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3-05-22 12:30:45 阅读: 评论:0

《沂水春风》教案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整理的《沂水春风香水的作用》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沂水春风》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翻译课文语句;

2、初步领悟孔子“礼乐治国”的***治思想。

教学设想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治思想。

2、 教学难点:几个特殊句式的翻译,孔子为何“哂由”。

3、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因声求气

先由老师读一二两段,接着学生齐读。

三、疏通文意

1、同桌互译,左边同学翻译到“愿为小相焉”,右边同学接下去翻译。

2、遇到双方讨论仍翻译不了的句子做好标记,留着集体解决。

四、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的中心话题是什么?——“谈志”

五、问题探究

切入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问题一:夫子为何“吾与点也”?

问题二:夫子为何“喟然叹”?

六、拓展

孔子之志现在实现了吗?

七、结束语

八、作业布置

1、把本文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亲友听。

2、选做下面题目

(1)孔子的礼乐治国能取代今天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依法治国和民主治国吗?请查阅相关资料,写篇研究性小论文。

(2)本文既是弟子和孔子的“侍坐”,又是一次颇有情趣的教育活动。作为教育家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仔细研读课文,与同学讨论一下,并写出讨论纪要。

(3)本文中孔子的四个弟子,你最喜欢谁?再查阅一些资料,制作几张人物短评的小卡片。

《沂水春风》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居、如、方、作、撰、伤、与在文中的含义。掌握《论语》中状态形容词的两种类型:叠音词和带形容词词尾的。

2、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治理想。

3、感受孔子的教学风格以及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

【教学难点】

1、从孔子对三人言志的态度,分析孔子"礼乐治国"的***治思想。

2、孔子为何要"与点"?(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发表不同见解,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文本,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1、诵读感知,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中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2)孔子是怎样看待他们焕然一新的志向的?

【补充材料】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论语·公冶长》)

2、质疑解答,归纳状态形容词。(课后练习)

(1)"率尔"的"尔"何意?找出文中和它用法一致的词。

(2)请同学们归纳已学过的有关形容词词尾的例句。

(3)《论语》中重视用形容词描摹幼儿园班务工作计划情状,除了这种带形容词词尾结构的,还有的则是叠音词,如"文质彬彬","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请同学们对《论语》中已学过的这类状态形容词作归纳。

二.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文章的中心话题是"谈志"。

【问题】

既然孔子认同前三子的志向,那为何对待前三子和曾皙的态度截然不同?文中曾晳的志向是什么?他的志向和前面三人的志向有什么不同?

【明确】

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是符合儒家"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这一入世精神的,而曾晳的志向历来则有两种理解。

1、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礼治"的最高理想。

曾皙所言句勾勒了一幅童子、冠者风咏而乐的***画。孔子的太平社会就是行仁复礼恢复西周以来君臣有序的等级制度,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和谐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教导子弟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子者言志,或言使有勇,或言使足民,或言为小相,都非常契合孔子实现理想的现实步骤,曾皙则用非常感性的***景表达了这一志向。

【补充材料】

历代学者的相关言论:

①孔子与曾点大虾怎么做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杨树达《论语疏证》)

②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岁用英语怎么说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金毛鼠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王充《论衡·明雩篇》)

2、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归隐的人生境界。

孔子一方面主张积极从***,另一方面,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治抱负的情况下又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甚至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示想要放弃追求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此次谈话时孔子已经60多岁,孔子一生奔走列国,四处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鲁国讲学授徒著书立说。晚年的孔子对世道看得已经很清楚了,他决意不再求仕。而孔子之所以赞赏曾皙所言之"志"的关键就在于曾皙所说正合于"天下无道则隐"。曾晳的无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鸣。

【补充材料】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子路曰:"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微子》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可见孔子的"求仕"是有原则性的,"求仕"是为了"行道"、"行义"。能"行道"、"行义".则出仕做官。不能"行道"、"行义"则去之。为了实现理想,为了弘扬大道,孔子不动摇,不怨尤,终生积极乐观。他虽叹惋过"莫我知也"。但接着又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可进可跑步的英语退、唯"义"是存的人生态度,安贫乐道的生活追求,对照一下曾皙所描绘的暮春逸游***,其表达的情志和精神世界何其相似!曾皙&quo怎么关闭电脑t;歌咏先王之道,而归夫子之门",正是孔子退隐传道的生动写照。

3、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对此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解读。他说,曾皙的理想看起来不过是"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四书集注》),好像他做的都是些日常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曾皙的内心是完满充盈的,他以自身人格的完萝卜花善为前提,以万物各得其所为理想,这就比另外那三个人想从事一个具体的职业,在那个职业上做出成绩要高出一个层次。

这就是孔夫子说过的"君子不器"。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

三、拓展延伸

1、本文既是弟子和孔子的"侍坐",又是一次颇有情趣的教育活动。作为教育家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2、本文中孔子的四个弟子,你最喜欢谁?他具有什么性格特点?何以见得?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2:3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9245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