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麻醉学输血指征篇一2006年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asa)输血指南是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以1995年《成分输血指南》为基础,分析近期的大量相关文献制订的。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科学合理用血、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与1995年指南相比,本指南中增添了很多新的输血技术,输血规范更加科学合理。本指南应用对象是手术病人或因有创操作而大量出血的病人,包括:(1)体外循环或心脏手术、急诊、产科、器官移植以及非心脏大手术病人;(2)血液病及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继发大出血病人;(3)危重病人;(4)拒绝输血病人。1 术前评估
1.1 病史回顾 包括先天性或获得性疾病,如ⅷ因子缺乏、镰状细胞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肝病等。
1.2 病人本人或其亲属述说 是否存在相关危险因素
1)器官缺血 如心肺疾病,可影响红细胞转运;(2)凝血功能障碍 如应用华法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可影响非红细胞成分的转运;(3)是否应用维生素及中草药;(4)是否用过抑肽酶等药物(再次应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1.3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凝血测定,可估测输血需求和大量失血可能。如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还应进一步评估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1.4 告知病人输血利弊 2 术前准备
2.1 调整或终止抗凝治疗 择期手术前停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手术延期至抗凝药作用消失。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作用时间大约1周。华法林作用持续几天,逆转药物有维生素k、凝血酶原复合物、重组活化ⅶ因子和新鲜冰冻血浆。改变抗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会同时增加失血,应权衡利弊。
2.2 预防性应用药物 术前应用抗纤溶药物(如抑肽酶、6-氨基己酸、氨甲环酸)可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手术失血。但是应用抗纤溶药物应考虑到潜在的不良预后,如移植物血栓形成或栓塞以及罕见的大块血栓形成。而再次应用抑肽酶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抗纤溶药物适用于大量失血病人,但是不应作为常规治疗。术前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避免或减少特殊人群(如肾功能不全、慢性病贫血或拒绝输血病人)的异体血输入。但促红细胞生成素价格昂 贵,而且起效慢,使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增加需要几周时间。
2.3 术前收集自体血 在需要时回输收集的自体血,可减少或避免异体血输入。但这样可引起术前贫血,并使术中自体血或异体血需要量增加,费用也相应增加,其可行性尚待探讨。2.4 预计出血量大而须输血时 应确保病人及时获得血液和血液成分。3 术中术后失血和输血的管理 3.1 红细胞输入
3.1.1 监测失血量 定时观察术野,与术者沟通,及时发现弥漫性微血管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应用常规方法计算失血量(如统计吸引器吸引血液量和纱布吸血量)。
3.1.2 监测重要器官灌注和氧合 常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和心电图。必要时应用特殊监测,如超声心动图、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3.1.3 监测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 大量失血或出现器官缺血征象时监测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60g/l,特别是急性贫血须输入红细胞。血红蛋白>100g/l通常无须输入红细胞。血红蛋白60~100g/l是否须输血应根据是否存在进行性器官缺血、进行性出血、血管内容量不足和氧合不佳等危险因素决定。
3.1.4 异体红细胞或自体血输入 在输红细胞之前先应用晶体或胶体维持充分的血管内容量和血压,再输入足量的红细胞维持器官灌注。如果需要输入自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术中(或术后)红细胞回输是较好的选择,可减少异体血输入量。3.2 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3.2.1 观察术野和凝血功能检查 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都应该观察术野是否发生弥漫性微血管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还应观察吸引罐、手术纱布和引流量。凝血功能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还包括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功能、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和凝血酶时间。
