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养老保险基金不存在缺口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养老保险很是熟悉吧,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社部:养老保险基金不存在缺口相关资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据悉,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社会广泛关注,议论颇多。而最近,人社部表示养老保险基金不存在缺口,以下是详细内容,以供参考!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养老金的,最近有媒体报导说我国养老金存在缺口,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养老金发放困难的问题,我想请问养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样一个情况?
尹蔚民: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社会广泛关注,议论颇多。首先,从全国目前的情况看,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是平稳的,不存在缺口。去年,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收入是2.7万亿元,总支出是2.3万亿元,当期的结余是3000多亿元,累计结余是3.4万亿元。这个数据说明,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养老保险基金不存在缺口,支付能力能够达到17个月。
第二,从分省的情况来看,确实不平衡,各省之间差异比较大。现在养老保险是省级统筹,各省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主要还是人口结构性的因素,造成了一些差距。有的省能够保发放40、50个月,有的省保发放1、2个月,去年的统计数据,有7个省当期收不抵支,但这7个省都有累计结余。就像我们小家过日子,这个月收入1000块钱,可能你花了1100块钱,亏了100块钱,但是你不需要借债,因为你还有10000元的存款,完全够你支付。这7个省动用历年结余,也不存在硬缺口。
第三,从长远来看,我们对这个问题确实需要关注,要未雨绸缪,主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这需要我们增强基金的持续发展能力。关于这方面的措施,前面我已经讲了,大概有七八条措施,核心都是围绕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的。
讲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一个基本的方向:第一是公平,第二是可持续。所以对这个问题,我觉得社会各界可以放心,通过我们将来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确保养老保险待遇的发放,这是万能钥匙电影没有问题的。谢谢。
养老潘严金缺口产生的原因
第一原因就是转制成本。1997年***颁发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立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过渡到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这时就有两类人的养老金存在了问题,一类是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他们没有个人账户。另一类是改革前参加工作而改革后退休的“中人”,他们的个人账户建账时间短。而政府不能让这两类人因为制度转化而无法领足养老金,所以直接挪用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资金,导致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第二个原因就是人口老龄化。中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来自金羊网养老金数据,到2020年60岁以上老人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8%,到20我的世界我做主敷衍怎么读34年将达到22.8%。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老龄化冲击下中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我国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朋友干杯原唱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
第三个原因就是较为单一的投资渠道。养老金投资渠道非常狭窄,除了银行和国债,几乎没有其他渠道。而我国的存款利率总体上不敌通货膨胀率,实际为负利率的银行存款处于贬值状态。而大部分投资国债,也只是投资中短期的,真正能实现增值的长期国债处于空白。
地方养老金缺口当如何填补
1、中央财政加大对养老金缺口较大地区的支持力度。公共财政不同于个人财产,讲“全国一盘棋”不存在障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即是此意。
2、调拨养老金富裕地区的资金填补缺口,应当在财税政策上适当优惠,打通“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通道,让养老金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缴费者,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养老预期,配合全国统筹。
3、将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剥离开来。社会统筹账户交由政府兜底,个人账户交由市场,让个人账户不再空转,这样既可减轻财政压力,还能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市场,让个人账户不再空转,这样既可减轻财政压力,还能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养老金全国统筹对个人有何影响?
疑问1:个人养老金待遇是否会受影响?
养老保险缴费虽全国执行统一的费率标准,但由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缴费基数不同,造成不同地区的人缴费金额存在较大差距。这也就反映在了养老保险的待遇上,多缴多得。因此,在养老金全国统筹形成后,各地养老金待遇还会执行原计算基数和计算方式,反映到每个人的养老金待遇上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并不会因为基金全国统筹了,待遇也会一刀切。
疑问2:缴费费率是否会降低?
此前,人社部曾表示,我国五种基本保险的缴费费率偏高,未来将逐渐下调,目前已下调了用人单位和个人的失业保险费率。在五险中占比最大的养老保险,目前全国统一的缴费费率为用人单位20%,个人8%。全国统筹后,各省市养老金将有一个全国财政的调配。未来,用人单位的'缴费费率可能考虑降低,但个人缴费费率调整可史记第一篇能性不大。
疑问3:养老金“十二连涨”是否继续?
