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基层工作调研报告篇一1、基本情况
**村位于鄱阳县东北部。东与本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为邻,北与安徽省东至县相连,南与枧田街相接,西毗侯家岗乡。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分别为中一,中二,冯家山,伍村,关山坞,芝城,东仓,檀树冲。334户,总人口1367人,水田面积471亩,旱田面积90亩,山林面积18812.7亩。全村党员43人,女党员5名,困难户38名,五保户10名,孤儿11名,留守儿童170名,空巢老人45名。人均年收入2200元,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油菜、芝麻,养殖业为渔业。村集体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和林业。
2、 经济发展现状
**乡**村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的不便,经济长期滞后其他乡镇。2019年人均收入2200元,远低于镇平均水平。经过调查,**村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渠道:一是靠传统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这是村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除此之外,还种植了毛竹、板栗、棉花、油菜、芝麻等经济作物,但由于结构、资金、销售等因素制约,所以没有形成规模。其次就是依靠外出打工赚钱。据统计,**村2019年外出打工的人数达到512人,占总人口的1/3还多。
3、 制约本村发展的瓶颈
在“两委”班子的领导下,**村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本村的一些不足,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交通不便,从本村通向其他乡镇的公路,目前大都路面已经坑坑洼洼,而且道路曲折狭窄,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出行和工业车辆的出行,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资金、销售等因素制约,没有形成规模;医疗卫生方面落后,医疗队伍整体水平不高。这一系列的原因,是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4、 基层组织建设
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党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负责主持党支部的日常工作。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党员大会,结合本村的具体情况,认真传达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导、研究、安排支部工作,将支部工作的重大问题及时提交支部委员会和支持大会讨论决定。了解掌握村干部党员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检查支部的工作计划、决议的执行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按时向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经常与村二委会成员保持密切联系,支持他们的工作,协调好本村内部党支部与村委、经联社、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关系。抓好支委会的学习,按时召开支委会民主生活会,加强团结搞好一班人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支部会的集体领导作用。
宣传委员职责。了解党内的思想情况,提出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拟定和提高学习计划的建设。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政治时事、政事和党章、党的基本知识。根据上级党委指示,围绕每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开展宣传、推动工作。指导本单位的群众学习技术、文化知识,组织本村开展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
村委会主任职责。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村党支部的各项制度,拟定发展本村经济的规划,全力以赴抓好村级经济工作,做好本村农村各项设施建设,坚持做好村级财务每年收入平衡,略有余。团结好村委一班人,做到作风正派,奉公廉洁,使经联社、妇代会、民兵、共青团各级组织在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抓好全村农业生产工作,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及时掌握农业信息和农业新技术,做好三农服务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山林管理,努力开发山林资源,发展效益林业,增加集体收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做好各企业与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大力招商引资,规范好企业合同签订工作,督促各企业及时上缴各种应收款项;积极推进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抓好计划生育、土地管理、人民调解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实施,努力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组织好村民小组组长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生产生活技能,及时调解存在的实际问题。
村党支部工作职责。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为指南。讨论决定本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村合作社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领导村民委员会、合作社、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的章程充分行使职权。抓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负责对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做好培养发展新党员工作。负责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抓好本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
村委会成员在支书王甫汉和主任王俊松的带领下,努力学习科学理论,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村村委会成员6人,其中大学生村干部1人。村委会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分工明确,圆满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受到乡党委的表扬。
针对本村的具体情况,认真的分析了限制本村发展的瓶颈,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工作:
1、 完善村级公路的修建,地面全面硬化。为本村的经济发展打好地基,铺平道路。
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集体经济。由于结构、资金、销售等因素制约,没有形成规模,所以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先进人才,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3、 加强医疗水平和医疗队伍的建设。医疗事业关系人们的健康,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寻求有价值招商线索。鼓励引导自主创业,发展外放型高效农业,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解决我村出现的空巢现象、留守问题以及农村人才缺乏问题。积极排查招商引资线索,寻找好的招商信息平台,要鼓励优秀青年创业,以一带百,全民致富。
本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财政情况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资金不足而搁浅。建议考虑筹建村办创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参入股份,这样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财政收入,也可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2. 培训党员
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和大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增强我村基层组织活力,更好地与时俱进。
3.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今后我会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实施“对口培训”。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定期组织收看,为党员干部播放政教视频,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其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指导农民观看种植、养殖科教视频,用科学知识与“土”经验结合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4.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电视和远程教育平台外,村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村民劳作之余,只能请戏班,听听大戏,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单调。建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和健身活动场地,购置图书报刊供村民阅览,组织有技术的村民,办起各种编织、刺绣、木工等学习班,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自己可以娱乐自己,既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长他们的致富本领,更好地促进我村乡风文明。
5.发挥优势,注意各类信息动态
及时收集各类科技、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作物销售渠道,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教会他们用网络与外界沟通,开阔视野。
目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村干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委会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的发展道路。作为**村的大学生村干部,今后,我将继续扎根农村,为村委会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群众事务的服务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与**村的干部群众一起,掀开美好明天的新篇章!