3.2.2 输入血小板 在输血小板之前如果有条件应做血小板计数测定。可疑血小板功能障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体外循环等)应作血小板功能测定。如血小板功能正常,血小板计数>100×109/l,无须输血小板。大量出血病人血小板计数<50×109/l是输血小板的绝对指征。血小板计数(50~100)×109/l,是否需要输血小板应根据潜在的血小板功能障碍、预计或进行性出血、狭窄腔隙(如大脑和眼)出血等危险因素而定。已知或可疑血小板功能障碍和微血管出血,即使血小板计数正常,也是输血小板的指征。但如果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如肝素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防性输入血小板无效。
3.2.3 输入新鲜冰冻血浆 出血病人在输注前如果有条件应行凝血功能监测(pt、inr和aptt)。如果pt、inr和aptt正常,无须输新鲜冰冻血浆。输新鲜冰冻血浆的指征
包括:(1)pt超过正常值1.5倍,或inr>2.0,或aptt超过正常值2倍,输新鲜冰冻血浆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2)病人输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大约70ml/kg),继发凝血因子缺乏,而又不能及时监测pt、inr和aptt,输新鲜冰冻血浆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3)紧急逆转华法林作用;(4)已知凝血因子缺乏而又不能获得特异的凝血因子;(5)肝素抵抗(抗凝血酶ⅲ缺乏)。3.2.4 输入冷沉淀 出血病人在输冷沉淀前如果有条件应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纤维蛋白原>1.5g/l无须输冷沉淀。输冷沉淀的指征包括:(1)弥漫性微血管出血,纤维蛋白原<0.8~1.0g/l;(2)大量输血病人不能及时监测纤维蛋白原浓度,输冷沉淀以纠正弥漫性微血管出血;(3)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病人。此外,纤维蛋白原浓度1•0~1•5g/l时是否需要治疗应根据潜在或进行性出血、狭窄腔隙(如大脑、眼)出血等危险因素而定。血友病出血病人须用特异浓缩物治疗,如不能获得特异浓缩物,则输冷沉淀。每单位新鲜冰冻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2~4g /l。因此每单位新鲜冰冻血浆提供纤维蛋白原量相当于2单位冷沉淀。
3.2.5 大量出血药物治疗 大量出血时可考虑应用去氨基精加压素或局部止血剂(如纤维蛋白胶或凝血酶凝胶)控制出血。
3.2.6 重组活化ⅶ因子 传统方法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无效时可考虑应用重组活化ⅶ因子。3.3 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治疗 输血不良反应包括细菌污染、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传播传染性疾病和输血反应。
3.3.1 细菌污染 血制品保存温度高于20~24℃,细菌会过度繁殖。血液成分细菌污染最常见于血小板,可引起病人死亡。如果病人输血小板后6h内发热,则提示败血症。
3.3.2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是输血后几小时特异白细胞抗体的免疫反应引起的非心源性肺水肿。输血后1~2h出现症状和体征,6h内最明显,表现为低氧血症、发热、呼吸困难,甚至气管插管内液体(泡沫痰)。应立即停止输血,加强监护,支持治疗。trali是输血引起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但是大多数病人可在96h内恢复。
3.3.3 传染病 过去20年中输血引起的肝炎和自身免疫缺陷综合征较多,现在传染性风险已很罕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核酸技术的应用。该技术可检测出人免疫缺陷病毒、丙肝病毒和westnile病毒。但至今疟疾、chagas病、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和变异的creutzfeldt-jakob病仍不能检出。
3.3.4 输血反应 全身麻醉能掩盖溶血和非溶血输血反应症状。溶血反应的体征包括低血压、心动过速、血红蛋白尿和微血管出血,这些征象可能被错误地归因于全麻或其他因素。清醒病人的非溶血输血反应最常见的体征有发热、寒战、荨麻疹。然而在全麻过程中这些体征很可能被忽略。因此输血的全麻病人应该定期观察是否出现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荨麻疹、低血压、心动过速、体温增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微血管出血。在治疗输血反应前停止输血,进行诊断性检查。注:该指南不适用于新生儿、婴儿及体重<35kg的儿童。
麻醉学输血指征篇二麻醉医师自我鉴定
前晚,一位年仅32岁的麻醉医师罗云因车祸受伤进了医院,两个小时后永远闭上了双眼,麻醉医师自我鉴定。其家人对医院的整个抢救过程提出质疑。
