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海洋学复习

更新时间:2023-06-12 12:56:54 阅读: 评论:0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是一门研究海洋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状态,以及各生物群落之间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2.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即反气旋向西太平洋移动,从而导致信风由西向东吹,并推动海水上层的暖洋流覆盖秘鲁冷洋流,使后者的温度猛升3—6。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3. 盐度(salinity):溶解于1 kg海水中的无机盐总量(克数)。
4. 海流:海洋中的海水追梦人吉他谱,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也叫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形式之一。
5. 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制造有机物的速率(mgC/m2·d)。包括:(1) 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是指自养生物生产的总有机碳量;(2) 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总初级生产量扣除自养生物在测定阶段中呼吸消耗掉的量(呼吸作用通常估计为总初级生产力的10%左右)。
6. 次级生产力(condary productivity除生产者之外的各级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利用已经生产的有机物经同化吸收、转化为自身物质(表现为生长与繁殖)的速率,也即消费者能量储蓄率。
7. 次级生产量(Secondary production ):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靠消耗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制造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其生产或固定率称次级生产力(condary productivity)。
8. 现存量(standing crop):指某一特定的时间、某一空间范围内存有的有机体的量,即个体数量乘以个体平均质量。它是在某一段时间内生物所形成的产量扣除该段时间内全部死亡量后的数值。单位: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有机碳量或能量来表示。自养者生物量出可以用叶绿素含量来表示。
9. 周转率(turnover rate):是在特定时间阶段中,新增加的生物量与这段时间平均生物量的比率(P/B)
10. 周转时间(turnover time):周转率的倒数,它表示现存量完全改变一次或周转一次的时间。
11. 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生态系或群落中,数量多、出现频率高的物种。
12. Common species(习见种):群落中分布广、但数量不是很多的种类。
13. Locally abundant species(局限种):局限分布于某一海域或地区的种类。
14. Uncommon species(少见种):群落中少见的种类。
15. Rare species(稀有种):海域或群落中数量稀少,分布窄的种类
16. Cold water species(冷水种):生殖、生长最适温度低于4,自然分布区月平均水温<10的生物;包括寒带种(适温0友好运动会左右)和亚寒带种(适温0-4
17. Temperate water species(温水种):生殖、生长最适温度4-20,自然分布月平均水温10-15;包括冷温带种(4-10)和暖温带种(10-20)。
18. Warm water species(暖水种):生殖、生长适温>20,自然分布区月平均水温>15 的种类;包括亚热带种(适温20-25)和热带种(适温>25
前天英语19. Tropical submergence(热带沉潜):某些广深性冷水种生物,能分布在南、北两半球冷水水域,同时也能通过赤道深层水域,而呈现南、北两半球的连续分布。这一现象多见于某些终生浮游动物。
20. Bipolarity(两极同源):也称两极分布(bipolar distribution). 海洋生物的一种分布隔离现象。一个动物的种或类群同时分布在南北两半球海洋的某一区域内,而不分布在中间的热带海洋。如哲水蚤 同时分布在北大西洋和新西兰的海洋中。
21. 北方两栖:指分布于北半球温带海区,即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东西两岸的动植物,它们出现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北部两岸,而不见于北极水域。如鳕鱼、粘管藻等植物。
22. Discontinuous distribution(隔离分布):一个物种或类群的分布区不是连续的,它们的分布区有2个或几个相距很远的地区或水域所组成,中间地区没有该种或该类群生物的存在。这种分布状态称为隔离分布。导致隔离分布往往是由于环境的温度、盐度所引起的;此外,海底地貌的也是导致隔离分布的原因之一。
23. Geographic isolation(地理隔离):由地理障碍,入开阔海洋、河口或其它因子所产生的对生物分布的隔离。
24. Vegetative distribution(营养分布):某些生物的分布区超过其适于生殖的分布区,在不宜生殖的分布区的种群,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移入成体或幼体。生物在这种分布区的分布称为营养分布。
25. 海洋食物网(Marine food web ):海洋生物群落中各种间的营养关系十分复杂,从群落的食物链结构来看,一个群落可能形成多条食物链,这些相互联系的食物链通过营养联系,相互交叉,错综联结成的网状结构。
26. 回声定位: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
27. 海洋鱼类被划分为3 大类群心急如火无颌纲(Agnatha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硬骨鱼纲Osteichyes
28. 渔业(fisheries):是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及海藻类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过程。包括:海洋渔业:marine fisheries 淡水渔业:freshwater fisheries 捕捞渔业:capture fisheries 养殖渔业:aquaculture