农村基层工作调研报告篇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城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广大农村青年进入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以及农村干部后备力量建设的滞后。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报告,欢迎阅读。
为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情,倾听农民的心声,摸清农民的需要,按照乡党委的要求,我于3月下旬开始,历时3个月对x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x村位于x乡西北部,由、北脑、张家、原家、红岭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71户,932口人,现有党员28名,其中女党员3名。总耕地面积约1685亩,农作物以马铃薯为主,有少量的玉米、蔬菜,中药材(黄芩)种植面积达200亩左右。x村人均收入3400元左右,村内无企业,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作物的种植,经济收入单一、偏低。去年参与了街巷道硬化工程,完成了主村的巷道硬化,自然村的街道铺设,改善了村民出行困难的问题。
(一)致富路途难。目前,x村的绝大部分村民仍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只有一小部分外出务工或者经营其他副业。
1、种地收入仅仅解决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民以土为本。村民主要是靠那一亩三分地维持基本生活,由于x村大都是山地,土地比较贫瘠,向土地要收入太难。其次耕种成本过高,村民王喜龙曾算过这样一笔账:拿马铃薯来说,种一亩,需化肥约150元,农药70元,还有农膜、种子等杂费,保守估算需付出成本300元。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土豆亩产平均为1600斤,收入为1100元,减去成本,纯收益为800元。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引起减产减收,村民们辛辛苦苦忙一年,只能落个油盐钱。农民之所以种地,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为了混点口粮”。三是生产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村民种地仍然是以人畜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对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的掌握仍然很欠缺。
2、外出打工受到限制。外出打工的农民首先要有一技之长,而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缺乏技术,素质比较低,向外转移很困难,尤其近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机会更是大幅萎缩。其次,是农民的观念问题,有些农民宁愿守在土地上,坐吃山空,也不愿另谋出路。对于村上45岁—60岁的村民,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技术活干不来,重体力活又做不了,不好找工作。
3、信息闭塞,农民创富无门。受到条件所限,农民所得到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致富信息短缺、滞后,有时甚至失真,使得农民在创富时难以找到合适门路。资金也是困扰村民的一个重要问题。走访过程中许多村民反映搞种植业、养殖业缺乏资金,而很多人又受中国传统思想束缚,不敢贷款,因缺乏资金而搁置。
(二)子女上学难。走访调查中得知,有40%的家庭表示教育消费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0%,有30%的表示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1%以上,也就是说,教育消费是一些家庭的最大负担。
1、上学远。在x村有一所小学,但随着近年陵川教育改革,生源逐年减少,目前全校只有3名学生,1名老师。村里的孩子一旦升入四年级就必须到离家二三十里的冶头寄小或县城上学,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好的教育,大多数村民从一年级就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上学。虽然国家有“两免一补”政策,但一年的房租、生活费、车费仍然需要1000到2019元,对于人均收入只有千元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2、上学贵。高中教育的花销对于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更不必说大学教育。教育成本之高,已使一部分农家子弟望而却步,使大部分农家不堪重负。在x村初中毕业后就放弃学业的孩子占到了同龄人的65%。
(三)就医养老难。由于环境卫生状况差,x村不少村民,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风湿关节炎、胃病等常见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小病熬着、大病扛着。农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增长缓慢,医疗费用特别是住院费用大多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村民无钱出去医治,就随便买些止痛片、消炎药来吃,小病拖成大病,才去县城医院诊治。家里有病人,除了有医药费支出外,还损失了一个劳动力,这样的家庭将滑向更为贫困的深渊。
2、什么时候倒下,什么时候退休。x村有将近17名孤寡老人,30余户夫妻俩独自居住的老人。这些老人中,最大的84岁,最小的53岁,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只要还能动,老人们都会不同程度地下田劳作。村民王小丑,今年65岁,患有高血压、关节炎,妻子王满英今年56岁,患有脑梗塞、高血压,去年秋天左半身瘫痪,儿子一家在高平打工,很少寄钱回来,老人舍不得也没钱买菜吃,日常吃的都是自己解决的,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四)男青年结婚难。在走访过程中我注意到,该村的未婚大龄男子比较多,x村的王秦龙,40岁左右,兄弟4人全是单身。初步统计,目前该村30岁以上的男性,未婚的达16人,其中30-40岁未婚的达9人。
1、贫困是造成结婚难问题的首要原因。x村居住环境与生存条件落后,经济发展薄弱,群众生活并不富裕,无论群众的生活环境还是生活质量都处于偏低状态。
2、地理环境差。据村民们讲自从学校撤并后,为了让孩子上学,好多村民特别是中青年人都到村以外的其他地方定居,不分男女都不愿意再回本村居住,没有本事外迁的,在本村结婚也很难。照这样的发展形势,x村的将来谁也不敢想象,恶性循环,贫穷将是这里无法摆脱的桎梏。