据罗云的家人称,罗云今年32岁,在成都某知名整形美容医院任麻醉科副主任。前晚11时30分许,罗云在紫荆广场附近某酒楼参加完朋友的婚宴并打了几小时麻将后,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回家。据罗云的朋友秦女士称,罗云行至紫荆北路银都小学门口时,在避让车辆时发生车祸,从摩托车上摔出去,当场昏迷。路人报警后,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救护车于凌晨零时08分将其接回抢救。
据该院王副院长称,医生先后对罗云进行了洗胃、ct检查、照x光、静脉给药等救治措施。零时40分许,病情突变,病人心跳有停止迹象,医院当时做了心肺复苏抢救。昨日凌晨2时08分,因抢救无效,罗云不幸死于该医院重症监护室。
死者家属及其同行朋友们对罗云的死因顿生疑虑,他们认为医院的救治程序有问题,在病人已经昏迷的情况下,不应该首先进行洗胃,属抢救失当。凌晨3时许,在死者家属方的要求下,医院做了b超检查,发现腹腔出血。凌晨5时许,医院被死者家属方要求做腹腔穿刺,结果发现血不凝固。而在该医院的急诊病人入院卡上,罗云的诊断意见为“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右侧锁骨远端骨折,酒精过量”,诊断部门为“骨科”;在医院开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罗云的死亡诊断一栏上写着“昏迷待诊”,自我鉴定《麻醉医师自我鉴定》。罗云的死因究竟是什么?死者家属方找到院方讨要说法。
据罗云的妻子李华称,罗云年收入约10万元左右,几个月前刚按揭买了一套房子,月供3000多元。李华今年30岁左右,曾做过医护人员,现怀有6个月身孕,目前没有工作。罗云有个姐姐,身体有残疾。罗云的爸妈都六七十岁了,罗云是他们惟一的儿子。
昨日中午12时过,医院方出面给出答复:进行尸检,若死者方认为是医疗事故,将由法定的医疗事故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若是医院的责任,医院承诺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家属方同意尸检,但前提是必须先回答两个问题:第一,罗云到底是怎么死的?第二,为什么要进行尸检?而对这两个问题,截至昨晚9时过,院方也始终未能给出说法。本报记者冯石龙。
8月1日晚11时过,成都某知名整形美容医院麻醉科副主任罗云参加完朋友的婚礼后在骑摩托回家途中出车祸受伤,次日凌晨12时08分被120送到人民南路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抢救,不幸于凌晨2时08分宣布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家属对罗云的死因提出质疑,认为罗云的死亡系医院在抢救过程中处置不当所致(本报昨日报道)。昨晚7时过,在家属方和医院方的两轮“对话”之后,医院方终于承认,“医院对罗云的死亡负有责任”,承诺根据法定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承担相应责任。
据了解,为避免家属方情绪失控,火车南站派出所民-警从前晚至昨晚一直在医院维持秩序。据罗云的朋友胡医生讲,昨天医院方曾与家属方进行过“对话”,但对话没有丝毫结果。
昨晚7时过,僵局由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张副书记打破,他说,“说到底,一切都是个责任问题。医院对罗云的死亡负有责任。至于多大责任,将由权威的医疗鉴定委员会鉴定,该承担多大责任,医院肯定就承担多大责任”,一切将依法办理。截至记者昨晚7时30分过离开医院时,双方还在进一步协商中。
麻醉学输血指征篇三麻醉医师简历
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我们找工作的时间就要到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简历吧。简历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麻醉医师简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姓 名: xxx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广西
身材: 172 cm 65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6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临床各科医生、工作年限: 4
职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 广州 佛山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广西藤县象棋镇卫生院起止年月:20xx—02 ~ 20xx—08
公司性质: 社会团体
所属行业:医疗,卫生事业
担任职务: 内儿科医生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西中医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20xx—07—01
所学专业一: 中西结合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xx—09 20xx—07 广西中医学院 中医(中西结合)毕业
20xx—07 20xx—07 广西民族医院(三甲)实习—
20xx—09 20xx—12 广西中医学院 b超、心电图诊断专修班 结业
20xx—12 取得中西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中西结合 —
20xx—07 20xx—01 广西梧州市中医院(三乙)骨伤肠科 进修结业证书
20xx—02 20xx—08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三乙)急诊、儿科 进修结业证书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练儿科/能处理内科、外科常见病/懂b超、心电图/
