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演变驱动机制分析_钟泓

更新时间:2023-06-19 19:09:38 阅读: 评论:0

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演变驱动机制分析
钟 泓1,黄 海2
(1.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541006;2.广西工学院,广西桂林545006)
托福难吗
摘要:在分析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使用集聚与扩散理论、引力模型等方法研究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子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旅游资源、环境和区位特性是影响空间结构演变的关键因子;经济因素、旅游资源价值因素、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状况、区位特征是驱动旅游资源空间结构集聚与扩散的驱动力;政策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推动其演变的驱动力;互利共生驱动力是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类型差异化的动力,竞争促使空间结构发生重要变化。
项目式学习
关键词:漓江流域;空间结构演变;驱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F59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10)10-0944-04
Analysis of Driving Mechanism of Tourism Resources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n Lijiang River Basin
ZHONG Hong 1,HUANG Hai 2
(1.Guilin Insti tute of Tourism,Guilin 541006,China;2.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5006,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tourist resources spatial structure successi on variati on process in the foundation,usi ng gathers and proliferation theory,attraction model to study the influence factor and the actuation mechanism which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tourism re -sources developing the spatial s tructure evolved.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ouris t resources,the environment and the posi tion characteristics affected the esntial factor which the spatial structure evolved;economic agent,the tourism resources value factor,the touris t resources spatial distribu tion cond-i ti on,the position characteristic were actuate the tourist resources spatial structure to gather with the proliferation driving influence;p olicy development,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he optimization were i mpel its evolution driving influence;mutualism driving was promotion tourist resources develop ment type variation power ,the competi tion to urge the spatial structure had the radical change.
Key words:Lijiang River Basin;spatial structure;driving mechanism
收稿日期:2010-08-26;修订日期:2010-09-21基金项目:广西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生
产力有效调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0(桂科青-0832088);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漓江流域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生产力有效调控研究0(编号:200702MS037)。第一作者简介:钟泓(1971-)女,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通讯作者:黄海(1971-)男,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人,副教授,研究
方向为户外游憩活动开发。1 研究区域现状
空间结构作为区域发展状态的指示器,是指社会经济客体
在空间中相互作用及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和聚集形态[1]。
夏季作文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随着区域旅游业发展过程不断
变化,其空间结构演变过程是旅游凝聚力促使其创新活动向旅
游开发地以外区域的扩散和传播过程,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空
间结构演变趋势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区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2]。漓江流域是国际上著名的旅游区,其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伴随着我国旅游业起步、发展而发展
