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更新时间:2023-05-11 20:24:52 阅读: 评论:0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篇1

同学们,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说的是自古以来具有雄才伟略的人总是经历了很多磨难,那些纨绔子弟中很少有出色的人才。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因为勤奋读书而最终成才的人和事,你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

“囊萤映雪”说的是车胤、孙康。他们很爱读书,家里很穷。车胤就捉萤火虫放入袋子里,晚上读书用;孙康冬天在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

“悬梁刺股”,悬梁是说孙敬,发奋读书为了少睡觉,就把头发绑到房梁上;刺骨是说苏秦,读书时常睡觉,就用锥子扎大腿。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后就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画病骨支离荻教子”,欧阳修幼年丧父,母亲郑氏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妇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养子女的重担。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教欧阳修学习。欧阳修按照母亲的教导刻苦学习,终于成材。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其实,除了刚刚我们举出的那些人和事,明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宋濂,走进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一、题目解说:

1、关于马生,马君则。 “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马君则是作者的同乡,在京城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学生经考试及格,任用为政府官吏。)里读书。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召入朝觐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去拜访他。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了这篇序文,介绍自己的学***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珍惜太学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关于东阳:浙江东阳县。与作者算是同乡(同一个省)。

3、关于“序”。这王者情侣网名是一种文体。序分为书序和赠序。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赠序:开始于唐朝,唐宋以来,文人在送别时,常常以诗文相赠,有人把这些诗文集中起来,再作一篇序,就称之为赠序。后来,尽管没有什么诗文,只写一篇送别赠言的文章,也叫赠序,内容多是劝勉、赞扬之词。

本文就是一篇赠序。本文题目中的序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二、作者简介:

宋濂,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现浙江义乌人)。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朱无璋称他为:***文臣之首。刘基称赞他为:当今文章第一。著有《宋学士集》。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怠(dài)   冠(g uān)逾 yu第二声 叩(kòu)问 叱(chì) 咄(duō) 俟(sì)负箧(qiè)曳(yè)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以衾(qīn)拥覆 皆被(pī)绮绣  容臭(xiù) 烨(yè)然  缊(yùn)袍 敝(bì)衣

2、解释词语意思,疏通文意。

3、解释虚词“以”字的不同用法:

1、以衾拥覆(介词,“用”)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拿”)

3、家贫无以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4、以中有足乐者(表原因,“因为”)

5、补充: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

下列“以”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D

A、无从致书以观。 B、俯身倾耳以请。 C、不敢出一言以复。 D、以中有足乐者。

4、辨一辨,留心多音字的用法

假 jiǎ, 假扮, 假惺惺, 假借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 或借用,利用

jià, 暑假, 假期, 假条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

冠 guàn, 冠军, 夺冠, 冠名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

guān, 衣冠, 冠冕, 既加冠 帽子

舍 shě, 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舍得 放弃

shè, 退避三舍,舍利, 同舍生

臭 xiù, 无色无臭, 右备容臭 气味

chòu, 臭气, 臭骂, 臭豆腐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1)

2、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读书求学经历的特点,可以用哪个词?(艰难)(1)

3、在第一段中,“艰难”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用书中原话回答--“无从致书以观”和“无硕师名人与游”)(1)

4、为什么会有这么两点表现呢?作者是怎样解决这两个矛盾的呢?(因为“家贫”才会有这两点表现。作者是通过“借书”,“手自抄录”解决了无书的难题;是通过到百里之外的“乡之先达”那里去请教,解决了无师的难题)。(2)

5、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一层内容里,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1、勤奋好学,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诚实守信;4、抄书的读书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3)

如果说可以将作者的求学之路分为两个阶段的话,第一个阶段是幼时求学的艰难,

第二阶段则是成年后求师的艰难,那么这时候的艰难又包括哪些情况呢:

① 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 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 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组袍敝衣”。

7、文章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作者从师求学过程的艰苦,按照“衣-食-住-行”这几方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部分写的最感人?(先写行,再写住,接着写食,最后写衣,“行”这部分写得最感人,艰难跋涉,山路难走,天气恶劣,负重远行,以至于到了旅馆四肢僵硬,不能动弹)(2)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

这就涉及到本文的写作特点这个问题上来了,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善用对比,文章中有多处对比,这里作者拿自己的生活状况,衣食和后文同舍生的华丽服饰进行比较,来突出作者求学生活之艰难,特别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能发奋*强的精神。我们来一起看看当时他们的情况如何。

作者在饮食方面是怎样的?“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鱼美肉可供享受。在穿着方面呢,那些住在同一旅舍的富家子弟,服饰异常华美, “烨然若神人”,像神那样光彩艳丽。而自己则“蕴袍敝衣处其间”,一边是服装艳丽,一边是破衣烂袄。在经过这样的对比后,作者揭示出自己的精神境界“略无慕艳意”,表明他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行秽。为什么,因为“中有足乐者”, 作者追求的不是井底之蛙的寓言故事物质条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所以他就不会在吃穿上和别人比较了。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的好,比谁穿的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这是一处对比,你还能找出文中的另外一处对比吗?

