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吃的榛子,大多是“外国仁”

更新时间:2023-06-16 20:04:31 阅读: 评论:0

你爱吃的榛子,大多是“外国仁”
眼球充血怎么办说起坚果,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有核桃、花生、瓜子、巴旦木、板栗等等,不一而足。人们食用各种坚果的历史非常悠久,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今天的主角——榛子。
榛(Corylus heterophylla)的果实。图片:周繇 / 中国植物图像库
它和栗子可不是亲戚
榛子在《中国植物志》上的中文正式名称只有一个字——榛。这个名字最早见于《诗经》,在《诗经·鄘[yōng]风》中有“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kuí]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的记载,讲述了卫文公徙居楚丘,利用日影测量,修建房屋,种植榛和栗等树木的故事。这说明早在30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能够成功地栽培榛了。
还有比《诗经》更早的吗?有。在陕西半坡遗址中曾出土了大量已经炭化的榛的果实和果壳(嗯,不是日历娘的东家),时间距今大约有6000年。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取食榛的果实了。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是几大遗址之一。图为1955年半坡村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图片:Zhangzhugang
在后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榛也一直没有离开人们的生活。比如《西京杂记》中就描绘了西汉上林苑种植各种树木的盛景,其中就包括榛;北魏末年,贾思勰[xié]也在他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榛的种植方法:“榛……栽种与栗同”。明代末年,王象晋的《群芳谱》则对榛的栽培技术做了进一步细化,加入了嫁接等内容。到了清代,辽宁省还设有“御榛园”,产出的榛子作为贡品进呈。
榛和栗在中国的栽培历史都非常悠久,并且因为习性相似,常常被归为一类,在前文提到的古籍中也表现出了这一点。然而在植物分类学上,榛和栗分属于不同的科,并不属于同一类。榛(Corylus heterophylla)是桦木科榛属的成员,有时也与鹅耳枥等类群被分类学家独立成榛科,而栗(Castanea mollissima)是壳[qiào]斗科栗属的成员,无论怎样二者都不同科。
appcrash
主题阅读
榛(左)与板栗(右)。图片:陈又生 / 中国植物图像库;Whitney Cranshaw,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  Bugwood 
有时是“独生子”
榛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木也,从木秦声”,可见当初“榛”和“秦”读音一致或近似。不过经过千百年的演变,这两个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已经完全不同了。
男人心
榛属的学名 杭州合众Corylus 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头盔”,表示榛属植物的果实被头盔状的果苞所包裹;榛的种加词 heterophylla 意为“不同的树叶”,表示其叶子异形,变化较多。
榛的叶子。图片:刘冰 / 中国植物图像库
水的自述野生的榛通常为灌木或者小乔木,雌雄同株但异花。雄花聚集成一个长四厘米左右的柔荑[tí]花序;而雌花少数几朵聚集成头状,外面由总苞包裹。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每朵雌花都能发育成果实,因此果苞内最少的时候仅有一粒榛子。
榛的雄花序与雌花。图片:不认识植物
如果对榛这个物种再进行细分,其实是包括了两个变种:原变种和川榛(C. h. var. 大鹏一日sutchuenensis)。二者总体比较相似,不过前者果苞边缘大多平滑,后者则多有锯齿;二者的分布区也有差异,原变种主要分布于较北的区域,包括整个东北亚和中国华北部分省区,而川榛的分布区更靠南,最南可越过长江到达浙江等地。也有研究将川榛恢复成了种级单位,不过大多数分类学家并不认可这一做法。
栽培之路,道阻且长
拖地的作文
榛属成员大约有20种,另外还有几个天然杂交种,它们分布于整个北半球的三大洲。中国的榛属资源虽然丰富,栽培榛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但由于榛本身生物学特性的限制(比如前文提到的结果数量少),它的果实在同类产品的世界贸易中并不占主导地位。
为了提高榛果的品质和产量,二十世纪中期,中国的植物学家和园艺学家就开始从欧美引进榛属资源。其中,引入的欧榛(C. avellana)产量大、品质好,因此被寄予厚望。然而欧榛对中国的气候适应性差,不耐寒,无法大规模开展种植。

本文发布于:2023-06-16 20:04: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9702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榛属   种植   植物   人们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