对我们的科学发明非常有帮助(出示PPT,请幼儿分别说说*片上可以滚动物体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我们的航天飞船驶入太空都要设定好轨迹,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我们小朋友从小学习科学知识,长大了也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家、发明家。
四、活动延伸:
这个筐里还有一些不能滚动的东西,你能想出好办法,让它们也滚动起来吗?然后再去发现它们的滚动轨迹。
一、教学内容
了解带圆的物体会滚动,有角的物体不可以滚动。
二、教学目标
1、幼儿了解物体的形体,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滚动;
2、通过操作幼儿感受可以滚动物体的特征。
3、激发幼儿乐于动手动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可以滚动物体的特征
难点:认识物体的形体,并可以流利地说出它的形体和特征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讲授法、操作练习法、引导发现法、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1、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体育场今天有一场滚动比赛,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参赛选手呢?(皮球、魔方、文具盒、报纸、八宝粥桶)
2、学习新知识:
(1)引导幼儿了解球体和圆柱体为什么会滚动?
(2)幼儿了解正方体、长方体、长方形为什么不可以滚动?
小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角,圆圆的,所以会滚动。
(3)、幼儿操作并作出判断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体,幼儿来动手开头语试一试它可不可以滚动,可以滚动的打√,不可以滚动的打×。
(4)、归纳总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角,圆圆的,所以会滚动。
3、布置作业:家中寻宝
我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中可以滚动的物体。
活动目标:
1、了解带圆的物体会滚动的特性。
2、探索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方便面筒、积木等。
2、幼儿座位前面地上贴点,标有“√”“×”的两个筐,赶“猪”棒2根。
3、大记录纸一张,小记录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探索哪些物体会滚动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玩一玩,分一分(操作一)
T白天鹅简笔画:小朋友看,地上有什么?请你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会滚动,把它找出来,放到打“√”的筐里,不会滚动的放到打“×”的筐里(过会收掉)。
2、幼儿操作,集体检验结果(请两名幼儿来检验)。
3、认一认,各形体(圆柱体,球体,丰富“圆锥台”)
T:会滚动的东西里面可以分成几类?它们是什么形体?
小结: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叫圆柱体。
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不管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一头大一头小的叫圆锥台。
4、T: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地方是圆的,圆的东西没有角,所以会滚动。
二、游戏“滚进球门”,探索不同物体的不同滚动路线,并记录。
1、T:你知道这些圆柱体、球体和圆锥台它们的滚动路线是怎样的?(自由讨论)我们通过游戏“滚进球门”来验证一下你们的想法。
2、玩法介绍:两人面对面,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集体听老师口令“123,滚”,注意提醒幼儿观察物体滚动路线。第二遍交换。
3、幼儿游戏“滚进球门”(操作二)
4、集体交流游戏结果
T:你在玩这些东西时,有没有都滚进球门?(没有)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T:为什么圆锥台滚不进球门?(圆锥台一头大一头小,滚动的时候会转圈。)
结论:原来圆锥台滚动时会转弯,不能滚进球门,而圆柱体和球体都能滚进球门。
三、游戏“赶小猪”,探索圆柱体和球体滚动时哪个更灵活?
1、师一手拿圆筒,一手拿皮球T:我们知道了圆柱体和球体都能滚进球门,那你知道它们滚动时谁更灵活吗?
让我们通过游戏“赶小猪”来找到答案吧!
2、出示“赶猪棒”,介绍游戏玩法T:这个游戏需要三个人合作,两人做小树,一人分别赶“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绕过“两棵小树”。看看谁先到达,谁就灵活。
3、请两组幼儿游戏,其余幼儿观看结果。(操作三)
4、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T:你觉得“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谁更听话,更容易赶?(皮球)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难赶呢?
小结:我们赶圆柱体时,它只会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去,转弯时不灵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滚动,很灵活,很听话。
T:你们说球体的滚动路线是什么样的?圆柱体呢?(四面八方、直直的)
5、出示大记录纸,带领幼儿完成记录表T:玩了这么久,我们赶紧把它们的滚动路线记录下来吧!老师这里有一张物体的滚动路线记录表,我们来看看。
T:你能看懂这些标记吗?谁来记录?
