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原蛋白组分sIgE检测及分析
张春梅;赖荷;陈蕴光;于陆;吴瑜丹
【摘 要】目的 分析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多种过敏原蛋白组分的sIgE,明确过敏原中的致敏蛋白组分,为临床过敏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用ImmunoCAP过敏原检测试剂检测受试者血液标本中过敏原蛋白组分及相关过敏原的特异性IgE(sIgE)水平,统计每种过敏原蛋白组分sIgE检出量和阳性率,并对主要致敏蛋白组分sIgE阳性率和相关过敏原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40种过敏原蛋白组分的阳性率均小于过敏原的阳性率,致敏组分和交叉过敏组分共存于过敏原中.户尘螨、黄胡蜂毒、桃、猫毛、榛子、牛奶和鸡蛋的主要致敏蛋白组分阳性率高于过敏原阳性率的50%;百慕达草、意大利蜜蜂毒、桦树和花生的主要致敏蛋白组分阳性率介于过敏原阳性率的20%~50%之间;虾、狗毛、梯牧草和北艾草的主要致敏蛋白组分阳性率低于过敏原阳性率的20%.结论 过敏原蛋白组分检测能鉴别过敏原中真正致敏的蛋白组分,解决由于交叉反应所导致的过敏原特异性诊断难题,确保过敏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Objective To analysis sIgE of allergic protein components from patients with allergic dias,identify the allergic protein
components in allergen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llergic dias.Methods The sIgE of allergic protein components and related allergens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ImmunoCAP allergen detection reagent.The positive rate of major allergenic protein components and related allergen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40 components of allerge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llergen, the allergic components and the cross allergic components coexist in allergens.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major allergic protein components in hou dust mite, yellow bee venom, peach, cat hair, hazelnut, milk and egg were 5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llergen.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main allergenic protein components in Bermuda grass, Italy bee venom, birch and peanut were between 20% to 50% of the allergen positive rate,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main allergenic protein components of shrimp, dog hair, timothy wormwood and North Main were 20% lower than that of the allergen.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allergen protein components can identify the truly allergenic protein components in allergens,solve the problem of allergen specific diagnosis due to cross reaction, and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specific immunotherapy for allergic dias.
【期刊名称】《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年(卷),期】2017(024)007
【总页数】5页(P725-729)
【关键词】过敏原;蛋白组分;特异性IgE;交叉反应
lua【作 者】张春梅;赖荷;陈蕴光;于陆;吴瑜丹
文艺复兴时间【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过敏反应科,广东 广州 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过敏反应科,广东 广州 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过敏反应科,广东 广州 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过敏反应科,广东 广州 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过敏反应科,广东 广州 510260
【正文语种】中 文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等。随着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的改变,最近的二三十年,在世
界范围内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2]。脱敏治疗是唯一能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即过敏性疾病要对因治疗。而对因治疗的首要任务是查找过敏原,也就是要对患者进行过敏原的特异性诊断。有研究认为,在患者具有多重变应原致敏时,传统的变应原提取物的诊断不足于鉴别患者真正的致敏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相对较高[3]。
随着重组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纯化的天然提取物或重组变应原分子识别患者致敏的单个致敏组分,即组分解决诊断(component resolved diagnostics,CRD),又称为分子变应原诊断(molecular-bad allergy,MA)[4-5]。分子变应原诊断在欧洲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变应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上,目前我国对分子变应原诊断的认识和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本研究对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40种过敏原蛋白组分及相关过敏原的sIgE进行了检测,并对主要致敏蛋白组分阳性率和相关过敏原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和分析,为确定过敏原中的致敏蛋白,以及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遥远的意思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到我院过敏反应科就诊并既往有体内和(或)体外过敏原检测史,且诊断为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疾病患者148例,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