3、男性本身的素质问题。当我与几位大龄单身汉交谈问及为什么不出去打工挣钱时,有位过路村民插嘴训斥他们太懒,有些男子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出去打工有困难。
为改变x村的现状,村民们挖井引水,远走他乡务工,学知识、学技能,为这个贫困的山村带回了新的理念和文化。同时他们深感很多事情是他们一个村无力解决的,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帮助。
(一)希望政府能将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和落实到位。我所到之处,所接触到的农民,绝大部分都知道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如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等政策,不清楚的还主动打听。一位村民说:“这几年国家的政策是最好的,我们老百姓有了真正的奔头,希望能长期坚持下去。”
(二)社会及有关部门对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应该高度重视。解决入学难和留住教师难的问题,加强村级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农村的头等大事,盼望有关部门给予村级小学更多的关注。
(三)农民对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农资市场行情等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多。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多给予关心和支持,多在农业生产知识的普及、农产品销路的扩大和顺畅上下功夫。
近几年党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老百姓都有深刻的体会。纵观上学难、看病难、就医难、养老难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穷,这些都是穷造成的,针对此次调查走访,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精心打造致富信息平台。调查中发现,农民最渴望的就是信息,缺乏信息的农民在选择外出就业与项目投入方面往往举棋不定,心中没底,容易由于判断失误而走弯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对农民就业与增收至关重要,我们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组织相关涉农单位及时搜集与地方实情相符的农业科技信息,并通过宣传,使农民了解了劳动力市场,提高务工收入。
(二)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建设。从群众最关心、最盼望实事入手,继续加大村村通工程实施力度,改善我村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做好饮水安全工程,巩固和扩大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强和完善我村计划生育工作。
(三)重点支持发展种养殖业。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种养殖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项目。针对好的致富项目,应加以鼓励并给予支持,在农村小额贷款方面给有致富项目的农户加以支持,使农民更快的富起来。
(四)注重新型农民培育。通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打造现代新型农民,切实提高群众素质,推进农村全面进步。
农村基层工作调研报告篇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城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广大农村青年进入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以及农村干部后备力量建设的滞后。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报告,欢迎阅读。
为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情,倾听农民的心声,摸清农民的需要,按照乡党委的要求,我于3月下旬开始,历时3个月对x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x村位于x乡西北部,由、北脑、张家、原家、红岭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71户,932口人,现有党员28名,其中女党员3名。总耕地面积约1685亩,农作物以马铃薯为主,有少量的玉米、蔬菜,中药材(黄芩)种植面积达200亩左右。x村人均收入3400元左右,村内无企业,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作物的种植,经济收入单一、偏低。去年参与了街巷道硬化工程,完成了主村的巷道硬化,自然村的街道铺设,改善了村民出行困难的问题。
(一)致富路途难。目前,x村的绝大部分村民仍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只有一小部分外出务工或者经营其他副业。
1、种地收入仅仅解决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民以土为本。村民主要是靠那一亩三分地维持基本生活,由于x村大都是山地,土地比较贫瘠,向土地要收入太难。其次耕种成本过高,村民王喜龙曾算过这样一笔账:拿马铃薯来说,种一亩,需化肥约150元,农药70元,还有农膜、种子等杂费,保守估算需付出成本300元。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土豆亩产平均为1600斤,收入为1100元,减去成本,纯收益为800元。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引起减产减收,村民们辛辛苦苦忙一年,只能落个油盐钱。农民之所以种地,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为了混点口粮”。三是生产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村民种地仍然是以人畜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对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的掌握仍然很欠缺。
2、外出打工受到限制。外出打工的农民首先要有一技之长,而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缺乏技术,素质比较低,向外转移很困难,尤其近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机会更是大幅萎缩。其次,是农民的观念问题,有些农民宁愿守在土地上,坐吃山空,也不愿另谋出路。对于村上45岁—60岁的村民,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技术活干不来,重体力活又做不了,不好找工作。
