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简史缩略版

更新时间:2023-06-13 07:18:59 阅读: 评论:0

西方翻译简史
第一部分 历史分期自奋蹄
追溯其历史,最早的有一定规模的翻译活动从古罗马开始,大量希腊文学作品被译成拉丁语。也就是说,翻译发轫于西方,且翻译活动早于翻译理论的形成。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广义上说,西方最早译作是约公元前3C前后,由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利山大城翻译的《七十子希腊文本》;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约公元前3C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㈠ 按翻译活动阶段划分
纵观全过程,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先后出现曾出现过的六次高潮或分为六个大的阶段。
阶段一,也是翻译活动的肇始阶段。公元前4C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但当时希腊文化 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开始于这一时期或始于更早的时期。到了公元前3C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作品
问世。涌现出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三大罗马文学鼻祖,以及普劳图斯、泰伦斯等文人。他们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希腊戏剧作品。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后世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了很重要的桥梁作用。
阶段二,也是第二次翻译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接受。因此,在较早时期就有人将《圣经》译成拉丁语,到公元四世纪达到高潮,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译本,以哲罗姆于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随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蛮族”建立各自的国家,宗教翻译便占有更大的市场,《圣经》被相继译成各“蛮族”的语言,有的译本甚至成为有关民族语言的第一批文字材料。
阶段三,早在9-10C,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
心。中世纪中期,即11-12世纪之间,西方翻译家们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也是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阶段四,14-16C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这场集思想与文学革命于一身的大运动,也是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翻译活动深入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国领域,涉及到古代和当时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出版则标志着英国翻译史上的又一发展,被誉为“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总之,文艺复兴时期乃是西方翻译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同时也表明翻译对民族语言、文学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要不要二胎
阶段五,文艺复兴后,从17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西方各国的翻译继续向前发展,虽然就其规模和影响而言,这一时期的翻译比不上文艺复兴时期,但还是涌现大量译作。这一时期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当代作品也发生了很大兴趣。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哥德等大文豪的作品都被一再译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的译品也陆续问世。
阶段六,第六次翻译高潮,也即西方翻译的第六个大发展是第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二次大战后以来的翻译活动,从范围、规模、作用直至形式,都与过去任何时期大不相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首先是范围的扩大。这个时期的翻译扩大到其他领域,尤其是科技、商业领域。其次是翻译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翻译已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再者,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特别是联合国和欧盟形成后,西方各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密切,翻译在期间的作用越来越大。最后,翻译事业发展的形式也有了很大变化和进步
(二)按翻译理论体系主线划分壁虎简笔画
其一,文艺学翻译理论线,这条线路主张翻译是一门文学艺术,翻译的重点是进行文学的再创作。理论家们不断讨论忠实与不忠实、逐词译与自由译、或直译与意译的利弊外,对翻译的目的和效果尤其重视。他们或强调突显原文和原文语言的文学特色,或强调在但一种必须尊重译文表达习惯和译文语言的文学传统;他们特别讲究文本的风格和文学性,也特别要求译者具有天赋的文学才华等等。
其二,语言学翻译理论线路,该路线关注的核心始终是语言本身,而这正是该线路的基本
特点所在。它把翻译理论和语义、语法功能的分析紧密结合起来,从语言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的操作技巧上论述翻译问题,认为翻译的目的在于产生与原文对等的译语文本,并力求说明如何从词汇、和语法结构等各个语言层面去产生这种对等文本。
这两条理论线,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两条线是对西方翻译理论传统的一种较为宽泛的、粗线条的描述。除此之外,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德国形成了以施莱尔马赫为主要代表的解释学(诠释学)的翻译理论发展线。它的基本着眼点是不是文本的客观本性,而是解释者(读者或译者)对文本意思的主观猜测和理解。它是构成西方翻译思想史上文艺学和语言学翻译理论主线之外的第三发展线。这些路线之间并非完全隔离,而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数学日记一年级总结
概而言之,对这两千多年的翻译史的分期,因人们视角、划分标准的不同,所以结论并不统一,而呈现百家争鸣之态。对西方翻译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西方翻译史上涌现的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学者大家及其主张、理论、方法等却是容不得人们随意抹擦添减。
第二部分 各时期代表人物及主张
2.1 古代翻译
西方古代翻译,除了希腊语的《圣经·旧约》,主要包括古罗马时期的拉丁语翻译,自公元前三世纪共和国中期起,迄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覆灭止。
西方古代第一部重要的译作是用希腊语翻译的《圣经 旧约》。公元前285-249年间,有72名高贵的犹太学者云集在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从事这项翻译。这是翻译史上第一次集体合作,译本称为《七十子希腊文本》(Septuagint影子)。在翻译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成了第二原本,有时甚至取代希伯来文本而登上第一原本的宝座。
此外,与西方文化有关的著名的古代译作之一,则是在埃及发现的著名古代译作—罗塞塔石碑(Rotta stone),石碑上载有为托勒密国王五世歌功颂德的碑文,有三种文字写成,即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通俗文字以及古希腊文。整个碑文系有原文和两种译文组成,打开了翻译注释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先河 ,揭示了古埃及文化奥秘的大门。
公元前六世纪,罗马从原始公社进入了奴隶社会,建立奴隶制贵族共和国,后来逐渐取代
希腊在地中海的统治地位,称为强大的帝国。希腊有着极其灿烂的文化遗产,从公元前三世纪起,即在共和国的鼎盛时期,罗马人开始将希腊文化移植本土,大规模地翻译、汲取希腊的典籍,通过翻译模仿和继承希腊文化,从而形成了翻译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希腊作品为罗马译者奉为至宝,在翻译中亦步亦趋,紧随原文,唯一目的在于传递原文内容,照搬原文风格。这是西方翻译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其一,里维乌斯·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是罗马史诗和戏剧的创始人,也是罗马最早翻译家。公元250年,翻译了荷马史诗《奥德赛》, 成为第一首拉丁诗,也是第一篇译成了拉丁语的文学作品。这部译作最大特点是在翻译希腊神学的名字时,译者不采用音译,而是用类似罗马神的名字取代原名。这是一种文化移植,促进罗马神与希腊神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起了丰富罗马神的性格以至丰富罗马文化的积极作用。
其二,涅维乌斯(Gnaeus Naevius)以古罗马历史剧作家著称,翻译了六部悲剧,三十部喜剧。使用了两出希腊剧合成一出罗马剧的手法,创作出新型的“混合喜剧”。言简意赅的译作风格。
哪种牙膏好其三,恩尼乌斯(Quintus Ennius)古代最有影响的拉丁诗人,被誉为罗马文学之父。 主要著作《编年史》,通过翻译把希腊的六步韵律法移植到罗马,改革了拉丁语诗的创作法,为罗马的诗作开辟了前景。
在古代翻译的前期,除了上述三位主要的翻译家以外,还有不少著名的文学家在从事文学创作的时候,也从事希腊典籍的翻译。其家中较为突出的是普劳图斯、泰伦斯、西塞罗和卡图鲁斯他们分别翻译过米南德、荷马等文学巨匠的作品。

本文发布于:2023-06-13 07:1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9432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罗马   希腊   文学   活动   发展   文化   原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