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学院 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06-19 19:12:14 阅读: 评论:0

人体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P1
共生 symbiosis
是一种生物在其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或终生与另一种生物有密切联系。
片利共生 commensalism
高二物理指在一起共同生活的两种生物,一方收益,而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互利共生 mutualism
共生生物与宿主之间在生理学上互相依存。共生双方都受益
P2
寄生 parasitism
共生者中一方收益,另一方受害
寄生虫 parasite
咸菜的腌制方法寄生中个体较小而收益的动物
宿主 host
寄生中被寄生而受害的一方
有哪些革命英雄
生活史 life cycle
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换的全部过程
P3
机会性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
有些寄生虫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处于隐形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出现异常增殖、致病力强,称为机会性寄生虫。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精冷寄生虫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联合投标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发育或变态所必需的宿主。
P4鹧鸪天是什么意思
保虫宿主(r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不仅在人体寄生,还可感染某些脊椎动物,并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阶段,起到保虫和储存的作用,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或储蓄宿主。
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or transfer host):某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体内,虽能生存,但不能继续发育,长期处于幼虫阶段,这些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P10
带虫者(carrier)
人体感染寄生虫后虽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但可携带和传播病原体,称为带虫者。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人体感染寄生虫的数量较少时,较长时期内表现较轻的临床症状。
隐形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
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也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测出病原体的寄生现象。
多寄生现象(polyparasitism)
人体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寄生的现象。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
指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寄生,常引起异位损害。
P11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
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下、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局部或全身的病变,称为幼虫移行症。
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功夫之星(parasitic zoonosis)
指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
P12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是指集体在进化过程中针对病原体感染行程的一系列防御功能,受遗传控制并保持相对稳定,不具有特异性,故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由特定抗原诱发,并针对特定抗原发生效应的免疫应答过程,故又称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P15
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多种寄生虫能有效地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长期存活和增值,这种现象称免疫逃避
P18
猫捉老鼠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borne parasitic dia)
经食物传播的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其特点是同批患者有共同分享某种食物的历史,而未进食该食物者不发病。
P26
蠕虫(helminthes)
指借助肌肉伸缩做蠕形运动的一类多细胞无脊椎动物。
土源性蠕虫(geohelminth)
生活史简单,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宿主排出的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土壤中发育为
感染阶段。人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经口感染或与污染的土壤接触过程中经皮肤感染。绝大多数线虫,如蛔虫、鞭虫、蛲虫、钩虫等属此类蠕虫。
生物源性蠕虫(biohelminth)
生活史较为复杂,发育过程中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或兼有增殖,发育至感染阶段,经中间宿主感染人。由于人捕食含有感染期幼虫的中间宿主或被媒介昆虫叮咬而感染,所有的吸虫、棘头虫及大部分绦虫均属于生物源性蠕虫。
P52
夜现周期性 nocturnal periodicity
周期型的微丝蚴白天滞留于肺部的毛细血管,夜间出现于外周血液中,微丝蚴的这种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P91
伴随免疫 concomitant immunity
感染寄生虫后,宿主体内活的成虫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既不能杀死体内已存在的成虫,也不能阻止其产卵,但对再次感染的童虫(或尾蚴)有杀伤作用,这种免疫称为伴随免疫。
P173
复发 relaps
血液中的疟原虫被药物消灭,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休眠结束,进入裂体增殖,涨破肝细胞释放裂殖子进入血液,经过增殖的数量达到发热阈值,引起疟疾发作,这种情况称为疟疾复发。
再燃 recrudescence
因为机体产生免疫力或经不正规抗疟疾治疗,大部分红内期疟原虫被消灭,血内原虫密度低于发热阈值,发作停止。但血液中残存的原虫经过裂体增殖数量增加,再次达到发热阈值时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之为疟疾再燃。
P174
带虫免疫 premonition
感染疟原虫后,机体产生的适应性免疫将体内原虫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并可部分抵抗再次感染,但当疟原虫被消灭后,这种免疫力也随之消失。这种现象称为带虫免疫。
P193
虫媒病 inct-borne
医学节肢动物可以在人和(或)动物之间传播病原体,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
P198
变态 metamorphosis
昆虫发育过程中经历的形态变化称为变态。

本文发布于:2023-06-19 19:1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9929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宿主   称为   免疫   感染   幼虫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