29. 渔获量(fishing catch 习惯称水产品产量或渔业总产量,包括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淡水捕捞和淡水养殖产量之总和。
30. 渔业管理:为维护渔业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和取得最适持续渔获量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方法。
31. 海洋渔业资源科学管理的目标:最大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
32. 海水养殖(mariculture):是指在浅海和滩涂的某一限定海域中用人工孵化和饲养的方法,把鱼、虾、贝类和藻类培养成熟以供食用的过程。
33. 底栖水层系统耦合benthic-pelagic coupling:海洋生态系统通过能流和物流的传递而将水层系统和底层系统融为一体的各种相互作用的过程。
34. 乘时河口(estuary)是海水和淡水交汇和混合的部分封闭的沿岸海湾。
二、简答与论述
1、论述K—对策者和R—对策者各有哪些生态特征?举出海洋动物中这两种对策者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人们必须更加重视K—对策者资源的保护工作。
答: r–对策者,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因为其生境不稳定,种群超过环境容纳量不致造成进化上的不良后果,它们必然尽可能利用资源,增加繁殖,充分发挥内禀增长率(r)。这类动物通常是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常常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高,具较强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生境。大部分海洋真骨鱼类是偏向于r–选择。
K–对策者,其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环境容纳量K值上下。因为其生境是长期稳定的,环境容纳量也相当稳定,种群超过K值反而会由于资源的破坏而导致K值变小,从而对后代不利。在这种稳定的生境里,种间竞争很剧烈。这类动物通常是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较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低,扩散能力较差,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生境。其进化方向是使种群保持在平衡密度上下和增加种间竞争的能力。很多软骨鱼类(鲨、鳐)趋向于采取K–选择。
r–对策者的种群数量不稳定,但它有很快的种群增长速率,当超过环境负载量以后,其数量会迅速下降。由于它有很高的增殖能力,因此在数量很少时也不易灭绝。而K–对策者种
群数量较为稳定,种群有一个稳定平衡点,当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平衡密度时,都有向平衡密度收敛的趋势。同时,K–对策者种群还有一个灭绝点(X),当种群数量低于X时则会走向灭绝。地球上很多珍稀物种都属于典型的K–对策者,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人类对其生境的破坏或无节制的捕杀),都面临着灭绝(或已经灭绝)的厄运。因此,我们特别要注意对珍稀物种的保护。
2、简述什么是Marcet ”原则 ,或称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
答:海水的总含盐量或盐度是可变的,但其主要组分的含量比例却几乎是恒定的,不受生物和化学反应的显著影响
3、简述海流的生态作用?
答:
A. 海流对海洋生物最直接的影响是在于海流散播和维持生物群的作用。
1) 暖流可将南方喜热带性动物带到较高纬度海区。
2) 寒流则可将北方喜冷性动物带到较低纬度海区。
3) 海流也有助于某些鱼类完成被动洄游
4) 海流将浅水区内的底栖动物的浮游性的卵和幼体带到很远但又适宜栖息的地方,在变态后就定居下来。扩大了底栖动物的分布范围。
B. 在某些封闭海区,依靠海流的作用,从外地输入幼体来维持其独立的生物群。例如,在北大西洋的藻海中,微弱的反气旋型环境流形成一个半永久性的闭合系统,这里堆积了随着海流漂流而来的大量岸边固着植物的马尾藻,形成一个特殊的生物群
C. 海流与海洋生物生产力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海水的辐散或辐聚与海洋表层浮游植物所需营养盐类能否得到补充有关。表层的无机营养盐类(硝酸盐、磷酸盐等)含量很低,而这些营养盐却在深层大量积累。因此,凡是有海水涌升的海区,表层营养盐很丰富,浮游植物繁殖茂盛,浮游动物和鱼类等消费者也可获得丰盛的食物
D. 海洋中几个强大的暖流和寒流交汇的海区,多形成世界上良好的渔场。如太平洋的北海道渔场、大西洋的纽芬兰渔场和北海渔场。在中国海,台湾暖流和不同性质水系(如沿岸
水、冷水团等)的交汇面,也都有良好的渔场,如烟威渔场和舟山渔场等。
4、什么是赤潮?赤潮赤潮现象有哪些危害?
答:赤潮(red tide)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面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虫草功效与作用
赤潮是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海洋灾害之一,其危害的主要方式是:
固定资产盘点报告(1)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海面或附着在鱼、贝类的鳃上,使它们的呼吸器官难以正常发挥作用而造成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小青蛙教学反思2)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细胞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海水严重缺氧,鱼、贝类等海洋动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本文发布于:2023-06-12 12:56: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9373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分布   海洋   海水   种群   动物   生物   数量   海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