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报告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一1、没有充分的给学生复习,练习题做的不够多。
2、是我个人的教学进度太慢!期中考到第六单元,而
我只上到第五单元。
3、个别学生的一位、两位数相加减能力太差。
4、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做好后没有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5、复习时忽略了口算、估算、和竖式计算。
在以后的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生的口算、重点对象是后进生。
2、按要求完成教学进度。
3、做到深入教学,及时的给学生复习。
4、把数学教学联系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学会用学过
的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报告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二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主要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材通过呈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排列与组合和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简单的排列组合已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我结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片段,来谈谈:
出示1、2、3三个数字。
师:你能用这三个数字拼成两位数吗?
生1:12、13、21、23、31、32。
生2:12、21、13、31、23、32。
师: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生3:第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再将另外两个数分别写在个位上。
生4:第二种方法是选择两个数字,然后个位和十位交换位置。
生5:这两种方法都很有规律。(板书:有规律)
师:有规律地思考有什么好处?
生: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
出示4、5、6、7四个数字。
师:四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生1:7个
生2:12个
生3:8个
师:你能有规律地写出来吗?
学生尝试写出两位数
生1:45 46 47
54 56 57
64 65 67
74 75 76
师:你们认为写得怎么样?是怎样的规律?
生:每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
师:先确定一个数字在十位上,个位上有几种可能?
生:3种。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3×4=12
生2:45 46 47 56 57 67 54 64 74 65 75 76
师:你更欣赏哪一种写法?能提出什么意见?
师:握手里面有没有数学规律呢?
出示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能握几次手啊?
学生的回答有3次、6次。
师:有争论怎么办?到底是几次呢?
四个小组合作,一人观察,三人握手表演。
请握了6次手的学生上台表演,在表演中体验。
师:为什么只有3次呢?
生:如果把三位小朋友分别看成1号、2号和3号,1号和2号握手就是2号和1号握手,教师板书:
比较:3个数和3个小朋友为什么结果不同?
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排数时,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作为不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本课例主要采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前两个数学片段中,考虑到简单的数字组合对于学生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因此,设计了将4个数字组成两位数这一环节,通过猜测、讨论、交流、归纳等活动,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直观的数字排列转化成了抽象的乘法运算,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
数学学习要体现生活化。在第三片段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分别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将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有机结合,把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和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充满兴趣、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了和谐音数学课堂,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在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各自的表达方式也有差异。
总之,在本教学案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维方式,符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报告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三《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是本学期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灵活认读时间,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创造机会设计学生自己理解的环节,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一个好的课件往往能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掌握知识。所以,教学开始,我利用关于闹钟的谜语引出学生熟悉的钟表,并出示钟面,让学生回忆一年级内容,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回顾旧知的这一环节,内容过多,导致本节课有点拖堂。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又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但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考虑到学生对于“几时过”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几时多一些”的知识让学生去理解,但是这一部分中,由于本身自己没有钻研教材,语言上比较随便,把这一部分讲的有点含糊。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回答问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学中,我明白不能单靠教师的讲授,而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探索和交流,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出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少的现象。这节课中,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学生看看、说说、做做。比如:我组织了拨钟活动,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拨动钟面。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但是这一部分学生用学具的活动设计的有些少,学生的学具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
但是,虽然我设计有拨钟这一活动,但是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都是老师说学生拨,其实教师可以放手让同学间相互合作:一个人说时间另一个人拨钟,或者一个人拨钟,另一个人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课中教师应把握好每分每秒,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这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要简洁精练,引导要清楚明了,但这点我做得不够好,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引导的不够细,使得时间的有效性没有把握住,导致课还没完就匆匆结束了。
总之,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报告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四一、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大部分学困生是后天形成的,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兴趣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课程增多,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困难就更大了,书看不动,题不会解。再说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容易觉得枯燥无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2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困生由于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因此缺乏进取心,没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结果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3学习意志不坚强
进入初中以后,有的学生适应能力比较差,表现在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和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
4学习品质差
学习品质是决定数学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不能持续的听课,自控能力差,学习被动,无自觉性,情绪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平时贪玩好动,态度消极,敷衍应付。
5父母因素
现在初中生独生子女占比例较大,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他们对子女期望过高,超出学生现有能力,特别是在农村,家长忙于挣钱忙于农活对孩子教育不够,没有好的教育方法,成绩差就实行暴力。另一方面又过分溺爱,造成学生复杂的心理矛盾,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习惯,没有吃苦耐劳的、刻苦学习的精神。
二、数学学能的转化对策