的。近年来漓江流域上中下游开展了大范围的旅游开发活动,各旅游区不但在内部结构上扩展空间,而且出现向区域外围延伸发展的趋势。从1973年至今,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以自然景观为主。近年来,桂林市区旅游用地量明显增大,主要分布在沿漓江、桃花江两岸开发新建、扩建旅游景点上。2006年,根据桂林旅游土地利用情况测算,漓江流域旅游用地占桂林旅游用地总面积的76.13%[3]。在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上,在继续巩固点)轴开发格局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桂林城区和阳朔县城为主的两个发展中心,向边缘区域呈圈层扩散的局面[4]。旅游用地量的增加一方面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另一方面表现为新开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将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因此,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结构的演变原因和演变驱动机制就成为
了研究漓江流域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重新审视漓江流域旅
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空间结构,研究其空间结构演变的原因、
驱动机制,将有助于全面理解掌握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
构演变特征与规律,对全国其他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结构的
演变机制研究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2 空间结构演变驱动机制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空间扩散理论研究资源的集聚与扩散对漓江流
域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结构演变的推动作用,研究政策环境、产
业结构调整对其空间结构演变影响力,使用引力模型对漓江流
域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之间的空间互利共生与竞争
度。在自然资源条件相似的前提下:
T ij =G @P i A i D ij
(1),,,,,,,,,,,,,,,,,式中,T ij 为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旅行次数的量度;P i 为客源地i 的人口规模、财富或旅行倾向的量度;A i 为目的地j 的吸#
944##旅游资源#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1026(10)
引力或游客量的某种量度,D ij为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的距离;G,b为经验参数。从式(1)比较,假如两个吸引力基本一致的旅游资源点A和B,对客源地i的竞争力大小为:
T A T B =
D A
D B
b
(2)
,,,,,,,,,,,,,,,,,
式中,b为经验参数。式(2)表明,同类型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竞争力与客源地到旅游地的距离成反比。因此,如果在相邻的地域上出现两个以上的同类型旅游资源,若面对共同的客源市场,与客源地较近的旅游资源点的竞争力要大于距离远的,开发顺序宜先开发距离近的[5]。距离近的A容量未饱和时,不要开发距离较远的B旅游资源点。如距离较近的A容量已经饱和,这时开发距离较远的旅游资源点B,可起到分流作用,B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反之不能。
3空间结构演变驱动机制分析
3.1集聚与扩散驱动力分析
集聚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集聚作用之所以产生与区位指向性、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以及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要求有关。因此,集聚过程一旦开始,极易形成循环因果正反馈关系,加速集聚过程。而当集聚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出现集聚不经济。为了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将会导致一些产业出现从集聚地迁移出去的现象[6]。所谓扩散,是指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内的分散。从发展阶段看,在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的形成初期,集聚机制的作用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在空间结构发展时期,集聚机制的作用也会逐渐减弱,扩散机制的作用会逐步增强;在空间结构进入成熟期,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作用往往处于一种均衡状态,也有扩散作用超过集聚作用的,那将意味着该区域原空间布局结构的衰落和新结构的诞生[7]。季节性情感障碍
旅游资源开发是以旅游资源为对象,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为目的,以现代旅游景区开发技术为手段的一种旅游经济行为。旅游资源开发必需要建立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因此,最早被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往往在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上较强、距离客源市场较近、交通较方便和财力较充足的地区,表现出旅游资源开发的聚集效应,但是随着旅游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这些地区高质量的旅游资源不断减少,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会不断下降,而此时在远郊开发高等级的旅游资源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时旅游资源开发会向城区周边扩散,表现出旅游资源开发的扩散效应。
3.2经济因素推动旅游区集聚
