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 zhēn
箴是一个汉字词语,读作zhēn,解释为 同"针",劝告劝戒,古代一种文体等。以告诫规劝为主:~铭("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兼于规戒、褒赞的韵文。因其作用有相似之处,故后人多连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箴
∙注音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ㄓㄣ
历史文化遗产∙部首
竹
∙总笔画
15
∙拼音
zhēn
∙部外笔画
9
| 1词语资料 2基本字义 | 3详细字义 4常用词组 | 5方言集汇 6古籍解释 |
| | | |
词语资料
菜园小记原文
五笔86:TDGT
五笔98:TDGK
仓颉:HIHR
郑码:MHAJ
笔顺编号:314314131251534
四角号码:88253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7BB4
基本字义
(1)劝告,劝戒:~言。~规。~谏。
(2)古代一种文体,以告诫规劝为主:~铭("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兼于规戒、褒赞的韵文。因其作用有相似之处,故后人多连称)。
(3)针(针),同箴,古通用。规劝,告诫之义。
中医经典《素问·宝命全形论》云:"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王冰注:"言针之道,有若高悬示人,彰布于天下者五矣。"
罗伦佐的油时贤范登脉《黄帝内经素问校补》:"此处之'针'当作'箴',指箴铭,劝诫之类的文告。《汉书》'针刺'、'箴谏'并作'箴',《素问》之'针'盖本作'箴',后人传抄,改'箴'为'针',亦犹今人改古籍文字为今天通行文字。……以'箴''悬布天下'即'裁箴悬鉴'。以下从'一曰'至'五曰'即箴铭的具体内容,指《宝命全形论》即养生之道的具体程序与要求,非指针刺。"
详细字义
头发褪色名词
(1)字从竹从咸。"咸"本义为"酸涩"。"竹"与"咸"联合起来表示"刺入肌体后产生酸涩感的竹针"。本义:竹制针灸用针。引申义:缝衣用的工具。后作"针"。衣裳破绽,纫箴请补缀。--《礼记》。(2)同本义(needle)。(3)针炙治病所用的针形器具(probe)。如:箴石(石制的针。古代治病之具。亦指可用以制针的石头);箴砭(古代用石针治病。后借喻为纠谬,规谏)(4) 又如:箴缕(针线);箴末(喻微细);箴管(指缝缀之事);箴盥(古代妇女承姑奉盥,视为箴规 (5)文体的一种,以规戒为表达的主题(a type of didactic literary composition)
箴顿挫而清壮。--晋· 陆机《文赋》。
(6)又如:箴铭(文体名。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在古代常刻在器物上或碑石上,兼用于规戒、褒赞)
动词
(1)规劝,告诫(admonish)
元旦晚会节目贤袭人娇嗔箴 宝玉,俏 平儿软语救 贾琏。--《红楼梦》。
(2)又如:箴谏(劝谏别人改正过失);箴砭(指出并纠正错误);箴规(劝谏,规戒);箴诫(规劝告诫);箴诲(规劝教训);箴训(箴戒,规训)
常用词组
箴言 zhēnyán原意为像针砭那样的刺耳逆言,用于规劝,目的是使人的思想行为回归正常。(1)(admonition):规劝的话
(2)(Proverbs):《圣经·旧约》中的一卷书
方言集汇
◎ 粤语:z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zin1(宝安腔)zim1(台湾四县腔)tsiin1(客英字典)zhim1 (陆丰腔)zhim1 (客语拼音字汇)zim1(梅州腔)zhim1
古籍解释
xie开头的成语《康熙字典》
《广韵》职深切《集韵》《韵会》《正韵》诸深切,$音斟。《说文》缀衣箴也。《礼·内则》纫箴请补缀。
又古者以石为箴,所以刺病。《前汉·艺文志》用度箴石箴石汤火所施。《注》箴,所以刺病也。石谓砭石,卽石箴也。《山海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注》可以为砥针治痈肿者。
又规戒也。《书·盘庚》犹胥顾于箴言。《左传·襄十四年》工诵箴谏。《前汉·扬雄传赞》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注》九州之箴也。《玉海》箴者,谏诲之辞,若箴之疗疾,故名箴。
又姓。《风俗通》卫有大夫箴庄子。
又《尔雅·释器》一羽谓之箴,十羽谓之缚。
又官名。《左传·宣四年》子文孙箴尹克黄。《注》箴尹,官名。
又鱼名。《山海经》栒状之山,㲵水出焉,其中多箴鱼,其状如儵,其啄如箴。
又鸟名。《司马相如·上林赋》箴疵鵁卢。《注》张揖曰:箴疵,似鱼虎而仓黑色。
又草名。《神异经》桂林有睡草,见之则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为懒妇箴。《韵会补》一曰竹名。亦通作ꈁ。《前汉·司马相如传》箴疵鵁卢。箴疵,鸟名。《说文》作ꈁ鴜。
又《集韵》口减切,音槏。古斩切,音减。$竹名也。
又《韵会补》与针同。诸韵别出箴为箴诫字。
又通作针。浮想联翩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