1抓好入门知识,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在入门出我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适当对教材作处理,从具体入手,从简单入手,在一步步提高难度。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要善于创设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充满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我在上《轴对称图形》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一段笔直的公路两旁有a、b两个村庄,为了方便果农卖果,收购商定在公路旁设一个收购点 p,使点p到两个村庄a、b的距离相等,收购点p应设在何处呢?你会画吗?”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他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前面的知识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学习新知识,利用新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3.关爱学生,用感情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学困生在心理上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呵护、理解和信任.课堂上教师的目光应多投向学困生,充满信任和期望,发现和欣赏每个学困生的闪光点、关注他们的进步.同时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课后多找学困生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用爱心与真情唤起他们学好数学的热情.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会成功喜悦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往往是因为不喜欢某任科教师而放弃对该科的学习.因此,要善于用爱心去感染学困生,对他们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和他们交朋友,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当他们有所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尝到收获的甜头,使他们感到“我能行”,“我并不比别人差”.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达到逐步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5.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更不知道如何去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给学困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他们如何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观察、归纳等方法,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有意识地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促使他们愿学、想学,最后达到爱学、会学的目的.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找准学困生的成因,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把爱心献给每一个学困生,通过努力,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教师所付出的劳动也会有回报的.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报告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五抱着让学生乐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愿望,我设计了本节课,《找规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册第九单元) 是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新增加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图形中的循环排列的规律,不是易事。从学生表现来看,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这堂课我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本课我的教学目标简单说来,就是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只有来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为此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根据儿童喜欢小动物的天性,先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切入主题,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依次排出前三队,提问:“第四队应怎样排?”,吸引学生去观察,让学生去观察不同的排列顺序,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来揭示出其中循环排列的规律。在钻研教材和了解了白板的各项功能后,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从课堂教学和技术支持两方面做思考,在合理的地方用上合理的技术,让两者有机的统一,利用白板的功能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避免出现课堂教学跟着白板走的现象。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设计分散了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其中复杂的循环排列规律,教学效果很好。
本节课中值得关注的地方,是我为学生营造了大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的氛围。例如 根据下列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在学生画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在交流中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加深了理解。又如当我说:“你能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循环排列规律,给a、b、c三个字母排列吗?快来试一下吧。”话还没等说完,很多学生就开始动手设计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极其精彩的。有的学生都能自己总结出一行三个物体就三行一组循环一次,甚至能推想出一行5个、6个他们的循环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切入主题后,以活动的图片在白板上依次排出前三队,提问:“第四队应怎样排?”让学生先猜猜再说出自己这么猜的理由,在说理由的过程中让自己说出今天学习的规律。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如:“接下来,应怎样写?”先故意让学生猜错,再讨论:这样有没有规律呢?它的规律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加以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
我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与推理。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合理化推测我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用生动、亲切的语言给予积极的评价。尤其是潘越格同学我一再鼓励她,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增强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学得轻松而有意义,愉快而有价值!
一、缺少了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拓展得大多,缺少一些最基本的练习。
三、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急于求成。
一、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再积极些。
二、自己的语言要简练些,尽量让学生多说。
三、素材的选择少一些,让学生研究得透彻些。
四、练习的设计面广些,关注到每一位孩子,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报告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六不知不觉中,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感叹时间的飞逝。岁月如流水,容不得一刻停歇!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有付出,有收获。由于初接本班,二年级上学期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挑战意味着更大的付出,虽然忙碌,但也充满欢乐、充满喜悦。新课程呼唤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和升华,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不仅在课前、课中要反思总结,尤其是课后更要反思。现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反思:如何让学生乐学、愿学、学会,我觉得兴趣是关键!可以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观察物体》时,让孩子们准备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然后给其他小朋友示范讲解,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发展孩子的空间概念。在学习《镜面对称》时,请小朋友上讲台表演,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使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对日常生活中直观现象的直观体验。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要有现实性和思考性,其次还要有针对性和挑战性,最后,更要有趣味性。例如: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通过问:“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把小朋友带入到游乐园的情境中,(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小朋友们在干什么?”,“那你能算一算玩摩天轮、玩过山车和开小火车的人数吗”引入到计算摩天轮、过山车和开小火车的人数,在此基础上列式计算认识乘法,建立概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探究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摘桃子”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教《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时,针对孩子们喜欢比赛,喜欢得五星的心理,创设了夺星比赛情境。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忆5的乘法口诀,并进行了齐背、抽背和口算题抢答。旨在唤起学生的记忆,针对较难的几句口诀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学生的参与面较大,积极性也较高。在学生的知识和情绪热身之后,通过由浅入深的四轮比赛(口算、看图解决问题、比大小、应用题),使学生在比赛中积极参与,积极比赛,从而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接纳。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不仅使学生吸纳与同化他人的优点,优化自己的做法,更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同时还使大家分享了共同进步的快乐。例如:教《统计》时,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在这节课中,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很自然地引入统计,然后学生又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当由以前的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过渡到1个格子表示2个人时,充分让学生讨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最后得出了在数据比较大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办法。使得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
在本学期中我采取了激励政策,通过奖励小红花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某个学生上课表现好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或者作业做得好,就奖励给他一个小红花,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有获得奖励的可能,只要他在进步,就会获得奖励。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继续努力,迈上新的台阶。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报告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七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上教学的效果是不同的。反思中我觉得教学的效果最终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标准。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很好的发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这里所说的“主”字指的是:课堂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也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哲学角度分析,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所以,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把学生推向主体,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活动,自主参与,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教师和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讲解和被动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来。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导得巧、导得活、导得适时,学生才能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生动活泼;如果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课堂教学。