总结:原来圆柱体的滚动路线直直的,圆锥台会转弯,球体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
四,延伸活动
1、T: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会滚动的玩具,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他们滚动的路线不同。平时在家,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玩一玩、试一试,把它们滚动的路线记录下来,明天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看好不好?
2、每人发一张记录纸,回家记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活动目标:
1、初步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和滚动的轨迹。
2、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纸杯、胶棒、冰激凌杯、卫生纸纸芯、三角形和方形积木、盒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物品,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什么?今天先请你们来玩一次前面的这些东西,我们来看看哪个东西最容易滚起来”。
教师提出要求:
1、每人选一个物品。
2、放在地上用手轻轻推。
师:“哪个容易滚起来的,我们就放在笑脸先生的家里,不容易滚起来的,放到哭脸先生的家里。”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师:“我们来看看笑脸先生和哭脸先生家里都有谁?”请个别幼儿来试一试。让幼儿自己验证实验的结果,纠正错误。
4、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刚刚我们第一次玩了这些材料,现在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哭脸先生这边的东西不容易滚起来,而笑脸先生这边一下就可以滚起来呢?”
幼儿自由讨论,发现滚动物体的特征。圆圆的东西容易滚起来。
二、幼儿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1、提出疑问,让幼儿猜想。
师:“刚才我们玩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在笑脸先生家里圆圆的东西,它们滚起来的时候走的路线是怎么样的?”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2、幼儿选择材料再次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师:“我们再玩一次笑脸先生家里的东西,轻轻的滚起来,看看它走路是直线还是拐弯的?”让幼儿体验直线走和拐弯走。
教师提出要求:
1、选择一个圆圆的东西轻轻的滚。2
、把它滚的路线画下来。
3、教师总结:虽然都是圆圆的都会滚的东西,但是它们滚的路线是不一样的,上下一样大小滚出来的路线就是直直的,有大有小的滚出来的路线就会拐弯。
三、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圆圆的可以滚的东西呢?”咱们下节课把它们都找出来,用刚才的方法,看看它们滚起来的路线是直直的还是会拐弯的。”
设计意*:
班里设有一个超市,超市里收集了各种瓶瓶罐罐,小朋友平时很喜欢玩,有时候故意弄倒它们使之满地滚,想到《纲要》中的要求: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在玩中学。所以就设计了这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玩薯片筒等罐子,体验物体滚动的特点,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2、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向指定方向滚动。
3、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重难点:
体验物体滚动的特点,探索滚动轨迹余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各种会滚的罐子,若干不会滚的盒子,供幼儿滚的垫子,小兔、老虎、小鹿的*片,特种士兵红、黄、绿三种不同颜色的请柬。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百宝箱”,介绍箱子里的瓶子宝宝,罐子宝宝,盒子宝宝。
2、请幼儿给箱子里的宝宝分成两类:一类是回滚的,一类是不会滚的。
3、验证幼儿们分类的正确性,请幼儿分组上前操作。
二、提出问题,请幼儿举手回答
1、什么形状的瓶宝宝会滚?
2、什么形状的瓶宝宝不会滚?
