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地方志的定义篇一流渡中学 严庄坤
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三、地方志的特征
1、地域性。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5、连续性。地方志的连续性表现为编纂工作的连续性和内容、形式的连续性。编纂的连续性是国家规定的,历史上有五十年修一次,三十年修一次的作法。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之所以生生不息,代代相因,绵延不绝,地方志功不可没。地方志发挥了传承文明、延续传统、保存民族文化的特有作用。现在,国家规定每二十年修一次,这样可以保证对我国各项事业的记载做到传承延续。
四、地方志的功能
概括地讲,地方志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
存史功能:将一定地域内的自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历史与现状的兴衰起伏和发展变化,用文字记述下来,达到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供今人和后人查阅参考的目的。这是地方志最基本的功能。
资治功能:为各级政府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领导者准确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客观情况,提供系统全面的资料,为促进决策的科学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化功能:利用地方志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道德品质服务;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对青少年进行热爱乡土,建设家园教育。
五、流渡镇志的基本结构和体裁
1、结构采用章节体:是西学东渐、洋为中用的产物,也是新方志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形式通常是将志书记载范围内的事物以“篇”为单位分设若干个平行的单元,然后各篇之下,再按“篇”题所辖事物的实际内容设若干章,章下设若干节,节下依据实际情况设目或不设目展开记述。章节体中又有大编体、中编体、小编体三个类型。
优点: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便于横分门类,便于综合运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例,易于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有利于体现事物系统性,容易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缺陷:设置篇目要做到既科学合理,又便于编写难度较大。
2、体裁
志书的基本体裁一般包括述、志、记、传、图、表、录七种。
述:包括总述、概述,以及各篇章后的无题引言或小序。主要作用是记述概貌、展现特点、综述始末、反映规律。
志:是志书主体;
记:是指大事记、专记等。大事记一般要以纪事本末体形式记述,大事选录要有统一标准,不能泛泛收录,要尽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
传:指人物传,要坚持人不立传的原则。处理人物入志问题除传记之外还可采用人物简介、人物表两种形式。
图:包括地图、照片、示意图等,地图要有比例尺、经纬度、绘制时间、图例等要素;照片要体现典型性、资料性、艺术性、时代性;示意图包括柱状图、比例图等,绘制要科学准确。
表:主要是各类统计表,这是当代志书的重要特点,通过科学的统计表可以记载许多重要经济变量,达到“文约事增”(也就是以少量的篇幅记述庞杂的事物)的目的,表要做到要素齐全,表题、表号、表体、表注缺一不可。经济部类的专志尤其应注重表的运用,通过表的形式将发展变化中的数据展现出来,增强志书的资料价值和参考利用价值。
录:包括目录、附录。序、凡例、索引是地方志书的特殊体裁。
六、编纂地方志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
1、实事求是,秉笔直书。
这是编纂地方志最根本的原则,也是人们衡量一部志书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具体来说指全面、完整、真实、准确。
2、不越境而书,不越界而载。
地方志是以一个特定地方为记载范围的,因此不能超越或脱离这个界限。我们编写各级志书都要恪守地方界限和行业界限,写远了、写多了,那就是越轨行为,是不合乎志书规则的。但对特殊事物的背景交待,对比分析,以及不同区域、不同地区的合作交流等内容入志,不视为越境而书。
3、横分门类、纵向记述。
这句话可以简化为“横排竖写”,即先按事物的属性横向分若干平行并列的门类,然后各门类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记述。要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横排要排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归属得当、逻辑合理。既不能遗漏重要事项,又不能轻重倒置;也不能按领导体制、工作系统划分。竖写要有深度,要写出量变、质变和盛衰起伏、高峰低谷、发展轨迹。不能机械地按时间顺序罗列资
料,搞成流水账或“一锅粥”;不能只见现象、结果,不记背景对策;不能只写全国普遍做法,不记本地客观情观和特点;要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横向对比等办法把事物写透、写实、写活。
4、述而不论,寓论于述。
“述而不论”指的是据事直书,客观记载,不妄加评论,不直接下褒贬性断语。“寓论于述”是指不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但要把见解和看法隐寓在资料的记述之中,通过科学的资料组合和运用,反映事物发展的来胧去脉、前因后果。不评论不等于不分析,“寓论于述”可以是说是一个较为高层次、高水平的记载规则。要求撰写者事先要对资料做到了如指掌、成竹在胸,并且进行合理的分类、比较和系统归纳,让资料去说话,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5、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略得当。
6、突出特色、反映亮点。