象棋段位
应性皮炎、荨麻疹等。其中男76例,女72例,2~14岁有28人(占18.9%)。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岁,平均年龄28.5±14.3岁。
1.1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0~70岁之间;②具有由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所致的一个或者几个过敏样症状;③对过敏原研究不同项目组合中一个或最好多个过敏原疑似过敏;④符合临床过敏原诊断入组标准。
1.2 排除标准 HIV、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均不能入组。
2.1 体内试验 过敏原皮内试验,皮试液由我院抗原中心提供(医院制剂符合相关要求)。
2.2 体外实验 本研究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用ImmunoCAP过敏原检测试剂,共检测40种过敏原蛋白组分和相关过敏原的sIgE。ImmunoCAP过敏原诊断试剂由瑞典法迪亚公司生产。
对148例患者血液标本中的40种过敏原蛋白组分及相关过敏原sIgE进行检测,分别统计每种过敏原蛋白组分sIgE的阳性检出量和阳性率,对阳性率进行排序,分析临床常见过敏原蛋白组分的种类;统计主要致敏组分阳性率占过敏原阳性率的百分比,对数据进行排序,
分析百分比值与优势过敏原组分的关系。
148例患者的40种过敏原蛋白组分和相关过敏原阳性率检测结果见表1。
主要致敏组分阳性率占过敏原阳性率的百分比见表2。
2.1 主要致敏蛋白组分阳性率高于过敏原阳性率的50%者 此范围包括户尘螨蛋白组分Der p1和Der p2、黄胡蜂毒蛋白组分Ves v、桃蛋白组分Prup 3LTP、猫毛蛋白组分Fel d1、榛子蛋白组分Cor a8、牛奶蛋白组分Bos d5和Bos d8、鸡蛋蛋白组分Gal d1卵类粘蛋白和Gal d2。
不要就这样离开2.2 主要致敏蛋白组分阳性率介于过敏原阳性率的20%至50%之间者 此范围包括百慕大草蛋白组分Cyn d1、意大利蜜蜂毒蛋白组分Apim1、桦树花粉蛋白组分Bet v1、Bet v2和Bet v4、花生蛋白组分Ara h 1、Ara h 2、Ara h 3和Ara h 9LTP。
2.3 主要致敏蛋白组分阳性率低于过敏原阳性率的20%者 此范围包括虾蛋白组分Pen a1、狗蛋白组分Can f1和Can f2、梯牧草蛋白组分Phl p1和Phl p5b、北艾草蛋白组分ART v1和ART v3。丝瓜筋
在检测的过敏原组分中,蛋白组分都比相关的过敏原阳性率低,说明过敏原中还有很多未知组分的存在。过敏原主要致敏组分阳性率占过敏原阳性率的比值有的很高,如户尘螨的两种主要致敏组分Der p1和Der p2分别达到77.93%和59.13%;有的很低,如北艾草的两种主要致敏蛋白组分的阳性率占北艾草过敏原阳性率的百分比分别为5.47%和4.12%。比值高,表明致敏组分是优势组分,比值低,表明致敏组分是弱势组分。比值的高低与交叉反应的相关性如何?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很少,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检测还发现花生非致敏组分Ara h 9LTP(13.51%)阳性率远大于致敏组分Ara h 1(4.73%)、Ara h 2(6.76%)和Ara h 3(6.76%),提示可能存在较大的交叉反应性。
交叉反应是指一种变应原诱导产生的高亲和力sIgE与另一来源的相似变应原相互识别或结合[6-8],这两种变应原之间存在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变应原互相称为交叉变应原。许多变应原含有属于同一糖蛋白家族的同系物的组分,它们有着显著的结构同源性,会引起不同变应原之间的交叉反应,这些结构我们称之为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cross-reacting carbohydrate determinants,CCD)。CCD是一个潜在的干扰源,可引起非特异性阳性结果,从而出现假阳性。在很多花粉和昆虫毒液中都存在糖蛋白,CCD可引起它们之间广泛的交叉反应。蜂毒蛋白检测的阳性率比实际的高,很大程度是由CCD交叉反应造成的。研
究显示,使用经纯化、不含有CCD的变应原组分检测,可以有效甄别蜜蜂/胡蜂蜂毒交叉反应或双重过敏[9]。本研究统计的菠萝蛋白酶类MUX F3就是CCD的一种,阳性率高达16.22%,因此临床上在花粉和昆虫毒液的过敏原检测中尤其要注意排除CCD的干扰。
在研究Ⅰ型变态反应中,发现一些从未接触过某种变应原的患者体外特异性IgE检测可呈阳性反应,变应原间的交叉反应是引起此现象的原因之一。采用天然的过敏原提取物进行检测仅能明确患者过敏原的来源,但不能确认真正的致敏成分。每种过敏原都包含特异性过敏原组分和交叉反应性过敏原组分。进行过敏原组分检测能鉴别过敏原中真正致敏的蛋白组分,有助于对接触的不同过敏原进行评估[10]。过敏原组分的检测结果也能为特异性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信息[11]。有国内文献报道[12],呼吸变应性疾病烟曲霉致敏的患者中对Aspf 1或Aspf 3致敏可能是跟过敏性哮喘相关,而Aspf 2,Aspf 4和Aspf 6的sIgE阳性提示变应性支气管肺烟曲霉病;还有报道[13]Derf 2、Derf 3在不同程度粉尘螨过敏病人中过敏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这些患者需做进一步确诊,确保采用精准的治疗方案。
Ⅰ型变态反应的诊断,主要是结合临床病史、体内试验和体外血清学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进
行。必须强调的是,由于过敏原致敏并不一定会引起临床反应,所有的体外检测结果都应该结合临床病史进行评估。病史是诊断的基石,应用过敏原组分检测,需要了解过敏原组分基本资料和临床意义才能有助于结果分析。
【相关文献】
[1]Beasley R.The burden of asthma with specific reference to the United States.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2,109(5 Suppl):S484-489.
职场语录[2]Downs SH,Marks G B,Sporik R,et al.Continued increa in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 and atopy.Arch Dis Child,2001,84(1):21-23.
[3]Ciprandi G,Alesina R,Ariano R,et al.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allergic polynsitization:the POLISMALL study.Eur Ann Allergy Clin Immunol,2008,40(3):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