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

更新时间:2023-05-11 20:19:43 阅读: 评论:0

《马说》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马说》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去旅游英语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关键字词的读音:骈、石、槽枥、食马者、见

2、掌握下列字词的含义或用法:策 临 祗 其 食 骈。其、能、食等含义

3、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解释全文。

4、根据提供的背景材料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重点:

一、掌握常见字词含义及用法。

二、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体裁

师:请学生列举和马有关的成语(如: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龙马精神、塞翁失马等等), 那么我们把能日行千里的马称为什么呢?(千里马)听说过伯乐相马的故事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文学家的散文作品《马说》。有谁愿意为大家解释这一课题呢?明确:“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等生蚝怎么选。

二、疏通全文

本文短小精悍,文意并不深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读课文,并大胆提出疑难问题,争取小组内探究解决,有困难的作出标记,全班共同交流探究。

总结一字多义、通假字、重要词语的含义

1、 解释下列 一字爱眼护眼小口诀多义

能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

食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食不饱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其①不知其能千里(代词,千里马) ②其真无马邪(反问词,难道)③其真不知马也( 副词,恐怕)

之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无意义)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使) ②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2、解释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 喂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 才能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 表示疑问,相当“吗”

三、内容理解

1、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哪些句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呢?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千里马被埋没了可悲可叹,我们在读时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呢?

(语速较缓,语意中透出些惋惜之情。)

4、罪魁祸首是谁?

5、文章通过哪些动作行为和语言来表现食马者的愚妄。

6、对此韩愈表达了他强烈的遣责,是哪一句呢?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是什么促使韩愈写《马说》呢?是目睹了千里马的遭遇有感而发还是另有所指呢?出示课件了解韩愈写此文的背景。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分析千里马、饲马者的象征意义。

8、韩愈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对食马者的愤慨在文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那么他将马尽千里之能的渴望寄托到谁的身上呢?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认为千里马的有无关键在于有无伯乐。)

《马说》中伯乐、千里马和常马分别喻指什么?寄托了什么寓意?用了什么写法?

(千里马--人才 伯乐--赏识人才的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借物寓意)

四、 拓展延伸

畅所欲言:

1、结合现实思考:你认为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性作用么?

2、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

指导学生要敢于跳出课本,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将目光更多投向课本外的世界。)

《马说》教案 篇2

一、导入

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见附录)

这匹千里马最终得到了伯乐的赏识,但是不是所有的千里马都能被赏识,被重用呢?

学了韩愈的《马说》,我们就知道了。

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及解题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朝著名文学家,自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唐宋八大家&rdqu村部o;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也就是中唐时期。其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之争激烈,许多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的遭遇也是这样,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毛遂自荐,可惜不得重用。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5000米跑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但始终郁郁不得志,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3、解题

请同学们看看标题,我们以前有学过与《马说》这个标题相类似的文章吗?(《爱莲说》、《师说》)。

谁来说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与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

要求读得流畅,注意语气、重音和停顿,在朗读中感知课文,

1、学生范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诵,互读(同桌之间互读,指出彼此的好与不足)

3、老师范读(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4、全班齐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1、结合注释、工具书,小组之间讨论,共同翻译。

2、分小组比赛,谁能提出问题把对方难倒?(就自己不理解的或认为重要的问题来提问)

3、派代表来翻译课文,其他同学指出翻译不足的地方,并补充。

五、研读课文,品味意境

1、小组讨论以下五个问题(男女生展开竞赛)

①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②千里马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作者要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③“食马者”是怎样对待马的?(用原文回答)

④“食马者”这样对待千里马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用原文回答)

⑤“食马者”这样对待千里马的根本原因是疯狂的头发什么?(用原文回答)

哪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老师读题,板书:伯乐、千里马、食马者)

明确: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的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因此,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性的作用。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ldquo牛仔外套怎么搭配;其真不知马也”

2、小结

文章到最后,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了高潮,正是这些不知马者、食马者的愚昧无知,才造成了千里马被埋没。

六、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1、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明确: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比喻人才。

2、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揭示“托物寓意&蓝牙技术rdquo;的写法

明确:本文论述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任,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他的这些主张,是通过对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的境遇的描叙表现出来的,这种写法就叫托物寓意。(板书:托物寓意)

七、拓展延伸

讨论:在韩愈那个时代,没有伯乐,那我们这个时代呢?有没有这种现春天用英语怎么说象?假如你是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该怎么办?

明确: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不放过任何机会,并创造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八、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给韩愈写一封我衷心的谢谢你信,抚慰他怀才不遇,愤懑难平的心情。

九、板书设计

马说

韩愈

托伯乐

物千里马

寓食马者

<

本文发布于:2023-05-11 20:19: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6/6205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案   马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