3、请小朋友想想看还知道哪些东西会滚。
4、师幼一起小结:圆形的瓶宝宝会滚,方形有角的盒子宝宝不会滚。
三、游戏:全体幼儿一起滚动瓶宝宝并提出要求
可以用手滚动瓶宝宝也可以用脚滚动瓶宝宝;看看瓶宝宝在斜坡上滚,台阶上滚跟瓶宝宝在平地上滚有什么不一样;注意安全,小朋友之间不要相撞;当老师发出指令让瓶宝宝回家时,小朋友要马上带着自己的瓶宝宝回到自己位置上坐好。
四、表达感受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瓶宝宝滚的方向,滚的速度。斜坡上滚,台阶上滚,平地上滚有什么不一样。
2、师幼一起小结:直筒的瓶宝宝直的滚,一头大一头小的瓶宝宝会转着弯滚,斜坡上滚的快,台阶上会跳着滚。
五、用幼儿的身体滚
1、告之幼儿刚才邮递员叔叔给我们送来了好多请柬,是小兔妈妈、小老虎妈妈还有小鹿妈妈请大家到它们家玩,给大家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不过它们有要求的:要大家滚着到它们家。
2、发给幼儿不同颜色的请柬,宣布游戏规则:
拿红颜色请柬的小朋友要滚到对面的小兔家;拿绿颜色请柬的小朋友要滚到对面的小老虎家;拿黄颜色请柬的小朋友要滚到对面的小鹿家;注意安全,滚的时候不要头碰头,脚踢脚,还有手中的请柬不能掉了。
4、游戏开始,老师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及时提醒违反游戏规则的幼儿。
5、游戏一遍后请幼儿回到自己的位置,把瓶宝宝送回家(箱子里),含辛茹苦的意思活动结束。
反思:本活动《有趣的滚动》中所用材料来源于幼儿的身边,每个幼儿家里都能收集到这些瓶瓶罐罐。活动的第一、二环节是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让幼儿知道什么形状物体的可滚,什么形状物体的不可滚运动会表扬稿,而第三、四节让幼儿再次操作体验物体在不同的地方滚动的速度不同,形状不同的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第五个环节用幼儿自己的身体向指定的方向滚,环节层层深入。幼儿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循序渐进,更容易获得成功,体验到探索活动的乐趣,从而达到主动探索的目的。
一、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物体滚动的轨迹,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重点:了解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活动难点: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三角形积木、小圆球、纸杯、羽毛球、椎体塑料玩具、茶叶筒、水笔、白纸2张。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认识操作的物品,感受物品的形状特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东西,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老师和孩子一起说一遍。(积木、茶叶罐、小球、羽毛球、纸杯)
师:这些物品会滚动吗?
(幼儿:会;不会)师:我不知道你们谁说的对,怎么办?(幼儿:试一试就知道了)
师:好,每人拿2—3个物品放在桌上,用手轻轻一推,看它是否会滚。听到老师拍手就停止玩,将你认为会滚的物品放进绿筐里,不会滚的物品放进红筐里。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它会滚动吗?
(2)为什么绿筐的物品会滚,红筐的物品不会滚动?
(3)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会滚动?它们为什么会滚动?
教师小结:圆圆的物品会滚动,有角的物品不会滚动。
请孩子检验筐里的物品,将放错的物品纠正回来。
(二)幼儿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1、这些物品都会滚动,它们滚得一样吗?它们是怎么滚的?每人拿一样物品滚一滚,仔细看看它是怎么滚的,等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我。(幼儿探索,听老师拍手后将手中物品放回筐里)
2、幼儿讲述自己组的实验结果。
师:你玩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滚动的?你能画出它滚动的路线吗?教师提供一张大纸,请个别幼儿画出物品滚动的轨迹。(请3—5个孩子)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师:有的物品滚得直直的,有的物品滚得弯弯的。
(1)为什么有的滚得直直的,有的却弯弯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拿一个物品,跟你的同桌小朋友一起轮流滚一滚,比一比,仔细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听到老师拍手后,将滚得直直的物品放在绿筐里,将滚得弯弯的物品放进红筐里。
(2)师幼交流。
师:什么东西滚得直直的?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东西滚得弯弯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形状,对比形状的不同。
(3)以贴*形检验成果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片,你觉得它滚动的路线是怎么样的,请你贴到上面的表格上。(幼儿互相检查)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茶叶筒的两头是一样粗的,它可以滚得直直的;一次性纸杯两头粗细不一样,滚得弯弯的,原来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气氛是较活跃的,大部分孩子也掌握了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操作也基本是正确的。但在第一过程中,按第一特征(颜色)分类是较明金融销售显的,按第二特征(叶子的多少)分类时,由于叶子多少画得不够明显,是在老师的提醒下分出来的。在第三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标志并表达出来,这个环节已在第二过程讲解的很清楚了,这样就觉得太烦了,而且时间也不多了。另外,在黑板上操作收萝卜时,地里的萝卜比应收的萝卜多出两个,并引导幼儿别收错了。由于受到书上操怍材料的局限性(应采的蘑菇是刚好的),这样就出现了第三过程比第二过程简单的现象。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认识到了教师制作教具时,应注意可操作性。在集体操作时,教师不要偷懒,自己设计操作材料,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什么是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形与立体*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示范用的皮球和*形纸片。
2、幼儿人手一份圆形纸片和球,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探索圆形纸片与球体的不同。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老师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回答后再出示球。
2、引导观察发现,圆形纸片和球体有什么区别。
指名幼儿幼儿自由说。
3、幼儿按小组探索圆形纸片和球体的不同点。
指名幼儿说一说。
4、教师小结圆形纸片和球体的区别,并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
二、区别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指名说一说。
2、探索圆柱体的特点。
按小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探索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点。
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结: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圆形,两头一样大,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叫圆柱体。
3、小朋友你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作业“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
2、找一找那种搭法最稳固,请在圈里打勾。
3、师幼校对。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下课以后到区域里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吧。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本节课能围绕目标,首先让幼儿了解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比一比的方法去感知他们的不同,再让幼儿动手操作球体和圆柱体,从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最后结合幼儿实际生活了解生活中关于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让更多幼儿说出生活中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之处。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这一环节时,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圆形的物体能滚动的特征。
2、幼儿喜欢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能滚的和不能滚动的材料每个幼儿一份:
2、能滚动的材料:瓶子、球、彩笔等;不能滚动的材料:盒子、磁铁、纸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好朋友,看,你认识它们吗?