漓江流域涉及到兴安、灵川、桂林城区、阳朔及临桂东北面小部分地区,除桂林市(城区)外,各郊县的经济实力相对明显较差。1998年以前,桂林市政府大规模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到1998年投入超过1亿元,桂林(城区)旅游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而这样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各郊县是无法比拟的,因此旅游资源开发相对较慢。这也是1990年以前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空间上表现为以桂林城区为中心的聚集效应的重要原因。1998年以后,阳朔县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进程的推动下,加快了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吸引到大量的内外资注入到旅游业开发中,如世外桃源旅游景区、刘三姐歌墟的开发,使阳朔县近年来的旅游资源开发向规模化、数量化发展,成为了漓江流域新兴的旅游资源聚集区和漓江流域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增长极,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因素在推动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集聚。
资源的开发能促进区域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区域经济效益的提升将会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开发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容量的有限性和级差地租的效应存在,在追求更多利润的驱动下,使开发商对资源的选择上出现围绕原开发地向周边拓展的趋势,导致资金开始向外流动。当新的旅游资源出现时,中心地的辐射效应凸显。在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正是由于经济效益的提升推动了区域旅游资源向上、下游经济欠发达区域扩散。另一方面,中心地的旅游资源开发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在/羊群效应0驱动下,其他具有同样或类似资源基础的地区加速了对本区域资源的开发力度和广度,又进一步拓展了区域旅游资源点的开发范围,出现了新的扩散形态。事实上,漓江流
域旅游资源开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90初期以聚集效应为主,90年代中期开始扩散开发,正反映了这一特点。
旅游资源价值影响其空间集聚与扩散:优越的资源禀赋将促使旅游资源开发集中于资源价值较高的地区。漓江流域旅游资源资源价值较高。从目前旅游资源开发的情况可知,资源价值高的地区往往是较早开发区。如漓江风景区、象山、独秀山、七星岩和芦笛岩等。一方面,旅游资源开发商往往选择具有较高价值的区域进行开发投资,以获得更好的开发效益,如2002年开发的超然派度假区。另一方面,旅游景区开发密度的加大,游客量的不断增多,桂林市区环境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环境质量降低最终会影响游客的游兴和感受,进而影响到旅游开发经济效益。因此,一些环境意识强的旅游投资者,便将旅游开发投资转向市郊环境更加优越的地区,从而推动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在开发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
美国学生签证
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分布紧密度促进集聚:旅游资源单体在空间上的分布紧密度,影响其在空间上集聚。如阳朔下游,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较多,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较丰富。因此,在区域旅游资源点开发的力度与广度也较大,形成具有规模的旅游区数量也较多。从研究中可知,在阳朔县域境内呈强集聚状态。由于开发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使区域内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剧,集聚效应也更强,甚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出现对资源非优区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屏蔽效应。从桂林城区起步期资源的空间集聚可知,桂林城区/三山两洞一条江0的发展对桂林周边县的开发也造成了一定的屏蔽作用。从漓江流
域上游猫儿山和灵渠空间位置对比分析可知,两个景点相距仅55k m。但是猫儿山及其周边旅游资源单体的数量和集中度比灵渠周边的旅游资源单体的数量多,集中度大。猫儿山自然保护区附近利用有峡谷景观、水域景观、植物景观和民居建筑景观,开发建设了4个旅游资源点,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沿交通道路沿线开发龙潭生态旅游景区等。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成为桂林北部地带一个发展节点,逐渐沿交通路线向周边辐射扩散,促进周边开发价值较高的生态资源开发。比较而
#
945
#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 ource Devel opment&M arket201026(10)#旅游资源#
言,灵渠周边开发的类型和数量均较少,可开发利用的单体较少,无法通过灵渠的开发扩散到周边地区的开发。因此,旅游资源价值空间分布状况成为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又一重要驱动力。
区位特性影响其空间的集聚与扩散: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不仅依赖于其资源价值因素,还与其区位因素密切相关。区位特性影响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的集聚与扩散。从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可知,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交通线路的出现和改善紧密相关。交通线路的延伸,一