“突出特色”是指要反映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专业特色;“反映亮点”是指要注意记载和反映发展过程产生过较重要影响的事物。突出特色、反映亮点在流渡镇志中主要体现为姓氏文化和风俗民情。
7、以事系人,生不列传。
无论写史,还是修志,无非是对形形色色的人或事的记述和分析。“以事系人”就是编修地方志工作中处理人物与历史事实,人物入志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以事系人”就是通过记载事来带出人,而且这些人必须是对某一事物、某一工作发展有影响的或起过关键作用的,做到人随事出、物带人事。“生不列传”就是在世的人物不能写传,以避免对志书的真实性、权威性产生负面影响。
七、村资料收集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1、人名、地名、机构、会议、文件、书报刊物等专用名词要规范。
2、纪年要规范。
3、计量单位要规范。
4、数字要准确。
5、引文要规范。
6、注释要规范。
7、标点符号要规范。
八、地方志的资料收集工作
在开展编修地方志工作中,在志书篇目框架基本拟定之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工作之一,就是要努力做好资料工作。概括地说,资料是修志的基础,是志书的生命。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资料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志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修志的成功与失败。
(一)、资料的收集
1、收集什么资料? 凡属一个地方或部门在志书断限内各个方面重要的、有价值的资料,都要收集。
资料有主体资料、背景资料和考证资料。主体资料,就是事物本身的资料,是直接入志的资料,这是收集的重点。背景资料,是反映主体资料的时空背景,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的资料,如全国性的政策、文件、规定等,这些资料一般不入志或少入志。考证资料,是说明主体资料是否真实,主要用于对某些有争议的或不明确的人和事的考证,这些资料一般不入志,有的也可入志。
就资料的来源来分,有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头资料和其他资料,其中文字资料占主导地位。
①文字资料,也叫文献资料,主要包括:一是档案。这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内容丰富,包涵面广,资料可靠,收藏集中。这是修志收集资料的主要来源。二是图书。凡是有关本地区、本部门历史现状的重要内容的图书,都应该收集查阅。三是报刊。现在报纸刊物很多,重要活动、重大事件都及时作了报导,这也是历史活动的记录,是我们修志资料的重要来源。此外,还有日记、笔记、函电、手稿、讲稿以及工商企业、学校团体的章程、条例及家谱、族谱等。
②实物资料,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历代实物,包括遗址、遗迹和文物两个方面。遗址是历史建筑物的所在地,遗迹是前人留下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痕迹。文物有古代的传世文物和出土文物。此外,还有碑刻等。实物资料都很珍贵,也很可靠。
③口头资料,也叫口碑资料,也称“活”资料,这是保存在当事人或知情人的记忆中的资料,以及在群众中口头流传的资料,包括知情人的回忆录、民歌民谣、民间谚语、民间传说等,这些资料也要收集,并加以考证核实。
④其他资料,包括绘制的图像、拍摄的照片、微缩胶卷、胶片和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也是历史活动和社会现象的真实记录,也要注意收集。
2、如何收集资料? ①制订收集资料提纲。收集资料提纲要根据志书的篇目来确定。在修志的步骤上,一般是先制订篇目,然后再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提纲与篇目是有区别的,如同搞一项建筑工程,篇目设计是框架,是设计的蓝图,是平面图;收集资料提纲则是立体图,是建筑材料的采购计划和清单。志书的篇目一般分篇章节目四级,“目”是收集资料的基本单位,也叫单元实体。收集资料提纲不是脱离篇目另搞一套,而是篇目对资料要求的具体化。篇目不是一开始就能完善的,而是要在修志过程中根据资料的情况不断修改、充实和完善。只有制订收集资料提纲,收集资料才有所依据;才能提高效率,避免盲目性和走弯路。
②进行学习培训。要组织修志人员进行学习,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和修志的基础知识,提高修志人员的素质外,还要学习有关资料方面的知识,如目录学、档案学等。要熟悉篇目,了解收集资料提纲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③广泛发动群众。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是以政府或部门名义,发文件、出布告,列出收集资料的内容和要求,号召机关、单位和个人提供资料;二是布置某些基层单位,包括工厂、企业、学校、乡镇或其他部门,写基层“志”或“简介”;三是印发调查表或调查题纲,发给基层单位填写;四是聘请业余采访员或资料员帮助收集资料;五是特约某些知情人或掌握资料线索的人积极提供资料。
④查阅档案、图书和报刊。这是修志人员收集资料的主战场,大量的时间、人力都要消耗在这里。除了档案馆以外,还要跑图书室、图书馆,查看报纸,从中收集资料。
⑤采访知情人。方法一是请进来,举行小型座谈会;二是走出去,登门访问;三是约请有关当事人撰写回忆录。这一工作要有充分准备,要向知情人说明意图,做好思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争取有好的效果,避免盲目外跑,费
时费力费钱又无所收获。
⑥进行实地调查或专题调查。实地调查主要是对遗址、遗迹、文物等进行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求得资料的真实准确。同时,对某些社会关注的、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以及某些风俗习惯、民歌民谣、或者新开发的名优特产品等,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或专题调查,写出符合实际的调查报告,扩大资料的来源,增加一些有价值的“活”的资料。
(二)、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整理,主要是三个环节:
1、建立资料卡片。大量的资料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一点一滴的积累要使用统一的资料卡片。如果用个人的笔记本抄写,就不利于保管,也不利于利用。
资料卡片必须是一事一卡,即一件事记在一张卡片上,不要在一张卡片上记几件事情。这个“事”,一般是篇章节目的“目”,一张卡片只记一个“目”的事。资料卡片必须完整,要有摘抄的问题和内容;要写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包括卷宗字号、文件名称、发文单位、时间或者书名、作者、版本、卷页数等;要忠于原文原意,不能断章取义;还要认真细致,核对清楚,保证准确无错。有些材料如需要复印,可将复印件附在资料卡上或贴在资料卡后面。
2、进行编号归类。把许许多多的卡片,按照篇章节目放在卷宗里,用代号进行编号。这样,就编排有序,查找有据,便于保管,便于利用。
对资料卡片的整理,关键在于科学分类,否则就杂乱无章,难于利用。分类方法,可按时间分类,如清代的、民国的、解放后的,或按一年一年的次序排放;也可以按内容来分类,如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政治又分为党委、人大、政府,经济又分为农业、工业等等;也可以按志书的篇目分类,即按篇章节目的内容和次序来分类。我们一般是按篇章节目来分类,这样更利于编写和查阅。
3、搞好资料长篇。所谓资料长篇,就是将收集到的许多原始资料,进行筛选、鉴定、编排和整理,汇集成册。这时编辑部的事,这里就不多讲了。
(三)、资料的核实
资料的核实也就是资料的鉴别考证,这是保证资料真实可靠,提高志书质
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造成资料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资料来源广、数量大、渠道多,同一事物往往说法不一;二是由于修志人员众多,各自采集资料,使用时同一资料各不相同;三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而使资料失实,如某些资料,由于阶级立场不同,有的人隐恶溢美,颠倒是非;有些资料“水份”很多;有的人谎报所谓政绩,弄虚作假,“数字出官”,使资料失实;四是由于年代久远,某些当事人记忆不准,而导致资料的失真,等等。当然,这都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思想重视不够,工作做得不到家。我们应该从主观上,从思想上、工作上找原因,力求把差错消灭在出书之前,或者减少到最低限度。
如何做好资料的鉴别考证工作,前人的经验主要有书证、物证、人证、理证几种。书证,就是把同一问题的不同资料,进行比较对照,以确定准确的资料;物证,就是用实物来修证文献资料的可靠性;人证,就是用活的资料来验证文献资料的准确性;理证,就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论证资料的正误。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我们要继续采用。对每一条资料,都要弄清来龙去脉,找到真凭实据。如果能把书证、物证、人证、理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综合考证,那就更有把握了。同样道理,一条资料,如果没有书证、物证、人证,推理又经不起推敲,这个资料就可能不是真实的。
核实资料的工作,要贯串于修志的全过程。从开始收集资料,就要注意发现问题,弄清真伪;在整理资料过程中,要作进一步的鉴别和考证;进入编写阶段,对重要的资料要边写边核,核完再写,不留疑问;评稿时,要请行政领导、专家、学者、各方人士对资料的准确与否全面提出评议和订正;审稿时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最后的校对,更不能松劲和麻痹。有时候,三校还会发现一些差错。
在核实资料工作中,应该掌握这样几条:
1、有的资料,来自几个部门,说法不一。对这种情况,一般应以主管部门、权威部门的资料为准。
2、有的资料,虽来自同一部门,但有新的有旧的,新旧不一,前后矛盾,对这种情况,一般应以新的资料为准。
3、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实,要追寻原始资料,查找可靠依据,避免以讹传
讹。
四、收集资料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思想上,要防止和克服认为续志资料工作很简单、很容易的麻痹思想,充分认识资料工作的重要,始终把做好资料工作放在首要地位。
2、在内容上,要突出时代特点,使志书的资料更加丰满、更有特色。收集资料工作在内容上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要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②质量要高。
③资料要具有科学性,要实事求是地用全面、系统、真实、准确的资料记述本单位的真实面貌,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体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突出改革开放的内容,充实改革开放的资料。改革开放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基本点之一,是我们富国强国必走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有活力,才能发展,才有希望。修志必须抓住这个问题,广泛地、深入地收集改革开放的资料,各项改革都要有内容、有措施、有结果,用具体的资料说话,使志书能充分反映这个伟大的时代。
⑤突出人物入志的内容,充实人物入志的资料。这是流渡的缺势和弱项,所以要尽量收集相关的人物,不缺漏。
(五)、收集资料要处理好四个辩证关系
1、可靠性与可信性关系。可靠不等可信,而可信也必须可靠。可靠性与可信性是两个不同概念,可靠性是指资料来源有根有据,记载摘录无误;可信性是对资料分析、考证、求真的结果,是资料准确性的更高层次。因此,可靠的资料不一定可信,而可信的资料必须有事实和科学依据,不能主观推测,妄加臆断。
2、全面性与典型性关系。资料既要全面完整,又应力求精练、典型,具有代表性。全面性概括而言,即“纵不断线”、“横不缺项”。但并非将包罗万象的资料兼收并蓄,才能算全面完整。因为年鉴篇幅有限,一个条目连标题加释文是500-1000个字,必须惜墨如金,将时间和空间进行高度浓缩和精练,遴选典型的,也能说明问题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显示一方的概貌和历史发展的轨迹,达到“滴水见太阳”的结果。