3、信息闭塞,农民创富无门。受到条件所限,农民所得到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致富信息短缺、滞后,有时甚至失真,使得农民在创富时难以找到合适门路。资金也是困扰村民的一个重要问题。走访过程中许多村民反映搞种植业、养殖业缺乏资金,而很多人又受中国传统思想束缚,不敢贷款,因缺乏资金而搁置。
(二)子女上学难。走访调查中得知,有40%的家庭表示教育消费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0%,有30%的表示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1%以上,也就是说,教育消费是一些家庭的最大负担。
1、上学远。在x村有一所小学,但随着近年陵川教育改革,生源逐年减少,目前全校只有3名学生,1名老师。村里的孩子一旦升入四年级就必须到离家二三十里的冶头寄小或县城上学,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好的教育,大多数村民从一年级就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上学。虽然国家有“两免一补”政策,但一年的房租、生活费、车费仍然需要1000到2019元,对于人均收入只有千元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2、上学贵。高中教育的花销对于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更不必说大学教育。教育成本之高,已使一部分农家子弟望而却步,使大部分农家不堪重负。在x村初中毕业后就放弃学业的孩子占到了同龄人的65%。
(三)就医养老难。由于环境卫生状况差,x村不少村民,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风湿关节炎、胃病等常见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小病熬着、大病扛着。农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增长缓慢,医疗费用特别是住院费用大多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村民无钱出去医治,就随便买些止痛片、消炎药来吃,小病拖成大病,才去县城医院诊治。家里有病人,除了有医药费支出外,还损失了一个劳动力,这样的家庭将滑向更为贫困的深渊。
2、什么时候倒下,什么时候退休。x村有将近17名孤寡老人,30余户夫妻俩独自居住的老人。这些老人中,最大的84岁,最小的53岁,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只要还能动,老人们都会不同程度地下田劳作。村民王小丑,今年65岁,患有高血压、关节炎,妻子王满英今年56岁,患有脑梗塞、高血压,去年秋天左半身瘫痪,儿子一家在高平打工,很少寄钱回来,老人舍不得也没钱买菜吃,日常吃的都是自己解决的,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四)男青年结婚难。在走访过程中我注意到,该村的未婚大龄男子比较多,x村的王秦龙,40岁左右,兄弟4人全是单身。初步统计,目前该村30岁以上的男性,未婚的达16人,其中30-40岁未婚的达9人。
1、贫困是造成结婚难问题的首要原因。x村居住环境与生存条件落后,经济发展薄弱,群众生活并不富裕,无论群众的生活环境还是生活质量都处于偏低状态。
2、地理环境差。据村民们讲自从学校撤并后,为了让孩子上学,好多村民特别是中青年人都到村以外的其他地方定居,不分男女都不愿意再回本村居住,没有本事外迁的,在本村结婚也很难。照这样的发展形势,x村的将来谁也不敢想象,恶性循环,贫穷将是这里无法摆脱的桎梏。
3、男性本身的素质问题。当我与几位大龄单身汉交谈问及为什么不出去打工挣钱时,有位过路村民插嘴训斥他们太懒,有些男子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出去打工有困难。
为改变x村的现状,村民们挖井引水,远走他乡务工,学知识、学技能,为这个贫困的山村带回了新的理念和文化。同时他们深感很多事情是他们一个村无力解决的,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帮助。
(一)希望政府能将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和落实到位。我所到之处,所接触到的农民,绝大部分都知道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如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等政策,不清楚的还主动打听。一位村民说:“这几年国家的政策是最好的,我们老百姓有了真正的奔头,希望能长期坚持下去。”
(二)社会及有关部门对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应该高度重视。解决入学难和留住教师难的问题,加强村级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农村的头等大事,盼望有关部门给予村级小学更多的关注。
(三)农民对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农资市场行情等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多。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多给予关心和支持,多在农业生产知识的普及、农产品销路的扩大和顺畅上下功夫。
近几年党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老百姓都有深刻的体会。纵观上学难、看病难、就医难、养老难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穷,这些都是穷造成的,针对此次调查走访,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精心打造致富信息平台。调查中发现,农民最渴望的就是信息,缺乏信息的农民在选择外出就业与项目投入方面往往举棋不定,心中没底,容易由于判断失误而走弯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对农民就业与增收至关重要,我们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组织相关涉农单位及时搜集与地方实情相符的农业科技信息,并通过宣传,使农民了解了劳动力市场,提高务工收入。
(二)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建设。从群众最关心、最盼望实事入手,继续加大村村通工程实施力度,改善我村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做好饮水安全工程,巩固和扩大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强和完善我村计划生育工作。
(三)重点支持发展种养殖业。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种养殖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项目。针对好的致富项目,应加以鼓励并给予支持,在农村小额贷款方面给有致富项目的农户加以支持,使农民更快的富起来。