方面促使旅游资源单体的被发现,被开发成景区;另一方,将旅游资源单体开发成景区,推向游客,必须依赖于可进入性的提高,提高区域的可进入性又促使交通设施建设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紧密相关。根据研究可知,阳朔县已成为漓江流域重要的旅游发展极,这与其拥有较好的旅游资源有关,也与其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密切相关。阳朔县交通条件的改善,使阳朔在开发中获得较好的区位优势,为形成漓江流域较早开发区奠定基础。20世纪50年代的阳朔交通线路少,没有高等级公路,尤其是在旅游资源富集区域交通线路等级低,可进入性较差,区域的旅游资源都处于未开发状态(图1,见封四)。1972年修建桂林至荔浦公路、阳朔至桂林改建二级公路、荔浦至阳朔段修建沥青公路。伴随着交通线路的扩展,阳朔县境内旅游资源逐渐展开,出现阳朔古榕公园、阳朔公园、碧莲峰公园等旅游资源景区。交通道路的改善使杨堤景区、阳朔西街、遇龙河、鉴山寺、聚龙潭、蝴蝶泉、月亮山等地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进入新的局面。从20世纪50年代漓江流域交通线路与2007年漓江流域交通线路对比分析可知,近年来桂林区位条件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交通线仅有两条公路,其他都是乡村公路或简易公路(图1,见封四)。而到了2007年,漓江流域已经形成了两纵(322、321)一环(环桂林城高速公路)、省级公路、县级公路互为交织的交通网络(图2,见封四)。桂林市空中航线、高速公路、铁路、公路四通八达,与国内大中城市都开通直航航线,开通了桂林到福冈、汉城、曼谷、等五条国际航线,3条区际航线,将桂林与国内外连成一个整体。近年来,广西境内外高速公路建设的跨域式发展,更使主要客源地广东省到阳朔的汽车时间距离缩短到了10h。正是由于交通线路的修建,使漓江流域拥有了便捷的交通,促进了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根据实地调查可知,漓江流域交通线路沿线旅游资源尤其密集,旅游资源开发的集聚与扩散与区位条件的变化有直接作用。
4政策环境与产业结构调整驱动力
4.1营造发展环境,制定发展政策
政策环境对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结构的影响,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影响。2009年,桂林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1800万人次,这与桂林市历届政府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政策和所采取的旅游发展措施紧密相关。政策出台加强了对全市旅游业的宏观指导和具体指导,推动了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结构的演变。
桂林市先后投入上百亿元资金用于景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漓江资源,各级政府的政策都推动了旅游资源开发。目前,如青狮潭水库已建成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两江四湖0通过环境整治,已建设成水上休闲游览景区。
4.2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
1978年以前桂林市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产业产值占全市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3.4%。1980年桂林市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旅游景区景点,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8]。2000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图3),2008年的产业结构为19.4B45.2B35.4(图4)。
图3桂林市历年生产总值按产业分布图
图4近30年来桂林市三产比例变化对比
桂林市历届政府均将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推动旅游资源开发经济效益的提高。2009年共接待游客1860.08万人次,同比增长14.33%;实现旅游收入126.92亿元,同比增长26.59%[9]。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桂林产业发展的重心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推动资金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的大规模投入,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驱动力。
4.3互利共生与竞争驱动力
互利共生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类型的差异化:互利共生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如若分开,双方或其中一方就无法生存的生物生存现象[10]。在旅游资源开发
#
946
#
#旅游资源#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Market201026(10)
华为手机照片怎么传到电脑
中的互利共生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生态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互利共生,另一方面表现在旅游资源地在产品开发类型和目标市场方面的差异性互利共生。互利共生的思想可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有利于提高旅游开发经济效益。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为了避免相互间的恶性竞争,各景区依托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出了差异性较大、具有互补性的生态旅游产品,以吸引不同的游客,满足不同的旅游客源市场。阳朔以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为特长,而兴安则以原始古朴的森林旅游资源为特色。通过设计不同的产品推动旅游资源开发,实现互利共生。阳朔/刘三姐歌墟0正是充分利用广西壮族民间歌舞的元素,结合漓江山水开发设计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印象刘三姐0。该产品推出后成为到桂林旅游的游客必游的一个项目,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印象刘三姐0的存在,延长了游客在阳朔的停留时间,也给予了阳朔其他旅游景区更多的生存空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良好局面。
竞争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结构的变化:竞争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生物的本能和行为。漓江流域上游有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游地区有发育典型的溶洞景观,下游地区是山水田园风光。虽然漓江风景区、桂林市区、阳朔和兴安等旅游景区资源开发各有特色,但由于处于喀斯特地貌区,故旅游资源具有同质性,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难免存在着竞争,而这种竞争的结果也会导致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结构的变化,尤其以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竞争最典型。1990年以前,中游开发利用洞穴有芦笛岩、七星岩等。1990年以后,中下游开发了冠岩、丰鱼岩、银子岩等。根据调查,目前在漓江流域范围内