养老金的“十一连涨”已给部分基金并不充裕的省份增加了不小的压力,在实现了养老金全国统筹后,养老金结余较多的省份基金汇入大盘子,或将对养老金有压力的省份在养老金调整时给予更多的财力支撑。国家曾表示要逐渐缩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之间的差距,有了养老金统筹大盘子的保障,增加了未来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实现连涨的可能性。
养老金缺口问题,可能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
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在参加养老保险时,会考虑养老金有缺口,未来他们会不会领取不到养老金?这种担忧是多虑的。我们要正确理解养老金缺口。
说实话,我们养老保险制度是以现收现付制为基础的,只要当期养老保险收入大于支出,就可以理解为不存在缺口。另外,只要我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是正数,也不存在缺口。为什么呢?因为短期内我们养老金能够正常发放的。
2019年末,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是5.46万亿元,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2919亿元,支出49228亿元。所以,是不存在任何缺口的。2020年由于我国实施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养老保险累计结余由5.46万亿元下降至4.7万亿元。虽然当期结余为负值,由于仍然存在累计结余,实际上还不存在缺口。
进入2021年以后,我国的养老保险政策恢复正常。根据202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2021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约为8.91亿元,支出约为8.64万亿元,当年结余2768亿元。全部社保基金年末滚存结余预计超过9.3万亿元。
但是如果我们长期看待养老保险基金,确实存在一定的收支压力。
第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未来的年轻人不断减少。2019年我国年龄阶段人口分布是,45~49岁、5童装进货0~54岁。年龄阶段的中老年人数量分别是1.22亿和1.19亿。可是10~14岁、15~19岁的孩子数量分别是7672万和7154万人。老年人退休以后需要养老定做蛋糕金支持,年轻人数量减少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肯定不足,未来养老压力会很大。
第二,收缴不规范。目前我们的养老保险收缴政策主要还是以企业自觉申报为企业文化的理解主,如果企业不自觉,只能依靠行政部门的主动检查和劳动者维权。因此,社会保险的征缴效率比较低。很多民营企业都是按照最低基数给职工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缴费,这样就会出现保险费漏逃的情况。
第三,投资渠道缺失。我们的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7万亿元,目前只有1.2万亿委托中央代为投资管理。剩余部分主要是以银行存款和国债为主。投资收益率较低。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国家也是殚精竭虑的努力找出解决方案,通过各种措施来确保社会保险的收支平衡、长期稳定运营。
第一,推动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不过不用担心,延迟退休政策首先是渐进式的,然后还会有弹性实施的方案,最后辅以养老金的激励政策,相信能够得到更多的人的支持。近年临近退休的老人普遍受到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会很小,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人遇到延迟退休的人概率更高可要仔细规划一下;国家还会放开过去的强制退休政策,对于延迟退休人员养老金实施激励,对于企业雇佣老年人可以实施优惠政策,允许部分人选择自愿延迟退休,也能舒缓养老金的供养压力。
第二,提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目前这一政策只是停留在专家建议阶段,但是确实具有可实施性。我国的法定缴费年限只有15年,跟日本、德国等国家的40年确实差距很大,美国虽然只要求40积分,但是是以社会保险强制缴费的方式很少有人会应缴未缴。很多人在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以后,就选择根据实际情况缴费,未来可逐步提升至二十年,甚至更久。不过这种延迟缴费年限的政策,一般对于已经参保的人群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只要想享受养老保险还是尽早缴费吧。
第三,加大政府投入。其实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政府补贴投入已经占到了相当一部分。2020年中央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高达5,800亿元。2021年财政补贴社保基金预算为2.27万亿元,占到了全部社保基金收入的1/4以上。2020年底国家将实现将10%的国有企业股权划拨社保基金,不仅能够充实社保基金,而且还能每年给社保基金带来固定收益。
第四,实施全国统筹。目前我们仅仅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各个地方的退休年龄政策、收缴政策还是有差别的,社保基金仍然非常分散。高达4.7万亿元的结余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出投资效益。这样更有利于制定规划,统筹社保基金收支。
另外国家还可以采取优惠政策,逐渐吸引更多的年轻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进一步扩大全国社保基金的规模以应对风险和老龄化。
总之办法还是有的,大家无需担心。社会保险法规定,当养老保险出现支付不足时,由政府予以补贴。所以,我们的养老金肯定能够按时发放的,放心好了。
<本文发布于:2023-05-12 14:55: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6/6578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