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篇)

更新时间:2023-06-10 19:00:00 阅读: 评论:0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一(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 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二

新课标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自然观。根据这一要求以及我们这段时间一直进行的“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学尝试,结合《有趣的食物链》一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在本课的教学中,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知识方面:雨的形成: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对学生来说水蒸气的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虽然在实验过程中看到有小水珠掉下来,但与自然界的雨联系起来,还存在空间的限制。因此,采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卡通动画,用于显示水蒸气的变化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可以很形象的突破这一难点。

技能方面:生活中下雨的利与弊进行比较。由发现问题“小水珠的形成”到解决问题“雨的形成与水的循环”,将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情感价值观方面:由引导学生感受“雨与人类的关系”到激发他们到生活中自己调查分析“雨与人类的关系”,从而认识到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到:蓝色地球是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只有保护她才能更好地拥有她!

教学伊始,我就通过形象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小水珠的产生”,轻而易举地帮学生建立了凝结的科学概念,同时为了解雨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中间部分关于“水循环”的动画短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大自然中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感知“水的循环过程”时,动画演示了水循环的过程,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颤,深切的感受到人类对大自然影响是巨大的,由衷地发出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的心声。结尾时,我又设计了《小水珠历险记》的flansh动画,放到一半时让学生接着讲未完的故事,直观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有条理,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的教学中,雨的形成和水的循环是重点,我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先指导学生小组观察和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水珠,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运用电子白板的注解功能汇总学生演示雨的形成和水的循环,最终,从而又形象地认识了雨的形成和水的循环。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将电子白板的拖图、拉大、放大镜、写字回放等功能有效地与科学课堂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了教学情景,扎实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学生精彩的发言,津津有味的表演以及对保护环境的理解都可以看出,课堂效果较好。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电子白板的作用,让这个先进的教学设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今后我还将继续努力探索。

困惑之处:这个班级有40多人,这么多学生怎么去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求,以及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如何落实,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由于时间关系,效果还不太明显。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三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感觉第二自然段是个多余的段落,然而仔细地再读一次课文,便会发觉作者的精妙之处:这美丽的春天时,有了小燕子,才更充满了生机。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并不是要感受春天多美,而是了解最后一句“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一句的内容恰恰安排在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中。教学的重点便回到了研读3、4自然段上。

回顾一节课,感受有得有失。

觉得遗憾的是自从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后,学生参与的面虽然广了,互动的空间虽然大了,课堂涉及的面也宽了,整个的效率看似提高了,然而我的教学任务却始终不能按我预设的教学方案执行到底。于是,我在每节课前,我都要精心地考虑我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到底要安排多少时间才能真正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今天在课前,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因素和设计问题的难度,然后决定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教学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二部分集中学习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这样的安排显然是满足班级实际情况的。因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明显感觉到四人小组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学习的时间、学生参与率、有效率真正得到了保证;我每设计的问题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讨论和交流中去了,而且通过大堂反馈这一环节,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使小组学习走向规范化了。

收获最大的还在于几个预设环节出现了比较精彩的表现。

教学片段一:

师:好,现在请大家细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小组学习,完成下面任务:(出示)你觉得作者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注意每个人选择不同的景物进行交流,尽量不要重复。

生自主学习。

生:我觉得“赶集”这个词用得特别好,因为它写出了春天里花、草、叶争着比美的情景。

生:我有补充,我也觉得这个词写得好,“赶集”是指人们一起上市场的样子,在这个句子中,作者用了比喻的方法,写出了百花争艳的景象,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花儿正在比谁长得美,一棵棵小草争着向上长的镜头。

师:说得真好,不仅说出了词语用得好的原因,还说到了修辞,你们组的学习效率真高。

生:这一句中的“聚拢”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这些植物生机勃勃的样子。

师:你也有一双慧眼同,读得很仔细。而且运用得也很及时。

生:“吹拂”这个词用得好。因为这个词写出了春天的风很轻、很柔,吹在脸上很舒服,不像冬天的风那样刮在脸上很疼。

生:我认为“洒落”这个词也写出了春风轻、柔的特点。

师:春雨细细的洒落下来,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让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落在脸上痒痒的。

师:你认真阅读了《春》这篇文章,所以才会有这么美的想象。想象阅读要注意积累,还要学会运用,这样的阅读才是有用的。

生:“柔”这个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小河边,柳会刚刚长出了嫩嫩的芽儿,她们对着小河在照镜子 ,一阵风吹来,柳枝摆动着长长的枝条儿,仿佛在梳洗自己的辫子。

师:多么丰富的想象!是不是该送给她掌声?在体会词语的时候,加上自己的描述就可以把这种体会说得更生动形象。其实,在这个句子中,还有一个字也写出了柳枝刚发芽的情景。

生:“柔”

生:是“展开”。

生:“鹅黄色”也是的,一般刚长出的新叶子都是这种颜色的。这几天我注意观察了,河旁的柳枝现在就是这种颜色的。

[设计意图:在备课的时候,我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经验。本来我只想把这些词圈画出来,然后让他们讨论一下的,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这个环节如果这样处理很不好,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显得很被动,与其这样教学,还不如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再来反馈学习情况更好。