3、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既要从宏观上反映资料整体特征,又应在微观上有具体资料的著述。年鉴要从宏观方面抓住地方的总体特征,把握事物兴衰起伏的主线,显示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和历史发展脉络,但同时也需要有微观的具体资料和统计数据,才能言之有物。反之,在浩瀚的资料面前,如果忽视宏观的整体性,只重微观事物的记述,便会出现类似史料汇编和统计表册,使读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编撰时,要把握为整体格局,突出地方特色。微观记述也要掌握分寸,防止繁琐细微,减少不必要的图表,用简练文字概括记述,既压缩了篇幅,也增强了可读性。
4、观点与事实关系。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编鉴修志必然要有一定的立场和观点,但要实事求是,述而不论。因此,不能以观点去代替和渲染事实,而要用事实去彰明观点,用事实为资料来说话,要寓观点于记事当中。那么记述事物时便应考虑该事物是否反映了正确的、科学的观点。
地方志的定义篇二“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是我了解到王刚与周林志的事迹后唯一想到的话。
周林志,我们认识并熟知他,可能只是因为特敢于和歹徒搏斗的精神广为传扬,而我却感动于他十年如一日地往返乡间小路,为敬老院的老人挑水的身影。那因长期劳动的瘦小的身子在泥泞中,在炎热下,不变地走在敬老院与水井的路上。当炊事员,无怨无悔;任消防科长,认真负责。他就是如此,以挺立的身姿行走在自己的路上。1999年6月13日,强忍着伤痛仍穷追歹徒。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留给我们的,仍旧是那个为人民追逐的背影。那晚,天特别黑,足以让世人沉默。
王刚,生于重庆,却扎根于蓬溪。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3岁获少尉军衔并出任遂宁市蓬溪县武警事务长。向来兢兢业业的他在二十出头便攀向了事业的平稳期。而在1994年8月,特大暴雨冲击着蓬溪,眼看价值600多万的生产原料被洪水吞没时,他临危受命,在带领战士七小时奋战抢救了物资后,他又得知某村五户居民被困。在面对洪水淹没公路时,战士们跳进水中,游向对岸。当战士王卫兵被猛浪击中,正指挥秩序的他跳了进去,用全身的力量推上战友,他却卷进洪水,不明去向。24岁的生命,只在猛烈洪水中勃然向上,留给人们的,却是惋惜与赞美。
我想,卷走王刚的洪水,定时和这血与肉,构筑着国人的脊梁。
肖邦曾经说过:“爱国高于一切”,这两位烈士,无不用生命向世人诠释这伟大的精神。
而今,各种校园们事件让人们将目光投注在90后学生,不懂感恩,不明责任,不知困苦......种种批驳与谴责指向这个群体。而我想,他们只是将“奉献”这种时代精神抛在了过去,误以为‘为国家,为人民奉献’是前人的事。
“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医生”,“我要当教师”......这是来自小学生嘴里的梦想,无不是站在岗位上便誓死不离的职业。我不知道是什么让孩子们改变,我只知道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是有责任让我的学生在两位烈士的精神中去浸染自我,找回他们那‘为人们奉献小我’的梦想。
这是一个漫长且浸渍着满足的过程,而这也需要我和学生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四川省蓬溪实验中学
梅秀容
地方志的定义篇三新时期地方志编纂工作标准与工作要点指导手册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第一章 新时期地方志的编纂工作的新要求及基础知识 第一节 学习“十七大”精神建设方志学科
第二节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 第三节 地方志的性质 第四节 地方志的特征
第五节 地方志的功能和作用
第六节 地方志编纂人员的责任素质要求 第二章 地方志的编纂原则与质量标准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编纂原则 第三节 质量标准
第三章 地方志的体例编纂标准 第一节 地方志的凡例 第二节 地方志的体裁
第三节 地方志的行文基本章法 第四节 地方志体例分析
第四章 地方志的设计与志稿的审改 第一节 地方志的编纂程序 第二节 地方志的总体设计 第三节 各级地方志的设计 第四节 专志(篇)的设计 第五节 志稿的评审与修改
第五章 地方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要点 第一节 资料的种类 第二节 资料的搜集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
第四节 资料的鉴别、考订 第五节 资料的选用
第六章 地方志的凡例、篇目与总纂要点 第一节 凡例的制定 第二节 篇目的设计 第三节 志书的总纂
第四节 附录、编后记和索引的编写 第七章 各地方志专志的具体编纂要点指导 第一节 大事记的编写 第二节 经济部类的编写 第三节 政治部类的编写 第四节 文化部类的编写
第五节 民族、宗教部类的编写 第六节 人物人志的编写
第八章 年鉴的编纂工作标准及要点指导 第一节 年鉴编纂原则
第二节 年鉴条目的编写标准
第三节 年鉴的分类、体例与文体文风 第四节 年鉴的结构设计
第五节 年鉴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使用 第六节 年鉴的具体编纂要求 第七节 年鉴的附录、索引与总纂 第八节 应用电脑编辑年鉴的方法
第九章 新时期区县地方志编纂工作标准及要点指导 第一节 区县地方志书写特点 第二节 区县地方志书写准备 第三节 区县地方志书行文 第四节 区县地方志资料概述 第五节 区县地方志资料征集
第六节 区县地方志资料考证、整理与管理 第七节 区县地方志应用现代技术 第八节 区县地方志版式设计 第九节 区县地方志编制索引
第十章 地方志的续修工作标准及要点指导 第一节 续志的任务
第二节 两届志书的衔接问题 第三节 续志理论研究
第四节 方志续修的准备与实施
第五节 续修地方志的实践、探索创新
第十一章 地方志志书质量评估标准与审查验收、出版 第一节 政治标准 第二节 记述标准 第三节 体例标准 第四节 特色标准
第五节 志稿的评议和审定 第六节 志书出版
第七节 少数民族文字志书的翻译出版 第十二章 地方志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地方志信息资源具有一般文献无法替代的文献价值和社会作用 第二节 旧地方志的管理与利用