详细个人自传
三年的学医生涯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在校学习期间我刻苦认真,勤奋好学,能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和周围人和睦相处,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及完善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吃苦耐劳的医务人员。
在进修学习期间,本人具有较强的上进心责任心,品德优秀,做事踏实,以最快的适应能力融入科室工作,刻苦认真,勤奋好学,虚心向学,对病人热情、负责。基本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病的诊断治疗。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仍需继续努力学习,更新知识,在以后的日子一定会做得更好。若能在贵院工作,我会竭尽所能,为贵院服务,并虚心向贵院各位领导学习,提高自己工作能力,一定给贵院一个满意回报。
麻醉学输血指征篇四麻醉科岗位职责
科主任职责
1、在院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负责全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及时传达贯彻院长布署的医疗和行政任务。
2、制订本科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协调配合,完成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加强监测治疗与复苏等任务。
4、领导本科医师做好麻醉工作,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指导性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实施。
5、负责本科医师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并提出转正、定科、晋升、考核、奖惩的具体意见。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6、组织全科医师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搞好资料积累,完成科研任务。
7、领导全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杜绝医疗事故差错发生。
8、确定本科人员轮转、值班、会诊、出诊、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等事宜,做好麻醉科与手术室的工作协调,共同完成科室工作。
9、审签本科物品、器材,申请领导报销,检查使用和保管情况。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和理论提高工作。
2、参加、指导急、危、重和疑难病人的抢救处置工作,担负院内外特殊病例和疑难病例的会诊任务。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参加、指导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方案提出意见并作出决定,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操作。
4、指导科室的业务学习和“三基”培训。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吸取最新科研成果,引进最新技术,根据本科情况与条件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医疗质量。
5、担任教学及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6、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医疗操作规程。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指导本科住院医师、进修和实习医师施行麻醉。
2、担任疑难病列的麻醉处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承担院内会诊。
3、其它职责与住院医师同。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的日常麻醉工作,部分承担教学、科研等具体工作。
2、麻醉前访视病人,参加术前讨论,确定麻醉方案和麻醉前用药,做好麻醉前药品、器材的准备。
3、麻醉中认真仔细地进行麻醉操作,经常检查输血、输液和用药情况,加强术中监测,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遇到意外异常变化,要积极处理并报告上级医师;必要时与手术者共同研究和处理病情。
4、手术后要亲自护送病人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并向值班医师或病房护士交待病情和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要及时进行随访。上述交班情况和随访情况要记人麻醉记录单。及时完成麻醉小结。
5、遇有疑难病例或技术问题不能单独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6、参加科研和教学,积极开展临床麻醉的研究,参加培训进修、实习人员。
7、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值班期间不准脱岗,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8、实行24小时工作负责制。