比如在第一段中就写到作者像老师请教时,老师的态度和作者的态度的对比,文中的先达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用文中原句回答(这位先达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但是对人严厉,甚至冷漠,还不时发脾气)

而宋濂又是怎样对待这位“先达”的呢?你怎样评价宋廉的求学精神的?(宋廉对待这位“先达”态度虔诚而恭敬--“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致,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的'求学精神是谦虚的,有问题需要请教,不要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放弃请教的要求)(4)

第6个问题中已经分析,用老师的态度反衬作者的虚心和用功);

作者最后用一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尾。从对比中更加衬托出本文的中心,就是衬托出作者当时求学是非常艰难困苦的,经过这样的一对比,就显得更加鲜明而有说服力。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

的亲身经历,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学习了本文后,你在学习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在学习上要不畏艰难险阻,才能获得成功。

26、 请写出关于苦读、勤学的名言诗句。

名言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业精于勤荒白酒制作过程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发悔读书迟。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篇2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①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②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一则古人悬梁刺股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导入。其实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勤奋读书的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呢?引导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相关故事(王羲之刻苦勤奋的故事;囊萤映雪;成门立雪;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文题背景

宋濂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初文学家。年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文集》。

关于“序”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东阳)一位姓马的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序)。这是一篇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易错字嗜(shì)学砚(yàn)逾(yú)约叱(chì)咄(duō)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烨(yè)然持汤沃(wò)灌以衾(qīn)拥覆绮(qǐ)绣俟(sì)缊(yùn)袍敝衣

多音字容臭(xiù)既加冠(guān)僵劲(jìng)2四支僵劲支---肢“肢体”皆被绮绣被---披“梅朵儿穿”

学生自读,梳理文意

重点字词致:得到。假借:借。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读书。走:跑。逾越:超过预定的期限。以是:因此。既加冠:已经到了成年。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尝:曾经。趋:奔,快走。叩:请教。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稍降辞色:言辞放委婉些,脸色放温和些。叱咄:训斥,呵责。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2.一词多义

以衾拥覆(用,介词)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拿,把,介词)无从致书以观(来,连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助词)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弗之怠:之:指抄书。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3.词类活用

笔.录用笔抄写。(名词做状语)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汤:古——热水今——菜汤走送之走:古——跑今——行走尝趋百里趋:古——奔,快走今——趋势卒获有所闻卒:古——最终今——士兵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借今——假期5.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具体研习

(一)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二)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明确:得书之难,求师之难,求学之苦。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明确: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四)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不同。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三、深入思考

(一)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如第一段中一开始就运用对比,“嗜学”与“家贫”这对尖锐的矛盾,意在刻画作者能克服困难勤勉好学。第二段写求学的艰苦情况。写家中穷苦、路途险恶等衣、食、住、行,这一切都表现一个“苦”字,目的是与同舍生形成对比,也表现自己外表虽苦,内心却乐。对比中无不是从正面教育勉励马生。

(二)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明确: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酸浆水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

四、延伸拓展:

宋濂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五、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rdqu护照用英语怎么说o;,“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等等。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序的有关知识

2、学习古人的勤奋好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书序”和“赠序&红茶用英语怎么说rdquo;的区别

2、学习文章用对比手法表现主题的手法

3、掌握重点实词的用法,积累相应的文言知识

三、教学难点

1、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2、教育学生勤奋治学,不怕吃苦

四、教学计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时,经常会用孟子的哪些话来安慰并鼓励自己?学生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老师总结:古今中外在逆境中成十全十美的反义词就事业的人不胜枚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了解他的成功之路

(二)作者简介

他是明朝主要的***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三)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四)听录音,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自主完成以下内容

1、学生自渎课文后,分组活动

①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讨论解决

②回忆学过的文言常识,积累常用文言词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①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3)

嗜 叩问 叱咄 俟 负箧曳屣 皲裂 媵人 馁 衾 烨然 缊袍

②重点的实词

无从:没有办法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以是:因此

患:担心,担忧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叱咄:训斥,呵责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租赁方询问 穷冬:冬末

沃灌:浇洗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绲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旧

③通假字(出示幻灯片4)

⑴同舍生皆被绮绣 ⑵四支僵劲不能动

④古今异义词(出示幻灯片4)

⑴媵人持汤沃灌 ⑵ 右备容臭 ⑶走送之

<

本文发布于:2023-05-11 20:2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6/6207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东阳   教案   马生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