已开发且正在用于接待游客的岩洞有12个,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区域。由于资源类型相同,开发特点相似,形成了相互竞争同一客源地的态势。为了较好地掌握漓江流域洞穴类旅游资源之间的空间竞争态势,使用公式(1)和公式(2)开展研究,主要客源地选择珠三角地区的广州市计算各岩洞的空间竞争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的可达性上,芦笛岩、七星岩和冠岩之间相差不明显,与龙门水岩、银子岩和莲花岩之间相差稍大(表1)。但总体而言,由于几个溶洞在区域内属于密集分布,距离因素并未成为影响其空间竞争形态的主要因素。
表1流域主要溶洞竞争力指数分析
地理位置洞穴主要客源地距离(km)竞争力指数中游芦笛岩392  1.0000
中游七星岩386.50.9859
中下游冠岩410  1.0459
下游莲花岩477.5  1.2181
下游龙门水岩460.5  1.1743
下游银子岩470  1.1989
从芦笛岩和七星岩近年接待游客量的比较可知,20世纪90年代末,芦笛岩和七星岩的游客量已经开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新开发的冠岩则成为90年代末期游客的新兴选择地。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芦笛岩和七星岩洞穴内环境,历年接待游客量较大,开发时未注意保护,观赏价值急剧降低,使洞穴环境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溶洞景观在同一范围内出现较多,使游客在进行溶洞景观选择中更多地考虑选择新开发的或具有独特游览方式的洞穴景观,从而导致芦笛岩和七星岩等早期开发的溶洞尚未充分开发利用就面临失去市场的局面。这样的竞争形态,使投资商加快了对新溶洞的开发力度和广度,以争夺客源地,达到实现分流游客的目的。
不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存在竞争,但其竞争的激烈程度比同类资源开发之间的竞争小。这类竞争的胜负主要处决于各自资源的特色和品位、所处地区位、交通条件、环境条件和经营理念等。如处于漓江上游地区的华江超然派生态旅游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特色,虽然距离桂林市区较远,但在其资源独特、环境优良、自然野趣、与遇龙河田园旅游区竞争相对不大而取得了竞争优势。一般而言,在同一地域同类型旅游资源开发竞争中会使景区间的空间距离尽量延伸。如银子岩、冠岩、丰鱼岩与桂林市区的七星岩和芦笛岩都相隔较远,而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则不存在上述规律。但是,无论是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竞争,还是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竞争,其结果均会使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5小结
最好听的十首轻音乐
漓江流域空间结构演变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因素推动旅游区集聚,旅游资源价值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集聚与扩散,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状况促进集聚,区位特性影响旅游资源空间结构集聚与扩散;政策环境、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推动其空间结构的演变;互利共生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类型出现差异,竞争驱动着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结构发生重要变化。
参考文献B
[1]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B137-
186.
[2]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成长及其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分析[J].桂林旅
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B30-35.
[3]桂林市旅游局.桂林旅游发展规划[Z].2008.
[4]钟泓.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北京林
业大学.
[5]保继刚,侯灵梅.非市场竞争条件下喀斯特洞穴旅游竞争研究[J].旅
游科学,2007,(6)B52-58.
[6]樊信友.论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形成机制以九寨沟为例
[J].特区经济,2008,(11)B168-169.
[7]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B1.
[8]王艳梅.桂林市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B50-63.
[9]广西区统计局.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桂林地市合并10周年经济
社会发展回顾[EB/OL].广西调研网:v.c n/news/ showne ws.asp?newsid=5774.2008-11-26.
[10]孙儒泳,李搏,诸葛阳,等.普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11]桂林交通志编撰委员会.桂林市交通志[M].桂林:桂林人民出版
社,2004B6.
二次分配[12]桂林旅游局.桂林旅游志[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B11.
[13]桂林市政府.桂林市志[M].桂林:桂林人民出版社,1999B1.
[14]桂林市旅游局.桂林旅游志[M].桂林:桂林人民出版社,1999B12.
#
947
#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 ource Devel opment&M arket201026(10)#旅游资源#

本文发布于:2023-06-19 19:09: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9929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资源   开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