第三节 加强地方志信息资料管理,加快地方志信息数据库建设 第十三章 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地方志行政管理的特点
第二节 学习十七大报告,做好思想工作管理 第三节 地方志的日常工作管理 第四节 资料管理 第五节 审定稿制度
第六节 地方志文献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节 领导艺术 第十四章 新时期地方志编纂工作相关政策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详细介绍了新时期地方志的编纂的基础知识、地方志的编纂原则与质量标准、体例编纂标准、地方志的设计与志稿的审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要点;及地方志的凡例、篇目、总纂要点,与各地方志专志、年鉴、新时期区县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标准及要点指导,此外还重点介绍了地方志志书质量评估标准与审查验收、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编纂工作的行政管理。本书特点:
指导性强——针对十七大的精神要求和新时期地方志编纂工作标准、要求与工作要点指导过程工作的具体细节、环节,本书都做了细致的介绍,做到回答“怎样做”的问题。
规范性——本书主要依据我国最新的地方志编纂规范,按照其中具体的标准和要求来规范和指导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操作。
紧跟时代——本书的内容代表了新时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要求,紧跟时代的步伐,保持了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活力和国情的真实性。
权威编著——本书由长期从事地方志编纂工作研究及其指导的资深专家、教授结合自身经验与实践成果精心编写。
读者对象: 地方人民政府 文化局、档案局
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 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编史办公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史志研究院、史志办公室 地方志研究所
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地方史志办公室 地方志协会
地方志的定义篇四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3年9月,地处边陲的防城县东兴镇,一批进步青年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冲破家庭
樊笼及层层阻力,奔赴广州读书,寻求革命真理。不久,李成通、雷慧贞等4人在广州加入
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成为防城籍最早的共青团员。
1926年秋,受南路共产党组织的派遣,杨枝水、钟竹筠、邱祥霞等到东兴开展革命工作,成立了防城最早的共产主义青年组织,对外公开的名称为防城县青年运动委员会。
1950年,防城县青年组织更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防城工作委员会,张恒担任代理
书记;1952年林树海接任书记。1956年,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防城县委员会,林树海、唐述杰担任书记。1958年,防城县治迁往东兴镇,县名改称为东兴各族自治县,县团委亦改
名为共青团东兴各族自治县委员会,唐述杰担任书记。1964年,由刘创兴接任书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防城县的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普遍遭受冲击,其工作均被工代会、妇代会、红代会等组织取代,直到1972年底才恢复活动。1972年11月,共青团东兴各族自治
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东兴召开,会议以“发挥团员青年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战斗作用”为议
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选举产生了共青团东兴县第五届委员会,黎阅经担任团县委书记。
1978年12月,县治从东兴镇迁回防城,改称为防城各族自治县,县团委相应更名为共青
团防城县委员会。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防城县共青团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从1979 年到1991年,召开了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次代表大会。
附: 1979年至1991年共青团防城县历届代表大会简况
┏━━┳━━━━━┳━━┳━━━┳━━━━━━━━━━━━━┳━━━┳━━━━┓
┃ ┃ ┃ ┃ ┃ ┃ ┃全县团员┃
┃次数┃ 时间 ┃会址┃ 书记 ┃ 大会中心议题 ┃代表数┃ ┃
┃ ┃ ┃ ┃ ┃ ┃ ┃ 数(人)┃ ┣━━╋━━━━━╋━━╋━━━╋━━━━━━━━━━━━━╋━━━╋━━━━┫
┃ ┃ ┃ ┃ ┃肃清流毒,解放思想,为四化┃ ┃ ┃
┃六次┃1979年10月┃防城┃朱海燕┃贡献青春。┃ 495 ┃ 16382 ┃
┣━━╋━━━━━╋━━╋━━━╋━━━━━━━━━━━━━╋━━━╋━━━━┫
┃ ┃ ┃ ┃ ┃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为两┃ ┃ ┃
┃七次┃1982年8月 ┃防城┃高吉刚┃个文明建设贡献青春。┃ 320 ┃ 13145 ┃
┣━━╋━━━━━╋━━╋━━━╋━━━━━━━━━━━━━╋━━━╋━━━━┫
┃八次┃1985年10月┃防城┃ 曾东 ┃青年应该积极投身改革开放。┃ 242 ┃ 14350 ┃
┣━━╋━━━━━╋━━╋━━━╋━━━━━━━━━━━━━╋━━━╋━━━━┫
┃九次┃1988年10月┃防城┃ 曾东 ┃ 立足本职,参与改革。┃ 211 ┃ 12012 ┃
┣━━╋━━━━━╋━━╋━━━╋━━━━━━━━━━━━━╋━━━╋━━━━┫
┃ ┃ ┃ ┃ ┃青春献“八五”,奉献在本职┃ ┃ ┃