二、请幼儿猜猜哪些物体会滚动
1、教师出示瓶子滚一滚,请幼儿观察它的形状,并提问:它为什么会滚动?
2、请幼儿说说会滚动的物体特征。
3、请幼儿猜猜桌上还有哪些物体会滚动,再玩一玩。
三、幼儿自由操作。
请幼儿自由操作桌上的材料,看看哪些物体是会滚动的。
四、延伸活动。
回家后,请找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会滚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能清楚地描述物体滚动的路线,并用适宜的符号记录并统计。
3、在体育游戏中提高探索滚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薯片罐,纸杯、圆片等物品幼儿每人各一套。
2、小山洞6个,代表三种形体的符号,记录表格(集体、个人),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三种形体的特征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品,我们一起看看是谁?教师分别出示薯片罐,纸杯、圆片。
2、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那么你们比较一下这三样物品在形状上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教师小结。
3、师:这三样物品除了老师这儿有一份外,我们每位小朋友都有一份,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箩筐看看是谁?
4、教师逐一指着黑板上三种形体符号提问:这三个符号分别代表哪个物体?引导幼儿感知形体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三种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学习记录
1、这三样物品可以怎么玩呢?(幼儿自由讲述)
今天,我们就用这三样物品在地上滚着玩,在滚的时候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是怎么滚的?滚的时候走的是什么路线?
2、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认识三种形体符号及其在表上的位置,了解记录方法:仔细观察每种物品的滚动路线,并把看到的路线画在符号旁边。
3、幼儿探索,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并记录。
4、交流结
三、游戏:打敌人
1、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现在,我们要玩“打敌人”的游戏,用这三样物品做武器,把它们滚进山洞里去打敌人,请大家猜一猜,哪种武器最容易滚进山洞,为什么?
2、请大家试一试,比一比,滚进山洞的物体请小朋友在记录表后的格子里打√,不能滚进的打×。
3、幼儿分组玩游戏并记录。
4、统计:请每组派一名代表统计,哪种物体滚进山洞的最多,哪种不能滚进山洞。
5、讨论:为什么圆柱形的物体最容易滚进山洞,而纸杯形状的物体不容易滚进山洞呢?
四、结束活动:
你们真能干,都知道圆柱体的物体最容易滚进山洞,因为它是直线走的,那么我们来用薯片罐来做游戏,比比看,哪一组先让你们的薯片罐滚进洞里,好吗?
幼儿进行比赛,给获胜的一组奖励。
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观察我发现本班大多数幼儿活动能力弱,动作不够灵活和协调。单纯让他们跑跑、跳跳对幼儿来说是没有太大的兴趣,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于是我设计了健康活动《滚动》。在活动中,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让幼儿在探索滚动的活动中寻找横躺滚的方法,同时培养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横躺滚动作,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2、培养合作精神,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3、能在地毯上探索各种滚动的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横躺滚动作,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难点:在地垫上探索各种滚动的动作。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地垫上有红、黄、蓝、绿各队标志若干;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幼儿成散点式队形在教师的带领下做热身操,模仿游泳、举重、投篮、自由体操等动作。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分组在地垫有圆点标志一端排队,尝试做各种不同的滚动动作。
2、刚才你们做了各种滚动的动作,有的团身滚,有的横躺着滚,请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滚得又直又快?