这里所说的“活”字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一方面,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仅有教者的教学预设,而且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必然会有新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灵活的作出调整,千万不能死搬教案,对课堂上产生的动态生成不闻不问。因此,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而精当的处理和运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东西,活化课堂。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实践表明,一个人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是很高的,那么,课堂上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呢?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增强思维意识,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始终把激活数学思维放在首位。其次,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更应该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活泼而又蕴涵着一些思维力度的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吸引到学习中来。第三,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善于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必要的练习是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上更不容忽视,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大;练的习题不够精选,思维难易度把握不准,层次性不够明显;不能正确处理练与讲的关系,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的现象普遍存在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摆正练与讲的关系,还要精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我相信,只要我们重视“练”,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就一定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更需要创新,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面对新教材我们怎样结合学生实际活化教材?怎样选择恰当的内容呈现方式?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大胆创新,讲究教学艺术。教学创新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把握、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生活实际的了解。
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标、实践新课标,潜心钻研教材,走进学生的数学生活世界。只要我们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追求创新,勇于实践,就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而又促进学生发展的创新之路。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因为创新而更加有效,会因为创新而更加多姿多彩,我们的学生也会因为创新而更加爱数学,在数学的课堂上他们将得到更大的收获,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报告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八平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放格纸上准确数出平移的格数画出平移的图形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形成锐角、直角、钝角的表象。并且会在生活中找角,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并且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过本小节学习,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并且会区分什么是平均分,什么样的情况不是平均分。会根据平均分的具体情况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突出一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会搜集信息、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报告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九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近结束,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如何让学生乐学、愿学、学会,我觉得兴趣是关键!可以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
例如:教《平均分》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把24朵红花,蓝花,绿花,紫花分别放在四个盒子里,然后分别请3个、4个、6个、8个同学上台,说:"我把把x花送给你们,们自己拿走,但你们拿的x花朵数要相等"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怎么样拿才合理,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平均分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
再如:在教学《三位数退位减法》时,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通过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到概念这认知规律,通过找找、看看、摸摸、折折、做做、比比、想想、说说,画画,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
从而进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报告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十小学生要认识除法,必先认识平均分。认识平均分是 人教 版二年级 下 册第 二 单元 表内 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建立基础。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出于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的特点,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具盒中的小棒,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又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过程中去。
1、新课开始,从帮猴妈妈分苹果入手,利用帮猴妈妈分苹果的故事引出分东西,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分苹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分苹果的时候再次感受平均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教学“试一试”时,让学生再次操作学具,按要求分物体,通过分,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体现分的多样化,从而得出: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都是在学生通过动手分学具的过程中,达到了全员参与。 识平均分”教学“认反思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再多次经历分学具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的道理,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初三数学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报告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十一课题:用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的例6、“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第3、6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2)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乘加解决够不够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和乘加的含义解答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乘法和乘加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
(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卖出35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例6。
(1)出示教科书第84页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内容,再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自由编题后教师出示: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的客车是有8排座位,前7排每排4个座位,最后1排有5个座位,全班师生能坐下吗?
(2)全班读题后讨论。
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
能不能一次求出坐不坐得下?
我们要算“坐不坐得下”应该知道什么条件?(有多少人,有多少个座位)
我们第一步应该先算什么?
应该怎样列式?
方法一:4×7=28(个)28+5=33(个)>30+2=32(个)
方法二:4×8=32(个)32+1=33(个)>30+2=32(个)
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以上两个算式?
4×7+5=33(个)>30+2=32(个)
4×8+1=33(个)>30+2=32(个)
答:坐得下。
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全部算对。
(3)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4页的“做一做”。
(1)完成教科书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科书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的客车是有8排座位,前7排每排4个座位,最后1排有5个座位,全班师生能坐下吗?
30+2=32(人)
4×7=28(个)>32(人)4×7+5=33(个)>32(人)
答:全都师生能坐得下。
反思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和积极验证”四个阶段。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它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本文发布于:2023-06-15 09:4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9593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