(四)注重新型农民培育。通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打造现代新型农民,切实提高群众素质,推进农村全面进步。
农村基层工作调研报告篇四为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情,倾听农民的心声,摸清农民的需要,按照乡党委的要求,我于3月下旬开始,历时3个月对x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村位于x乡西北部,由、北脑、张家、原家、红岭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71户,932口人,现有党员28名,其中女党员3名。总耕地面积约1685亩,农作物以马铃薯为主,有少量的玉米、蔬菜,中药材(黄芩)种植面积达200亩左右。x村人均收入3400元左右,村内无企业,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作物的种植,经济收入单一、偏低。去年参与了街巷道硬化工程,完成了主村的巷道硬化,自然村的街道铺设,改善了村民出行困难的问题。
二、村民的困难和问题
(一)致富路途难。目前,x村的绝大部分村民仍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只有一小部分外出务工或者经营其他副业。
1、种地收入仅仅解决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民以土为本。村民主要是靠那一亩三分地维持基本生活,由于x村大都是山地,土地比较贫瘠,向土地要收入太难。其次耕种成本过高,村民王喜龙曾算过这样一笔账:拿马铃薯来说,种一亩,需化肥约150元,农药70元,还有农膜、种子等杂费,保守估算需付出成本300元。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土豆亩产平均为1600斤,收入为1100元,减去成本,纯收益为800元。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引起减产减收,村民们辛辛苦苦忙一年,只能落个油盐钱。农民之所以种地,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为了混点口粮”。三是生产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村民种地仍然是以人畜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对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的掌握仍然很欠缺。
2、外出打工受到限制。外出打工的农民首先要有一技之长,而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缺乏技术,素质比较低,向外转移很困难,尤其近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机会更是大幅萎缩。其次,是农民的观念问题,有些农民宁愿守在土地上,坐吃山空,也不愿另谋出路。对于村上45岁—60岁的村民,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技术活干不来,重体力活又做不了,不好找工作。
3、信息闭塞,农民创富无门。受到条件所限,农民所得到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致富信息短缺、滞后,有时甚至失真,使得农民在创富时难以找到合适门路。资金也是困扰村民的一个重要问题。走访过程中许多村民反映搞种植业、养殖业缺乏资金,而很多人又受中国传统思想束缚,不敢贷款,因缺乏资金而搁置。
(二)子女上学难。走访调查中得知,有40%的家庭表示教育消费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0%,有30%的表示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1%以上,也就是说,教育消费是一些家庭的最大负担。
1、上学远。在x村有一所小学,但随着近年陵川教育改革,生源逐年减少,目前全校只有3名学生,1名老师。村里的孩子一旦升入四年级就必须到离家二三十里的冶头寄小或县城上学,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好的教育,大多数村民从一年级就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上学。虽然国家有“两免一补”政策,但一年的房租、生活费、车费仍然需要1000到20xx元,对于人均收入只有千元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2、上学贵。高中教育的花销对于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更不必说大学教育。教育成本之高,已使一部分农家子弟望而却步,使大部分农家不堪重负。在x村初中毕业后就放弃学业的孩子占到了同龄人的65%。
(三)就医养老难。由于环境卫生状况差,x村不少村民,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风湿关节炎、胃病等常见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小病熬着、大病扛着。农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增长缓慢,医疗费用特别是住院费用大多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村民无钱出去医治,就随便买些止痛片、消炎药来吃,小病拖成大病,才去县城医院诊治。家里有病人,除了有医药费支出外,还损失了一个劳动力,这样的家庭将滑向更为贫困的深渊。
2、什么时候倒下,什么时候退休。x村有将近17名孤寡老人,30余户夫妻俩独自居住的老人。这些老人中,最大的84岁,最小的53岁,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只要还能动,老人们都会不同程度地下田劳作。村民王小丑,今年65岁,患有高血压、关节炎,妻子王满英今年56岁,患有脑梗塞、高血压,去年秋天左半身瘫痪,儿子一家在高平打工,很少寄钱回来,老人舍不得也没钱买菜吃,日常吃的都是自己解决的,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四)男青年结婚难。在走访过程中我注意到,该村的未婚大龄男子比较多,x村的王秦龙,40岁左右,兄弟4人全是单身。初步统计,目前该村30岁以上的男性,未婚的达16人,其中30-40岁未婚的达9人。
1、贫困是造成结婚难问题的首要原因。x村居住环境与生存条件落后,经济发展薄弱,群众生活并不富裕,无论群众的生活环境还是生活质量都处于偏低状态。
2、地理环境差。据村民们讲自从学校撤并后,为了让孩子上学,好多村民特别是中青年人都到村以外的其他地方定居,不分男女都不愿意再回本村居住,没有本事外迁的,在本村结婚也很难。照这样的发展形势,x村的将来谁也不敢想象,恶性循环,贫穷将是这里无法摆脱的桎梏。
3、男性本身的素质问题。当我与几位大龄单身汉交谈问及为什么不出去打工挣钱时,有位过路村民插嘴训斥他们太懒,有些男子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出去打工有困难。
三、村民的努力和意愿