┃十次┃1991年8月 ┃防城┃龚义俊┃创业在今天。┃ 230 ┃ 14712 ┃
┗━━┻━━━━━┻━━┻━━━┻━━━━━━━━━━━━━┻━━━┻━━━━┛
防城县革命青年组织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充分地发挥其社会职能。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
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能团结带领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各种社会进步活动。
自第五次团代会开始,团县委在全县各族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学英雄的活动,全县各
基层团组织分别举办雷锋事迹展览、报告会,召开学雷锋经验交流会。团县委还于1976年初
召开了1000人动员大会,尔后,全县成立了各种学雷锋小组1258个,有14166多青少年参加
了学雷锋活动。1977年6月,召开全县青少年学雷锋先代会,受表彰的学雷锋先进单位168个,先进个人689名。1979年,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防城县的峝中公社团委组织320名团员2059名青年投入 支前参战活动,出动支前工日17200个,火线运送弹药2050箱,送饭送水1700多担,抬担架
260多次,组织供应猪肉9万多斤,蔬菜12万多斤,木柴21万多斤,全社共有396名团员受奖,其中荣立一等功2人,二等功5人,三等功39人。全县91名团员分别受到团中央、团区委、团 地委的表彰。
在改革开放时期,共青团防城县委在农村团员中广泛开展科技兴农和培养农村青年“星
火带头人”的系列活动。全县各级团组织先后举办了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1760多期,培训各
族农村青年近万人,使数以万计的农村青年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到1992年底为止,全县共培养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 151名,其中江山乡珍珠养殖专业户林坤梅被评为全国
农村青年星火标兵。全县有5名团干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团干,6名团员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共青
团员,近2000名团员分别被评为地、县两级植树造林先进个人、优秀团干和优秀团员,全县
有500多名青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防城各族自治县委员会为国家,为防城县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优秀儿
女。在保国卫家、建设祖国、建设家园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地方志的定义篇五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历史上曾有郡志、州志、府志、路志、省志、道志、卫志、县志;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从专业性质角度看,历史上地方志还有山志、水志、寺庙志、园林志、艺文志、风土志、人物志等;现在,除了继承传统的志书种类外,由于社会发展分工细化,专业志种类更趋丰富,有地理志、文化志、教育志、煤炭志、电力志、财政志、金融志等涉及各行各业的专业志书,还有行业志、企业志、部门志、学校志、医院志等。
三、地方志的特征
1、地域性。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
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这次进行第二轮修志,主要是记载和反映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伟大实践和丰硕成果。这就是新时期、新时代的要求。
5、连续性。地方志的连续性表现为编纂工作的连续性和内容、形式的连续性。编纂的连续性是国家规定的,历史上有五十年修一次,三十年修一次的作法。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之所以生生不息,代代相因,绵延不绝,地方志功不可没。地方志发挥了传承文明、延续传统、保存民族文化的特有作用。现在,国家规定每二十年修一次,这样可以保证对我国各项事业的记载做到传承延续。
四、地方志的功能
概括地讲,地方志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
存史功能:将一定地域内的自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历史与现状的兴衰起伏和发展变化,用文字记述下来,达到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供今人和后人查阅参考的目的。这是地方志最基本的功能。
资治功能:为各级政府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领导者准确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客观情况,提供系统全面的资料,为促进决策的科学性提供参
考和借鉴。
教化功能:利用地方志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道德品质服务;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对青少年进行热爱乡土,建设家园教育。清末曾在全国范围内号召编写乡土志作为中小学生的乡土教材,我省就存有《山西乡土志》和《山西风土记》。
五、地方志的基本结构和体裁
1、结构
地方志的结构大致可分两种形式,纲目体和章节体。
⑴纲目体:是传统旧志较多采用的一种形式。它是先按事物属性设置若干大类,然后在大类之下按其固有的构成元素设置目,以纲统目,目以类聚。
优点:纲举目张、分类清晰、层次简明、便于撰写、易于查阅。缺陷:整体性不强、各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⑵章节体:是西学东渐、洋为中用的产物,也是新方志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形式通常是将志书记载范围内的事物以“篇”为单位分设若干个平行的单元,然后各篇之下,再按“篇”题所辖事物的实际内容设若干章,章下设若干节,节下依据实际情况设目或不设目展开记述。章节体中又有大编体、中编体、小编体三个类型。