3、引导幼儿带着问题探索又直又快的滚动方式。
4、请个别幼儿展示探索结果。
5、教师邀请一名幼儿一起示范,引导幼儿比较哪种方法滚得更快,从而发现基本的动作要领:手脚伸直,和身体保持一条直线,这个动作叫“横躺滚”。
6、幼儿自主练习。
7、幼儿成四路纵队,按顺序在地毯上做横躺滚动作,根据全组幼儿完成动作的累计时间,在记分牌上记录成绩:第一名4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2分,第四名1分。竞赛共进行两次,引导幼儿计算两次竞赛的总成绩,最后向胜利队颁发红旗。
三、结束部分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时幼儿再次与同伴活动。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教材有一节课是《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在孩子们上这堂课时孩子非常感兴趣,孩子们拿着老师提供的材料在桌面上滚动玩耍,于是就决定给幼儿上一堂关于物体的滚动。
活动目标
1、给物品进行分类(不会滚动的为一类,会滚动的为一类)。
2、初步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探索出物体的滚动路线。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物品:杯子、球、积木、纸盒、石头、风车等。
2、大记录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今天呀,吕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东西请你们玩,请你们找一找玩一玩,如果它会滚动请你拿一个在手上,如果它不会滚动请你把它放在这个框里,明白了吗?
2、幼儿把物品进行分类
3、来我们来检查一下框里面的东西都是怎么样的呢?
4、幼儿回答:
5、让幼儿说说自己手上拿的是什么物品。
6、这些东西为什么会滚动呢?
7、来宝贝我们把这些东西都放在地上玩一玩、滚一滚。
8、幼儿在地面玩耍。
二、游戏:滚进球门
1、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流进行。
2、集体交流,并尝试记录物体滚动的路线。
三、结束活动
老师小结活动情况,对积极参与游戏和探索的幼儿给予表扬,并提出问题和要求:“你们还在哪里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找一找、滚一滚,把它们滚动的路线也画下来,带到幼儿园给大家看。”
活动目标:
罗技鼠标宏设置1、引导幼儿在玩各种玩具的过程中,觉察到物体有滚动的和不能滚动的两类。懂得“滚动”和不能“滚动”是对物体的一种分类方法。
2、通过操作、探索,让幼儿发现有的不能滚动的物体,通过改变外形是能变成滚动的。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滚动和不能滚动的各种材料或物品若干;
2、滚动和不能滚动的标志各一个;
3、大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玩玩具,并按“滚动”和不能“滚动”对玩具进行分类。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并进行实验验证,自己记录实验结果。
1、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或者借助哪些材料把不能滚动的东西变成能滚动的呢?请你们想一想,把你们的想法告诉三盘落地老师。(幼儿表述,老师记录集体猜想表)。
2、师:现在你们再去试一下,可以一个人试,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试一试,看看谁想的办法好,谁想的办法多。(幼儿分组自选材料并实验验证,记录实验结果)。
三、幼儿与同伴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提出新问题:
师:下一次老师将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才让能滚动的东西滚的更快一些。
教学目的:
1、幼儿感知滚动。趣。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
玩具、纸板、搓板、大筐子
教学过程:
一、玩玩具引入主题。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玩具,你们想玩吗?
1、提出问题: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如何玩的?
2、重点:滚动
从答案里找出:“滚着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滚着玩”。
小结:刚刚玩的小皮球、易拉罐,我们发现它们会滚动。
二、提出问题,幼儿带着问题玩教具。
问题: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哪些物体可以滚动,哪些物体不可以滚动,为什么呢?
1、提出问题
(1)是不是所有的玩具都能滚动?
(2)哪些物体能滚动,哪些不能滚动?