通过课堂实施,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我预设得更好,学生的思维的确不能小看。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对于作者如何写好景物,通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来了解在语文中,用好词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反思:这一教学片段自我感觉很好,学生能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学生的发言不再是简单的“我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而是关注了好在哪儿,能够从修辞、作用等方面体会文字的精妙之处。这正是我预期的效果。在这段教学中,还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学生说“各色鲜艳”“烂漫无比”这两个词感受到了春天的颜色很多,花儿开得很美。再比如“赶”字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的情景……

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如果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真正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有效性就会落到实处。

教学片段二:

师:读读第3、4自然段,小组内讨论,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出示小组学习的内容)

生:我看到了燕子在飞行的画面;

生:我还看到了燕子在休息的画面。

生:我还看到燕子在捕食呢。

师出示三幅画面:现在,请你任选一幅画面来说说。

生讨论、交流。

(第一幅画面是燕子由这边的稻田飞到那边的柳树下的情景;第二幅是燕子横掠过湖面时的情景;第三幅是燕子停息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这三幅画面真实地描写出了燕子给春光增添无穷乐趣的景象。出示这三幅画面旨在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第一幅中主要展现出了燕子飞行速度快,飞行姿态优美的情景。“斜”、“掠”、“横掠过”、“唧”等词主要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速度很快,而且其飞行的姿态也很优美,其实直接读语言文字也是能找到的,但是如果借助画面的话,更加直观、形象。下面两幅画面对于理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也是很有帮助的。第三幅画面中“几痕”、“五线谱”等细节也是很有帮助的.。]

生:我喜欢第一幅画面中的小燕子。这幅画面中小燕子飞行的样子很优美。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斜着身子掠过”,让我感受到了燕子的姿态很优美,而且飞行时也很快。

师:哪个字更能体现燕子飞行速度的快?

生:“掠过”,

师:掠过怎样理解?

生:轻轻地擦过。

师:小燕子飞行时轻轻地擦过水面,那速度真是快。还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小燕子的飞行速度快?

生:“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这句中的“唧”我感觉燕子飞得很快。

师:“唧” 不过是燕子飞行时的叫声,这叫声怎么能感觉到快呢?

生:才叫了一声,就飞过了一条河,让我们,再快也不能飞得那样快啊。

(生笑)

师:是啊,燕子才叫了一声,就由河这边飞到河那边了,这速度是够快的。那么“横掠过”湖面又说明了什么?

生:第一是说明它飞得快,还有写出了它飞行时很美丽。

师:像蜻蜓、燕子等低飞还能说明什么?

生:我知道蜻蜓低飞是在捕捉虫子。

师:是的,燕子和蜻蜓一样,从水面掠过时,就是为了捕捉离水面比较近的飞虫。

生点了点头。

师:注意这个字了吗?“晕”,能不能改成“圆圈”?读读比比。

生自由读,好像若有所悟,但又没人举手。

师:好的,给晕组个词吧。日晕、月晕。谁知道日晕和月晕是什么样子的?(师简单介绍日晕和月晕)

生:哦,我知道了。这小圆晕像月晕和日晕一样美丽,而圆圈只是一圈一圈的。

……

反思:在描写作文时,常常喜欢和孩子们说“细节”这个词,然而什么叫“细节描写”,许多孩子只是模棱两可地明白,每次真正习作时,又不知道什么叫“细节”了。事实上,在我们每一篇课文中都有细节描写。像第3小节中“唧”“掠”“落”“痕”等词就是一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正是能体现燕子的飞行特点和停息特点的。如果在教学中抓住了这些词进行教学的话,那么课堂教学便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我知道凭借目前班上孩子的能力可能无法达到我预设中的情况,但是在课堂上,我还是找到了精彩的发言。

“痕”字的教学也是有难度的,在学生赏读这一句后,我问了一句:能不能把这个字改成“根”?孩子们争着说不能,因为几根电线是看得很清楚的意思,而“痕”是“痕迹”,痕迹是看不太清楚的,电线那么高,燕子是停在高高的电线上的,当然不是“根”,而是用“痕”了。

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作者用词造句如此精妙传神,是值得教师反复咀嚼,学生反复品味的。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未到这样的境,帮需要教师正确地引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四

“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一起走向完美的过程”,作为这样的一个不完美的人就这样踏上了走向完美的艰难之路,开学两周,终于亲身感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苦衷,现就这两周的教学经历反思自己在课堂的教学行为。希望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及老师们的共同帮助下能让我这样的不完美之人尽快走上语文教学的正道,让那一群不完美的孩子能有个更好的指向标。

第一堂课下来,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按要求完成,前辈问我自己的感受,我只是摇头,太糟了,感觉教学的正常进行比爬雪山过草地难多了,为什么没有完成任务,收到教学效果,以后的每堂课我都在想方设法去完成任务,但是收效甚微,不听课的大有人在,“埋头苦干”的、动摇西晃的、吵吵闹闹的,学生不按老师的路子来,很多人根本没把老师放在眼里,也不知道有学习这回事,为什么存在这样的现象,我反思了几点:

1、常规训练时没有在孩子的心中树立威信,第一周没有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所以以后加强常规训练,小事简单的事能马上训练好的就得立即弄好,比如:拿书、拿笔、拿本子等事情必须做到快又静,课前准备必须把书放在左上角,笔放在笔槽里,上课后立即进教室做好静习等等,如果在课前和平常的训练中不抓严落实在课堂的纪律是可想而知的,这点我深刻体会到了。

2、对孩子的要求不够具体明确,比如:坐好的孩子才是最认真的孩子,一个好字在孩子的脑中是没有概念的,我必须说只有背打直,双手端正放桌上,双脚并拢,眼睛看着黑板的孩子才是老师喜欢的孩子。翻语文书本的时候说明多少页,必须指着书上按怎样的方式读,比如:书上12页,请自己指着书,每个音节拼读两遍,老师还要做好示范,每个细节必须老师强调指导,只有不断在孩子的头脑中强化这些要求概念才能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老师才能在课堂才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任务上而不是像我这样的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3、小学课堂注意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孩子的注意力最多15分钟左右,在一个教学环节结束后要采取让孩子活动的方式满足他们好动的心理,比如课间操,我认识到让孩子更好投入下面环节的学习必须有老师的精心设计,想方设法让他们动一动,以静治动或者以动治动,这点非常重要。我觉得渝校提到的让孩子静习回想刚刚学习的内容,这个安静的方式很值得借鉴。还有黄老师的就地取材,适当让他们跟同桌之间进行互动,变着法引起注意的同时放松他们的身心。

4、语文教学注意多种方式的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让孩子喜欢读书首先得让他们爱上朗读这个环节,采取小老师带领,一方面满足孩子的成就感一方面解决老师领读的枯燥单调;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朗读,激起孩子兴趣的同时也可以达到放松的效果;男女生比赛或是小组比赛读让孩子之间有一种竞争意识从

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单个读可以进行教学反馈看看孩子是否掌握知识。但是朗读时不管采用那种方式都得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别人在读时请其他人认真听,待会儿就请听得最认真的小组或是个人来当小老师。

5、教师必须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尽量采用正面鼓励的方法,不要轻易发火,因为生气是于事无补的。当学生开始走神或者是窃窃私语的时候,采用眼神或是声音的高低来提醒也可以表扬的方式提醒不认真的孩子要做好自己。让学生学会看老师眼神或是姿体语言非常重要这点需要平时的强化练习。

两周过去了,对于我这个新人来说第一周就是一个痛苦煎熬的过程,第二周就是适应加应变课堂的学习过程,什么都不懂的自己走上了这样神圣的道路,深感责任重大和艰巨。路漫漫其修远兮,只希望每天有进步,在不断思考中成长自己成长孩子。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五

这个学期,一贯欠交作业或基本不交作业的赵云坤 ,国庆长假过后不仅作业次次获优,而且还连续获了几个“a”+ ,并得到老师奖励的本子。这都归功于“温馨”的作业批语!

因为有个别学生的作业有拖拉和不交现象,我想了好多法子,但效果甚微。自从运用“温馨”的作业批语即“批改+评语+奖励”的方法,每次批改作业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差异,写出富有针对性的评语,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听,“老师批改的作业,暖人。”周思雨说;看,只要你随手翻开她的作业本,就看到这样的评语:“你的作业清洁整齐,字写得真漂亮,说明你下了一定功夫。我多想每天都能欣赏到你那清洁而又漂亮的字迹啊!” “你很聪明,什么事都做得棒,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希望你继续努力把作业做好!”、“有进步,作业做得比以前棒多了!”、“你的进步很大,老师知道只要你认真去做,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一次语文课上,我发现班上有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我了解到原来是她的父母离了婚,对她的心理产生了影响。于是,我在她的作业本上写道:“你很懂事,知道为家里分担忧愁,但你现在的任务是学习,要是你父母知道你现在的学习情况,会多伤心啊!”我又找她谈了一次心。后来,她摆脱了生活的阴影,学习进步很快,还当上了课代表呢。

这种让作业本“说话”的办法,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批改办法,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使单纯的学生巩固知识的作业过程变成了知识与品德并育的过程。

“你的作业里藏着几处不该有的错误,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找出来,试试!”“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细点就好了!”、“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你字迹工整、清爽,老师看你的作业犹如欣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如今,像这样具有针对性的过程指导评语,充满了学生的作业本,给予了学生一种神奇的动力。原来厌烦做作业的,现在喜欢做作业了;原来做作业粗心大意的,现在变得一丝不苟了;原来觉得做作业枯燥无味的,现在觉得不但有“趣”还会有“奖”;原来感觉做作业毫无意义的,现在觉得做作业不仅能得到老师的有益指导,还能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意。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批改这一形式,与学生进行无声的交谈,静静地给学生以关爱。利用批改作业之机给学生以温馨和关怀,点燃学生头脑中的智慧之光和思想火花,将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良好品性紧密结合在教师的教学常规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创新。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但要像一把尺子,使学生通过它来衡量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教师的评价更要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唤起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升华。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19:0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9215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