9、协助各科抢救危重病人。麻醉护士职责
1、麻醉恢复室的监测护理工作。
2、从事麻醉准备室工作。
3、负责药品、器材的请领、保管。
4、负责麻醉文书、资料的保管工作。
5、负责麻醉前药品、器材的准备和麻醉后的物品整理和消毒。
麻醉学输血指征篇五美国麻醉医师学会2006版输血指南解读
2006年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发布了“围手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anesthesiology 2006,105:198,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继1995年版指南发表10年来的第一次修订,值得认真阅读与参考。
指南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为什么asa如此关注围手术期的输血和治疗?因为手术输血有2/3要经麻醉医师之手,有了指南才能有效规范麻醉医师的临床工作,作好围手术期的血液保护。为什么指南的修订必须有外科医师的参与,因为有2/3的输血是他们下达的指令,没有他们的输血指征共识,就不能有效降低同种输血量和输血的病人数。因此,修订指南的10人工作小组除麻醉医师之外,还有一名外科医师、一名产科医师、一名输血有关的病理学家和两名方法学家参与,使指南更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近10年来输血学的发展,尤其是循证输血和输血指征的研究,使指南的更新有了严格的方法学程序,如指南将证据的强度分为支持(support)、建议(suggest)和可疑(equivocal)三个层次。为使指南更贴近临床,小组对asa会员展开调查,将收集的问卷用5分制进行表述,按5分到1分划分为强烈赞同(strongly agree),赞同(agree)、可疑(equivocal)、反对(disagree)强烈反对(strongly disagree)。这使指南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术前评估与准备
小组成员和asa会员都强烈赞同,术前要复习医疗文件、访视病人和复习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的检查结果。小组成员强烈赞同而asa会员赞同:术前应复习凝血状况。在择期或非急症手术前应该停用抗凝剂(如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或在抗凝剂作用消退后再行手术。华法林的作用可持续几天,氯吡格雷的作用可能持续一周。维生素k或华法林拮抗剂可避免新鲜冰冻血浆(ffp)的使用。
术前抗纤溶治疗不是常规,但可用于大出血高风险病人(如再次心脏手术)。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应该在特殊人群中(如肾功能不全、慢性疾病导致的贫血、拒绝输血者)应用,但小组成员认为促红素提高hb浓度既昂贵又耗时(需几周)。
入院前自体储血能有效降低同种输血量和输血病人数,但小组成员担心术前会引起贫血、增加医疗费用和术中输血需求,而且还可能因差错导致输血反应、细菌污染等不良后果。
术前应告知病人输血的利弊,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红细胞输血指征
小组成员和asa会员都强烈赞同hb低于6 g/dl时应给予红细胞,尤其是急性贫血,hb高于10 g/dl时则不必输用。这一点语气比1995版指南更加坚定。至于hb 6~10 g/dl之间者,应根据器官缺血的速度和程度,病人的血容量及氧合不足时发生的并发症,低心肺储备和高氧耗等危险因素来决定是否给予红细胞。一般先用晶体液或胶体液保持足够的血压和血容量,有条件时可采用术中、术后血液回收和控制性降压以减少失血。容量治疗和血液稀释是减少失血和输血的第一道防线,输血指征是血液保护的核心,hb和hct是输血指征的“眼睛”,我们应当减少那些不必要的输血。有文献支持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术中红细胞回收能减少大手术输血的单位数,但文献对这两种技术能否降低输血病人数仍无明确结论。
怎样监测和评估生命器官的氧合和灌注?传统的监测指标是病人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和心电图,特殊的监测手段有血气、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超声心动图等。但文献均未能充分评价他们的效能或能否作为输注红细胞的指征。虽然有许多试验评价了输血阈值对病人转归的影响,但是手术大量失血病人的输血指征还没有充分界定。
小组成员和asa会员都强烈赞同,应定时肉眼评估手术野并与手术组人员沟通,共同评估大量微血管出血(即凝血障碍),并使用定量法测量失血量(如吸引器和纱布)。
凝血障碍的处理
术中或术后凝血障碍的处理包括:(1)肉眼评估手术野和行实验室检查;(2)血小板输注;(3)ffp输注;(4)冷沉淀输注;(5)使用药物治疗大失血(如去氨加压素、表面止血剂);(6)使用重组活化ⅶ因子(rⅶa)。这6项中既包括成分输血,又包括辅助治疗。
1.肉眼评估大量失血量应包括吸引瓶血量和手术引流量。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其他检验包括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功能、血栓弹力性图(teg),d-二聚体(d-dimers)和凝血酶时间(tt)。
2.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功能正常的外科或产科病人,血小板计数如高于100×109 /l不是输注血小板的指征,但大量失血时低于50×109 /l就应输血小板。经阴道分娩或手诊疗性操作出血少,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 /l的病人也可以进行。笔者认为接受硬膜外麻醉穿刺病人的血小板不得少于80×109/l.如血小板计数不低,但已知或疑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如使用氯吡格雷、体外循环)和微血管出血者,也是输血小板的指征。
