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2台词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采取了碎片似的剪辑方式,进行了不同地域之间的组合和嫁接,讲述了同一种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间的变化,这部纪录片用味道营造出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关于《舌尖上的中国2》的经典台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舌尖上的中国2》台词
1、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改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2、甜食是人类最简单最初始的美食体验,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作为早期人类唯一的甜食,蜂蜜能快速产生热量,补充体力,这对我们的祖先至关重要,和人工提炼的蔗糖不同,蜂蜜中的糖,不经过水解,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在中国的厨房,无论制作菜肴还是甜点,蜂蜜都是其他糖类无法替代的。当然,白马甲最喜欢的是酥油蜂蜜。
3、眼前的食物,可能来自遥远的大海和高山。
4、食材的获得,需要超长的辛苦和耐心的等待,这样的法则同样适用于大山。
5、无论是靠山还是靠水,劳动者都有专属于家人的美味。
6、独居的老人也要犒劳一下自己,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白无奇。辛苦的劳作,给全身心带来的那种幸福,从来也是如此。
7、舟山到上海的鲍鱼,珠海到成都的石斑,广西到北京的蔬菜,昆明到***的菌类,今天的物流和今人的胃口,大大加快了食材迁徙的速度,路途之上,行色匆匆的已经不止是人,食物也在传播流转,聚散之间,衍化出不同的形态和风味。这口大锅,当地人称作鏊子,加工的是山东标志性的主食——煎饼。
8、今天,从大雨到肉,到家常小菜,煎饼几乎可以包裹一切,并且多寡随意,但对地道的山东人来说,最适合卷在煎饼里的,似乎还是一根大葱,山东人最看重质地和口感,煎饼入口回甘,但对人的咬合力是一个挑战。
9、从形态到内容,从神到形,饼卷的变化千姿百态,这看似食物们的自助旅行,追根溯源,其演变终垃圾分类台账究离不开人的流动和迁徙。
10、做腌鱼首先要制作甜米,糯米淘洗干净,上灶蒸,等糯米熟透,加酒曲发酵,鲤鱼吃饱了稻花,正是最肥最甜的时候,与其说捕获食材,不如说更像是是一场户外亲子游戏。
11、稻花鱼去内脏,在灶上摆放整齐,用微弱的炭火熏烤一夜,现在需要借助空气和风的力量,风干与发酵,将共同制造出特殊的风味,糯米布满菌丝,霉菌产生的各种酶,使淀粉水解成糖,最终得到爽口的酸甜。甜米混合盐和辣椒,一花椒的功效同塞进鱼腹中,稻花鱼可以直接吃,也适合蒸或油炸,不管用哪种做法,都盖不住腌鱼和糯米造就的迷人酸甜。
12、一勺鱼酱,足以让最平常的食材陡然变得酸楚动人,这是一年中最美味的团聚,也注定是一顿百感交集的晚餐。
13、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他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14、半身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
15、甘肃山丹牧场,老谭夫妇准备向下一站出发,又是一次千里跋涉;宁夏固原,回乡的麦客们,开始收割自家的麦子;东海,夫妻船承载着对收获的盼望,再次起锚。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16、别人眼中的虚度生活在我眼里却是无比珍贵的时光。
17、25年,相比一个城市的兴衰流转,显得短暂。但对一个人来说,却足以酿出浓厚的乡情。
18、一个成功的厨师,并不只依赖青春,更仰仗厚重的经验。
19、所有由美食纪录片引起的垂涎之心皆可从这里找到最好的出口, 一切思乡、怀旧、想家的情绪都能在这里得到最温暖妥帖的安放。这里没有复杂的技法、炫目的配料、精致的器皿,只有与纪录片一脉相承的食物本身的质感、美味。
20、木榨榨油,传承一千多年的古老工艺。电力机械时代,血肉和草木之间的对决,依然焕发着原始的.生命力。
21、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的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的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22、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然而,究竟是人改变了食物,还是食物改变了人?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啄,总会为我们津津有味地一一道来。
23、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至圣所,慰籍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24、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
25、半生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
26、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27、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经历了太多的苦痛和喜悦,中国人总会将苦涩藏在心里,而把幸福变成食物,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之上。
28、历史对于旁观者是一段故事,对于亲历者是切身的喜悦和感伤。
29、用舌尖上的苦涩来掩盖肉体的疼痛,用满脸的苦笑来中和心底心所的酸楚。
30、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中国幕课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简介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是一部中华美食文化纪录片,该片延续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
该片介绍了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通过美食,使人们可以有滋有味地认知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是招财的图片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续集,于2014年4月18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我读懂了友谊CCTV-1)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开播,并在爱奇艺、乐视网等多个网络平台同步播出。
剧情简介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作为一部探讨中国人与食物之间关系的美食纪录片,以食物为窗口,读懂中国——通过美食,使人们可以有滋有味地认知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 “一方水土一方人”,该片将通过展示人们日常生活中与美食相关的多重侧面,描绘与感知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家族观念、生活态度与故土难离。人们收获、保存、烹饪、生产美食,并在其过程中留存和传承食物所承载的味觉记忆、饮食习俗、文化样态与家常情感。该片共8集,从时节、脚步、心传、家常、秘境、相逢、三餐七个角度来讲述中国美食故事,另外第八集揭秘“舌尖”拍摄背后的故事。
作品评价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众多饮食节目中脱颖而出,靠的绝不只是饕餮的美食,它一方面把美食深埋进最平凡的乡野民间,一边把食物上升到民族性和文化的高度,让观者不自觉的在舌尖上展现出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性。(腾讯网评)
该片的制片人似乎更在意扣动观众的心弦,而非味蕾。食物的制作者和食用者成了主角,而不是食物本身,有喧宾夺主之嫌。《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似乎已变成一档爱国主义教育节目,而不再是一部纯粹的美食纪录片,该片尝试将个人情感上升至政治层面。(《中国实时报》评)
该片从饮食这一日常生活行为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说教式”宣传色彩,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没有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透过一些非主流的边缘人物、小事件呈现社会较为亲切和人性化的一个维度。接地气的镜头,撩起了观众的馋虫,也在食欲里注入一股五味杂陈的感怀。通过“舌尖”展示美食的这个渠道,观众看到香港特产了社会变迁和人的命运流传,看到了倔强、节俭、坚韧的民族性格。(人民网评)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和《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各有特色,避免了雷同,《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有人物,有故事。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是视觉、色觉、味觉等写熊猫的作文物理上美食冲击的话,那么《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则把精神上、人性层面的东西融入了美食,带有精神冲击,对纯物理上的美食进行了一定的升化。(沈阳日报评)
该片所弥漫的,一种是称作“乡愁和怀旧”的情绪,这种情绪借助于食物的画卷徐徐展开,在平铺直叙中实现了电视与人的强烈共振。而另外一怎么拒绝表白种,则是出自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如果所有的食品都取材地道,所有的加工程序都秉持良心,或许我们也不会如此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四川文明网评)
该片主观意识上贬低了美食,而刻意去打人文牌,突出社会热点,涉及有候鸟打工族、留守儿童、应试教育、家长陪读、空巢老人等,但因分集导演水平不一,美食、故事的拿捏相差万里,致使矫揉造作出来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有些不伦不类。(人民网评)
<本文发布于:2023-05-12 07:2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6/6417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