优点: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便于横分门类,便于综合运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例,易于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有利于体现事物系统性,容易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缺陷:设置篇目要做到既科学合理,又便于编写难度较大。
2、体裁
志书的基本体裁一般包括述、志、记、传、图、表、录七种。
述:包括总述、概述,以及各篇章后的无题引言或小序。主要作用是记述概貌、展现特点、综述始末、反映规律。
志:是志书主体;
记:是指大事记、专记等。大事记一般要以纪事本末体形式记述,大事选录要有统一标准,不能泛泛收录,要尽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
传:指人物传,要坚持人不立传的原则。处理人物入志问题除传记之外还可采用人物简介、人物表两种形式。
图:包括地图、照片、示意图等,地图要有比例尺、经纬度、绘制时间、图例等要素;照片要体现典型性、资料性、艺术性、时代性;示意图包括柱状图、比例图等,绘制要科学准确。
表:主要是各类统计表,这是当代志书的重要特点,通过科学的统计表可以记载许多重要经济变量,达到“文约事增”(也就是以少量的篇幅记述庞杂的事物)的目的,表要做到要素齐全,表题、表号、表体、表注缺一不可。经济部类的专志尤其应注重表的运用,通过表的形式将发展变化中的数据展现出来,增强志书的资料价值和参考利用价值。
录:包括目录、附录。序、凡例、索引是地方志书的特殊体裁。序主要是对一地、一业的概要介绍,以及修志思想、修志缘起的表达。凡例对编写宗旨、编写原则、时空范围、体例结构、篇目设置、资料来源、文体文风等进行规范。索引包括人名、地名、主题词、条目索引等几类,通常按音序或笔画顺序编排。
六、编纂地方志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
1、实事求是,秉笔直书。
这是编纂地方志最根本的原则,也是人们衡量一部志书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具体来说指全面、完整、真实、准确。全面:要求把一个地方、一个行业
方方面面的事物都涵盖到、记载到;完整:宏观上,必须完整反映本地区、本行业各个历史时期基本状况,微观上,就每一项事业或每一件事来说要完整反映事物起源发端、发展演变、终结消亡、现实状况等全过程;真实:要客观地、公正地、如实地记载我们所要反映的事物,做到“不溢美、不隐恶”,避免“只报喜不报忧”、“突出成就,回避失误”、“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等倾向;准确:内容与历史的客观状况相一致,资料严格鉴别、筛选、核订,文字表述恰当到位。
2、不越境而书,不越界而载。
地方志是以一个特定地方为记载范围的,因此不能超越或脱离这个界限。我们编写各级志书都要恪守地方界限和行业界限,写远了、写多了,那就是越轨行为,是不合乎志书规则的。但对特殊事物的背景交待,对比分析,以及不同区域、不同地区的合作交流等内容入志,不视为越境而书。
3、横分门类、纵向记述。
这句话可以简化为“横排竖写”,即先按事物的属性横向分若干平行并列的门类,然后各门类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记述。要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横排要排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归属得当、逻辑合理。既不能遗漏重要事项,又不能轻重倒置;也不能按领导体制、工作系统划分。竖写要有深度,要写出量变、质变和盛衰起伏、高峰低谷、发展轨迹。不能机械地按时间顺序罗列资料,搞成流水账或“一锅粥”;不能只见现象、结果,不记背景对策;不能只写全国普遍做法,不记本地客观情观和特点;要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横向对比等办法把事物写透、写实、写活。
4、述而不论,寓论于述。
“述而不论”指的是据事直书,客观记载,不妄加评论,不直接下褒贬性
断语。“寓论于述”是指不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但要把见解和看法隐寓在资料的记述之中,通过科学的资料组合和运用,反映事物发展的来胧去脉、前因后果。不评论不等于不分析,“寓论于述”可以是说是一个较为高层次、高水平的记载规则。搜集和筛选资料时,哪些入志,哪些删除。
设计结构时,区分资料孰重孰轻,谁先谁后,置于何处,如何记述等都是遵循一定的分析和理论进行的。它要求撰写者事先要对资料做到了如指掌、成竹在胸,并且进行合理的分类、比较和系统归纳,让资料去说话,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5、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略得当。
6、突出特色、反映亮点。
“突出特色”是指要反映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专业特色;“反映亮点”是指要注意记载和反映发展过程产生过较重要影响的事物。突出特色、反映亮点的总要求可概括为三句话:一是照顾全面、抓住重点、烘托个性;二是分合有度、宜分则分、宜合则合;三是纵横比较,见微知著。每一个行业因性质不同,要有自身的“亮点”,这需要编修,人员熟悉本行业、本部门的工作,并且具有敏锐的分析观察能力和捕捉能力。
突出三个特色的方法可归纳为六种:一是提级升格法,俗话说“子大分家”;二是位置前移法;三是浓墨重彩法(资料上丰富、文字篇幅适度扩容);四是集散结合法(既有集中记载,又有分散记述);五是图表展示法;六是附录辅助法(有价值的背景资料、文献、统计表等放在附录中,与正文遥相呼应,烘托出事物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在反映地方特色时主要注意从五个方面把握:一是本地独有的事物;二是本地最早、最大、最新、最优、最知名的事物;三是历史传统、民俗风情;四
是典型事件、特殊事件、突出矛盾、突出问题等;五是共性中的个性。
7、适当交叉、杜绝重复。
交叉是指同一事物在不同章节,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出现或记载,它是展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关系的客观需要。重现是指具体的某一人、某一事、某一物在志书中多次记载、反复出现,这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重复则是指对某一事物的记述内容大篇幅整段落复制和雷同,要绝对杜绝内容上的重复。