血小板计数在50×109~100×109/l之间是否需要治疗(包括预防性治疗),应该根据血小板功能是否有障碍,或有进行性出血,以及出血进入闭合腔(如大脑或眼睛)的风险来决定。如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如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防性输注血小板不仅无效也没有指征。
成人输用一个治疗量血小板,大约可提高血小板数7.5×109~10×109/输注
指南明确指出,pt、inr、aptt正常不是输注ffp的指征,其使用主要针对大量微血管出血(即凝血障碍)和凝血因子缺乏:(1)pt大于正常值1.5倍或inr大于2.0或aptt大于正常值2倍;(2)输入超过人体一个血容量的血液(大约70 ml/kg)时,为纠正病人继发的凝血因子缺乏;(3)用于拮抗华法林治疗;(4)纠正已知的凝血因子缺乏;(5)必须使用肝素时病人发生肝素抵抗(抗凝血酶ⅲ缺乏)。
指南强调,ffp不用于单纯增加血容量或白蛋白浓度,应防止滥用ffp扩容。ffp通常10~15 ml/kg即可,紧急拮抗华法林5~8 ml/kg即足。
4.冷沉淀输注
出血病人输注冷沉淀主要为纠正纤维蛋白原的缺乏,如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150 mg/dl不必输注冷沉淀。输注指征是:(1)有大量微血管出血,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80~100 mg/dl者;(2)大量输血发生大量微血管出血的病人;(3)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的病人。输注冷沉淀前应该尽可能知道病人的纤维蛋白原浓度。
纤维蛋白原浓度在100~150 mg/dl之间,应视出血情况的风险而定。患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的出血病人应输入冷沉淀。每单位冷沉淀含150~250 mg纤维蛋白原,每单位ffp含2个单位冷沉淀的纤维蛋白原量。
5.药物治疗
大出血时,文献支持使用去氨加压素或表面止血剂如纤维蛋白胶或凝血酶胶。
6.重组活化ⅶ因子(rⅶa)
大量微血管出血中,有多个个案报告在标准治疗失败后,rⅶa是有效的急救药物。
输血的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包括
1.细菌污染:血制品的细菌污染以血小板最常见,也是输血死亡的首要原因。因为血小板在20℃~24℃室温下储存可增加细菌生长的危险。如病人在输入血小板后6小时内发热,有可能是污染的血小板引发的败血症。
2.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是输血数小时后某些白细胞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非心源性肺水肿。trali是输血相关死亡第二大死亡原因,但多数病人在96小时内可以恢复。
3.感染性疾病 是输血治疗的另一主要不良反应。输血后肝炎和自身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传播主要和同种输血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肝病毒(hcv)和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都可以使用核酸技术检出,但疟疾、锥虫病(chaga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变异型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还无法检测。
4.输血反应 全麻可能会掩盖病人溶血和非溶血输血反应的症状,并可能将溶血反应的体征,如低血压、心动过速、血红蛋白尿和渗血归咎于其他原因,而且也不易观察到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最常见的体征(包括发热、寒战或荨麻疹)。
小组成员和asa会员都强烈赞同用气道压峰值、尿量和颜色评估输血反应。
结语
2006围手术期输血指南不仅是麻醉医师的技术规范,也必须有外科医师的参与和支持,否则指南就难以贯彻执行。
2006输血指南使我们对红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和ffp输注的指征更明确、清
晰,认识上也更加深入、具体,但对血小板输注还需深入研究。
2006输血指南的重点是有效降低每个病人的同种输血量和需要输血的病人数,有效治疗凝血障碍和防治输血不良反应,使输血工作更集约化和科学化。不输、少输是上策,但对手术大出血病人的输血指征文献未能充分界定。
4.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和安全用血,我们应加强血液保护的措施,如血液稀释、血液回收和控制性降压。我们还应加强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治疗,特别是细菌污染、trali和血液传播疾病病人的预防处理。
5.全麻会掩盖病人溶血和非溶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应引起麻醉医师的警惕。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22:4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9062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