为改变x村的现状,村民们挖井引水,远走他乡务工,学知识、学技能,为这个贫困的山村带回了新的理念和文化。同时他们深感很多事情是他们一个村无力解决的,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帮助。
(一)希望政府能将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和落实到位。我所到之处,所接触到的农民,绝大部分都知道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如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等政策,不清楚的还主动打听。一位村民说:“这几年国家的政策是最好的,我们老百姓有了真正的奔头,希望能长期坚持下去。”
(二)社会及有关部门对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应该高度重视。解决入学难和留住教师难的问题,加强村级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农村的头等大事,盼望有关部门给予村级小学更多的关注。
(三)农民对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农资市场行情等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多。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多给予关心和支持,多在农业生产知识的普及、农产品销路的扩大和顺畅上下功夫。
四、思考及建议
近几年党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老百姓都有深刻的体会。纵观上学难、看病难、就医难、养老难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穷,这些都是穷造成的,针对此次调查走访,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精心打造致富信息平台。调查中发现,农民最渴望的就是信息,缺乏信息的农民在选择外出就业与项目投入方面往往举棋不定,心中没底,容易由于判断失误而走弯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对农民就业与增收至关重要,我们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组织相关涉农单位及时搜集与地方实情相符的农业科技信息,并通过宣传,使农民了解了劳动力市场,提高务工收入。
(二)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建设。从群众最关心、最盼望实事入手,继续加大村村通工程实施力度,改善我村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做好饮水安全工程,巩固和扩大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强和完善我村计划生育工作。
(三)重点支持发展种养殖业。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种养殖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项目。针对好的致富项目,应加以鼓励并给予支持,在农村小额贷款方面给有致富项目的农户加以支持,使农民更快的富起来。
(四)注重新型农民培育。通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打造现代新型农民,切实提高群众素质,推进农村全面进步。
农村基层工作调研报告篇五一、基本情况
自xx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以来,我县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政策,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创新工作载体,积极搭建成长平台,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大学生村官队伍,全县大学生村官队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到位。始终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储备培养后备人才的动力工程来抓,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建立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团县委等部门各司其职的组织领导机构,并及时根据领导人员变动进行调整充实,在具体责任上做到“二个明确”:明确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和县人社局公务员管理科负责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工作,明确县委组织部一名副部长为大学生村官管理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工作落实和督查指导。
(二)严格选聘政策,把好进入关口。严格选聘条件和选聘程序,坚持“阳光操作”,实行职位、条件、过程“三公开”,注重从报考条件和报考动机两方面把好大学生村官入口关。在资格复审中,围绕“加分项目、选聘条件”两个审核重点,由县纪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联合审核。建立了“问、谈、写、查”的大学生村官考察工作制度,即通过问情况、谈认识、写总结、查档案等方式全面了解考察对象各方面情况,通过严把考察、体检和公示等环节,把品质好、能吃苦、志愿到农村工作的优秀大学生选入大学生村官队伍。
(三)优化服务措施,营造良好环境。为确保大学生村官尽快转变角色,安心扎根基层,县、乡、村三级联动,切实为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一是抓好待遇落实。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落实工作、生活补贴和社会保险等待遇,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设备和日常生活用品,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为大学生村官开通了宽带网络,不断改善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畅通交流渠道。适时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建立大学生村官,促进大学生村官沟通交流。在日常工作中,县、乡、村三级联系培养人主动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交心谈心,及时了解他们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引导大学生村官正确面对和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四)注重培养教育,提升综合素质。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与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相结合,统筹安排,加强岗位培训和跟踪培养。