8、以事系人,生不列传。
无论写史,还是修志,无非是对形形色色的人或事的记述和分析。“以事系人”就是编修地方志工作中处理人物与历史事实,人物入志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以事系人”就是通过记载事来带出人,而且这些人必须是对某一事物、某一工作发展有影响的或起过关键作用的,做到人随事出、物带人事。“生不列传”就是在世的人物不能写传,以避免对志书的真实性、权威性产生负面影响。
七、避免走入四个误区
(一)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在结构上通常是工作回顾、经验总结、成绩缺点、今后打算“四部曲”;内容上则着重紧跟形势、炫耀成绩、表扬领导;行文用语上口号标语多、套话空话多。志书编写要避免写成总结报告。
(二)领导讲话。
领导讲话的突出特征就是政治色彩浓厚,基本上摆脱不了认识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这三个模块;内容上引用上级文件、上级领导讲话较多;行文上套路化、僵硬化,经常出现“在——指导下”、“在——领导下”、“经过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等语言。
(三)讲义教材。
地方志不是词典,不是教科书,没有解释和阐述各类专业名词的必要。有些编写人员在这方面经常走入误区,他们总想把他们认为重要的事物工作或名词概念等进行一番详细解释,结果成了讲义教材或词典字典,而实际的内容却记述甚少。
(四)论文论著。
论文论著式的文章结构上大致分论点、论证、论据、结论几个部分,行文上偏重于议论和评述。志书不是理论研究文章,也不是专门论著,只要写清楚历史和现实状况是什么样即可,没有必要,也不允许长篇大论地进行阐述和分析。
八、杜绝记述的十种弊病
(一)虚构杜撰。
志书不是文学作品,不能凭空虚构,不能臆测杜撰,要忠于客观历史事实,有一写
一、有二写二。
(二)妄加评议。
志书不是个人著述,是代表政府编写的官书。因此,撰写过程中绝不能把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夹杂取,随意评价、任意议论。所有工作、所有事物的功过是非要以官方结论为依据。
(三)词藻华丽。
志书讲求朴实严谨的文风,避讳文笔过于华丽、词藻盲目堆砌,不能写成散、小说或报告文学。
(四)主次不分。
写志书和写其他文章一样要分清主次和轻重。要紧紧抓住你所要记载的事
物、事件的主体和核心进行记述,不能把次要的、非主流的、非典型的事物写得冗长繁琐,而重要的、核心的内容却语焉不详、一笔带过,让读者对历史的真实面貌产生误读。重要事物要详,次要事情要略。
(五)文题不符。
(六)残缺不齐。
前面讲到志书讲究横排竖写,横排属于篇目设置方面的问题,竖写则是具体编写中的规则。竖写或者具体记述中所谓“残、缺、不齐”主要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我把他们形象地比喻为“缺脑袋”、“断脊柱”、“虎头蛇尾”、“首尾脱节”。
“缺脑袋”是指不从事物的发端或产生写起,只记演变过程和现状。比如写外事机构,就应从每个机构成立之时开始写。
“断脊柱”是指有发端、有结果和现状,而没有写中间的演变发展过程,出现记载断层或空档。
“虎头蛇尾”是指整个事物的发生、起源,及发展变化记述很清楚,而现状和结果却不予记载;或是某一项工作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或各个阶段都交待了,但到了最近几十年却嘎然而止,突然断线,没有完整记录全过程。
“首尾脱节“是说记一项工作、一件事情前后不能照应,出现互相矛盾、互相抵牾的现象。这里举一个例子,《山西省志·人事志》在写“干部队伍”状况时,从新中国成立干部队伍开始建写起,一直写到1964年。此前的历史应该说记述的很好,但1964年以后的情况怎样呢?没有了,不写了,这就是“残缺不齐”的表现,应该说是“断脊柱”、“虎头蛇尾”两种毛病兼而有之。
(七)比例失衡。、地方志在设置篇目时,原则上是把地位作用和影响接近的事项划分在同一
层次上,而同一层次的事项在记述详略和文字篇幅上应该做到大致均衡。也就是说编与编之间、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字数不能畸重畸轻,悬殊过大。出现比例失衡的原因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在记述时详略程度把握的不好,另一种是在设篇立目时处理不够合理.(八)断限不齐。
志书编写一般都预先规定上限和上限,也就是记述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一般而言,上限不求一刀切,可据所记事物发生最晚而定;下限则要求统一。
(九)语句毛病。
志书的语言文字要求做到简洁流畅、严谨准确、朴实规范。“简洁流畅”是讲要精练明了、逻辑清晰、合乎语法。“严谨准备”是讲要章法严密有序,遣词造句妥帖恰当。
“朴实规范”是讲文风简朴、不饰浮华,词语合乎规定,不生 滥用。
(十)其他问题。
1、人名、地名、机构、会议、文件、书报刊物等专用名词要规范。
2、纪年要规范。
3、计量单位要规范。
4、数字要准确。
5、引文要规范。
6、注释要规范。
7、标点符号要规范。
九、地方志的质量要求(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20句话)(一)政治上:观点正确(马列、毛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遵守法规(宪法、法律、法规)
维护主权(外交)评述恰当(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二)体例上:门类齐全,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归属有序(三)资料上:
全面系统:①各方面的资料、各个时期资料均无遗漏。
②事物发生、发展、演变、消亡要有连贯性。③事物中人物、时间、地点要素齐备。
④各类资料都要涉借档案、报刊、口碑、图片、实物、音像等
真实准确:①鉴别、考证、核实。
②人名、地名、事件名称、机构名称、书报刊文章名称。③各类统计数据要统 一精确。
注重权威 讲究实用
(四)文字上:简洁流畅,严谨朴实,记述到位,详略得当(五)特色上:地域特色,时代特色,专业特色,本志特色
本文发布于:2023-06-09 02:0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9074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