2、小结:有角的玩具不可以滚动,没角的玩具可以滚动。
3、分类
把能滚动的物体放在一起,不能滚动的放在一起。
过程框架:
(一)操作,发现滚动,学习新词“滚动”。
(二)
(1)操作,发现滚动的条件;
(2)进行滚与不滚动的初浅分类;
(3)发现滚动物体的特殊情况,总结不同之处,并与二次分类。
(三)
(1)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滚快,低滚慢。纪录。
(2)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纪录。
提问:高度一样、路面质量、外力一样,而球体大小不一,哪个快?
发现: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
小结: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动”。
三、找滚动物体
根据滚动条件,分类
1、滚动和不滚动的物体。
2、随意与不能随意滚动的物体
提出问题,幼儿带着问题玩游戏。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滚动,为什么呢?
小结:滚动的条件—有角的物体不能滚动,没角的物体能滚动。
(1)请幼儿检查。
(2)找一找易拉罐和球哪里不同。
提出问题:为什么易拉罐不可以像球那样随意滚动?
小结:球是圆的,易拉罐有的地方是平的。
提出问题:两个东西都能滚动,那碰到墙后会如何?
老师操作,解答问题。
小结:易拉罐碰到墙之后会停下里,球会跑到别的地方。
3、二次分类:把像球一样的可以任意滚动的物体放在一起,像易拉罐那样不能随意滚动的物体放在一起。
四、动手操作
1。物体从不同高度滚下来,滚落速度不同。
小结:不同高度的滚动速度不同。高架纸板上的球先滚动下来,低架纸板上的球后滚动下来。
2。从不同平面条件滚下来,滚动速度不同。
提出问题:老师这有两块板,你们看一看有哪里不同?
你们觉的球会在哪块板上滚的快?
请幼儿操作,并纪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平面的快,不平面的慢。
3、出示大球、小球,提出问题:大小两个球,同时从同样的板子上,高度、力度一样,哪个先滚下来?
(1)把能滚动与不能滚进行分类。
(2)请两位幼儿来检查。
(3)发现易拉罐与球的不同之处。
五、活动结束,师生共同收拾操作用品。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摆弄,引发幼儿对球在地面上和斜坡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为什么经常做梦用语言和*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活动准备:
1、不同粗糙、长度程度的板(洗衣板、木板、包地毯的板、滑梯等)积木、椅子、记录纸、笔等。
2、已学过做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幼儿在科学活动角对球的滚动产生兴趣。
4、在户外大场地上活动。
活动过程:
一、诱发情趣:让球滚起来
1、提问:球可以怎么玩?(滚、抛、踢等)
2、教师将球放在地上。提问:这个球怎么又不动了呢?(因为没有去踢它,拍它,没有去推它等。)
3、提问:我们那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滚得快呢?请小朋友去用那边你们自己带来的材料试试。看看到底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滚得快?
4、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提示:想想用这个洗衣板、木板怎样让球自己滚起来?还可以不用这些材料,在你的身上让球自己滚起来。(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方法)。
5、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让球滚得快的?
6、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情况。
刚才大家发现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在斜坡上也能让球自己滚起来而且球滚得很快。
二、引导体验:尝试使球滚动的各种方法
1、下面老师还想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请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想办法让2个球同时从2个不同的斜坡上滚下来你会发现什么?想想为什么?想想怎样才能让2个球同时从不同的2个斜坡上滚下来?怎样做出不同的斜坡。
2、请小朋友一边玩,一边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每玩一次都要把你的发现记下来。记录的内容要让别人一看就明白。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引导。(提示:小朋友可以想出许多种办法。如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样。或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得一样高。)
三、创造表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录
1、鼓励幼儿想不同的办法进行记录,可以用(、▲;1、2;Α、Β;√、Ⅹ;-、-;Ο、ΟΟ等等)
四、成果表示:表达自己的成果
1、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和好朋友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你的发现的?*中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3、表扬运用不同方法记录的幼儿。
4、刚才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时发现了:不同的斜坡,球滚下来的速度是不同的:斜坡面一样时,坡度越大,球滚得越快;坡度越小,球滚得越慢。另外,斜坡一样高时,坡面光滑,球就滚得快,坡面粗糙,球就滚得慢。
5、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中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6、表扬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的幼儿。
五、延伸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球,这些不同的球它们在不同的地方还滚动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小朋友可以先去观察一下,以后我们再一起来讨论。
<本文发布于:2023-05-13 13:52: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6/7015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