一是抓好教育培训。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党建研究》、《致富天地》、《大学生村官报》等学习材料。让他们及时了解重大时事、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等知识。积极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各种县级培训以及县农广校、个私协会、乡镇党校举办的各种创业知识培训。二是建立帮带制度。各乡镇建立了结对帮带制度,推行双导师制培养,即由1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1名村两委干部共同培养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三是实施一线锻炼。乡村帮带联系人带领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化解群众纠纷,指导他们处理村级事务,帮助他们熟悉了解村情民意,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四是落实岗位职责。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村里召开的各种会议,并结合大学生村官个人特长,安排大学生村官兼任基层党建推进员、村级财务监督员、远程教育管理员、科技致富信息员。各村党支部积极将非党大学生村官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严格岗位管理,明确乡镇及以上机关不得借调使用大学生村官。
(五)规范日常管理,搭建成长平台。建立完善年度目标责任制、工作述职制和考核评价制等制度。结合乡镇总体目标和村情实际,由乡镇党委与大学生村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有内容,肩上有责任。实行定岗责任制,由乡镇党委政府发文任命大学生村官为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兼团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根据岗位分工,明确工作重点,认真履行职责。建立请销假制度,县、乡选聘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请销假情况做好备案登记。实行平时考核、年终考核和选聘期满综合评议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村官奖惩、期满续聘或解聘的重要依据,激励大学生村官努力工作,健康成长。
(六)着力畅通出口,实现有序流动。一是鼓励“留村”。积极宣传大学生村官留村任职有关政策,对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官,鼓励他们长期在农村基层建功立业。二是择优选拔。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拿出部分岗位,定向在大学生村官中招聘。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招聘考试,促使大学生村官合理流动。三是支持创业。积极整合人事、财政、团县委等部门创业支持政策,形成了以贷免扶补小额贷款为主体的创业资金支持机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敢创业、创成业。
二、存在问题
(一)从大学生村官自身来看,思想上“扎根农村”不够。大学毕业生选择村官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部分大学生“村官”把到村工作当作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跳板,大学生村官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不明显。另外,学不能致用,所学专业与工作挂不上钩也是大学生村官难于融入农村的一个问题。如何从思想教育和机制建立两方面引导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从管理机制上看,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在培训上,对大学生村官知识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覆盖面不够。在管理上,出台了一些日常管理制度和办法措施,但对管理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不够强。
(三)从出路上看,期满大学生村官出路的政策支持还不够。除通过自身努力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外,大学生村官创业这条出路不够畅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不够,没有形成科学管用的创业机制。在期满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上,特别是任满两届的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应超前谋划考虑。
三、工作建议
(一)建立科学合理、符合基层实际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好中选优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愿原则,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是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分级培训机制,制定培训长远规划,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学习、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切实扩大培训覆盖面,要突出农业农村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内容。三是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工作表现突出、考核评定为优秀的给予一定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的大学生村官给予批评教育、辞退等。四是建立激励关怀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大学生村官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适当提高工资标准和生活待遇。
(二)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督促指导。加大工作督促检查力度,县乡两级要经常性检查大学生村官考勤情况、工作开展情况,通过督促检查,促使大学生村官能力有提升,工作出成绩。
本文发布于:2023-06-19 11:0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9904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